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无问西东》终于在岁月打磨后上映了,好评如潮口碑不断,首先道一句恭喜。
估计鲜少人会知道六年等待会有多漫长,也鲜少有人体会前两年当我得知它可能因为涉及到历史因素不过审而夭折时,我有多痛心。
说句相当老成的话,我是见证这部电影长大的。
2012年电影拍摄期间我正处于最青春洋溢的阶段,高考结束后的夏天炎热又漫长,我从每日无休止的刷微博里得知王力宏正在云南拍摄这部电影,带着飞行帽的他相当俊俏,背景是万里无云的天空。
沈光耀是我很钟爱的名字,光耀国门,读起来就有力度有气势。
我怀揣着对他的向往和钟情期待着早日能在电影院里与这个跟我相距几十年的故事相逢,但当我今天终于圆满了这个心愿之后,跨过六年的光景再体会那些早已印在我脑海里的剧照,我忽然觉得这些年的等待或许就应该存在。
就好像一场洗礼,二十四岁的我再度回首十八岁的我觉得这部电影着实不适合那个年纪去体会,而这些年的沉淀之后我终于在最恰当的时候,把我早先埋藏好的礼物拆开,重温料想不到的惊喜和感触。
《无问西东》是一直放在我心底的一部电影,是我史无前例倾注感情的电影,更是带着岁月和历史温情的一部电影。
但今天,我要怀揣着六年前那时候喜欢王力宏的心情,去写影评。
如果电影结束的那瞬间我脑海里最大的印象,大概是从沈光耀出场后我就一直在哭。
战争年代的故事总会被渲染上几分悲情色彩,尤其是整个颜色定在昏黄色的梯田,尘土飞扬的背景里。
一群准入学生坐在汽车里,不消一会就被困在了原地,这时有个高挑的背影跳上来,摸着机车盖子毫不犹豫的报车型号和出厂日期。黄色草帽遮住了半边脸,却在下一秒回头时让你顿时醉在了他的眸子里。
我很爱王力宏的眼睛,当时见到他本人后我用了八个字形容:
目光灼灼,深情款款。
他是我见过眼睛最亮的人,乘着满满的温暖和柔情,就这瞬间的回头让车里探头出来观望的学生全都噤了声。
“这么热的天,等发动机冷却怎么也需要等一个小时。”
“走着去?那也要一个小时。”
他就好像突然闯进你生命中的过客,但几句话一个背影却让你再也无法忘却,他热心博学令人信服甚至还有些俏皮。
沈光耀大概是学生时代无数女同学的心动对象吧。
西南联合大学选址在昆明,因战乱而迁移本就境况恶劣,加之物价上涨甚至教室的屋顶只能用茅草来代替钢板。
那日屋外瓢泼大雨,教室里雷声震耳,从屋顶楼下来的雨水砸在教室地上,教授站在讲台上的讲课声被嘈杂的声音覆盖,下面学生因为听讲受影响而交头接耳,好端端一堂物理课上的心浮气躁。
最后教授转身在黑板上隽秀正楷写了四个大字:
“静坐听雨。”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幕,临窗的沈光耀起身推开了窗户,屋外的声音真切的传进来。披着蓑衣的渔夫收紧渔网,泛着青的草鱼扑腾着翻过来;体育系的学生在口号里嘶喊着跑过,在雨里留下回声;卖报的孩童从远处跑来,在屋檐下将报纸举过头顶避雨。
无数声音交杂在这场雨里,却因为教室内的安静而将这些这些场景尽收心底。
昆明是个非常有风情的城市,尽管在那样的战乱境况下,还是会有欢声笑语。
沈光耀穿越在丛林间,竹叶青的小蛇被他握住咽喉,然后用手腕灵活一甩,缠绕在胳膊上再往布袋里一放。
整个动作不过几秒钟。
你说这样的秀气少年,哪会和热血战争沾上半点关系呢?
可那次空军应招,当军官说出那番话后,在那么多人的注视之下,是他长腿一跃登上了台。
军官问:“练过武术?”
他抿着唇眼睛直视前方:“一点点。”
我偏爱沈光耀在整部剧里面的笃定,甚至有种不撞南墙的执拗,在圆盘里高速旋转,他脸上的线条坚毅眉头微皱。而走上独木的时候,他身形微顿然后迈出的每一步都踏实。
我知道他不会掉下去的,从他一只脚踏上独木的时候,强大的气场就令我坚信。
整部电影用心在它令整个人物都饱满鲜活,沈光耀不俗的谈吐似乎能让人猜出来他富家子弟的身份,沈母千里迢迢而来,见到儿子的第一刻是冰冷的“跪下”二字。
米雪塑造了最为平凡的母亲形象,知道给儿子重新织补衣服所以特意带了针线,箱子里是儿子常用的笔记本,嘱咐他要喝银耳莲子汤,甚至给同学也都带了礼物。
那些男孩子对她道谢,她只是用不标准的国语浅笑着回复:“不谢。”
她温柔而伟大,比任何母亲都要记挂儿子的未来,她说:“我只是怕你还没想好怎么去过一生,命就没了。”
他让沈光耀跪下背家训,她哭着看儿子遗物里的画作和工整的笔记,她给来送遗物的同学端来了两碗银耳莲子汤。
同学对她讲:“华北之大,已容不下一张课桌。”
亲儿在信里回:“今饿殍满地,哀鸿遍野,儿岂敢言累。”
纵使千百个不同意,但沈光耀还是在战火纷飞的天空里坠向了那架军舰,还是成为了那些小孩子们的“晃晃叔叔”。
我想,自小在名门望族的家庭里长大,有这样得体而端庄的母亲,才让沈光耀变成这样果敢的人。
我真的全部的眼泪都被“晃晃叔叔”赚走了,那个在军营里每次飞行前都要拼命带好多食物的年轻人,那个不惜跟军官顶撞而绷直身体做俯卧撑的新士兵,那个拿着茶缸煮银耳莲子汤的好学生,那个我放在心里这么多年的沈光耀。
就是这样细腻而温柔的人呀。
他知道这里有这么多的孤儿,就每次晃晃飞机的羽翼,而后再投递下来物资。我忘不了沈光耀看见一哄而上孩子们后的笑脸,我更为他最后把银耳莲子都撒下去的做法而动容。
大概是一开始我就知道他是个会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所以当他握紧操纵杆毫不犹豫的撞向海上巡航舰时,我真的一点都不意外。
那时候空军袭击学校,老师和学生躲进大山里上课,哲学老师告诉他思考人生到底要去珍惜什么根本不算浪费时间,之后沈光耀浑身猩红走进雨里,耳畔是因为失去亲人的放声大哭,他将手串放在地上,而后头也不回。
那份强大的意志支撑他走向牺牲,长官的那段话令他振聋发聩,所以他永远不会后悔。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内心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我相信,这四种人格,在这场战役里,沈光耀作为一名军人全部都践行并捍卫了。
这就是我所敬佩而热爱的沈光耀。
豆瓣上有人说《无问西东》留下了最美好的王力宏,对此我相当认同,看到这场电影我居然有种恍若隔世的错觉,六年前的二哥英俊而潇洒。那年夏天他养了那只名叫叨不叨的小鸡,他飞去伦敦参加圣火传递,他的火力全开演唱会依然点燃全世界的一座又一座城市。
而那时候的我,我热切而深刻的爱着他。
非常感谢这部电影让我有时光倒流的体验,回到我最青春的岁月去和当时最爱的爱的二哥重逢,或许六年的时间足够经历磨灭许多,可我依然庆幸好在当时年轻的我爱过当时年轻的你。
整部电影时间线和人物关系铺垫的很好,如果整体评价下来,大概会写出中篇小说那样的长度吧,于是我站在王力宏粉丝的角度,拥有着望向沈光耀最热切的目光去写下这些评论。
每个人都有资格再度审视自己的青春,但我希望你在郁闷不解的时候,更加热爱最珍贵的你。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估计鲜少人会知道六年等待会有多漫长,也鲜少有人体会前两年当我得知它可能因为涉及到历史因素不过审而夭折时,我有多痛心。
说句相当老成的话,我是见证这部电影长大的。
2012年电影拍摄期间我正处于最青春洋溢的阶段,高考结束后的夏天炎热又漫长,我从每日无休止的刷微博里得知王力宏正在云南拍摄这部电影,带着飞行帽的他相当俊俏,背景是万里无云的天空。
沈光耀是我很钟爱的名字,光耀国门,读起来就有力度有气势。
我怀揣着对他的向往和钟情期待着早日能在电影院里与这个跟我相距几十年的故事相逢,但当我今天终于圆满了这个心愿之后,跨过六年的光景再体会那些早已印在我脑海里的剧照,我忽然觉得这些年的等待或许就应该存在。
就好像一场洗礼,二十四岁的我再度回首十八岁的我觉得这部电影着实不适合那个年纪去体会,而这些年的沉淀之后我终于在最恰当的时候,把我早先埋藏好的礼物拆开,重温料想不到的惊喜和感触。
《无问西东》是一直放在我心底的一部电影,是我史无前例倾注感情的电影,更是带着岁月和历史温情的一部电影。
但今天,我要怀揣着六年前那时候喜欢王力宏的心情,去写影评。
如果电影结束的那瞬间我脑海里最大的印象,大概是从沈光耀出场后我就一直在哭。
战争年代的故事总会被渲染上几分悲情色彩,尤其是整个颜色定在昏黄色的梯田,尘土飞扬的背景里。
一群准入学生坐在汽车里,不消一会就被困在了原地,这时有个高挑的背影跳上来,摸着机车盖子毫不犹豫的报车型号和出厂日期。黄色草帽遮住了半边脸,却在下一秒回头时让你顿时醉在了他的眸子里。
我很爱王力宏的眼睛,当时见到他本人后我用了八个字形容:
目光灼灼,深情款款。
他是我见过眼睛最亮的人,乘着满满的温暖和柔情,就这瞬间的回头让车里探头出来观望的学生全都噤了声。
“这么热的天,等发动机冷却怎么也需要等一个小时。”
“走着去?那也要一个小时。”
他就好像突然闯进你生命中的过客,但几句话一个背影却让你再也无法忘却,他热心博学令人信服甚至还有些俏皮。
沈光耀大概是学生时代无数女同学的心动对象吧。
西南联合大学选址在昆明,因战乱而迁移本就境况恶劣,加之物价上涨甚至教室的屋顶只能用茅草来代替钢板。
那日屋外瓢泼大雨,教室里雷声震耳,从屋顶楼下来的雨水砸在教室地上,教授站在讲台上的讲课声被嘈杂的声音覆盖,下面学生因为听讲受影响而交头接耳,好端端一堂物理课上的心浮气躁。
最后教授转身在黑板上隽秀正楷写了四个大字:
“静坐听雨。”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幕,临窗的沈光耀起身推开了窗户,屋外的声音真切的传进来。披着蓑衣的渔夫收紧渔网,泛着青的草鱼扑腾着翻过来;体育系的学生在口号里嘶喊着跑过,在雨里留下回声;卖报的孩童从远处跑来,在屋檐下将报纸举过头顶避雨。
无数声音交杂在这场雨里,却因为教室内的安静而将这些这些场景尽收心底。
昆明是个非常有风情的城市,尽管在那样的战乱境况下,还是会有欢声笑语。
沈光耀穿越在丛林间,竹叶青的小蛇被他握住咽喉,然后用手腕灵活一甩,缠绕在胳膊上再往布袋里一放。
整个动作不过几秒钟。
你说这样的秀气少年,哪会和热血战争沾上半点关系呢?
可那次空军应招,当军官说出那番话后,在那么多人的注视之下,是他长腿一跃登上了台。
军官问:“练过武术?”
他抿着唇眼睛直视前方:“一点点。”
我偏爱沈光耀在整部剧里面的笃定,甚至有种不撞南墙的执拗,在圆盘里高速旋转,他脸上的线条坚毅眉头微皱。而走上独木的时候,他身形微顿然后迈出的每一步都踏实。
我知道他不会掉下去的,从他一只脚踏上独木的时候,强大的气场就令我坚信。
整部电影用心在它令整个人物都饱满鲜活,沈光耀不俗的谈吐似乎能让人猜出来他富家子弟的身份,沈母千里迢迢而来,见到儿子的第一刻是冰冷的“跪下”二字。
米雪塑造了最为平凡的母亲形象,知道给儿子重新织补衣服所以特意带了针线,箱子里是儿子常用的笔记本,嘱咐他要喝银耳莲子汤,甚至给同学也都带了礼物。
那些男孩子对她道谢,她只是用不标准的国语浅笑着回复:“不谢。”
她温柔而伟大,比任何母亲都要记挂儿子的未来,她说:“我只是怕你还没想好怎么去过一生,命就没了。”
他让沈光耀跪下背家训,她哭着看儿子遗物里的画作和工整的笔记,她给来送遗物的同学端来了两碗银耳莲子汤。
同学对她讲:“华北之大,已容不下一张课桌。”
亲儿在信里回:“今饿殍满地,哀鸿遍野,儿岂敢言累。”
纵使千百个不同意,但沈光耀还是在战火纷飞的天空里坠向了那架军舰,还是成为了那些小孩子们的“晃晃叔叔”。
我想,自小在名门望族的家庭里长大,有这样得体而端庄的母亲,才让沈光耀变成这样果敢的人。
我真的全部的眼泪都被“晃晃叔叔”赚走了,那个在军营里每次飞行前都要拼命带好多食物的年轻人,那个不惜跟军官顶撞而绷直身体做俯卧撑的新士兵,那个拿着茶缸煮银耳莲子汤的好学生,那个我放在心里这么多年的沈光耀。
就是这样细腻而温柔的人呀。
他知道这里有这么多的孤儿,就每次晃晃飞机的羽翼,而后再投递下来物资。我忘不了沈光耀看见一哄而上孩子们后的笑脸,我更为他最后把银耳莲子都撒下去的做法而动容。
大概是一开始我就知道他是个会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所以当他握紧操纵杆毫不犹豫的撞向海上巡航舰时,我真的一点都不意外。
那时候空军袭击学校,老师和学生躲进大山里上课,哲学老师告诉他思考人生到底要去珍惜什么根本不算浪费时间,之后沈光耀浑身猩红走进雨里,耳畔是因为失去亲人的放声大哭,他将手串放在地上,而后头也不回。
那份强大的意志支撑他走向牺牲,长官的那段话令他振聋发聩,所以他永远不会后悔。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内心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我相信,这四种人格,在这场战役里,沈光耀作为一名军人全部都践行并捍卫了。
这就是我所敬佩而热爱的沈光耀。
豆瓣上有人说《无问西东》留下了最美好的王力宏,对此我相当认同,看到这场电影我居然有种恍若隔世的错觉,六年前的二哥英俊而潇洒。那年夏天他养了那只名叫叨不叨的小鸡,他飞去伦敦参加圣火传递,他的火力全开演唱会依然点燃全世界的一座又一座城市。
而那时候的我,我热切而深刻的爱着他。
非常感谢这部电影让我有时光倒流的体验,回到我最青春的岁月去和当时最爱的爱的二哥重逢,或许六年的时间足够经历磨灭许多,可我依然庆幸好在当时年轻的我爱过当时年轻的你。
整部电影时间线和人物关系铺垫的很好,如果整体评价下来,大概会写出中篇小说那样的长度吧,于是我站在王力宏粉丝的角度,拥有着望向沈光耀最热切的目光去写下这些评论。
每个人都有资格再度审视自己的青春,但我希望你在郁闷不解的时候,更加热爱最珍贵的你。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本文版权归作者 Paradis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