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为何口碑两极分化严重?
查看话题 >《无问西东》为何口碑两极分化严重?

怀着深深的敬畏之情看了《无问西东》,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呢?我无法用一句话概括,它是感人的,更是震撼的,撷取百年的时空,四代人,陈述他们各自的悲欢,让我看到冥冥之中,万事皆有因果,众生皆有宿命。 吴岭澜在满头银发之际回忆起泰戈尔那天的演讲对他的影响“……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记你们的天职。”在泰戈尔身旁,站着当时中国最卓越的一群人。他们的笃定从容,让吴岭澜幡然醒悟,勇敢面对真实的自己。我想这句话就是整部电影的主旨——对自己真实。“保持内心的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此走出黑暗”,而他内心的光,照亮了正在迷茫中的沈光耀。 沈光耀是富家子弟,他本可去好好享受人生,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何来一张安静的课桌?印象最深的两处画面,一处是暴雨突至,简陋的教室里,老先生语音难辨,他最终不再讲课,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静坐听雨。那一刻,我泪如雨下。另一处是日军来袭,全校师生从容撤离,在山洞里支起黑板,高吟《楚辞》与泰戈尔,任凭炮火轰鸣。两个画面,勾勒出一代文人风骨。他们手无寸铁,却无畏生死。静坐听雨,雪中听琴,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我们都活得太苟且,活得都不够真实,或许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快乐的原因吧。最终沈光耀决定听从内心的指引,去当空军,把生命献给他热爱的同胞和孩子。他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总是绕道去给快要饿死的孤儿们空投食物。而在下面捡食物的就有陈鹏。 陈鹏一直是一个活得真实的人,当陈鹏爱上花一样的王敏佳时,他的心已经找到归属。他为她点灯刻印章,一刀一刀,把柔情刻进她的名字。哪怕与世界为敌,他也只要王敏佳。当王敏佳被人批斗,被人骂成婊子,他也丝毫不在意自己的前途。那藏在岁月里的执拗,可以成就一生所爱。王敏佳被毁容后,陈鹏有一句台词非常戳心。他说:“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你掉得有多深,我会一直在下面给你托着,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时候把我推开。” 青春对王敏佳太过残酷,掳走她的美貌,让她在自己坟边猛浇一场暴雨,才逃过死神的魔爪,醒来后却学会了辨识真心。她毁了容,却知道身后托着陈鹏的一双手。那手将她拉出黑暗,最终她裹着面纱,可因为心有所爱,仅一个在黄沙中的背影就很楚楚动人。她曾被虚假的背叛摧毁,又在真实的托举中重生。“陈鹏,上一次我以为我死了,醒来看到的是你。这一次,死亡来临前,我一定要找到你。” 最痛心的,要属刘淑芬绝望的爱情。丈夫深情不复,夫妻名存实亡。她却沉溺在过往的温存里不愿醒来,小院里,刘淑芬跳井的那个镜头,震撼而又悲壮 另外一个叫李想的人,也是和陈鹏、王敏佳一起长大的,可是他却是一个懦夫,明明那一封揭发的信是他和王敏佳一起写的,可是他却因为不想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而退缩。当他以为王敏佳死了,在她的坟前痛哭时,而陈鹏对他说: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于是,李想在痛悟之后,把自己的真实、自己的好,传给了张果果的父母。 清华毕业生张果果,在职场里摸爬滚打,西装革履,英气逼人。可他内心并不轻松。金钱权利像一座高山,左右着他。城市高楼林立,却无处安放一颗真心。他的状态,是如今的缩影。浮躁,高压,尔虞我诈,见招拆招。在职场中周旋久了,疲惫过后,即将面临迷失本心的麻木。 百年光阴,在光影中倏然而逝。 影片最后,厌倦职场尔虞我诈的张果果,终于肯低头看看自己的心。万物皆有因果,善恶终有回报。结尾的念白中再次说:如果提前了解了将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还有没有勇气前来? 四段故事,四个不同时代的背景,四颗勇敢无畏的真心,这其实就是几代清华人之间的精神传递,从吴岭澜到沈光耀,陈鹏、张果果,用真实把他们串联起来。他们都在自己所在的时代,听从内心的指引,做出了最好的选择。 正如张果果最后的独白: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青春本该是这个样子,真实勇敢,一往情深。真实的面对浮躁背后质朴的光华。简单执拗,悠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