声在此,临盛宴;其于人,境渐尬!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好久没有评价综艺节目了,记得自己上一次评价的综艺节目是《欢乐喜剧人》,不曾想几年过后一大波“搞笑我们是认真的”涌现了出来,而郭德纲、吴秀波、辽宁民间艺术团、开心麻花等奔走各大搞笑舞台。为何我迟迟不愿意去接受中国的综艺节目,因为这就和野蛮生长的大学生一样,毫无特点,同质化严重。周围一个人考上了清华,全体父母都会让孩子们向他学习;综艺节目如出一辙,一个《我是歌手》(还是仿照人间韩国的综艺)催生出了《蒙面歌王》《跨界歌王》等等徒子徒孙。看似百花齐放,实则空洞无奇。而今一个《声临其境》独辟蹊径开创了配音综艺的先河,几乎是吊打同期的《演员的诞生》被称为2018年的一股综艺清流。起初,我也是被节目的模式吸引,可是几期下来,我的耐心渐渐被耗尽,湖南卫视似乎开头给了我们一次惊喜,逐渐又回到了他们熟悉的轨道上。
1.声在此,临盛宴,人奇多
首先,我是认可这档节目的一个初衷:让更多的演员展示他们的声音和台词功底,单从这一点的表现我就可以给它第一颗星。节目很自然地将一众实力演员和小鲜肉的功底展现了出来,老戏骨如赵立新、韩雪、周一围、朱亚文着实让人拍案叫绝;小鲜肉如张若昀、马思纯不禁让人刮目相看。
可也就仅限如此了,只要过了第一个“经典之声”环节,一切都变了味道。从一开始我就极度反感“新声学员班”的设定,找一堆湖南卫视想要力捧的演员和主持人真的那么重要吗?要么你就真刀真枪设定一个比赛环节,这种只是比台下观众多几句台词的人何必要强加戏份呢。每次看到这个环节,我都会迅速快进,我不想听出来的演员对于这些所谓新生程序化的指导,我更不想看到这些新人始终以一种“谄媚”的姿态去仰望这些演员大咖。
这就是为什么“经典之声”环节的《声临其境》有着开创意识,可之后的所有环节只是一群人在唠唠叨叨,互相吹捧。
2.其于人,境渐尬,终不改
事在人为,我一直很崇尚这句话,尽管今天的社会浮躁且残酷,让我已经无力去改变什么。可我依然坚信还是有那么一小群人可以改变社会,推动历史的车轮。《声临其境》的开头似乎给我一种开先河、创未来的气魄,他本来想用演员的专业性和职业感来营造一个文化清流,却不想因为自己的不专业而将其毁于一旦。湖南卫视没有能够成为改变中国综艺历史的团队,他们不得不屈服于泛娱乐化的时代,不得不屈服于资本的约束,最后《声临其境》在越来越变为的境地下持续发酵,最后令人些许作呕。可即使这样起先创下的舆论基础和流量走高让他们可以笑到最后,这样反而会让他们沾沾自喜,在这条“四不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说到底这是中国文化普及道路的一个巨大障碍,我们在完全没有综艺文化基础的前提下,直接靠资本引进了日韩欧美的综艺模式,打造了一个看似“洋为中用”的 文化泡沫。老百姓开开心心,有话可聊;投资方沾沾自喜,财源滚滚;制作方照本宣科,信手拈来。文化工业化其实是相当可怕的存在,尤其是如今我们提前进入了泛娱乐时代,让我隐隐担忧未来的文化输出真的可以通过这种模式开展吗?固守还是改变就在一念之间,如今皆大欢喜的局面让所有“文化人”都不敢做出决断,他们甚至希望这种现象越长久越好。可殊不知这种文化泡沫终究会有一天随风而去,因为文化的根基没有扎稳之前就给他装饰着花枝招展终有一天会被风雨击得支离破碎。
为何最后我还是多给了《声临其境》一颗星,因为我认为他的前半段还算足够纯粹,用演员的台词功底去做噱头总比用舞台上的撕逼乱吼来得扎实一些吧。



谢谢关注个人公众号:绿茵胶片 搜索微信号:kopmon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