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者2
笔者一开始以为这部电影会像《饥饿游戏》那样,让主角和反派势力彻底决裂从而展开一场大决战,就如片名“绝地反击”所表述的,本片将会上演一出成为决战导火索的反击战。电影确实一直在笔者预期的轨道上推进,直到主角打开了那个“潘朵拉魔盒”。
从第一部开始笔者就很好奇围绕着整个城市的高墙到底有什么作用,一直都觉得是外面有什么东西,需要高墙来保护不受它们的攻击侵犯。而这一部最后终于给出了答案:原来整个城市都是一个试验场,那道墙就如同《移动迷宫》将城市中所有的试验品圈养起来,直到实验条件达到即一个完完全全的分歧者通过盒子的试练开启大门。
本片就像是《饥饿游戏》和《移动迷宫》的结合体,或者也可以说,前半部分像在看《饥饿游戏》而后半部分则像在看《移动迷宫》。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本片虽然比不上《饥饿游戏1,2》和《移动迷宫》,但绝对比前作《分歧者1》好看。
所谓的绝地反击仅仅只是铺垫,是一个幌子,一切都只是为了解开真正的谜题,同时为“分歧者”正名。并且我们也能看到,那些打着反击反抗和革命旗号的无派系者,反而是真正的威胁与敌人。
本片英文片名为“insurgent”,笔者以为这是一语双关,这个词意为反叛、造反、起义。也就是说,insurgent一词既指代了以主角为首的对博学者执政的反抗起义势力,也指代了以老四母亲为首的无派系者反叛造反势力。
电影按照五种优良品性对人民进行派系划分,每一种派系的人都能且仅能具有其中一种品性。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但也自然具有了研究价值。所以这个城市的创建者按照这种方式创造这个社会并让其运作下去,就是为了进行人性测试。在这种设定下,诞生了两种特殊群体——分歧者:能够融入多种派系;无派系者:任何一种派系都无法融入——简言之,分歧者就是具有多种品性的人,而无派系者则是任何一种品性都不具备。虽然在派系分明的设定下,分歧者也会被当做异类,但具有多种优良品性的人才能更好的领导人民也是事实。而任何一种优良品性都不具备的无派系者才是社会真正的威胁。
本片在对主角进行五种试练的时候,刻意模仿了《盗梦空间》的表现手法,让观众分不清现实与梦境,还是颇有意思。但整体上,全片节奏略拖沓,好在动作戏时不时的来一段,至少不会让观众因为文戏过长而昏昏欲睡。
这种青少年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越来越多,很多人称它们幼稚,但实际上如果把主角们统统换成三四十岁的大叔,还会有人这么认为么?所以应该反感的并不是这种作品本身,而是电影片方的粗制滥造。正是因为片方以为能够靠几下糊弄就以小博大骗票房,才使得观众们越来越失去信任和容忍。然而事实上,包括《哈利波特》和《星球大战》以及《安德的游戏》等,优秀而经典的青少年电影作品并不少见,少见的只是制作者的良心。
因此,笔者以为,我们都该翻过那道墙,就像德国人翻过柏林墙,女主角翻过城市围墙,我们也应当正视青少年作品的存在,一视同仁的看待他们。
从第一部开始笔者就很好奇围绕着整个城市的高墙到底有什么作用,一直都觉得是外面有什么东西,需要高墙来保护不受它们的攻击侵犯。而这一部最后终于给出了答案:原来整个城市都是一个试验场,那道墙就如同《移动迷宫》将城市中所有的试验品圈养起来,直到实验条件达到即一个完完全全的分歧者通过盒子的试练开启大门。
本片就像是《饥饿游戏》和《移动迷宫》的结合体,或者也可以说,前半部分像在看《饥饿游戏》而后半部分则像在看《移动迷宫》。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本片虽然比不上《饥饿游戏1,2》和《移动迷宫》,但绝对比前作《分歧者1》好看。
所谓的绝地反击仅仅只是铺垫,是一个幌子,一切都只是为了解开真正的谜题,同时为“分歧者”正名。并且我们也能看到,那些打着反击反抗和革命旗号的无派系者,反而是真正的威胁与敌人。
本片英文片名为“insurgent”,笔者以为这是一语双关,这个词意为反叛、造反、起义。也就是说,insurgent一词既指代了以主角为首的对博学者执政的反抗起义势力,也指代了以老四母亲为首的无派系者反叛造反势力。
电影按照五种优良品性对人民进行派系划分,每一种派系的人都能且仅能具有其中一种品性。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但也自然具有了研究价值。所以这个城市的创建者按照这种方式创造这个社会并让其运作下去,就是为了进行人性测试。在这种设定下,诞生了两种特殊群体——分歧者:能够融入多种派系;无派系者:任何一种派系都无法融入——简言之,分歧者就是具有多种品性的人,而无派系者则是任何一种品性都不具备。虽然在派系分明的设定下,分歧者也会被当做异类,但具有多种优良品性的人才能更好的领导人民也是事实。而任何一种优良品性都不具备的无派系者才是社会真正的威胁。
本片在对主角进行五种试练的时候,刻意模仿了《盗梦空间》的表现手法,让观众分不清现实与梦境,还是颇有意思。但整体上,全片节奏略拖沓,好在动作戏时不时的来一段,至少不会让观众因为文戏过长而昏昏欲睡。
这种青少年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越来越多,很多人称它们幼稚,但实际上如果把主角们统统换成三四十岁的大叔,还会有人这么认为么?所以应该反感的并不是这种作品本身,而是电影片方的粗制滥造。正是因为片方以为能够靠几下糊弄就以小博大骗票房,才使得观众们越来越失去信任和容忍。然而事实上,包括《哈利波特》和《星球大战》以及《安德的游戏》等,优秀而经典的青少年电影作品并不少见,少见的只是制作者的良心。
因此,笔者以为,我们都该翻过那道墙,就像德国人翻过柏林墙,女主角翻过城市围墙,我们也应当正视青少年作品的存在,一视同仁的看待他们。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