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森林的救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图文版请点这里)
日本电影《小森林》,分“夏秋篇”和“冬春篇”,看了很多遍,简直可以当下饭菜——清新、充实、有料,很开胃。
刚看一两遍时,还以为这单纯是一部讲美食的电影,单纯是一个勤劳的小姑娘自力更生的故事。越看,越觉得不仅如此。
抛开美食与日常劳动不谈,来看看女主角市子的人生轨迹:打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地住在小森,高中时母亲离家出走,她可能是在这个时候被迫走出小森到城市打工,与男友分手后,大概也觉得与城市格格不入,又被迫回到小森,开始了劳动与吃饭相结合的生活。
她其实不想回来小森的,毕竟这是伤心地,是母亲的不辞而别逼使她不愿再留在此地。
十几年来一直那么依赖的人,忽然从生命中消失,市子当时内心的巨大落差,细思极恐。一般女孩子怎么受得了?
市子其实很脆弱,但又倔强,这在她非要跟男友比赛摘果子可以看出来。这种倔强,使得她逼迫自己坚强,一丝软弱的情绪都不能出现。
内心所有的负能量,都因这倔强而被刻意冷藏。她内心很清楚,伤痛其实一直在,她不肯去处理,或者说不知该如何处理。
于是她又回来了,带着不情愿却又万般无奈的心情,“逃回来了。”
小森的原始,能让她把注意力都放在如何在大自然里生活——耕种、打扫、做饭、储粮、铲雪、捡栗子、酿米酒……
所有的这些事,都是为了让自己忘却伤痛——能忘多久就多久,能逃避多久就多久。
所以她很努力,非常努力,一点都不松懈,到点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去铲雪吧”,“干活吧”,当眼中透出一丝茫然之际,她马上这样跟自己说。她一丝不苟地干着重活,脑袋里要想着怎么把果皮的苦味逼出来,怎么把酸涩的果子做成果酱,怎么把母亲当年做过的菜式重现于自己的双手——能让自己动手的时候,就是能不启动情绪的时候,把自己的身体累到一躺下就能睡着就是最快乐的事——决不让自己去想那些不开心的事,不能有机会让伤痛的记忆弥漫开来——否则她将崩溃。
她从不向朋友诉说心事,就算说,也只是轻描淡写,但这恰恰让人产生距离感——邻居老太太看着她不错的收成,随口说一句“给关照过你的人也送一些吧”,她只是淡淡一笑,说“我没有这样的人。”没有人关照过她吗?不可能吧!她的倔强与受过的伤痛已让她内心逐渐与外界隔绝,不敢与别人建立太深的关系,连简单的“关照”也不想承认。
她的学弟与闺蜜却都不是这样的人。学弟佑太和闺蜜吉子都很率直,看不惯就是看不惯,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即时表态,毫不掩饰。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能直接把市子的假面撕开,他们希望看到市子真实的想法。
市子暗恋着佑太,酸米酒酿多了第一时间找他,还不让闺蜜知道;佑太大概也是暗恋市子的,否则他不会那么关心她的去向问题,不惜直戳她努力塑造出来的勤劳表象。市子的脚步慢下来,“他是真心想在小森生活下去啊!”自己呢?小森对她而言,只是一个能躲一天是一天的地方,她随时会走,她对小森的感情太复杂,远不如佑太的单纯与完整。
所以自己的心在不在小森,决定了她与佑太有没有未来。佑太想必也清楚这一点。在他质问她的那个当下,她发现:没有未来。
从夏秋到冬春,这一年又一年的努力生活,完全是伪装。她清清楚楚地逃避着:到深山里摘菜的时候逃避,在厨房里试味的时候逃避,收割的时候逃避,除草的时候逃避。佑太一句“对最重要的事情你总是躲躲闪闪,遮遮掩掩,自我欺骗”,她才明白原来谁都清楚,只有自己是傻瓜。
单靠躲在对小森的熟悉里,自以为找到自己的生活,却终究逃不过内心的死穴,死穴终究要面对。
整个小森都在呵护着自己、以种种方式唤醒着自己,自己却沉浸在自我伪装的假象中,浑然不觉;自以为一切都如表面那般岁月静好,从而拒绝被救赎。
于是,再次出走。像当年的妈妈一样,不辞而别。
但是她终于不像妈妈那样逃避自己。在另一个地方,虽然没有详细交代,但是她找到了解开心结的钥匙,并且接受了这样的自己。再一次回归小森的她,带着自己的爱人和坚定的脚步,回到这片生她养她爱她的土地,回到本应是一对的学弟和闺蜜身边,回到小森般淳朴的内心。
冬天一结束要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准备下个冬天的食材
在小森的生活 就是如此周而复始
妈妈在信上写道
在某个地方摔倒时
每次回头看之前的自己
发现每次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尽管一直很努力
却总在同一个地方画圆圈
徘徊到最后不过是回到了原点 很让人失落
但是每次 积累下了经验
所以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 都不再是原点
那么 不应该叫 圆圈 而应该是螺旋
从某一个角度看 仿佛是在同一个地方兜转
其实 多少会偏离上一点 或下一点
如果是那样 也还好
也许 人本身就是 螺旋 在同一个地方兜兜转转
每次却有不同 或上或下或横着延伸出去
我画的圆每次在不断变大
所以 螺旋每次也在不断变大
想到这里 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再努力一把
此时,她才看见了真正的小森,才没有辜负小森林对她的救赎。
P.S.不过或许是我想太多了,这其实就是一部单纯讲美食的电影,呵呵。。。
日本电影《小森林》,分“夏秋篇”和“冬春篇”,看了很多遍,简直可以当下饭菜——清新、充实、有料,很开胃。
刚看一两遍时,还以为这单纯是一部讲美食的电影,单纯是一个勤劳的小姑娘自力更生的故事。越看,越觉得不仅如此。
抛开美食与日常劳动不谈,来看看女主角市子的人生轨迹:打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地住在小森,高中时母亲离家出走,她可能是在这个时候被迫走出小森到城市打工,与男友分手后,大概也觉得与城市格格不入,又被迫回到小森,开始了劳动与吃饭相结合的生活。
她其实不想回来小森的,毕竟这是伤心地,是母亲的不辞而别逼使她不愿再留在此地。
十几年来一直那么依赖的人,忽然从生命中消失,市子当时内心的巨大落差,细思极恐。一般女孩子怎么受得了?
市子其实很脆弱,但又倔强,这在她非要跟男友比赛摘果子可以看出来。这种倔强,使得她逼迫自己坚强,一丝软弱的情绪都不能出现。
内心所有的负能量,都因这倔强而被刻意冷藏。她内心很清楚,伤痛其实一直在,她不肯去处理,或者说不知该如何处理。
于是她又回来了,带着不情愿却又万般无奈的心情,“逃回来了。”
小森的原始,能让她把注意力都放在如何在大自然里生活——耕种、打扫、做饭、储粮、铲雪、捡栗子、酿米酒……
所有的这些事,都是为了让自己忘却伤痛——能忘多久就多久,能逃避多久就多久。
所以她很努力,非常努力,一点都不松懈,到点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去铲雪吧”,“干活吧”,当眼中透出一丝茫然之际,她马上这样跟自己说。她一丝不苟地干着重活,脑袋里要想着怎么把果皮的苦味逼出来,怎么把酸涩的果子做成果酱,怎么把母亲当年做过的菜式重现于自己的双手——能让自己动手的时候,就是能不启动情绪的时候,把自己的身体累到一躺下就能睡着就是最快乐的事——决不让自己去想那些不开心的事,不能有机会让伤痛的记忆弥漫开来——否则她将崩溃。
她从不向朋友诉说心事,就算说,也只是轻描淡写,但这恰恰让人产生距离感——邻居老太太看着她不错的收成,随口说一句“给关照过你的人也送一些吧”,她只是淡淡一笑,说“我没有这样的人。”没有人关照过她吗?不可能吧!她的倔强与受过的伤痛已让她内心逐渐与外界隔绝,不敢与别人建立太深的关系,连简单的“关照”也不想承认。
她的学弟与闺蜜却都不是这样的人。学弟佑太和闺蜜吉子都很率直,看不惯就是看不惯,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即时表态,毫不掩饰。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能直接把市子的假面撕开,他们希望看到市子真实的想法。
市子暗恋着佑太,酸米酒酿多了第一时间找他,还不让闺蜜知道;佑太大概也是暗恋市子的,否则他不会那么关心她的去向问题,不惜直戳她努力塑造出来的勤劳表象。市子的脚步慢下来,“他是真心想在小森生活下去啊!”自己呢?小森对她而言,只是一个能躲一天是一天的地方,她随时会走,她对小森的感情太复杂,远不如佑太的单纯与完整。
所以自己的心在不在小森,决定了她与佑太有没有未来。佑太想必也清楚这一点。在他质问她的那个当下,她发现:没有未来。
从夏秋到冬春,这一年又一年的努力生活,完全是伪装。她清清楚楚地逃避着:到深山里摘菜的时候逃避,在厨房里试味的时候逃避,收割的时候逃避,除草的时候逃避。佑太一句“对最重要的事情你总是躲躲闪闪,遮遮掩掩,自我欺骗”,她才明白原来谁都清楚,只有自己是傻瓜。
单靠躲在对小森的熟悉里,自以为找到自己的生活,却终究逃不过内心的死穴,死穴终究要面对。
整个小森都在呵护着自己、以种种方式唤醒着自己,自己却沉浸在自我伪装的假象中,浑然不觉;自以为一切都如表面那般岁月静好,从而拒绝被救赎。
于是,再次出走。像当年的妈妈一样,不辞而别。
但是她终于不像妈妈那样逃避自己。在另一个地方,虽然没有详细交代,但是她找到了解开心结的钥匙,并且接受了这样的自己。再一次回归小森的她,带着自己的爱人和坚定的脚步,回到这片生她养她爱她的土地,回到本应是一对的学弟和闺蜜身边,回到小森般淳朴的内心。
冬天一结束要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准备下个冬天的食材
在小森的生活 就是如此周而复始
妈妈在信上写道
在某个地方摔倒时
每次回头看之前的自己
发现每次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尽管一直很努力
却总在同一个地方画圆圈
徘徊到最后不过是回到了原点 很让人失落
但是每次 积累下了经验
所以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 都不再是原点
那么 不应该叫 圆圈 而应该是螺旋
从某一个角度看 仿佛是在同一个地方兜转
其实 多少会偏离上一点 或下一点
如果是那样 也还好
也许 人本身就是 螺旋 在同一个地方兜兜转转
每次却有不同 或上或下或横着延伸出去
我画的圆每次在不断变大
所以 螺旋每次也在不断变大
想到这里 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再努力一把
此时,她才看见了真正的小森,才没有辜负小森林对她的救赎。
P.S.不过或许是我想太多了,这其实就是一部单纯讲美食的电影,呵呵。。。
© 本文版权归作者 shiroi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