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口气一定要憋住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说实话,4星有点苛刻了,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逻辑基本严密,节奏十分紧凑,细节把握得当,毫无疑问是好电影,至于为什么没五星,最后再说。
先谈谈3个剧情设置方面的思考
1. 目击证人是本案中的一个关键,但实际上多利亚和劳拉对这个目击证人的一切都不了解,这个目击证人在整个案件调查过程中也没有出现。但在即将开庭的关键时刻,男主将完全信任的原男律师支开,满世界寻找实际上不可能找到的目击证人,转而选择一位没有信任基础的女律师。并不合情理。
2. 既然女律师谎称秘密证人的出席,多利亚第一反应绝对应该是与男律师进行沟通。因为男律师目前的任务就是寻找目击证人。
3. 女律师第二次强调多利亚需要注重细节,即PS照片中镜像问题时,多利亚向女律师投来了惊艳甚至崇拜的目光。从此对女律师彻底卸下了防线,这一点不合情理在于,多利亚已经受了女律师两次忽悠,第一是秘密证人并不存在,第二是PS照片。人一般不会在连续两次受骗之后迅速卸下心防,反而随着受骗次数的增加提高警惕性。
其实本片最关键的不是真相的还原,而是情感的交锋。戏剧化冲突最激烈的地方就是女律师得知儿子车祸未死,但仍然被多利亚无情推入沼泽时,内心深处无尽的愤怒与仇恨,那种母性情感如火焰一般喷涌而出。但她克制住了!转而结合劳拉的讲述以及自己的推断,还原了多利亚的作案全过程,这时男主崩溃了。整片从谎言中剥离真相的过程,其实也是男主逐渐黑化的过程。但不要忘记了男主本身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是深受罪恶感折磨的人,他脑海中必然频繁浮现丹尼尔溺水时的场景,当女律师凭借精准的推断还原案情时,多利亚被女律师强大的气场和严密的逻辑彻底折服了。从一开始多利亚第一个回忆版本,勒索犯试探女律师的基本能力,到后来,利用女律师解决密室杀人案的凶手逃离问题,到最后,毫无保留,甚至将女律师视为救世主,例如最后那一声谢谢,彻底沦为了情绪的奴隶。哎,做人呐,最后一口气一定要憋住。
《看不见的客人》有很浓重的本格推理色彩,密室杀人也是本格推理的常见题材。但成为萧何,败也萧何。本格类型实在太狭窄,这也就是东野圭吾为什么会嘲笑本格的原因。《嫌疑人X的献身》的诡计是很精彩,但真正精绝的地方在于写出了日本社会的那种孤独感和距离感,天才的孤傲,自卑,挫败以及扭曲的爱,甚至对于道德标准也有一定的思考。这些元素,在《看不见的客人》里无处可寻,他只是很用心的讲了一个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