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行》,结局相对美好的《迷雾》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上午刚看到简介的时候,就隐隐约约感觉有点像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的《迷雾》了。下午看完,发现故事场景从缅因州的超市变成了通往釜山的列车,迷雾中的触手怪兽变成了可以传染的丧尸病毒,小镇中不同身份不同信仰的居民变成了火车中萍水相逢的旅客……
两部电影有相似之处,都能够令人深思,都是在灾难场景下,通过对不同人物的行为刻画,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人性窥探。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可怕的反而不是怪物和丧尸,而是人了。
两部电影也有不同,《釜山行》中的父亲在一系列的事件中,完成了从不顾家、自私到合作、自我牺牲的蜕变,给人们展现了灾难中人性美好的一面。而《迷雾》中的主角小分队,在经历重重磨难之后逃了出来,满以为是皆大欢喜时,导演却再一次将观众的心情打入谷底,活到最后的不是勇者,而是懦夫。
《釜山行》的编剧如果是史蒂芬金的话,可能最后我们听到的不会是小女孩的歌声,而是啪啪的两声枪响了。杀了,那是《迷雾》,活着,才是《釜山行》。
两部电影都是好片,《迷雾》在意境和对人性的探讨上相对更高一筹,只是故事实在是太令人绝望了。《釜山行》算是商业片的妥协,市场面前电影在对人性进行了一番挖掘之后适可而止,主角最终也完成了完美人格的展现,可是毕竟没有跳出传统主角形象高大全的束缚,也没有像迷雾那样展现种族、宗教等多方面的冲突,对比之下还是略逊一筹。
可是让我看的话,釜山行的感觉还是好受一些,毕竟,绝望已经留给生活了,应当在电影中存点希望。
两部电影有相似之处,都能够令人深思,都是在灾难场景下,通过对不同人物的行为刻画,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人性窥探。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可怕的反而不是怪物和丧尸,而是人了。
两部电影也有不同,《釜山行》中的父亲在一系列的事件中,完成了从不顾家、自私到合作、自我牺牲的蜕变,给人们展现了灾难中人性美好的一面。而《迷雾》中的主角小分队,在经历重重磨难之后逃了出来,满以为是皆大欢喜时,导演却再一次将观众的心情打入谷底,活到最后的不是勇者,而是懦夫。
《釜山行》的编剧如果是史蒂芬金的话,可能最后我们听到的不会是小女孩的歌声,而是啪啪的两声枪响了。杀了,那是《迷雾》,活着,才是《釜山行》。
两部电影都是好片,《迷雾》在意境和对人性的探讨上相对更高一筹,只是故事实在是太令人绝望了。《釜山行》算是商业片的妥协,市场面前电影在对人性进行了一番挖掘之后适可而止,主角最终也完成了完美人格的展现,可是毕竟没有跳出传统主角形象高大全的束缚,也没有像迷雾那样展现种族、宗教等多方面的冲突,对比之下还是略逊一筹。
可是让我看的话,釜山行的感觉还是好受一些,毕竟,绝望已经留给生活了,应当在电影中存点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