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少女时代》:徐太宇的颜,我打8分

带着对《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类台湾电影的留恋,外加基友苦口婆心的劝导,我最终还是买了一张电影票,钻进了影院,不大的放映空间里,都是成双成对的情侣,我看了看坐在旁边的基友,她兴冲冲的向我介绍还没在我眼前展开的男主有多么多么帅,此刻我多少有点明白,眼前的情侣中,女的来看多半是因为片子里的男的,男的来看多半是因为座子里的女的。
电影一开始就是大龄女主林真心幻想自己在现在时的情景,她有魄力又有魅力,爱情与工作都玩弄于股掌之中,但随着那枚钻戒的灵光一闪,这种幻想也就随之破灭了。接着是真实中不尽如意的生活。于是在对SONY录音机的特写中,时光匆匆被拉回到了她的少女时代。
这样电影真正的序幕被拉开,而关于青春片中的种种元素也被一一呈现。主角其貌不扬,但善良单纯,心中向往白马王子一般的校草,但半路徐太宇杀了出来,此时,在以女主为视角的叙述里,徐太宇是个十恶不赦的校园混混,欺负女主的男神,同时也暗恋着校花。所以女主为了保护男神,便与徐太宇达成了契约,她和徐太宇成为了“朋友”,而且为徐太宇干着小跟班的活儿,譬如买麻汁面,帮做作业。在这种接触中,二者暗生情愫,徐太宇也浪子回头。当然这里面也穿插了校花,校草,男主,女主一段稀里糊涂的四角恋情。男主因校花表白而答应在一起,在一个下雨的天台告诉了女主。结果不久女主就从校花那里知道徐太宇去了美国。此时,校草当起了女主的护花使者,而且将徐太宇的一切告诉了女主。原来,自从女主寄给她的第一封信开始,他就注意到了这个善良女生,在这个过程中,徐太宇真的喜欢上了林真心。徐太宇的叙述是影片的高潮,它是一种对男主与女主关系的回顾,在这里,男主与女主的爱情得到了梳理与确认。旁边的姑娘对徐太宇的深情告白感动得稀里哗啦。
影片进行到此刻,又转移回了当下。女主在刘德华演唱会遇见了男主,故事也就终止了,流下了一大片供给观众们想象的未来。
这个片子故事很俗,情节上有点生硬。最令我觉得难以消化的是校花与校草,男主与女主这两对关系是在什么时候发生了错位。在一个情感本该很单纯的年纪,导演却把这种关系表现得很复杂。从一定程度上,这种交叉的感情逻辑有悖于常理,况且,校草与校花的出现总是觉得很碍眼,对于情节有着不痛不痒的作用,也许是导演怕拍成了台湾版的《初恋那些小事》所以又填充进这两个人物,但遗憾的是,大多数观众并未注意到导演良苦用心,仍是将这个电影来对照《初恋》,毕竟从叙述视角到情节发展,两者都是同一条路子。除此之外,男主与女主的一些行为也令人难以捉摸。为什么女主这样一个胆小怕事的人会发动校庆暴动?这么一个自卑女生是从何处得来这些勇气。在当她得知徐太宇之前因朋友去世而后悔颓丧堕落时,她变身成了一个伟大拯救者,而且通过滑冰自己摔倒这件事使徐太宇悔悟,结果徐太宇真的悔悟了,这也是反逻辑。还有一个情节,就是在得知女主在教室里听得男主出国时,首先是跑到了徐太宇许久不曾待过的老大阵地,后又跑到了几乎没有什么人待的天台,最后才去了徐太宇在这个时间最有可能待的地方,也是当时离女主最近的地方,就是徐太宇的教室。可能导演是为了表现当时女主狂奔去找男主时的心情吧,总之,看的时候我都替女主智商深感忧伤。
但说到具体细节,我觉得这种心思缜密的电影只有女导演拍摄的以女性为视角的电影才能拍得出来。当然,电影中也时时流露导演个人的情怀。最大的情怀便是刘德华。女主深深迷恋刘德华,课桌上的贴画,成摞的磁带,影音店里的刘德华招牌,以及最后刘德华在片中的惊鸿一瞥,满载少女心。
看电影过程中,我查了一下评分。8.3!在这样一个青春片成灾,并且随便拎出一部看上五分钟就能产生审美疲劳的年代,《少女时代》做到此可以说是逆天了。但我想到前几天金马奖上,林志玲穿成学生装与屏幕上的“好久不见”的言承旭相遇时的动人场景,志玲姐姐与承旭欧巴的卖力应该为这个片子贡献了1分!片子本身也就3分,剩下的,我想还是应该交给电影开场前那堆女观众,毕竟王大陆先生的颜值绝对四星及以上水准。这张融合了彭于晏,张震,周渝民,张孝全等一众台湾型男的脸其实是撑起我看下去这部电影的唯一动力!
电影一开始就是大龄女主林真心幻想自己在现在时的情景,她有魄力又有魅力,爱情与工作都玩弄于股掌之中,但随着那枚钻戒的灵光一闪,这种幻想也就随之破灭了。接着是真实中不尽如意的生活。于是在对SONY录音机的特写中,时光匆匆被拉回到了她的少女时代。
这样电影真正的序幕被拉开,而关于青春片中的种种元素也被一一呈现。主角其貌不扬,但善良单纯,心中向往白马王子一般的校草,但半路徐太宇杀了出来,此时,在以女主为视角的叙述里,徐太宇是个十恶不赦的校园混混,欺负女主的男神,同时也暗恋着校花。所以女主为了保护男神,便与徐太宇达成了契约,她和徐太宇成为了“朋友”,而且为徐太宇干着小跟班的活儿,譬如买麻汁面,帮做作业。在这种接触中,二者暗生情愫,徐太宇也浪子回头。当然这里面也穿插了校花,校草,男主,女主一段稀里糊涂的四角恋情。男主因校花表白而答应在一起,在一个下雨的天台告诉了女主。结果不久女主就从校花那里知道徐太宇去了美国。此时,校草当起了女主的护花使者,而且将徐太宇的一切告诉了女主。原来,自从女主寄给她的第一封信开始,他就注意到了这个善良女生,在这个过程中,徐太宇真的喜欢上了林真心。徐太宇的叙述是影片的高潮,它是一种对男主与女主关系的回顾,在这里,男主与女主的爱情得到了梳理与确认。旁边的姑娘对徐太宇的深情告白感动得稀里哗啦。
影片进行到此刻,又转移回了当下。女主在刘德华演唱会遇见了男主,故事也就终止了,流下了一大片供给观众们想象的未来。
这个片子故事很俗,情节上有点生硬。最令我觉得难以消化的是校花与校草,男主与女主这两对关系是在什么时候发生了错位。在一个情感本该很单纯的年纪,导演却把这种关系表现得很复杂。从一定程度上,这种交叉的感情逻辑有悖于常理,况且,校草与校花的出现总是觉得很碍眼,对于情节有着不痛不痒的作用,也许是导演怕拍成了台湾版的《初恋那些小事》所以又填充进这两个人物,但遗憾的是,大多数观众并未注意到导演良苦用心,仍是将这个电影来对照《初恋》,毕竟从叙述视角到情节发展,两者都是同一条路子。除此之外,男主与女主的一些行为也令人难以捉摸。为什么女主这样一个胆小怕事的人会发动校庆暴动?这么一个自卑女生是从何处得来这些勇气。在当她得知徐太宇之前因朋友去世而后悔颓丧堕落时,她变身成了一个伟大拯救者,而且通过滑冰自己摔倒这件事使徐太宇悔悟,结果徐太宇真的悔悟了,这也是反逻辑。还有一个情节,就是在得知女主在教室里听得男主出国时,首先是跑到了徐太宇许久不曾待过的老大阵地,后又跑到了几乎没有什么人待的天台,最后才去了徐太宇在这个时间最有可能待的地方,也是当时离女主最近的地方,就是徐太宇的教室。可能导演是为了表现当时女主狂奔去找男主时的心情吧,总之,看的时候我都替女主智商深感忧伤。
但说到具体细节,我觉得这种心思缜密的电影只有女导演拍摄的以女性为视角的电影才能拍得出来。当然,电影中也时时流露导演个人的情怀。最大的情怀便是刘德华。女主深深迷恋刘德华,课桌上的贴画,成摞的磁带,影音店里的刘德华招牌,以及最后刘德华在片中的惊鸿一瞥,满载少女心。
看电影过程中,我查了一下评分。8.3!在这样一个青春片成灾,并且随便拎出一部看上五分钟就能产生审美疲劳的年代,《少女时代》做到此可以说是逆天了。但我想到前几天金马奖上,林志玲穿成学生装与屏幕上的“好久不见”的言承旭相遇时的动人场景,志玲姐姐与承旭欧巴的卖力应该为这个片子贡献了1分!片子本身也就3分,剩下的,我想还是应该交给电影开场前那堆女观众,毕竟王大陆先生的颜值绝对四星及以上水准。这张融合了彭于晏,张震,周渝民,张孝全等一众台湾型男的脸其实是撑起我看下去这部电影的唯一动力!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