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伟大,接地气聊聊《百鸟朝凤》映射出平凡的你我他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天气让人捉摸不透,上一秒还是明朗的天空,下一秒就哗啦啦地下起大雨。雨声让人平静,抱着电脑看电影《百鸟朝凤》。第一次接触这部影片是朋友A发的朋友圈“百鸟朝凤,认识吴天明导演”;第二次接触这部影片是在朋友B发的朋友圈“文化传承”,配图是一张电影截图——师徒爷俩就着小菜喝酒。第三次接触这部影片是在这个下雨天,从一个个不引人注目的影片小片段,看到现实世界中相似的我们。
有人说《百鸟朝凤》是对传统民间艺术(唢呐)的赞美与挽歌,我想聊聊别的,聊点接地气的,无关伟大,只有从几个影片片段中看到的惊人相似的、平凡的你我他。
(一)
蓝玉和天鸣都是当地最负盛名的唢呐匠(唢呐艺人)焦三爷的弟子,两人一同习艺。在选择唢呐班接班人的时候,焦三爷选择了天鸣,按规矩蓝玉不得不离开。离开的前一天晚上,蓝玉委屈地问焦三爷:“天鸣吹得不如我好,为啥他能学百鸟朝凤,我不能学?”
父母或老师夸别的小孩聪明可爱对自己却不闻不问,竞选社团组织或者面试被刷,喜欢的人拒绝自己选择和别人在一起……有没有过同样的感受:明明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在哪里,甚至比别人还要优秀,可是似乎再怎么努力,总是得不到重视的人的欢心,得不到应有的肯定、赞美和机会,有点不公,想不通是为什么原因,所有的委屈、不甘、困惑无处释放,眼泪自己擦干。
后来蓝玉和天鸣再见面时,吐露自己离开后的心路历程和经历。接受事实、调整状态需要的时间也许很长也许很短,因人而异。我们终归还是要另寻出路,或许重新选择的方向会更加适合我们呢?当年的困惑可能早已遗忘或依然耿耿于怀,也可能终于找到了理由释怀。


(二)
依然是焦三爷选择天鸣做接班人,蓝玉离开的故事,这次的视角是焦三爷。蓝玉离开的那天早晨,焦三爷早早就离开家下地干活,错过与蓝玉的告别。蓝玉前脚刚离开,焦三爷就回来了,他妻子疑惑:你不是下地去了吗?他说:“我是怕我的心一软,又把他留下来。”焦三爷的这番心理挣扎怕是蓝玉永远都不会知道。
很久之前看过一部片,里面的反派角色的经典台词是“你现在看到的世界是不真实的”。有时候我们只看到事情的表面或对事情抱有固执的偏见:长辈训斥、教育我们是因为不喜欢我们而不是引导我们改正错误;朋友恋人离开我们是一种背叛而不是有什么难言的苦衷;上级不认可我们的表现是存心挑刺而不是希望我们能做出更好的成果……
人心难测,以致于我们可能都分不清什么是对我们好,什么是对我们坏。我们也往往不善于表达和沟通,造成一些心结迟迟解不开。面对一些看似对我们造成伤害的事,我们是要黯然去舔伤口、不再重提或伺机反击,还是往好处想,说不定对方有什么善意的原因,保留一点希望?

(三)
很多传统民间手艺受到各种外来文化、潮流文化的冲击,不断衰败,自焦三爷那一代后,唢呐的地位越来越低。天鸣接任后的唢呐班不复往日的风光,遇到了当时新兴的管弦乐团的挑战,很明显老百姓已经听腻了唢呐,对管弦乐有更大的热情,甚至有年轻人对唢呐匠说“没人喜欢听你这几根长鸡巴(指唢呐)吹出来的声音。”唢呐艺人该何去何从。
唢呐班与管弦乐团之间存在一种竞争关系,某个方面来看是唢呐输了。竞争对我们来说是个熟悉的词,学校里班干部的竞选,学生社团组织间主席/会长层、 部长层的换届,求职实习季素不相识的人为同一个岗位暗暗较劲,工作上同个公司的人明争暗斗……一种很典型的现象是,为了提升一点竞争力,很多人盲目去做各种各样的事,考证、培训、出差……而不管它是否符合自己真正的需求。竞争是件很残酷的事,时刻处于竞争环境中的我们,该是什么样的心态?该如何应对?


上面三个影片片段讲的都是一些小事,它们却映射着我们的平凡生活。《百鸟朝凤》是对传统民间艺术的赞美与挽歌,对保护、传承传统手艺的呼吁,个人认为这只是这部电影表达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不同人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感悟和体验。
越来越多的传统民间手艺淡出甚至消失在我们的生活,经常听说某传统艺术的守护者已是高龄,手艺后继无人即将绝迹的故事。很多民间工艺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的衰落让人扼腕叹息。我很敬佩那些坚守的手艺人,和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一样,即使惋惜我也不会立志去学习某项传统民间手艺并立誓会把它传承下去,只是想想就觉得这份责任太重、太难抗。可是,我们是不是能做些什么呢?



有人说《百鸟朝凤》是对传统民间艺术(唢呐)的赞美与挽歌,我想聊聊别的,聊点接地气的,无关伟大,只有从几个影片片段中看到的惊人相似的、平凡的你我他。
(一)
蓝玉和天鸣都是当地最负盛名的唢呐匠(唢呐艺人)焦三爷的弟子,两人一同习艺。在选择唢呐班接班人的时候,焦三爷选择了天鸣,按规矩蓝玉不得不离开。离开的前一天晚上,蓝玉委屈地问焦三爷:“天鸣吹得不如我好,为啥他能学百鸟朝凤,我不能学?”
父母或老师夸别的小孩聪明可爱对自己却不闻不问,竞选社团组织或者面试被刷,喜欢的人拒绝自己选择和别人在一起……有没有过同样的感受:明明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在哪里,甚至比别人还要优秀,可是似乎再怎么努力,总是得不到重视的人的欢心,得不到应有的肯定、赞美和机会,有点不公,想不通是为什么原因,所有的委屈、不甘、困惑无处释放,眼泪自己擦干。
后来蓝玉和天鸣再见面时,吐露自己离开后的心路历程和经历。接受事实、调整状态需要的时间也许很长也许很短,因人而异。我们终归还是要另寻出路,或许重新选择的方向会更加适合我们呢?当年的困惑可能早已遗忘或依然耿耿于怀,也可能终于找到了理由释怀。


(二)
依然是焦三爷选择天鸣做接班人,蓝玉离开的故事,这次的视角是焦三爷。蓝玉离开的那天早晨,焦三爷早早就离开家下地干活,错过与蓝玉的告别。蓝玉前脚刚离开,焦三爷就回来了,他妻子疑惑:你不是下地去了吗?他说:“我是怕我的心一软,又把他留下来。”焦三爷的这番心理挣扎怕是蓝玉永远都不会知道。
很久之前看过一部片,里面的反派角色的经典台词是“你现在看到的世界是不真实的”。有时候我们只看到事情的表面或对事情抱有固执的偏见:长辈训斥、教育我们是因为不喜欢我们而不是引导我们改正错误;朋友恋人离开我们是一种背叛而不是有什么难言的苦衷;上级不认可我们的表现是存心挑刺而不是希望我们能做出更好的成果……
人心难测,以致于我们可能都分不清什么是对我们好,什么是对我们坏。我们也往往不善于表达和沟通,造成一些心结迟迟解不开。面对一些看似对我们造成伤害的事,我们是要黯然去舔伤口、不再重提或伺机反击,还是往好处想,说不定对方有什么善意的原因,保留一点希望?

(三)
很多传统民间手艺受到各种外来文化、潮流文化的冲击,不断衰败,自焦三爷那一代后,唢呐的地位越来越低。天鸣接任后的唢呐班不复往日的风光,遇到了当时新兴的管弦乐团的挑战,很明显老百姓已经听腻了唢呐,对管弦乐有更大的热情,甚至有年轻人对唢呐匠说“没人喜欢听你这几根长鸡巴(指唢呐)吹出来的声音。”唢呐艺人该何去何从。
唢呐班与管弦乐团之间存在一种竞争关系,某个方面来看是唢呐输了。竞争对我们来说是个熟悉的词,学校里班干部的竞选,学生社团组织间主席/会长层、 部长层的换届,求职实习季素不相识的人为同一个岗位暗暗较劲,工作上同个公司的人明争暗斗……一种很典型的现象是,为了提升一点竞争力,很多人盲目去做各种各样的事,考证、培训、出差……而不管它是否符合自己真正的需求。竞争是件很残酷的事,时刻处于竞争环境中的我们,该是什么样的心态?该如何应对?


上面三个影片片段讲的都是一些小事,它们却映射着我们的平凡生活。《百鸟朝凤》是对传统民间艺术的赞美与挽歌,对保护、传承传统手艺的呼吁,个人认为这只是这部电影表达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不同人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感悟和体验。
越来越多的传统民间手艺淡出甚至消失在我们的生活,经常听说某传统艺术的守护者已是高龄,手艺后继无人即将绝迹的故事。很多民间工艺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的衰落让人扼腕叹息。我很敬佩那些坚守的手艺人,和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一样,即使惋惜我也不会立志去学习某项传统民间手艺并立誓会把它传承下去,只是想想就觉得这份责任太重、太难抗。可是,我们是不是能做些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