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唢呐,传承家国文化 ——浅析《百鸟朝凤》主题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唢呐离口不离手”。这不止是师傅的一句叮嘱,更是老一代人想让中国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期望。《百鸟朝凤》是吴天明导演的遗作,他的作品风格凝重,而厚实,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在《百鸟朝凤》中也充分的体现了这些特点。通过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结构,将两代人对唢呐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呈现出来,同时也将家国文化需要守护与传承的主题凸显出来。 真实往往会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镜头语言下,一种文化的消逝,更加扣人心弦,发人深省!唢呐是久传于民间的一门艺术,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影片中游天鸣蓝玉随着的焦师傅把一个满是灰的箱子打开,是一种新希望的诞生焦师傅把一把唢呐双手捧着介绍,是对唢呐的一种尊敬,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敬畏,是对家国文化的一种敬仰。主观特写下晃动镜头,将焦师傅的心情巧妙的传达给观众,望着地上被踩坏的唢呐,不但是对先人的不敬重, 更是传统文化被外来文化严重冲击的重要表现,同时也表明传承传统文化的后一代已在悄然消逝。传统唢呐文化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一种折射,从而更应该明白,文化需要被尊重也需要有人来守护与传承。 音乐是指用组织的音乐,创造艺术形象表达人们情感宣泄情绪的一门听觉艺术。说他的音乐也同样是一门的淳朴的听觉艺术,在无双镇吹唢呐这种传之久远的,民间艺术,绝不止于娱乐,根据意味的事,唢呐乐在办丧事时,是对远行已故者的一种评价,——道德平庸者吹两台,中等吹四台,上等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吹“百鸟朝凤”。片中,百鸟朝凤出现两次,首次出现,是师傅帮徒弟吹给逝去的长者,然而师傅本已病入膏肓,他却用自己的生命去追响唢呐,吹响百鸟朝凤,不止是帮自己的徒弟,也不只是对已逝者的一种评价,更是对,唢呐的坚守与弘扬,用行动表明希望唢呐文化源远流长的期盼。百鸟朝凤的第二次吹响,是游天鸣吹响的,在中景镜头下,游天明吹唢呐的剪影,显得格外的庄重,在师傅的坟前吹响了,百鸟朝凤。将徒弟对师傅的不舍与敬仰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现了对焦师傅一辈子忠于唢呐,一生无悔,的赞扬之情。同时,也用音乐将观众带入影片,可让观众更亲身的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告诉观众,唢呐不仅是一种乐器,它是一个物质的载体,将民族文化传承下来。游天鸣吹响唢呐就是对唢呐文化继承的一种表现,从而将唢呐文化进一步传递到观众的心里,将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与守护的主题进一步的阐明。 空镜头,又叫景物镜头,是指画面中没有人物,只有景和物的镜头,片中全景的土庄反复出现了几次。首次出现,是从小游天鸣主观中看到土庄, 家家户户炊烟升起,就如同当时的唢呐文化一样的繁盛。再一次出现,是天鸣想放弃学唢呐,离开土庄时所见,那是对师傅师娘不舍的一种体现,更是对唢呐的不舍。同时也反应出所,学唢呐这门艺术由于条件多且苛刻不仅很少人学会,而且很少人愿意学,其中隐喻着传统文化正在消失,也表明传承传统文化,需要有人去继承。在游天鸣长大后,在看望完年老的师傅回来的路上,土庄的全景再次出现,夕阳下远方的土庄只有个影子,就如同唢呐文化所处状况一样,已到夕阳余晖之时,再者,也折射出唢呐这一门古老艺术需要继承,也反映出我国还有许多古老文化正在消失,需要有人去继承去弘扬,将传统古文化发扬光大。 《百鸟朝凤》将一只平凡的唢呐赋予情感,给观众心与心的共鸣,让不断加快步伐前进的社会可以回望古今,一品传统古文化的风味。观众也可以从中体会到古老文明的意味深远,更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悠久魅力。也可以看到老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新一代人对文化的继承。唢呐文化只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更有许多传统文化等待着我们去传承,要学会发扬和抛弃,使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