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逝去的芳华

两个层面说。
技术层面
先说说大家讨论的不少的,就是冯导的长镜头。从片头的第一个正式镜头,有人在大门的照壁上用红漆写大字开始,镜头一直拉到男女主角上场,这个镜头实际上不短,我心里纳闷,明明可以更长的镜头,为啥突然断了。看到后面知道,这部电影的镜头普遍很长,说明我们冯导对电影的把握又高了一个境界。长镜头的运用实际上非常考验导演的把控力,冯导把最长的镜头留给了最难的部分,也就是战争场面的6分多钟。整个电影看下来,冯导对长镜头的运用算是行云流水但称不上炉火纯青。战斗的6分钟对大场面的表达我感觉还是有点生,很多情况没有介绍清楚,都模糊处理了。
色彩和音乐同样可圈可点,缤纷的色彩也并没有让观众产生脱离时代的背离感,这一点尤为可贵,让我想起来多年以前《阳光灿烂的日子》,心里话,更好。在军装绿的时代背景之下,而且叙述的又是军营的事情,不得不说冯导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点来切入,一下子就把芳华从一众时代背景的电影中脱离出来,电影不再一味的沉闷到观众喘不过气来,加上美好的旋律、律动的舞姿,让这部电影在口碑和票房上都有了保证。有人说这跟导演和编剧的生活经历有关,确实有分不开的关系,但选择的眼光并不是所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所具备的,这是功力。
但是情节的叙述,我觉得就稍微有点问题,简单的说,就是画外音的加入。一个好的故事,是不需要别的故事来解释的,比如基本同期的另一部说画家的故事,我觉得更熟练些。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复杂到必须有画外音来叙述的曲折故事,第三人称的讲述虽然语气一直都很平缓,但平缓的语调下是对画面美感相背离的沉重,甚至还会提前的抖一下无用的包袱,比如说女主何小萍所经历的军装风波和未来她所面对的歧视与责难。我觉得这是导演对演员演技的担心导致的一个结果,但是这些青涩的演员表现出来的张力有时候让旁白显得很多余,比如何小萍在听知政委让她离开文工团时嘴角的微笑和眼底轻泛出来的喜悦。这些可有可无的旁白虽然引导了观众对整个影片的感受,但更多时候是抹杀了观影者更多思绪发展方向的可能性。
下面说说剧情吧。
很多人说那时的国情下,怎么会有如此美好军旅生活。文工团我不知道,不过我在空军大院长大,知道空军的生活还是美好的,即使在苦日子里,我跟着老爸去一趟飞行员宿舍,还是能确保巧克力管饱的,比文工团好多了。这是个序言,不是正题。
芳华基本上脱离了《阳光灿烂的日子》中脱离时代的美好,我是这么评价的。对于人性和时代的交代,还是真实和细腻的。几个很让人触动的点,活雷锋对于文工团主唱的感情,非常符合时代交替点上的人群的心理状态,埋藏在心中的暗流终于认为可以被释放和认可。而主唱的反应也很准确的表达出了s那种矛盾、纠结,楷模的高大上形象是不容破坏的,在这个背景下,她的反应至少能被解释(又要提旁白,演员的内心戏往往比旁白来的有力的多,所以这个姑娘演不了何小萍)。小号手不可能不知道A角对自己的心,但仍然会接受自己那么看不上的手风琴手,这些z旁支的情节安排实际上根本不亚于两个主角的情节发展,细想之下情节的张力甚至更大。
芳华实际上是这一波(k耗时好些年了吧,送那些年我一起追过的女孩还是)怀旧剧本的终极表达,冯导靠着自己的年龄、阅历、本事等等,在这儿数了个旗,告诉大家,别再话当年了,你们如果能超越芳华,再去想你们心里哪些文青的温情如何表达更合适。实际上无论是芳华的立意还是对时代的表达,以及现代人对芳华各方面的共鸣,都已经明白的告诉一众有着导演梦希望通过描述自己不可名状的少年情怀和自己在不同领域积攒的人气来拉拢观众为自己无法压抑的梦想买单的各路明星门,这个路子已经被我终结了,以后你们还是省省吧!
最后还是说下刘峰和何小萍。昨天看到一篇报道,作者不怀好意的在题目里就告诉还没看文章的观众,曾经被老虎咬过的那个女子声称自己善良的就像何小萍。果然,他成功的实现了自己的不怀好意,作为一个有着正常审美导向和社会善恶观的普通人,我被那女人恶心着了。是的,我们说下两位主角的善良这个问题。他们是善良的,所以他们最终得到了无论哪个时代中都最为难得的心灵的平和与安宁。这是旁白的交代(又是旁白)。然而真的如此么?不得而知。大多数观影者都会倾向于相信旁白的表述,我也一样。因为大家都还希望好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但是我们也会问一句,为什么善良的人最终只能得到心灵的安慰,而不是经济与文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小穗子的人设在剧中颇高,然而在何小萍受欺负的时候,她也并未挺身而出,最多说了小芭蕾一句:你过分了。平心而论,这是一个中性人格的表达。所以在剧尾,她没有天天见不到老公,也没有在澳洲被喂养的走形。所以我们得出结论,剧中,心灵境界的富足与世俗生活的富足是不可兼得的。我理解编剧或者导演的想法,这不是个喜剧,不能搞成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正如某个思想家说,只有悲剧才能给人带来长久的幸福感。所以,我们还是珍惜当下,努力生活,多好!
最后的最后,电影原计划9月30号上映,推迟到现在一定是因为审查关口出了问题,这部描述军旅生活的戏,并没有象空天猎那么的正能量,理解。这说明两个事,一个是我们的电影环境还没那么那么的好,所有试图描述孔雀开屏之后背面的想法都要深思自己的能量够不够。另一个是,我们的电影环境果然在一日千里的进步,这是一件多么正能量的事情!
技术层面
先说说大家讨论的不少的,就是冯导的长镜头。从片头的第一个正式镜头,有人在大门的照壁上用红漆写大字开始,镜头一直拉到男女主角上场,这个镜头实际上不短,我心里纳闷,明明可以更长的镜头,为啥突然断了。看到后面知道,这部电影的镜头普遍很长,说明我们冯导对电影的把握又高了一个境界。长镜头的运用实际上非常考验导演的把控力,冯导把最长的镜头留给了最难的部分,也就是战争场面的6分多钟。整个电影看下来,冯导对长镜头的运用算是行云流水但称不上炉火纯青。战斗的6分钟对大场面的表达我感觉还是有点生,很多情况没有介绍清楚,都模糊处理了。
色彩和音乐同样可圈可点,缤纷的色彩也并没有让观众产生脱离时代的背离感,这一点尤为可贵,让我想起来多年以前《阳光灿烂的日子》,心里话,更好。在军装绿的时代背景之下,而且叙述的又是军营的事情,不得不说冯导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点来切入,一下子就把芳华从一众时代背景的电影中脱离出来,电影不再一味的沉闷到观众喘不过气来,加上美好的旋律、律动的舞姿,让这部电影在口碑和票房上都有了保证。有人说这跟导演和编剧的生活经历有关,确实有分不开的关系,但选择的眼光并不是所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所具备的,这是功力。
但是情节的叙述,我觉得就稍微有点问题,简单的说,就是画外音的加入。一个好的故事,是不需要别的故事来解释的,比如基本同期的另一部说画家的故事,我觉得更熟练些。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复杂到必须有画外音来叙述的曲折故事,第三人称的讲述虽然语气一直都很平缓,但平缓的语调下是对画面美感相背离的沉重,甚至还会提前的抖一下无用的包袱,比如说女主何小萍所经历的军装风波和未来她所面对的歧视与责难。我觉得这是导演对演员演技的担心导致的一个结果,但是这些青涩的演员表现出来的张力有时候让旁白显得很多余,比如何小萍在听知政委让她离开文工团时嘴角的微笑和眼底轻泛出来的喜悦。这些可有可无的旁白虽然引导了观众对整个影片的感受,但更多时候是抹杀了观影者更多思绪发展方向的可能性。
下面说说剧情吧。
很多人说那时的国情下,怎么会有如此美好军旅生活。文工团我不知道,不过我在空军大院长大,知道空军的生活还是美好的,即使在苦日子里,我跟着老爸去一趟飞行员宿舍,还是能确保巧克力管饱的,比文工团好多了。这是个序言,不是正题。
芳华基本上脱离了《阳光灿烂的日子》中脱离时代的美好,我是这么评价的。对于人性和时代的交代,还是真实和细腻的。几个很让人触动的点,活雷锋对于文工团主唱的感情,非常符合时代交替点上的人群的心理状态,埋藏在心中的暗流终于认为可以被释放和认可。而主唱的反应也很准确的表达出了s那种矛盾、纠结,楷模的高大上形象是不容破坏的,在这个背景下,她的反应至少能被解释(又要提旁白,演员的内心戏往往比旁白来的有力的多,所以这个姑娘演不了何小萍)。小号手不可能不知道A角对自己的心,但仍然会接受自己那么看不上的手风琴手,这些z旁支的情节安排实际上根本不亚于两个主角的情节发展,细想之下情节的张力甚至更大。
芳华实际上是这一波(k耗时好些年了吧,送那些年我一起追过的女孩还是)怀旧剧本的终极表达,冯导靠着自己的年龄、阅历、本事等等,在这儿数了个旗,告诉大家,别再话当年了,你们如果能超越芳华,再去想你们心里哪些文青的温情如何表达更合适。实际上无论是芳华的立意还是对时代的表达,以及现代人对芳华各方面的共鸣,都已经明白的告诉一众有着导演梦希望通过描述自己不可名状的少年情怀和自己在不同领域积攒的人气来拉拢观众为自己无法压抑的梦想买单的各路明星门,这个路子已经被我终结了,以后你们还是省省吧!
最后还是说下刘峰和何小萍。昨天看到一篇报道,作者不怀好意的在题目里就告诉还没看文章的观众,曾经被老虎咬过的那个女子声称自己善良的就像何小萍。果然,他成功的实现了自己的不怀好意,作为一个有着正常审美导向和社会善恶观的普通人,我被那女人恶心着了。是的,我们说下两位主角的善良这个问题。他们是善良的,所以他们最终得到了无论哪个时代中都最为难得的心灵的平和与安宁。这是旁白的交代(又是旁白)。然而真的如此么?不得而知。大多数观影者都会倾向于相信旁白的表述,我也一样。因为大家都还希望好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但是我们也会问一句,为什么善良的人最终只能得到心灵的安慰,而不是经济与文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小穗子的人设在剧中颇高,然而在何小萍受欺负的时候,她也并未挺身而出,最多说了小芭蕾一句:你过分了。平心而论,这是一个中性人格的表达。所以在剧尾,她没有天天见不到老公,也没有在澳洲被喂养的走形。所以我们得出结论,剧中,心灵境界的富足与世俗生活的富足是不可兼得的。我理解编剧或者导演的想法,这不是个喜剧,不能搞成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正如某个思想家说,只有悲剧才能给人带来长久的幸福感。所以,我们还是珍惜当下,努力生活,多好!
最后的最后,电影原计划9月30号上映,推迟到现在一定是因为审查关口出了问题,这部描述军旅生活的戏,并没有象空天猎那么的正能量,理解。这说明两个事,一个是我们的电影环境还没那么那么的好,所有试图描述孔雀开屏之后背面的想法都要深思自己的能量够不够。另一个是,我们的电影环境果然在一日千里的进步,这是一件多么正能量的事情!
© 本文版权归作者 老男孩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