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行动》河道段落分析及其他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本文主要分析《湄公河行动》里面最后一场湄公河上追击戏的剪辑和特效镜头,对比《超级快递》的最后一场苏州河打斗戏,作分析和学习。
统计
《湄公河》这场追击戏共7分钟,约230个镜头,平均每分钟32个镜头。其中表现大场面的航拍镜头有23个,目测实拍镜头(无绿幕,但包含特效)153个,特别是GoPro镜头43个,绿幕抠像镜头有77个。




《超级快递》苏州河快艇打斗戏约4分钟,共约193个镜头,平均每分钟48个镜头。表现大场面的大全景镜头有11个,实拍镜头79个,绿幕抠像镜头114个。




观察:
《湄公河行动》中实拍镜头过半,其中包括许多动感十足的GoPro镜头。尽管牺牲了画质和景深,但带来的了很多真实感。实拍镜头和口向镜头梅花间竹地出现,对服装、妆容、道具等接戏工作要求很高。《超级快递》的剪辑节奏较高。其中绿幕抠像镜头较多,而且全部出现在实拍镜头之后。
《湄公河行动》的这个追逐段落里的关注点很多,有张涵予快艇、彭于晏快艇、毒贩快艇,以及后来出现的直升机。镜头在这几个关注点之中穿梭,叙述了1)追击、2)拯救落水、3)挽救人质快艇、4)直升机营救以及5)与毒贩同归于尽五个情节点。《超级快递》除了一开始的摩托车追逐,主要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快艇上。主要讲述了1)摩托车追逐快艇,2)快艇打斗和3)争夺神猫三个情节点。
画面风格上,《湄公河行动》全部以还原真实临场感的风格贯穿,而《超级快递》出现了从仿真到超现实风格的较大转换。
绿幕抠像镜头方面,两部影片都出现不太真实的合成效果,例如合成边缘明显,以及前景后景两张皮。


根据片尾字幕显示,《湄公河行动》的VFX由Herbgarden Limited(香港),FreeD Workshop(香港),Studios Macro Graph(韩国)共同完成。根据他们的网站介绍,我判断抠像部分应该是由FreeD Workshop完成,3D建模等由Macro完成。该公司的片单上面还有《三体》。
其他:试分析《湄公河行动》票房成功的原因
-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十年前13个中国同胞遇难的真实事件有较扎实的社会舆论影响力; - 有感染力的人物形象:张涵予角色上英雄的、解恨的“燃”;彭于晏的角色身上有很多戏剧冲突点;

- 明星搭档:“硬汉+偶像”的搭配有很多看点,同时吸引男观众和女观众; - 精良的制作:服化道、视觉效果、氛围营造,都凸显出主创人员的认真。

于冬:电影都有遗憾的。林超贤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我对他充满了敬意。他是拼命三郎,每天给自己创造挑战,镜头之丰富、复杂,对演员要求极其严格。有些导演到最后就累了,要放弃了,但是他把上天、入海、丛林、商场、火车站,所有的动作戏都拍了一个遍。一开始准备了1.5亿是可以拍下来的,但赶上《速度与激情》上映,第一天票房3.6亿。我就跟导演说,《速度与激情》都拍成这样了,我们把每一场戏再推向极致,再加5000万。导演非常兴奋,说“于老板,你太支持我了,我想办法”。所以我们又延后了三个月做准备工作,最后9月份才开机。所以导演是非常了不起的。
因为这个成绩对电影圈还是一个很好的鼓舞,认真做剧本,塑造人物,演员认真投入表演,而不是跑来跑去做商演。张涵予在零上40度的高温下坚持了4个多月拍摄。泰国火车站是我们花钱租来的,整个清场。包括马来西亚那场商场的大战,我们拍了半个月,把商场给砸了,砸完之后商铺一一清点,一一赔偿。
- 上映档期:国庆节档期上映有突破的主旋律电影,应景而有惊喜。
于冬:我觉得应该跟当下有直接的关联。你拍历史是拍给今天年轻人看的,目标观众一定是他们,而不是靠文件,靠包场,靠单位组织,这个首先把分清。第二个要非常明确这是在电影院放的电影,所以制作、特效、技术一样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