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组合与最坏的组合

众所周知,冯导一直有一种文工团情节,有女兵情结,有军装情结,就像我们对青春年少时的某个阶段无比眷恋一样。于是他遇到了同样有着文工团记忆的严歌苓,他遇到了《芳华》,于是有了这部电影。对于往昔的回忆,难免蒙上一层温暖的滤镜,但是原著小说已经开始了对时代、对人性的理性反思,这两者既互补又矛盾。处理好了就变成了互补,对往昔的回忆变得更加深刻,感性的共鸣与理性的思索能交融成一部非凡的乐章;然而一旦处理不好,这两者之间就会产生致命的矛盾,让位于怀旧的反思显得无关痛痒,僭越了青春的沉重又会让情怀大打折扣。冯小刚和严歌苓,他们可能是最好的组合,但也可能是最坏的组合。
我猜冯导在拍摄这部影片时脑子里想的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两部作品若放在一起比较也会很有意思。这两部电影分别从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对青春和时代做出了各自的反思。(冯导还在《阳》中客串过角色)综合全片来看,冯小刚式的情怀抒发最后还是压倒了严歌苓式的反思,彼此之间虽有融合,但也有难以消化之处,也让影片呈现出了较为分散,缺乏铺垫,人物感情不够细腻的瑕疵。不过瑕不掩瑜,《芳华》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电影艺术这个维度,它在社会、历史、人文层面的意义,才是这部电影带给我们最棒的礼物。
我猜冯导在拍摄这部影片时脑子里想的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两部作品若放在一起比较也会很有意思。这两部电影分别从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对青春和时代做出了各自的反思。(冯导还在《阳》中客串过角色)综合全片来看,冯小刚式的情怀抒发最后还是压倒了严歌苓式的反思,彼此之间虽有融合,但也有难以消化之处,也让影片呈现出了较为分散,缺乏铺垫,人物感情不够细腻的瑕疵。不过瑕不掩瑜,《芳华》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电影艺术这个维度,它在社会、历史、人文层面的意义,才是这部电影带给我们最棒的礼物。
© 本文版权归作者 魔镜神灯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