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警察和乌托邦

我是好粉,好莱坞大片的粉。
一般情况下豆瓣也是好粉,豆瓣的菜,基本都合我的口味。
所以我没看张大师的《长城》,只是在电脑上又看了一遍《疯狂动物城》。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简单的励志故事:在高手云集的动物城里,一只渺小的兔子经过努力奋斗最后当上了警察。兔子当警察的目的不是为了蹲在洗脚房旁边搞点被嫖娼之类的正能量精神文明建设,而是想搞点“大新闻”,调查个失踪案之类高精尖的项目。在时间紧张(只有不到36小时)、人员短缺(强迫一只不走运的狐狸做临时工)、没有经费(不发临时工工资)的情况下,小兔崽子竟然依靠各种歪门邪道甚至通过黑社会搞定了各方关系,侦破了一起几十只肉食性动物的失踪案。如果仅仅到此为止,我们也可以像欣赏成龙一样欣赏小兔崽子,看完电影吃完一桶爆米花。但是,这个故事并没有到此为止,它的背后一直在铺垫一直在反思的是:你吃草你就善良吗?我的祖先曾经吃过肉我就凶恶吗?或者说:你在食物链的低端你就拥有道德上的制高点吗?或者说,这部电影一直在反思的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存在先于本质还是本质先于存在?
在动物城里,一切动物和谐相处,兔子老虎大象树懒的区别只是“长相各异”,或者说他们的区别只是外表,这可以看做是各自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而已。至于“吃肉”,就好像我们人类翻看家谱回忆自己的祖上“曾经也做过土匪”一样,那杀人放火的罪恶于我们都是历史故事,距离你我一样遥远。所以,经过现代化的洗礼之后,这里的豹子警官憨憨的肥肥的只喜欢吃甜甜圈,一边应付工作一边下载APP在虚拟空间与自己的偶像亲密接触。狮子市长没有豹子警官悠闲,因为他是公务员,而且是动物城的第一行政长官,责任和义务自然比一般的动物要大的多了。狮子市长还有官僚习气,对自己的同事——可爱的温柔的声音嗲嗲的犹如林志玲一般的小绵羊副市长呼来喝去,仿佛人家不是国家任命的公务员,而是“高级秘书”。小绵羊觉得自己这个也享有一定地位和权利的副市长简直就是一个“家奴”,这严重挫伤了小绵羊脆弱的玻璃心。特别是,面对几十只肉食性动物的“野蛮化”事实,狮子市长首先想到的是“维稳”:隐瞒真相,不给公众知情权。狮子市长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因为自己的祖上“也曾经吃过肉”,所以狮子市长便想方设法隐瞒事实,直到小豁嘴兔子警察朱迪锲而不舍追踪到这些被秘密关押的“野蛮化”了的动物。
故事到这里,兔子警官已经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了牛队长交给的任务——找到了失踪的动物。于是,狮子市长被关进了监狱,善良美好形象的代表——草食性动物可爱的小绵羊副市长接替了狮子市长的位子。
小兔子成了红人,在鲜花与掌声中接受CCCTV的采访,并面向成千上万被组织起来的粉丝发表“获奖感言”,真是风光无限。不过,小兔子警官在面对 “我认为我可以代表整个草食性动物界提问”的记者的提问时,既没能如事先与自己的生死搭档狐狸商量好的“什么也别说”,或者象征性的感谢国家、感谢兔窝镇的父母、感谢牛队长之类,如果这样也是完美的收场,一般地球动物都会这样做。但是,伶俐胜过狐狸的小兔子仿佛被洗了脑一般,稀里糊涂被“我认为我可以代表XX”的记者牵着鼻子走,对“存在和本质”这样高深的哲学命题进行了简单的回答。这回答既有羊副市长的鼓励,也有“我认为我可以代表XX”的记者的诱导,但是更深层的心理学原因是小兔子完全被自己儿童时期留下的时心理阴影所影响:“我认为…肉食性动物的本性…”,小兔子在幼儿园时曾被一只野蛮的狐狸小朋友狠狠的欺负过。这样的回答在原本就充满了不安的动物城更增加了不安:既加剧了草食性动物的不安,也加剧了肉食性动物的不安,造成了巨大的民族裂痕。一时间,肉食性动物随时可能野蛮化的恐慌笼罩着整个动物城。
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憨憨的肥肥的喜欢吃着甜甜圈在APP上与偶像歌星夏奇羊亲密接触的豹警官被调离了工作岗位,每个血统里有肉食性基因的动物都像当年的黑五类子女,随时面临被清算的可能。动物城虚假繁荣的面纱被揭去,人们看到的只是撕裂。
更要命的是,经过出生入死的考验,小兔子与自己的搭档——临时工狐狸之间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但是,根正苗红的兔子与黑五类的狐狸之间,阶级的鸿沟如何逾越?在狐狸决绝的提出分手之后,深陷情网的小兔子辞去了自己心爱的工作,伤心的回到了远离大都市的兔窝镇,回到了起点:成为一个种胡萝卜的朴实村姑。
然而理想不死。通过美丽如花的午夜嚎叫,小兔子发现了案件的真正秘密——肉食性动物不是自发的野蛮化,而是“被野蛮化”,是有人故意抹黑肉食性动物!怀着异常复杂的心情小兔子主动去和狐狸重续前缘。经过对问题表象和本质的观察、思考、讨论,两个人的价值观都得到了纠正,而且受伤的心灵也得到了爱的洗礼。要知道,这只一开始看似玩世不恭的狐狸其实也有着儿时的阴影:被草食性民族排斥打击的伤心经历。宁静的田野,古朴的小桥,两人的心理阴影面积终于为零。
聪明胜过狐狸的兔子和狐狸一起用“我想让这个世界更美好”的理想做武器,终于挖出了幕后的真正黑手——羊副市长。这位资深“权谋”家,披着一副羊皮却长着一颗“受迫害妄想症”的黑心,看似她是为上位、为打击报复,其实,她是一个民粹。陷害、迫害、利用舆论抹黑别人,她无不得心应手,一部厚黑学研究个烂熟。
结局是大团圆,其实不落俗套,因为这部电影讲的是 “zootopia”,就是动物园乌托邦,影片引领我们重新学习一下什么是乌托邦。
我们知道,“乌托邦”这一概念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初提出的,书的全名原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乌托邦的概念经过多年论证,基本认定为“乐观的、美好的和不可能”的意思。人类空想了几百年,通过电影,这一品牌还是被一群动物们给抢先注册了。
好莱坞习惯撒一些爱、正义、自由和民主什么的做狗粮,有时候让人怀疑他们偷学了我们的某某主义价值观。这次借助动物城的乌托邦,又狠狠的虐了好粉们一把,逼着好粉们恶补了一把乌托邦的常识,比如它还有个别名叫理想国、或者乌有之乡等。
其实,好粉们更应该对发明这一名称的托马斯•莫尔感兴趣。这位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才华横溢的人文主义学者和阅历丰富的政治家,不仅以其名著《乌托邦》名垂史册,而且他自身就是乌托邦的实践者和殉道者。1535年,托马斯因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莫尔认为,世俗的权力必须受到神圣信仰的制约,至少应该受到代表最高信仰的教皇的制约。莫尔认为:不能集权,“要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但是,个性膨胀的亨利八世完全被权力欲迷住了油乎乎的黑心,于1935年杀害了自己的导师和枢密官托马斯•莫尔。在莫尔逝世四百年后,被罗马天主教会的教皇册封为圣人,在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100个名人评选中,莫尔名列第37位。
莫尔在狱中是有机会获得自由的,回归自己荣华富贵的生活,但是他一再拒绝。为此,他有两句对话流传甚广,一是:我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另一句是:自由的代价的确很高。然而,即使是最低级的奴隶,如果他肯付出代价,也能享有自由。
一般情况下豆瓣也是好粉,豆瓣的菜,基本都合我的口味。
所以我没看张大师的《长城》,只是在电脑上又看了一遍《疯狂动物城》。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简单的励志故事:在高手云集的动物城里,一只渺小的兔子经过努力奋斗最后当上了警察。兔子当警察的目的不是为了蹲在洗脚房旁边搞点被嫖娼之类的正能量精神文明建设,而是想搞点“大新闻”,调查个失踪案之类高精尖的项目。在时间紧张(只有不到36小时)、人员短缺(强迫一只不走运的狐狸做临时工)、没有经费(不发临时工工资)的情况下,小兔崽子竟然依靠各种歪门邪道甚至通过黑社会搞定了各方关系,侦破了一起几十只肉食性动物的失踪案。如果仅仅到此为止,我们也可以像欣赏成龙一样欣赏小兔崽子,看完电影吃完一桶爆米花。但是,这个故事并没有到此为止,它的背后一直在铺垫一直在反思的是:你吃草你就善良吗?我的祖先曾经吃过肉我就凶恶吗?或者说:你在食物链的低端你就拥有道德上的制高点吗?或者说,这部电影一直在反思的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存在先于本质还是本质先于存在?
在动物城里,一切动物和谐相处,兔子老虎大象树懒的区别只是“长相各异”,或者说他们的区别只是外表,这可以看做是各自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而已。至于“吃肉”,就好像我们人类翻看家谱回忆自己的祖上“曾经也做过土匪”一样,那杀人放火的罪恶于我们都是历史故事,距离你我一样遥远。所以,经过现代化的洗礼之后,这里的豹子警官憨憨的肥肥的只喜欢吃甜甜圈,一边应付工作一边下载APP在虚拟空间与自己的偶像亲密接触。狮子市长没有豹子警官悠闲,因为他是公务员,而且是动物城的第一行政长官,责任和义务自然比一般的动物要大的多了。狮子市长还有官僚习气,对自己的同事——可爱的温柔的声音嗲嗲的犹如林志玲一般的小绵羊副市长呼来喝去,仿佛人家不是国家任命的公务员,而是“高级秘书”。小绵羊觉得自己这个也享有一定地位和权利的副市长简直就是一个“家奴”,这严重挫伤了小绵羊脆弱的玻璃心。特别是,面对几十只肉食性动物的“野蛮化”事实,狮子市长首先想到的是“维稳”:隐瞒真相,不给公众知情权。狮子市长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因为自己的祖上“也曾经吃过肉”,所以狮子市长便想方设法隐瞒事实,直到小豁嘴兔子警察朱迪锲而不舍追踪到这些被秘密关押的“野蛮化”了的动物。
故事到这里,兔子警官已经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了牛队长交给的任务——找到了失踪的动物。于是,狮子市长被关进了监狱,善良美好形象的代表——草食性动物可爱的小绵羊副市长接替了狮子市长的位子。
小兔子成了红人,在鲜花与掌声中接受CCCTV的采访,并面向成千上万被组织起来的粉丝发表“获奖感言”,真是风光无限。不过,小兔子警官在面对 “我认为我可以代表整个草食性动物界提问”的记者的提问时,既没能如事先与自己的生死搭档狐狸商量好的“什么也别说”,或者象征性的感谢国家、感谢兔窝镇的父母、感谢牛队长之类,如果这样也是完美的收场,一般地球动物都会这样做。但是,伶俐胜过狐狸的小兔子仿佛被洗了脑一般,稀里糊涂被“我认为我可以代表XX”的记者牵着鼻子走,对“存在和本质”这样高深的哲学命题进行了简单的回答。这回答既有羊副市长的鼓励,也有“我认为我可以代表XX”的记者的诱导,但是更深层的心理学原因是小兔子完全被自己儿童时期留下的时心理阴影所影响:“我认为…肉食性动物的本性…”,小兔子在幼儿园时曾被一只野蛮的狐狸小朋友狠狠的欺负过。这样的回答在原本就充满了不安的动物城更增加了不安:既加剧了草食性动物的不安,也加剧了肉食性动物的不安,造成了巨大的民族裂痕。一时间,肉食性动物随时可能野蛮化的恐慌笼罩着整个动物城。
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憨憨的肥肥的喜欢吃着甜甜圈在APP上与偶像歌星夏奇羊亲密接触的豹警官被调离了工作岗位,每个血统里有肉食性基因的动物都像当年的黑五类子女,随时面临被清算的可能。动物城虚假繁荣的面纱被揭去,人们看到的只是撕裂。
更要命的是,经过出生入死的考验,小兔子与自己的搭档——临时工狐狸之间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但是,根正苗红的兔子与黑五类的狐狸之间,阶级的鸿沟如何逾越?在狐狸决绝的提出分手之后,深陷情网的小兔子辞去了自己心爱的工作,伤心的回到了远离大都市的兔窝镇,回到了起点:成为一个种胡萝卜的朴实村姑。
然而理想不死。通过美丽如花的午夜嚎叫,小兔子发现了案件的真正秘密——肉食性动物不是自发的野蛮化,而是“被野蛮化”,是有人故意抹黑肉食性动物!怀着异常复杂的心情小兔子主动去和狐狸重续前缘。经过对问题表象和本质的观察、思考、讨论,两个人的价值观都得到了纠正,而且受伤的心灵也得到了爱的洗礼。要知道,这只一开始看似玩世不恭的狐狸其实也有着儿时的阴影:被草食性民族排斥打击的伤心经历。宁静的田野,古朴的小桥,两人的心理阴影面积终于为零。
聪明胜过狐狸的兔子和狐狸一起用“我想让这个世界更美好”的理想做武器,终于挖出了幕后的真正黑手——羊副市长。这位资深“权谋”家,披着一副羊皮却长着一颗“受迫害妄想症”的黑心,看似她是为上位、为打击报复,其实,她是一个民粹。陷害、迫害、利用舆论抹黑别人,她无不得心应手,一部厚黑学研究个烂熟。
结局是大团圆,其实不落俗套,因为这部电影讲的是 “zootopia”,就是动物园乌托邦,影片引领我们重新学习一下什么是乌托邦。
我们知道,“乌托邦”这一概念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初提出的,书的全名原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乌托邦的概念经过多年论证,基本认定为“乐观的、美好的和不可能”的意思。人类空想了几百年,通过电影,这一品牌还是被一群动物们给抢先注册了。
好莱坞习惯撒一些爱、正义、自由和民主什么的做狗粮,有时候让人怀疑他们偷学了我们的某某主义价值观。这次借助动物城的乌托邦,又狠狠的虐了好粉们一把,逼着好粉们恶补了一把乌托邦的常识,比如它还有个别名叫理想国、或者乌有之乡等。
其实,好粉们更应该对发明这一名称的托马斯•莫尔感兴趣。这位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才华横溢的人文主义学者和阅历丰富的政治家,不仅以其名著《乌托邦》名垂史册,而且他自身就是乌托邦的实践者和殉道者。1535年,托马斯因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莫尔认为,世俗的权力必须受到神圣信仰的制约,至少应该受到代表最高信仰的教皇的制约。莫尔认为:不能集权,“要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但是,个性膨胀的亨利八世完全被权力欲迷住了油乎乎的黑心,于1935年杀害了自己的导师和枢密官托马斯•莫尔。在莫尔逝世四百年后,被罗马天主教会的教皇册封为圣人,在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100个名人评选中,莫尔名列第37位。
莫尔在狱中是有机会获得自由的,回归自己荣华富贵的生活,但是他一再拒绝。为此,他有两句对话流传甚广,一是:我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另一句是:自由的代价的确很高。然而,即使是最低级的奴隶,如果他肯付出代价,也能享有自由。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