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莲 小人物逼出官场现形记

李雪莲,一个十分荒诞逗趣的小人物,为什么说她荒诞?因为没人傻到自己出了个馊主意——假离婚骗房产(还有隐情),反被前夫利用真离婚,还非要去法院说理,离婚证是在她本人同意下领的,法院当然判她输,她还硬要去找县长、市长,甚至找首长说理。
俗语说,清官能断家务事,她却偏偏要让自己的家务事闹得满城风雨。
这件事儿,其实从一开始就是法院、县长、市长都解不了的问题。李雪莲不服老公将“假离婚变成真离婚”,硬要和老公重新结婚之后再离婚,你说除了夫妻双方同意,谁能管你何时再结婚,又再离婚?
但偏偏就是这出不可理喻的闹剧,逼出了官场现形记!
一介村妇,无所畏惧,反倒成了众多官员闻风丧胆的奇女子。
院长,为了推脱李雪莲,让她去检察院状告“判错案”的王公道;
县长,为了躲避李雪莲,只能假扮县长秘书落荒而逃;
市长,为了高层领导来访,让下面的人暂时弄走李雪莲,结果转达下去之后成了“市长生气了,要关李雪莲”,于是李雪莲被关进了拘留所。
李雪莲也屡屡语出惊人,甚至怒骂法院院长,“你们这些人整天喝醉酒,能判对案吗?”
在李雪莲的步步紧逼之下,官场丑态,原形毕露:
遇事推脱,逃避责任;
欺瞒哄骗,敷衍问题;
威逼利诱,软硬兼施;
私谈条件,换取官职;
人在其位,不谋其政;
对上负责,对下不理;
……
李雪莲十年告状征程,发生无数嘀笑皆非的闹剧,
而最后李雪莲终于没法告状了,不因为这些领导,而是一个意外!十年告状,那是李雪莲活下去的动力,没有这动力,她活不下去了,要上吊自杀,却因为果园承包主的一句玩笑话豁然开朗——“俗话说,不在一棵树上吊死,您换棵树吧”。
这故事一开始就很荒诞,结束的更加荒诞,所有问题至始至终都没有解决,也根本没法解决。当然,这电影的初衷也不是为了解决李雪莲的问题,而是揭露和反思背后更多的问题,说到底,李雪莲只是《我不是潘金莲》故事的一个引子,而《我不是潘金莲》则是官场百态的一个引子。
兴庆我们的电影审核制度慢慢在进步,如今能够在影院看到这样的电影。
电影有句台词特别喜欢“告状,那就是和亲人分离,与仇人在一起”,此话看小了说是劝雪莲,放大了说,其实是一人生态度——和别人过不去,其实是和自己过不去,何必呢?生活嘛,甭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自己坦然一笑,快乐生活就好!
俗语说,清官能断家务事,她却偏偏要让自己的家务事闹得满城风雨。
这件事儿,其实从一开始就是法院、县长、市长都解不了的问题。李雪莲不服老公将“假离婚变成真离婚”,硬要和老公重新结婚之后再离婚,你说除了夫妻双方同意,谁能管你何时再结婚,又再离婚?
但偏偏就是这出不可理喻的闹剧,逼出了官场现形记!
一介村妇,无所畏惧,反倒成了众多官员闻风丧胆的奇女子。
院长,为了推脱李雪莲,让她去检察院状告“判错案”的王公道;
县长,为了躲避李雪莲,只能假扮县长秘书落荒而逃;
市长,为了高层领导来访,让下面的人暂时弄走李雪莲,结果转达下去之后成了“市长生气了,要关李雪莲”,于是李雪莲被关进了拘留所。
李雪莲也屡屡语出惊人,甚至怒骂法院院长,“你们这些人整天喝醉酒,能判对案吗?”
在李雪莲的步步紧逼之下,官场丑态,原形毕露:
遇事推脱,逃避责任;
欺瞒哄骗,敷衍问题;
威逼利诱,软硬兼施;
私谈条件,换取官职;
人在其位,不谋其政;
对上负责,对下不理;
……
李雪莲十年告状征程,发生无数嘀笑皆非的闹剧,
而最后李雪莲终于没法告状了,不因为这些领导,而是一个意外!十年告状,那是李雪莲活下去的动力,没有这动力,她活不下去了,要上吊自杀,却因为果园承包主的一句玩笑话豁然开朗——“俗话说,不在一棵树上吊死,您换棵树吧”。
这故事一开始就很荒诞,结束的更加荒诞,所有问题至始至终都没有解决,也根本没法解决。当然,这电影的初衷也不是为了解决李雪莲的问题,而是揭露和反思背后更多的问题,说到底,李雪莲只是《我不是潘金莲》故事的一个引子,而《我不是潘金莲》则是官场百态的一个引子。
兴庆我们的电影审核制度慢慢在进步,如今能够在影院看到这样的电影。
电影有句台词特别喜欢“告状,那就是和亲人分离,与仇人在一起”,此话看小了说是劝雪莲,放大了说,其实是一人生态度——和别人过不去,其实是和自己过不去,何必呢?生活嘛,甭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自己坦然一笑,快乐生活就好!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