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与野兽》:童话的时代精神

每个孩子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在我们还不谙世事之时,童话塑造了我们最初的价值观和善恶观。我们总会习惯性地寻找并询问:谁是好人?谁又是坏人?童话故事通过人物的结局告诉了我们。后来,我们知道了“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只是人们寄寓的美好愿望,童话则是不够理想的现实在文学世界里寻找的慰藉。即便如此,我们还是需要童话,因为我相信每个善良的人内心总是住了一个孩子,他爱反复不倦地听这个老故事,并从中获得坚定的信念和面对生活的勇气。
《美女与野兽》从开拍起就备受影迷关注,不仅因为前作动画承载着温馨回忆,人们还好奇这个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如何拍出新意。在童话电影真人化拍摄上经验丰富的迪士尼亦不想辜负观众的期待,无论从美工、音乐还有宣传看,《美女与野兽》都堪称迪士尼近年来的集大成之作。复古华贵的花园城堡,喧闹安详的乡间小镇,以及白雪皑皑的冰原森林,都能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极佳观影体验。为了在保留原故事脉络的同时让略显单薄和俗套的情节鲜活起来,影片用大量的歌舞完成转折、衔接和抒情,秉持了迪士尼作品一直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
影片在视觉效果上的出色表现有目共睹。如果说《灰姑娘》中梦幻唯美的蓝裙成功地让无数观众的少女心砰砰直跳,那么《美女与野兽》里贝儿身穿的黄舞裙的惊艳,便是将华美做到了登峰造极从而令人叹为观止,尽显顶级服装造型的大气优雅。而变成烛台的管家,变成衣橱的夫人还有变成茶具的母子则凭借特效技术大展搞怪才能,主创们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带给了我们一套能歌善舞、善解人意的可爱家具。因此,纵然人们对结局都已谙熟于心,精彩不断的剧情发展依然使观影过程充满回味与享受。
《美女与野兽》选定的两位主角的英伦气质也让影片的古典氛围更为浓厚——从魔法学校毕业的“赫敏”艾玛·沃森与从唐顿庄园走向银幕的“大表哥”丹·史蒂文森,此次合作既是二人身上个人魅力的延续,也是颜控们期待万分的舔屏盛会。艾玛版贝儿是一个村民眼中的古怪女孩,不热衷于社交和穿衣打扮,反倒醉心于读书和幻想。影片开始的一个场景足以说明贝儿身上鲜明的女权主义色彩:她不像其他女人一样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洗衣服,而是发明了驴拉式洗衣机,把时间用来教另一个小姑娘认字,而她也毫不意外地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人们对她的离经叛道愤怒不已,指责她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贝儿却不为所动,我行我素。
贝儿的性格是她之后爱上野兽的铺垫:她不是那种被他人的看法所左右的女孩,也不是世故且势利的女孩。她果断拒绝拥有高贵身份和地位的加斯顿的猛烈追求,不仅因为对方粗鲁、冲动、蛮横,更因为他根本不懂自己,更不懂得尊重自己。贝儿的超前在于她想要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这是我们如今所倡导的,而在这个故事里,她是被视作不可理喻的。迪士尼在这个童话中加入的时代精神并不复杂,但起到的鼓舞效果是振奋人心的。我们承认这是个看脸的世界,但我们不能说这是个只看脸的世界。一个女孩长得漂亮就意味着她能够幸福吗?显然不够,她还要勇敢地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
像许多爱情故事一样,贝儿和野兽一开始对彼此充满了敌意。一个遭受魔法惩罚,因丑陋外貌自暴自弃,一个一心想要逃跑,反抗暴躁的野兽。起初贝儿因为救父亲而留下,接着因为照顾受伤的野兽而留下,在看到他善良而富有爱心的一面后,她开始心甘情愿地、发自内心地想要留下——或者说,暂时忘了回去。比起对自己满是误解和不友好的村庄,她无疑更喜欢待在野兽的城堡里,因为可以远离非议,自在地读取之不尽的藏书。与歌颂王子公主一见钟情、无比般配的其他童话相比,《美女与野兽》要耐人寻味的多。它看重的是成为情侣要有精神上的高度共鸣,而长相、阶级和种族在灵魂的互相吸引面前,其实是不值一提的。
作为流传已久的经典童话,《美女与野兽》告诉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不要以貌取人这个老道理。长大后再看这个故事,我发现了它还有一个曾被我忽略的主题:自由。所有探讨自由的故事都会通过它的对立面——囚禁来展开。《美女与野兽》也不例外。首先,野兽囚禁了贝儿,但这不是实质性的囚禁,只是象征性的,因为野兽的本意并非要困住贝儿,而她也很轻松地逃了出来。接着,求爱失败的加斯顿毫不留情地囚禁了贝儿,并迁怒野兽,煽动村民进攻城堡。而野兽无法对贝儿说出魔法即将永远困住他的真相,因为他真的爱上了贝儿,所以他把贝儿放在了自己前面。
野兽和加斯顿的区别充分说明了爱情和自恋的区别。如果你真的爱一个人,你会给她自由,如果你把你爱的人当成一件物品,想要据为己有,那么你则会完完全全地失去她。虽然野兽的外貌会拒人于千里之外,但这场精神恋爱能发生并成功的原因,在于认可对方与众不同的人格。因为野兽理解了贝儿,所以他愿意承受她离开的代价。而好战、易怒、善妒的加斯顿意识不到,他只垂涎贝儿的美貌和自己的强大多么匹配,归根到底,是彻彻底底的自恋。

《灰姑娘》里,十二点的钟声是魔法失效的警告;《美女与野兽》里,缓缓凋零的玫瑰是魔法是否能够解除的倒计时。纵然最后女巫亲自施法撤回了惩罚,但爱才是这个童话故事里真正的魔法,它会改变你的性格,改变你的取舍,最后改变你的外貌——当然,此时外貌已经没那么重要了。最重要的是,爱让你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你可以爱上一头野兽,也可以坚持做独立的自我。关键是,你不必做一个世俗偏见的囚徒,拥有自由,你便拥有了最珍贵的幸福。
另推荐一部电影《他是龙》,我的影评:https://www.douban.com/note/577025257/
《美女与野兽》从开拍起就备受影迷关注,不仅因为前作动画承载着温馨回忆,人们还好奇这个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如何拍出新意。在童话电影真人化拍摄上经验丰富的迪士尼亦不想辜负观众的期待,无论从美工、音乐还有宣传看,《美女与野兽》都堪称迪士尼近年来的集大成之作。复古华贵的花园城堡,喧闹安详的乡间小镇,以及白雪皑皑的冰原森林,都能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极佳观影体验。为了在保留原故事脉络的同时让略显单薄和俗套的情节鲜活起来,影片用大量的歌舞完成转折、衔接和抒情,秉持了迪士尼作品一直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

《美女与野兽》选定的两位主角的英伦气质也让影片的古典氛围更为浓厚——从魔法学校毕业的“赫敏”艾玛·沃森与从唐顿庄园走向银幕的“大表哥”丹·史蒂文森,此次合作既是二人身上个人魅力的延续,也是颜控们期待万分的舔屏盛会。艾玛版贝儿是一个村民眼中的古怪女孩,不热衷于社交和穿衣打扮,反倒醉心于读书和幻想。影片开始的一个场景足以说明贝儿身上鲜明的女权主义色彩:她不像其他女人一样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洗衣服,而是发明了驴拉式洗衣机,把时间用来教另一个小姑娘认字,而她也毫不意外地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人们对她的离经叛道愤怒不已,指责她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贝儿却不为所动,我行我素。
贝儿的性格是她之后爱上野兽的铺垫:她不是那种被他人的看法所左右的女孩,也不是世故且势利的女孩。她果断拒绝拥有高贵身份和地位的加斯顿的猛烈追求,不仅因为对方粗鲁、冲动、蛮横,更因为他根本不懂自己,更不懂得尊重自己。贝儿的超前在于她想要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这是我们如今所倡导的,而在这个故事里,她是被视作不可理喻的。迪士尼在这个童话中加入的时代精神并不复杂,但起到的鼓舞效果是振奋人心的。我们承认这是个看脸的世界,但我们不能说这是个只看脸的世界。一个女孩长得漂亮就意味着她能够幸福吗?显然不够,她还要勇敢地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
像许多爱情故事一样,贝儿和野兽一开始对彼此充满了敌意。一个遭受魔法惩罚,因丑陋外貌自暴自弃,一个一心想要逃跑,反抗暴躁的野兽。起初贝儿因为救父亲而留下,接着因为照顾受伤的野兽而留下,在看到他善良而富有爱心的一面后,她开始心甘情愿地、发自内心地想要留下——或者说,暂时忘了回去。比起对自己满是误解和不友好的村庄,她无疑更喜欢待在野兽的城堡里,因为可以远离非议,自在地读取之不尽的藏书。与歌颂王子公主一见钟情、无比般配的其他童话相比,《美女与野兽》要耐人寻味的多。它看重的是成为情侣要有精神上的高度共鸣,而长相、阶级和种族在灵魂的互相吸引面前,其实是不值一提的。
作为流传已久的经典童话,《美女与野兽》告诉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不要以貌取人这个老道理。长大后再看这个故事,我发现了它还有一个曾被我忽略的主题:自由。所有探讨自由的故事都会通过它的对立面——囚禁来展开。《美女与野兽》也不例外。首先,野兽囚禁了贝儿,但这不是实质性的囚禁,只是象征性的,因为野兽的本意并非要困住贝儿,而她也很轻松地逃了出来。接着,求爱失败的加斯顿毫不留情地囚禁了贝儿,并迁怒野兽,煽动村民进攻城堡。而野兽无法对贝儿说出魔法即将永远困住他的真相,因为他真的爱上了贝儿,所以他把贝儿放在了自己前面。
野兽和加斯顿的区别充分说明了爱情和自恋的区别。如果你真的爱一个人,你会给她自由,如果你把你爱的人当成一件物品,想要据为己有,那么你则会完完全全地失去她。虽然野兽的外貌会拒人于千里之外,但这场精神恋爱能发生并成功的原因,在于认可对方与众不同的人格。因为野兽理解了贝儿,所以他愿意承受她离开的代价。而好战、易怒、善妒的加斯顿意识不到,他只垂涎贝儿的美貌和自己的强大多么匹配,归根到底,是彻彻底底的自恋。

《灰姑娘》里,十二点的钟声是魔法失效的警告;《美女与野兽》里,缓缓凋零的玫瑰是魔法是否能够解除的倒计时。纵然最后女巫亲自施法撤回了惩罚,但爱才是这个童话故事里真正的魔法,它会改变你的性格,改变你的取舍,最后改变你的外貌——当然,此时外貌已经没那么重要了。最重要的是,爱让你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你可以爱上一头野兽,也可以坚持做独立的自我。关键是,你不必做一个世俗偏见的囚徒,拥有自由,你便拥有了最珍贵的幸福。
另推荐一部电影《他是龙》,我的影评:https://www.douban.com/note/577025257/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张腾森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