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中最打动你的片段或细节是什么?
查看话题 >《芳华》中最打动你的片段或细节是什么?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直不怎么会写影评,倒是经常看。不过今天想说两句。
就电影本身而言,延续了老冯一如既往的风格,小人物看世界,以小见大。就几位演员的演技来说,还是可圈可点。

如果非要考究对于角色的塑造和完整性,我觉得老冯更多的是想表现那个年代人们意识形态。
其中,从一个宿舍,反应了当年虽然讲集体平等,但人性自我等级阶级观念是难以消除的。部队文工团说白了属于机关单位,即便在那个年代也不是一般士兵战士能进去的,相对于郝,林,萧这些有背景大城市的来的子弟,小萍没出生没背景,自然是阶级的最下层。要么政委也不可能随意的就把她下放到野战军医院。还美其名曰,到新的岗位去学习。
相对于陈灿等这些子弟,也只有刘峰这种基层连队上来的普通士兵,才能把学雷锋的精神真正当回事,无私的贯彻到底。才会把来之不易的进修机会让给别人,放弃进入上层建筑的机会。最后被带走调查,定性下放。(但凡有点关系的,估计就不用去伐木连了)

关于刘峰与林丁丁那场戏,个人觉得老冯并不是想拍林有多拜金。更多的是想展现那个年代在禁欲思想禁锢下,年轻人对于爱的一种彷徨的表达吧。(有那么点批判的味道)
非要说林拜金,其实也说的过去,人家从上海来,在当时确实比内地城市,包括首都北京的见多识广,起点不一样而已。摄影师和刘峰都是她优越感的体现平台而已。所以不管刘峰手再巧,吴干事再会来事,都不是林最终想要的。
影片中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这个细节其实被很多人忽略了。当时青年不外乎几个出路,要么进厂,要么知青,要么入伍。干部子女其实也一样,不过干部家庭终究是对社会发展步骤,一手消息要来的快点。肯定比一般家庭要重视,找机会让娃娃回去复考。(这一点也体现在了陈灿更早知道军师一级文工团要解散,朱克想转业)

相比较下,我觉得萧这个人物形象还是较为完整的,她来自城市,但和小萍一样有个被整的父亲,所以相较其他人,她自然和小萍要近一点。也在能力范围内帮助过小萍(比如她说小芭蕾过分那段),她非常有梦想,也有能力,但没有干部子弟的资源,这一点体现出她的爱情和考大学上。于爱情她努力过,可惜不如别人门当户对,于文工团,别人都转身想走时,她却在拼命想办法挽留。等人都为自己谋好后路,她才想到努力考大学。

最后海口那场戏其实应该是本片的聚焦。老冯其实就这段戏应该是用心最多的。萧大学毕业自己打拼应该是有点成绩了,于海口见到当年战友亦是情敌的郝,彼时就算萧是那个年代的大学生,但相较干部子弟丰富的资源还是稍逊一筹,人家已经在搞房地产了。再见到当年的活雷锋,战斗英雄刘峰,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讨生活,还他妈被城管联防欺负,多么正直的一个人,能体会他送烟求人的心情吗?郝的解围,看似解围。本质还是社会体制的改变,金钱开路。看到林丁丁的照片,萧,郝塑料姐妹花的笑容和刘会心的笑容形成了鲜明对比。种种展现都表达了刘峰还停留在过去,没能及时赶上社会的变革。

总结:整部影片很好的展现了那个年代的人,人的思想,意识形态,社会形态。文工团这个小集体以小见大。真实的反应了当时的社会情形。
缅怀战友的同时,更多的缅怀了十年文革中一代年轻人牺牲的芳华。适度的批判,真实的展现很耐人寻味。如果非要找一点惊醒作用,我猜测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吧。如果当年刘去进修学习了,也许整个情节就颠覆了。当然,这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个人依旧喜欢老冯的电影风格,每个导演擅长的不一样。非要强拉一起做比较,其实有点牛头不对马嘴。感谢编剧严歌苓,感谢导演冯小刚竭力为我们带来一部文革前后较为真实的人物题材片。本来也是为了缅怀,拍给50后看的,我这个80后也只是从父辈们口中了解到一些那个年代的事,所以就不要指望90,00后能看个究竟了。
最后在bb两句,寒门子弟能有萧的发展轨迹就不错了,与其等社会变革,不如自我变革。好比我房奴十年生涯却依旧听到同龄同事抱怨房价太高,政府不作为,依旧幻想楼市回落到十年前水平。(有时窃窃自喜,有时为他们感到悲凉,也许当年他们都喷任大炮的时候,我或许应该有种雷锋精神,不顾一切,努力说服他们,接受现实,乖乖跟我上车把房贷背起,亦不至于他们现在估计乃至终生再无上车机会)

现实因为有了小孩我都准备换房了,他依旧挤在父辈一生付出换来的职工宿舍中,这辈子估计再无上车机会。究其原因,同样的出生,同样的工资,还真就不一样了。差距就在于他始终等,我始终赶,追不上人家含金钥匙出生的,但也不会掉太远。别忘了,邓爷爷亲口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是人家有资源的先,还是你穷棒子先嘛。你自己不赶,等着社会大潮来赶,可不是就是刘峰他们这一代(正好赶上江时代的下岗打破铁饭碗)你文革耽误的时间,人家后来的大学生可不会同情你,就像战斗英雄去摆地摊被联防扣车(得势猫儿赛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龙游浅滩被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废话一大篇,主要是因为失眠了,起来倒了杯不知真假的黑牌,两口下去有点上头了。写的不好还请看官批判。如若一己之见歪曲冯导本意还请冯导多多包涵。历史为镜,不清醒认识过去不足,何来明日进步革新。希望冯导坚持不懈继续为我们带来这种有意义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