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时代所造,却被时代所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印象中,期待《罗曼蒂克消亡史》这部电影已经两三年了,当然,期待的理由并不是全明星的阵容,而是导演本身。本片的导演程耳在2012年拍摄了即使放在现在来看也非常出色的犯罪惊悚片《边境风云》,要不是当年太空堡垒的朋友推荐,真的会因为俗气的片名错过去影院体验的机会。
这么多年,除了拍出了《无人区》的宁浩,拍出了《火锅英雄》的杨庆以及拍出了《解救吾先生》的丁晟以外,他算得上是中国少数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并且拍戏特别沉稳的导演。
看完了《边境风云》之后小爷就觉得这个导演未来可期,而在看完了《罗曼蒂克消亡史》之后,小爷觉得这个导演的未来更可期。
《罗曼蒂克消亡史》这样讲述时代群像的电影是中国创作者很难驾驭,同时也是市场反馈相对差劲的一个片种,尤其是这个故事的背景还是对于商业片来说最不卖座的民国。想想这几年,不论是试图通过小人物展现大时代的《黄金时代》、《双城记》,壮阔的浪漫巨制《太平轮》系列还是黑色电影气质浓重的《暴走神探》都遭遇了票房的滑铁卢。
虽然从现在《罗曼蒂克》的票房表现来说,这片子也可能步了以上几部电影的后尘,但是,即使市场反馈一般,也不能说明影片本身的质量有什么问题。
其实大家应该庆幸,在这个向钱看的时代,还有人这么精益求精拿着大把预算拍摄一部精致、优雅并且作者气息浓重的商业电影。
等到哪一天这种电影在市场里面完全消失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罗曼蒂克”可能也就真的消亡了。
程耳这一次在《罗曼蒂克》中延续的是自己在《边境风云》中的种种优点,尤其是在视听语言上犹如偏执狂一般的追求以及对于非线性叙事的迷恋。而相对于《边境风云》相对简单的,以杨坤、孙红雷以及张默三人视角展开的三幕剧,《罗曼蒂克》的叙事显然更为复杂,人物主视角的多次转变,繁多的支线人物以及时空的多次跳跃放大了故事的戏剧性、荒诞性以及悲剧性,而在如此复杂的叙事迷宫之中,程耳并没有慌了阵脚,他用大量的长镜头、冷静的叙事口吻以及克制的情绪打造了一个大胆而又非常精彩的时代史诗。
很多人都说本片是中国版的《教父》,其实,这个比喻确实不大贴切,《教父》是一个严谨的黑帮家族兴衰史,时代是配角,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和他们的人物命运也是故事的重点,而《罗曼蒂克消亡史》则不同,影片并不是一个讲述葛优饰演的陆先生的黑帮大佬伪传记,也不是什么大时代下各个人物的生存状态,你甚至很难说出影片的主角到底是谁,因为影片的主角就是时代本身。
从故事上来说,影片就是叙述了上个世纪30年代的动荡时局下发生在魔都上海的一段陈年旧事,有黑帮,有杀戮,有欲望,有民族仇恨,但是最终一切汇入了滚滚的历史长河之中,只剩下活下来的人孤独无言一路南去。
葛优饰演的陆先生是整个故事的参与者,同时也是一名见证者。叱咤上海的他纵使拥有只手遮天的能力,却依然无法与大时代对抗,他其实不过是一个企图抽刀断水的可怜人,想要维持秩序,可惜落得一个家破人亡孑然一身的境地。
也就是由陆先生这个人物,我们看到了一个围绕他的人物群像,其中,就比如:
原本可以成为上海最鲜活的存在,结果人物命运一路走到黑的小六。
千方百计只为捧红心爱的丈夫,但是最后还是被抛弃,沦为大佬女人的吴小姐。
在上海生活多年早已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说了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但是实际上是日本人特务的渡部。
一心想在上海闯出名堂最后回到浙江老家讨媳妇的无名马仔。
以及身份神秘,原本是车夫,后来成为陆先生左右手的无名氏。
影片中还有众多小角色,戏份不多,甚至可能就一两个镜头,但是他们其实都代表着那个时代不同阶层的人物,生而不易却死得毫无声响。
而且大家观看电影的时候可以发现所有人物要么只有姓,要么只有小五小六这样的外号,要么干脆没有名字,说到底,其实每个人物都只是一个代号而已,你甚至不用太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如何,因为,在时代面前,他们实在是渺小得不值一提,就连那叱咤风云大佬的名字都不需要被铭记。
影片中其实设计了几段爱情关系,比如吴小姐和其丈夫,比如明明成为了大哥的女人却还在求欢的小六,还有无名妓女和年轻马仔,这些也是为了呼应“罗曼蒂克”四个字,但是呢,这些感情最后要么支离破碎,要么悲剧收场,要么无疾而终。
影片中当马仔说自己可以养妓女的时候,这个情节线就没有别的戏份的,一开始还觉得是不是被剪掉了,后来想想,其实也没有必要讲了,在那个年代,女人躺着挣的钱比男人还多,马仔说说自己可以养女人,但是最终,想必也是走向悲剧的结局。
说到底,影片就是一出时代悲剧,导演值得表扬的地方就是他并没有去刻意渲染什么民族仇恨,没有任何手撕鬼子的部分,也没有放大什么抗日的情绪,他和《一代宗师》中的王家卫一样顾左右而言其他,在类型定位上的微妙使得影片显得比很多同类型电影高级很多。
影片中最让人震惊的部分就是是围绕浅野忠信饰演的渡部和章子怡饰演的小六展开的,一段禁室培欲的戏码诡异而扭曲,食物与性爱交织在一起带给观众强烈的感官刺激,尺度巨大甚至可以让人看到有这么一点心理不适。
真的,要说尺度,本片的尺度才应该是今年大陆电影里面最大的了吧。
除了故事以外,影片最难得还是硬件上的无可挑剔,不论是梅林茂创造的冲击力极强的配乐还是出色的摄影和美术都让《罗曼蒂克》看起来就是一个精致的作品,而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商品。
影片虽然说的是大时代,但是视觉格局却很小,演员极少,很多场戏都有浓重的舞台感,几乎全部上海话的对白也让影片的拥有了非常微妙的气质。
而个人最喜欢的还是程耳在对于情节和视听处理上的那种强烈的仪式感,每一分每一秒,你都可以感觉到导演的存在感和他对于电影艺术的高度崇敬。
影片有句带着自嘲意味的台词,“导演没打算让大家看懂,这部电影是艺术片,是拍给下一个世纪的人看的。”
其实吧,小爷觉得,如果连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都看不懂的话,那么就别指望别的时代的人看得懂了。
最后,小爷想起了李煜的一首诗《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不知为何,就是觉得和这片子挺搭的~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这么多年,除了拍出了《无人区》的宁浩,拍出了《火锅英雄》的杨庆以及拍出了《解救吾先生》的丁晟以外,他算得上是中国少数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并且拍戏特别沉稳的导演。
看完了《边境风云》之后小爷就觉得这个导演未来可期,而在看完了《罗曼蒂克消亡史》之后,小爷觉得这个导演的未来更可期。
《罗曼蒂克消亡史》这样讲述时代群像的电影是中国创作者很难驾驭,同时也是市场反馈相对差劲的一个片种,尤其是这个故事的背景还是对于商业片来说最不卖座的民国。想想这几年,不论是试图通过小人物展现大时代的《黄金时代》、《双城记》,壮阔的浪漫巨制《太平轮》系列还是黑色电影气质浓重的《暴走神探》都遭遇了票房的滑铁卢。
虽然从现在《罗曼蒂克》的票房表现来说,这片子也可能步了以上几部电影的后尘,但是,即使市场反馈一般,也不能说明影片本身的质量有什么问题。
其实大家应该庆幸,在这个向钱看的时代,还有人这么精益求精拿着大把预算拍摄一部精致、优雅并且作者气息浓重的商业电影。
等到哪一天这种电影在市场里面完全消失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罗曼蒂克”可能也就真的消亡了。
程耳这一次在《罗曼蒂克》中延续的是自己在《边境风云》中的种种优点,尤其是在视听语言上犹如偏执狂一般的追求以及对于非线性叙事的迷恋。而相对于《边境风云》相对简单的,以杨坤、孙红雷以及张默三人视角展开的三幕剧,《罗曼蒂克》的叙事显然更为复杂,人物主视角的多次转变,繁多的支线人物以及时空的多次跳跃放大了故事的戏剧性、荒诞性以及悲剧性,而在如此复杂的叙事迷宫之中,程耳并没有慌了阵脚,他用大量的长镜头、冷静的叙事口吻以及克制的情绪打造了一个大胆而又非常精彩的时代史诗。
很多人都说本片是中国版的《教父》,其实,这个比喻确实不大贴切,《教父》是一个严谨的黑帮家族兴衰史,时代是配角,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和他们的人物命运也是故事的重点,而《罗曼蒂克消亡史》则不同,影片并不是一个讲述葛优饰演的陆先生的黑帮大佬伪传记,也不是什么大时代下各个人物的生存状态,你甚至很难说出影片的主角到底是谁,因为影片的主角就是时代本身。
从故事上来说,影片就是叙述了上个世纪30年代的动荡时局下发生在魔都上海的一段陈年旧事,有黑帮,有杀戮,有欲望,有民族仇恨,但是最终一切汇入了滚滚的历史长河之中,只剩下活下来的人孤独无言一路南去。
葛优饰演的陆先生是整个故事的参与者,同时也是一名见证者。叱咤上海的他纵使拥有只手遮天的能力,却依然无法与大时代对抗,他其实不过是一个企图抽刀断水的可怜人,想要维持秩序,可惜落得一个家破人亡孑然一身的境地。
也就是由陆先生这个人物,我们看到了一个围绕他的人物群像,其中,就比如:
原本可以成为上海最鲜活的存在,结果人物命运一路走到黑的小六。
千方百计只为捧红心爱的丈夫,但是最后还是被抛弃,沦为大佬女人的吴小姐。
在上海生活多年早已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说了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但是实际上是日本人特务的渡部。
一心想在上海闯出名堂最后回到浙江老家讨媳妇的无名马仔。
以及身份神秘,原本是车夫,后来成为陆先生左右手的无名氏。
影片中还有众多小角色,戏份不多,甚至可能就一两个镜头,但是他们其实都代表着那个时代不同阶层的人物,生而不易却死得毫无声响。
而且大家观看电影的时候可以发现所有人物要么只有姓,要么只有小五小六这样的外号,要么干脆没有名字,说到底,其实每个人物都只是一个代号而已,你甚至不用太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如何,因为,在时代面前,他们实在是渺小得不值一提,就连那叱咤风云大佬的名字都不需要被铭记。
影片中其实设计了几段爱情关系,比如吴小姐和其丈夫,比如明明成为了大哥的女人却还在求欢的小六,还有无名妓女和年轻马仔,这些也是为了呼应“罗曼蒂克”四个字,但是呢,这些感情最后要么支离破碎,要么悲剧收场,要么无疾而终。
影片中当马仔说自己可以养妓女的时候,这个情节线就没有别的戏份的,一开始还觉得是不是被剪掉了,后来想想,其实也没有必要讲了,在那个年代,女人躺着挣的钱比男人还多,马仔说说自己可以养女人,但是最终,想必也是走向悲剧的结局。
说到底,影片就是一出时代悲剧,导演值得表扬的地方就是他并没有去刻意渲染什么民族仇恨,没有任何手撕鬼子的部分,也没有放大什么抗日的情绪,他和《一代宗师》中的王家卫一样顾左右而言其他,在类型定位上的微妙使得影片显得比很多同类型电影高级很多。
影片中最让人震惊的部分就是是围绕浅野忠信饰演的渡部和章子怡饰演的小六展开的,一段禁室培欲的戏码诡异而扭曲,食物与性爱交织在一起带给观众强烈的感官刺激,尺度巨大甚至可以让人看到有这么一点心理不适。
真的,要说尺度,本片的尺度才应该是今年大陆电影里面最大的了吧。
除了故事以外,影片最难得还是硬件上的无可挑剔,不论是梅林茂创造的冲击力极强的配乐还是出色的摄影和美术都让《罗曼蒂克》看起来就是一个精致的作品,而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商品。
影片虽然说的是大时代,但是视觉格局却很小,演员极少,很多场戏都有浓重的舞台感,几乎全部上海话的对白也让影片的拥有了非常微妙的气质。
而个人最喜欢的还是程耳在对于情节和视听处理上的那种强烈的仪式感,每一分每一秒,你都可以感觉到导演的存在感和他对于电影艺术的高度崇敬。
影片有句带着自嘲意味的台词,“导演没打算让大家看懂,这部电影是艺术片,是拍给下一个世纪的人看的。”
其实吧,小爷觉得,如果连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都看不懂的话,那么就别指望别的时代的人看得懂了。
最后,小爷想起了李煜的一首诗《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不知为何,就是觉得和这片子挺搭的~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 本文版权归作者 谢谢你们的鱼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