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之于生命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记得一个情景:松开阻断钳,两次电击后,Simon的心脏开始有力地跳动。冲浪少年,Simon的心脏终于找到了新家。
在清晨和煦的光线里,Claire缓缓睁开双眼,对着新世界,微笑了。
没错,这个故事简单到用一句话就能讲完。导演却花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三个小故事的模式,最后合成一丝微笑,带我们走进生命的深邃。
一颗心脏转移到另一座心房需要一段旅途,但生命不会匿名,死亡并不是终点。
《Réparer les vivant(修复生命)》优点很明显—不煽情,不烂俗;克制,隐忍。
对这种能走催泪路线的题材而言,太难得;它的从容和对生命的洞察,不亚于绝大多数文学所能抵达的深度。
No rollver,No crying,No ,No bleeding,No emergency vocie,车祸场景选择进行诗意化的视觉处理——
公路海样,连成一线,直至最后海水淹没镜头。
西蒙是个爱冲浪的金发少年,导演也用独特的海底视角,让我震撼了:剔透晶莹的大片海水卷起旋涡,西蒙滑行其中,配上空灵的钢琴曲,美好的生命仿佛包含了无限活力,充满生命的韵律。对父亲的自责也无声的原谅了。
没有过多的去描述Simon's parents,如何说服自己同意捐献儿子器官,没有过多的悲伤告白,宁静淡然的镜头推进,故事在发生着。
庆幸的是导演卡黛尔,摒弃了欧洲导演一贯的叙事野心,平和地讲完一个动人故事,凭借强大的影像直觉,为我们呈上一部佳作,直击心底。
看完影片,直觉告诉我这部电影,应该是改编自某部文学作品。果不其然:影片改编自法国作家盖兰嘉尔的同名小说。比尔·盖茨曾经也推荐过这部作品。
今年不多得,《Réparer les vivant》,有时间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