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黄继新:《社交时,我们在干什么?》 #李永铨:《设计.反省的工作》 ·日本有3100个品牌超过200年,中国只有5个。 ·全世界最聪明是犹太人,人均一年看64本书,中国人不超5本。 #余世存&庄雅婷:《对谈:时代》 ·60-90后普遍焦虑,碎片化阅读,在物质和技术文明泛滥嚣张的状态下精神层面的东西有点混乱,'上药三品 神与气精'。 ·知|仁|智|勇者;社会是一趟快速行进的列车,你可以跳下来停一会儿再上去。 ·勇猛精进。 #96:庄雅婷《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 ·人生有三样东西是最重要的——爱、美、生活。 ·我们现在的审美和品味是混乱的,但是可以从现在开始接触、学习美,想要生活得幸福一定要在为人处世很在行的同时保持心里的天真好在不那么成功的时候可以过得去。 ·我们觉得现在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且不快乐,过怎样的生活来源于过去人的经验以及不断的试错(通过自我学习来弥补,不要太物质、现实化,一定要留一些天真的、愚不可及的年头)。 #99:宁舟浩《身边的时代》 ·纪实摄影师:关注老年群体的晚年生存现状/国粹京剧的传承出现断层/农民工群体的现状。 #118:毛向辉《为什么不》 ·人类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很多判断/选择也许是由于大脑里已经形成的神经回路指引所致);科学家对于大脑神经元的研究。 #168:张悬《我们并不孤单》 #197:柳冠中《从造物到谋事》 ·智慧:智——就是聪明,有很多想法和办法,慧——就是静下来排除。 ·科学的极端会毁灭人类,艺术的极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只有设计是既考虑进步又反省的(提到现在地球上有70亿人,再过50年可能会达到150亿,但是可能资源不够,有人统计过,如果每个人都像英国人那样保证中高档的生活品质,那么需要5个地球)。 ·中国有工业,但是没有完成工业化,很多产业链不健全;80%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其中60%是小微企业。设计师应该担有一定的责任而不是别人要什么给做什么。 ·相对于商业阴谋/黑洞引导大家的奢侈和浪费,设计是要创造一个合理的生存方式并引导人们的行为(想到日本的很多方方面面人性化的设计),是唯一的售前服务。产品-商品-用品-废品。 ·品牌的'品'有三个口说明是沉淀的而非打造的,而现在很多东西只是在打广告根本没有品质。 ·传统是要创造的而不是继承的;与其傍在一个大企业不如跟一个小企业跌跌撞撞一块成长。 ·科学告诉你这个东西是这样的,艺术给你糊弄一通,设计是告诉你不仅可以这样还可以那样。 ·现在大学课程分理科工科文科艺术科,设计是这四条腿上的桌面,不仅要发现问题而且要解决问题并要问大多数人。 #198:李玫瑾《心理的迷失》 ·犯罪心理的行为分析;criminal profiling; ·技术:犯罪现场的指纹、脚印、犯罪痕迹、材料搜索;'被害'以及媒体(经常在电视上播一些犯罪案件分析)也是对研究犯罪心理比较重要的方面;'眼里有什么,心里有什么',犯罪目标、犯罪方式; ·'犯罪心理画像':其实是对人的研究,时间久了会发现人是有规律的(尤其心理发展的规律),人其实是教育的产品(更多的是家庭教育); ·人格缺陷:自我认知偏差——比如自恋(从小被夸) #205:庄慎《短暂的建筑》 ·儿童公园项目:由一张照片引出话题(ms1974年荷兰某一处的儿童公园,由建筑师凡·艾克设计);对欧洲的公共环境有着影响(尤其1948-1974这战后的26年里)——重拾以往生活的信心; ·举例:上海的很多自主改造建筑('城管'嘴巴里的'违章建筑');开放式办公建筑(把院子移到二层形成'空中庭院');一个养老院的改造——把改造立面改为改造空间;为乡村砖瓦房子加一个顶/为传统古老的房子加一个别致的顶/为工厂做一个临时的招商棚架(就像城市里让人感觉温暖的小花小草);也可以做高大上的项目——为徐家汇的一个餐厅作立面的改造(建筑不是永固的,它可以宜时宜地地变化);把一个猪圈改造成茶室(没有房间、半敞开式的,使用了'古典光源',是单向光源,有的地方亮有的暗,会使人安静下来)。 #209:田丰《寻找第二个地球》 #272:翁劼《偶遇》 ·stop animation逐帧动画;clay animation泥偶动画/定格动画。 #273:陈雪《强者》 #317:辉格《沐猿而冠》 *从各方面(身体特征-心理特征-行为表现-创造的人工物品-文化元素-制度元素)线索来认识人性/历史 ·西方美食家兼哲学家萨瓦兰说'You are what you eat';人的个性、地域性、民族性以及人性差异 ·生物学家跟别人比较的优势:会把人类跟其他生物(比如近亲猿类、哺乳类、脊椎类)作比较、采取进化的观点(眼光放到很远的时候比如几亿年前,这样看问题比较清楚) ·雌性/雄性/男性/女性的器官比较;人类以及猿类的牙齿比较(我们的牙床萎缩/下颚缩小导致最后两颗臼齿也就是智齿很难长出来、勉强长出就容易发炎,牙齿挤那么紧容易塞肉也容易蛀牙或发炎); ·人类的肠子和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都大大缩短了(因为出现了烹饪,可能170万年前的祖先能人就已经会用火并且学会敲打、研磨、加工食物了) ·人类是群居的社会性动物:有复杂的社会关系以及处理这些社会关系需要的心理能力(心理能力也是进化而来的,表现在眼白——近距离交流用,可以让交流者双方注意到对方的视线朝向哪里,这一点对于语言能力的进化非常有作用——表情/手势/姿势、目光跟随、共同注意、意图读取);婚姻/配偶制度-家庭结构也许很早就出现了(不一定从农业时代才开始),男性也许从很早就开始跟女性一同承担养育子女的责任 ·'邓巴数':英国心理学家罗宾邓巴提出,每个人和他存在长期交往关系的熟人的数量不会超过200个,通常只有一百多个;纵使我们的认知能力已经非常强、大脑容量也已经比黑猩猩大了三四倍,但是如果社会关系更复杂,我们就实在处理不了了,这就构成了一个局限性,我们不可能拥有更多的熟人。这个可以帮我们认知历史,人类学家发现,在定居文明/国家概念出现之前,所有社会都是熟人社会(不超过'邓巴数'),特点是内部秩序靠人际关系和相互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来维持的,成员往往是近亲或姻亲(血缘/婚姻关系),合作会互惠;人类学家调查也发现,凡是靠熟人关系来维持的那些社会,一旦人口增长到超过这个'邓巴数'之后,就会自动地分裂成两个(因为不合、争吵、矛盾、冲突会越来越多);启示:当我们突破熟人社会的规模限制,组建更大的社会的时候,我们一定是找到了一些很特别的组织方法或者制度,来使得更大的社会能够凝结在一起(举例:社会分化/阶级分化,五个小社会里有贵族和贫民,他们的贵族之间通婚,因为他们的手里有权利和财富而使得五个社会之上有了高一层次的更大的社会;专业分工/职业分化,五个社会里都有木匠,通过师徒关系/行会关系/工会组织的关系使得职业圈子在不同的社会中建立起纽带) ·在大城市里接触和认识的人(包括网上)远远超过'邓巴数',但不是熟人关系,于是简单粗暴的'标签'满天飞(都市社会以及网络社交时代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320:张永和《矛盾的西装》 *讲演者谈了谈男装的发展史,基本是一个武化的过程,但还是倾向于文化 ■西装:西方'紧'{合身——久坐/行动(扣子问题)}、东方'垮' ·正宗黑/宗教(教士)黑/哥特黑/机车黑(举例:比利时设计师Rick Owens的作品)/(服装-建筑-平面-产品)设计(师)黑{举例:比利时设计师Raf Simons的个人着装风格/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建筑师矶崎新偏好)&山本耀司(北野武曾因一部电影跟他合作,后来风格被黑帮喜欢上了)} ·圣洛朗设计了'吸烟服'(丝绒材质)给女性穿,算是参与进了'女权主义'运动 ·与woody allen的电影也有很多关联 ■军装的影响:穿得休闲/飞行员眼镜 ■工装的影响:牛仔裤/大风衣('一次大战'战壕里开始,所以别名'战壕衣'trench coat) ■运动衣:英美典型——运动毛衣、棒球帽、马球衫 ■内衣:外穿——T恤 #351:魏勇《历史课如何开脑洞》 ·'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三个要素(要让学生具备这三个特点):独立的思想者,终身的阅读者,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者'
*20200317腾讯视频看*
·《陈嘉映-美德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