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宗罪》:藝術場的越界者
看獨立導演溫普林的影像作品可謂翻開了一頁中國前衛藝術檔案。從《中國行動》(1999)紀錄行為藝術的生成發展;到《七宗罪》(1989-2009)記述89年的中國現代藝術展,看中國藝術與歷史的轉折。一場藝術流派,一個展覽瞬間,中國前衛藝術在其中徐徐展開。「M+放映:四十年」選映了《七宗罪》,透過一場重要的藝術展覽,翻閱歷史的摺痕,觀望理想主義的盛大終結。
《七宗罪》無疑昭示了中國現代藝術的宣言。
巨大的禁止逆行的交通符號掛在北京中國美術館上,象徵了對過去的告別,永不回頭。八十年代以降,青年的力量從政治的禁令裡鬆脫,全國各地也出現紛陳不一的的藝術展覽,新的宣言與流派反覆湧現,是為「85新潮」。1989年,由高名潞與栗憲庭等評論家發起的中國現代藝術展,其意義在於中國現代藝術的一次「登堂入室」,同時是對「85新潮」的總結。
《七宗罪》的開首紀錄了這場展覽。民眾的好奇目光,藝術家的茫然若失,共同鑄造了一片風景。徐冰開啟藝術形式的《天書》也在這場展覽裡首次展出,他的一番說話記下藝術家的精神面貌:「作為作品本身,它獨屬作者自己,作者沉浸在作品之中;一旦交給社會以後呢,它就屬於任何一個和他交流的人,作為作者自己來說呢,他會顯得有一種空白感,有一種巨大的一種失散感。」當藝術家的作品展出,它便會由此剝離,獨立而生。《七宗罪》記錄的卻是藝術作為一種意念,一種行動。
展覽顯示的除了是中國藝術的嶄新話語,更凝固了藝術指向的斑駁痕跡──展覽雖將行為藝術拒於門外,場外卻儼然成了另一場權力博奕。《七宗罪》指的是藝術家在展覽場內外的七個行為藝術,每個獨立成章,卻又渾然合一,匯成邊緣的蹊徑。他們以身體與意念盡現原始瘋狂的姿態,對時代作出最大的反撲。第一宗罪是由WR小組發起的《吊喪》(亦稱《三個白衣人》),三人裹上一塊大布,在場內如幽靈般行走浮游。偶發式的行為藝術在一個封閉的展場內如一枚炸彈,一觸即發,短促間裂開豐饒的意義。而《七宗罪》記錄了這珍貴的瞬間,記下了三人在展場突兀奇異的身影,以游擊方式挎問藝術形態,如成員之一的大同大張在日記裡所寫:「前衛藝術不應向當局投降」。
第二宗罪乃吳山專的《大生意》,將現代藝術展看待成自由市場,在場館的一角叫賣。第五宗罪張念的《等待》與其接近,同樣重構空間秩序──前者將日常的買賣行為置於藝術場域,以一種明確的舉動挑戰藝術空間的概念;後者張念則在場內蹲坐在雞蛋上,模擬孵化,頸上掛了「孵蛋期間,拒絕理論」的牌,並將孵化的時間寫成「等待」,猶如藝術尚未發酵的悠長過程。
行為藝術家擅以身體作素材。第三宗罪由王浪的《浪子》展開,在場外將自己裝扮成奇人異俠,仿如參加一場江湖論劍。第四宗罪李山的《洗腳》,在場內一角置一盤熱水,以泡腳來調侃藝術的物質性。他在筆記本上寫道:「在槍聲下,在警特身影旁,腳泡在熱水裡很舒服。」。第六宗罪王德仁《致日神的?》,則一邊在場內拋下大量的避孕套,一邊以守靈人的身份以祭祀模式守護藝術精神。紀錄片記下一幕幕觸目驚心的藝術行為,同時找來藝術家現身說法,回看相隔二十年的作品。
儘管這場展覽已立下碑石,讓中國現代藝術跨越另一階段,但它卻同時形成一個新的門檻,排諸比它更徹底更純粹的藝術表現。行為藝術與其他形式的藝術作品不同,它難以展示、出售,只能經過其他媒介相傳。它是有關時間的,一瞬成永恆,無法重演。
然時代亦同樣一閃而過。一切在子彈穿透的破孔裡結束。
第七宗罪來得更徹底更純粹。它由一位女性藝術家肖魯創作(其餘六宗罪皆是男性藝術家的作品),她在展出的作品《對話》前恍惚半秒,拔槍,射向作品。中國現代藝術展馬上被關閉,她的伙伴唐宋被捕,她亦在大年三十晚往警署自首。肖魯與唐宋後來成為情侶關係。肖魯對這場激烈的行動保持沉默,唐宋以各種政治論述代為表態,外間一直認為作品由二人共同創造。十五年過去,二人關係結束,肖魯亦宣告:那兩槍只為渲洩她對男性的憎恨、愛情的落空。無疑這是大膽的宣示。如果說槍是男性陽具的巨大隱喻,而肖魯卻逆轉地成為槍的使用者、主導者;也告訴世人,女性亦可填塞槍的意義。在藝術場域上女性總站在從屬的位置,聲音被湮滅。肖魯卻以藝術奪回話語,以俐落乾脆的姿態,顯露女性的隱密情感;如揮下一劍,不落痕跡。
這兩槍打開了當代藝術的思潮。美國《時代》周刊以“Condoms, Eggs And Gunshots”的標題來總結這場展覽。中國藝術躍進國際的視野。這兩槍也預視著數月後的政治波濤,理想主義攀上高峰,旋即消散。接下來的發展清晰可見:中國藝術逐漸趨近國際,藝術家昔日茫然的精神面貌被市場興旺的買賣狂喜蓋過。
溫普林沒有終止記錄這群藝術越界者,二十年後,他策劃《七宗罪》展覽,邀請當年的藝術家重聚。當中如吳山專早已在國外定居,沒有出席;而餘下來的以各異的方式延續昔日的作品。張念將《等待》裡的鮮明符號──雞蛋,換成在高樓處處的地上煎蛋。藝術沒有了漫長的發酵期,只有過熱爛熟的發展。肖魯與唐宋結束關係後,她創作了《背叛》,持槍指向鏡頭,也是她從沉默裡醒轉與自覺。
「七宗罪」本是教會數列人類的七項罪行,而藝術的罪,是逾越了宗廟之位,更深切地拷問藝術之規條。電影跨越年代,須臾的藝術行為仍烙在影像中。藝術家的面容經過二十年,靈魂早已遠去,走在前端的亦退下來。大抵WR小組成員大同大張是唯一凝滯在那個時代的人。他在二千年的一月一日自縊身亡,永遠活在仍然燦爛的二十世紀。翻查資料,溫普林一直孜孜不倦地整理大同大張的手記與作品,更稱他是「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的精神標桿」。也許如此,電影裡也以大同大張作其中敘事的核心,他的書寫直截了當,是時代的明證。他寫道:「藝術家不懼怕死亡」其作品經常探索死亡,超越本質。片末呈現了溫普林在1999年策劃的《穿越死亡──WR小組回顧展》,大同大張的作品《我看見了死亡》被重塑在海報上,依然鮮活。當日89中國現代藝術展的發起人之一栗憲庭親臨現場憑弔大同大張,不禁流淚。電影從歷史裡其中一重大的轉折說起,在昔日的策劃人對應已故的場外叛逆者作結,悠悠蒼茫。
最後旁白淡然地總結:「這是八十年代落幕前的狂歡。」時代隆隆向前駛去,轉瞬而逝,沒有太多能被記起。
本文原刊於網站《映畫手民》:https://www.cinezen.hk/?p=5810
《七宗罪》無疑昭示了中國現代藝術的宣言。
巨大的禁止逆行的交通符號掛在北京中國美術館上,象徵了對過去的告別,永不回頭。八十年代以降,青年的力量從政治的禁令裡鬆脫,全國各地也出現紛陳不一的的藝術展覽,新的宣言與流派反覆湧現,是為「85新潮」。1989年,由高名潞與栗憲庭等評論家發起的中國現代藝術展,其意義在於中國現代藝術的一次「登堂入室」,同時是對「85新潮」的總結。
《七宗罪》的開首紀錄了這場展覽。民眾的好奇目光,藝術家的茫然若失,共同鑄造了一片風景。徐冰開啟藝術形式的《天書》也在這場展覽裡首次展出,他的一番說話記下藝術家的精神面貌:「作為作品本身,它獨屬作者自己,作者沉浸在作品之中;一旦交給社會以後呢,它就屬於任何一個和他交流的人,作為作者自己來說呢,他會顯得有一種空白感,有一種巨大的一種失散感。」當藝術家的作品展出,它便會由此剝離,獨立而生。《七宗罪》記錄的卻是藝術作為一種意念,一種行動。
展覽顯示的除了是中國藝術的嶄新話語,更凝固了藝術指向的斑駁痕跡──展覽雖將行為藝術拒於門外,場外卻儼然成了另一場權力博奕。《七宗罪》指的是藝術家在展覽場內外的七個行為藝術,每個獨立成章,卻又渾然合一,匯成邊緣的蹊徑。他們以身體與意念盡現原始瘋狂的姿態,對時代作出最大的反撲。第一宗罪是由WR小組發起的《吊喪》(亦稱《三個白衣人》),三人裹上一塊大布,在場內如幽靈般行走浮游。偶發式的行為藝術在一個封閉的展場內如一枚炸彈,一觸即發,短促間裂開豐饒的意義。而《七宗罪》記錄了這珍貴的瞬間,記下了三人在展場突兀奇異的身影,以游擊方式挎問藝術形態,如成員之一的大同大張在日記裡所寫:「前衛藝術不應向當局投降」。
第二宗罪乃吳山專的《大生意》,將現代藝術展看待成自由市場,在場館的一角叫賣。第五宗罪張念的《等待》與其接近,同樣重構空間秩序──前者將日常的買賣行為置於藝術場域,以一種明確的舉動挑戰藝術空間的概念;後者張念則在場內蹲坐在雞蛋上,模擬孵化,頸上掛了「孵蛋期間,拒絕理論」的牌,並將孵化的時間寫成「等待」,猶如藝術尚未發酵的悠長過程。
行為藝術家擅以身體作素材。第三宗罪由王浪的《浪子》展開,在場外將自己裝扮成奇人異俠,仿如參加一場江湖論劍。第四宗罪李山的《洗腳》,在場內一角置一盤熱水,以泡腳來調侃藝術的物質性。他在筆記本上寫道:「在槍聲下,在警特身影旁,腳泡在熱水裡很舒服。」。第六宗罪王德仁《致日神的?》,則一邊在場內拋下大量的避孕套,一邊以守靈人的身份以祭祀模式守護藝術精神。紀錄片記下一幕幕觸目驚心的藝術行為,同時找來藝術家現身說法,回看相隔二十年的作品。
儘管這場展覽已立下碑石,讓中國現代藝術跨越另一階段,但它卻同時形成一個新的門檻,排諸比它更徹底更純粹的藝術表現。行為藝術與其他形式的藝術作品不同,它難以展示、出售,只能經過其他媒介相傳。它是有關時間的,一瞬成永恆,無法重演。
然時代亦同樣一閃而過。一切在子彈穿透的破孔裡結束。
第七宗罪來得更徹底更純粹。它由一位女性藝術家肖魯創作(其餘六宗罪皆是男性藝術家的作品),她在展出的作品《對話》前恍惚半秒,拔槍,射向作品。中國現代藝術展馬上被關閉,她的伙伴唐宋被捕,她亦在大年三十晚往警署自首。肖魯與唐宋後來成為情侶關係。肖魯對這場激烈的行動保持沉默,唐宋以各種政治論述代為表態,外間一直認為作品由二人共同創造。十五年過去,二人關係結束,肖魯亦宣告:那兩槍只為渲洩她對男性的憎恨、愛情的落空。無疑這是大膽的宣示。如果說槍是男性陽具的巨大隱喻,而肖魯卻逆轉地成為槍的使用者、主導者;也告訴世人,女性亦可填塞槍的意義。在藝術場域上女性總站在從屬的位置,聲音被湮滅。肖魯卻以藝術奪回話語,以俐落乾脆的姿態,顯露女性的隱密情感;如揮下一劍,不落痕跡。
這兩槍打開了當代藝術的思潮。美國《時代》周刊以“Condoms, Eggs And Gunshots”的標題來總結這場展覽。中國藝術躍進國際的視野。這兩槍也預視著數月後的政治波濤,理想主義攀上高峰,旋即消散。接下來的發展清晰可見:中國藝術逐漸趨近國際,藝術家昔日茫然的精神面貌被市場興旺的買賣狂喜蓋過。
溫普林沒有終止記錄這群藝術越界者,二十年後,他策劃《七宗罪》展覽,邀請當年的藝術家重聚。當中如吳山專早已在國外定居,沒有出席;而餘下來的以各異的方式延續昔日的作品。張念將《等待》裡的鮮明符號──雞蛋,換成在高樓處處的地上煎蛋。藝術沒有了漫長的發酵期,只有過熱爛熟的發展。肖魯與唐宋結束關係後,她創作了《背叛》,持槍指向鏡頭,也是她從沉默裡醒轉與自覺。
「七宗罪」本是教會數列人類的七項罪行,而藝術的罪,是逾越了宗廟之位,更深切地拷問藝術之規條。電影跨越年代,須臾的藝術行為仍烙在影像中。藝術家的面容經過二十年,靈魂早已遠去,走在前端的亦退下來。大抵WR小組成員大同大張是唯一凝滯在那個時代的人。他在二千年的一月一日自縊身亡,永遠活在仍然燦爛的二十世紀。翻查資料,溫普林一直孜孜不倦地整理大同大張的手記與作品,更稱他是「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的精神標桿」。也許如此,電影裡也以大同大張作其中敘事的核心,他的書寫直截了當,是時代的明證。他寫道:「藝術家不懼怕死亡」其作品經常探索死亡,超越本質。片末呈現了溫普林在1999年策劃的《穿越死亡──WR小組回顧展》,大同大張的作品《我看見了死亡》被重塑在海報上,依然鮮活。當日89中國現代藝術展的發起人之一栗憲庭親臨現場憑弔大同大張,不禁流淚。電影從歷史裡其中一重大的轉折說起,在昔日的策劃人對應已故的場外叛逆者作結,悠悠蒼茫。
最後旁白淡然地總結:「這是八十年代落幕前的狂歡。」時代隆隆向前駛去,轉瞬而逝,沒有太多能被記起。
本文原刊於網站《映畫手民》:https://www.cinezen.hk/?p=5810
© 本文版权归作者 Csy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