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无论是在提及男人戏还是黑色幽默,或者多线索叙事的经典之作时,《两杠大烟枪》都会不可避免的被提及,被推荐。它的导演兼编剧盖伊里奇凭借此片与千禧之年获得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爱伦·坡奖最佳电影剧本殊荣。中国观众大多数可能没看过这部电影,但是他们一定知道另外一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作品,即《疯狂的石头》。同样的色调质感,动态十足的叙事节奏,以及前面所提及的黑色幽默,混乱的枪战,杂而不乱的多线索叙事。不同的是手法的老道与否和格局的掌控程度,《两杠大烟枪》显而易见地更胜一筹。
在对剧情和人物进行细节分析之前我也觉得有必要对整部电影进行一个基本的认知叙述。这是一部很酷的电影,英伦摇滚,重金属,朋克,爵士等节奏感较强的配乐无所不在,听觉上的刺激与明快舒服的画面配合,利索不拖沓,使观众能很快进入情境。第二个在台词上,大量的脏话以及浓重的伦敦口音,对话诙谐有趣,这种幽默类似梅比乌斯式的黑色幽默,每个人做着自己的小事情,却造成了大混乱。做与不做有着同样的结果,但一个有着丰富的过程,一个却没有。 第三个就在于结构的巧妙,整个影片总结就是巧合二字,多诺米骨牌式的发展过程,环环相扣,一个小动作,一个小人物,都是推动另一个巧合发生的扣结。情节的铺垫复杂而不庞乱,剧情发展又是奇趣而不显荒诞。特别是开放式的结局,更添趣味和赏玩性。
本片人物基本可以分为五个阵营,那么对于本片的细节分析我也就采取通过探讨如何通过细节来树立人物形象的方式进行影片的分析,顺便展开剧情的讲述和理解。
(一),艾德,汤姆,肥皂,培根。
艾德是一个酒吧老板的儿子,从小善于观察人的反应,也通过这个技能获得了很多东西,至少在他去参加和哈利的赌博之前是这样的。艾德的人物性格不在我对社会人属性认知范围内,或者说他很复杂,又或许是太过单纯,这四个毛头小子都是如此,比如带回一大笔钱就放在家里,不做任何安保措施,信奉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比如最后克里斯提着包来到酒吧,三个年轻人还没等到他走就迫不及待地准备打开看有没有钱,窘态百出,但不是底层小人物的猥琐样,而是年轻人特有的可爱和趣味。这种青年小混混在任何一个城市都随处可见,同样是英国经典电影的《猜火车》主角也是一群无恶不作的青年人,与此不同的是这里的任务更加生活化,想要靠不劳而获的手段取得暴利,男孩之间的嬉笑怒骂,通过几个对话表现的言简意赅,又迅速确立了人物形象。
再调皮的孩子也有一两个不合伙的,肥皂在四人中好像就扮演了这个角色。一开始决定去和哈利进行豪赌时介绍这位就用了“不同于我们”的字眼,他的两万五赌注是靠自己的厨师工作获得的,明明是要进行法不活动还要把持清高的形象,确实很独特。商量抢劫方案时候这位的迟疑和诸多诘问都让他的好友不耐烦了。
这四个人在五大集团中实力最弱,最普通,却在整部影片起着连接全线的作用,并且是结局最好的一拨人。这不是主角的光环所致,我倒认为是寓意着在各方势力为了利益争夺中最后收益的往往是最应该和最不应该的人。最应该是因为这四个男孩无罪无恶,手上没有沾血,当然,偷盗另当别论。最不应该在于他们实力最弱,计谋最低。是戏剧的巧合还是人生的哲理,或者社会关系中的其他奥秘,这里按下不表。
(二),罗伊贝克
罗伊贝克是五大势力中最有钱武力装备最大的人,但也是死的最莫名其妙的一个,导演甚至没有给一个死去的动作,就以枪响结束。这个人物出场也是极其普通,在酒吧拿着遥控器看球赛,谁都不搭理的怪人一个,谁能知道他是大boss。这里就不得不夸赞盖里奇埋线能力。还记得一开始肥皂汤姆培根三个人来到隔壁酒吧等待艾德时候在门口看到一个浑身是火的胖子跑了出去吗?当时三人面无表情冷漠地看了一眼就齐刷刷地扭了头,我们以为这里是一个笑点,其实是一个包袱。在艾德他们需要大佬老接收他们的货时候,通过酒吧老板对这个着火的人的描述带出了罗伊贝克,这里就是他的真实身份正式出场,既呼应了前面的情节又彰显了罗伊的残暴。这里还有一个感触就是艾德这群人的心情,此一时彼一时,当初他们以为自己即将赢得比赛走上人生巅峰,所以可以冷漠对待别人生死,还嘲笑了罗伊贝克。而现在,他们却要坐在这里听酒吧老板的科普,对罗伊贝克又害怕又仰慕,处境和那个着火的胖子没什么区别了。
不知道是不是每一个大佬都会有点怪癖,显然罗伊贝克的执拗就在于对足球比赛的热爱。他不允许别人换台,甚至是在公共场合。这代表着对自己权利的维护,也是他作为一个黑人的对自己肤色的自卑或者对种族歧视的报复。当他以为自己被艾德他们耍了的时候,他对自己的手下怒吼“不要喊我罗伊,喊我贝克先生。”,他阴森森地问中间人“这是你们白人爱开的玩笑吗?”。就在几个小时前,他面前的这个胖子还再一次打算了他的杯子,而罗伊只是状若无奈地扶额。
“如果牛奶是酸的,我这猫儿绝对不喝。”艾德喂给他的不是酸牛奶,是刺痛了自尊之心的硫酸。作为全片高潮部分的核心人物,罗伊的戏份虽少却决不可忽视。
(三),哈利
哈利,江湖人称印第安斧,和罗伊贝克这个变态大佬不同的是这个老头很精明,很狡诈。作为整个抢劫事件最主要的起因者,哈利的戏份并不多,仅有的几个大多是和打手的对话。他坐在舒适的沙发椅上,桌上摆满了假阳具和色情杂志,整个房间不见天日,充斥着暗沉的气氛,以及壮硕的手下,听取各方情报再作出判断和命令。这是一个黑社会大佬的标配。但和后面出现的阿狗不同,他不暴戾直接,他的手段更阴,戴着正人君子的面孔。艾德一伙一开始天真的拿着十万去和哈利手下进行豪赌,为了留住他让他输的更惨甚至牺牲了另外一个人,让那个赌客提前出局,最后给艾德致命一击,还是以“你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反正这50万你是欠定了的”这种让人无法找到破绽的方式。我们大家都以为哈利只是通过这个方法来得到一笔巨款,但当他到艾德父亲的酒吧时,才恍然大悟,这是一个贪心并且有计谋的人。从最后艾德走出警察局他爸爸的表现来看,这酒吧的拥有者绝对不是一个普通人。
可悲的是如此聪明的哈利最后却是死在了他最瞧不起的小毛贼手上,即使手握最爱的古董枪和色情杂志,依然让人唏嘘。片子的大反派,却到最后很轻易地被毁灭,这是戏剧的最好运用。
(四),阿狗
本片五个团体,四个反派(其实艾德一伙也是不学无术的浪荡公子),阿狗四个人排名第三,当然这是从势力方面而言,在残暴手段上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阿狗出场是在一个有着树林背景墙的房间,他挥舞着高尔夫球棒,镜头只给了他上半身的中景特写,随后来才发现高尔夫球放在一个人的脸上,对面是被倒挂着的黑人,看上去很强壮。阿狗慢条斯理地谈着条件,在明明答应黑人说出他想要的东西之后就放过他,却出尔反尔拔刀飞向那个黑人,虽然镜头没给到当事人,估计也是很惨的,毕竟他的手下都略带埋怨和无奈地喊了他一声、这是一个诛心的人。没有法律意识,没有江湖道义,没有怜悯之心,穷凶恶极之徒,莫过于此。最后即使被车子撞了还是要爬起来去追回“我的钱”,甚至不顾生命危险撞车。这个人的恶毒皆由于他的社会阶位尴尬所致,比大佬要无奈,比一般人要有手段,前者不必自己出手,后者都只是期盼生存而已,唯有不上不下需要更进一步的人才会为了成功不择手段,尤其是在黑社会这个范围内,“让我看起来像个狠角色”才是第一追求。正因如此,阿狗才会既对自己的手下猜疑甚至下狠手,也会对比自己大一阶的哈利又觊觎之心。
(五),小盗贼
这是一对有意思的人,是四个反派中最低端的。他们的形象幽默,带着网眼丝袜,顶着爆炸头,偷偷摸摸龟缩在大街小巷各处,干着低收入高成本的活儿,不识货,觉得哈利的手下让他们拿越老的的东西越值钱是糊弄他们;不是狠角色,要不要去克里斯和哈利那里抢来大烟枪互相推搡,犹豫半天。他们是伦敦黑社会里最常见的小角色。但也就是这两个小角色,充当了故事的起因和结尾。使故事更完整,更有趣。他们把大烟枪带入了故事中,他们和哈利之间有联系,却最终杀死哈利。戏剧效果在此得到了最大的体现。
本片切割成了很多的小的叙事块,在片子进行之中,却又巧合相遇。时间点的把握绝妙到极致。每个独立的叙事块由不同的灵魂人物撑起,每个人物由每个小细节塑造成功,镜头是细碎的也是宏大的,细碎在于人,宏达在于事。
在对剧情和人物进行细节分析之前我也觉得有必要对整部电影进行一个基本的认知叙述。这是一部很酷的电影,英伦摇滚,重金属,朋克,爵士等节奏感较强的配乐无所不在,听觉上的刺激与明快舒服的画面配合,利索不拖沓,使观众能很快进入情境。第二个在台词上,大量的脏话以及浓重的伦敦口音,对话诙谐有趣,这种幽默类似梅比乌斯式的黑色幽默,每个人做着自己的小事情,却造成了大混乱。做与不做有着同样的结果,但一个有着丰富的过程,一个却没有。 第三个就在于结构的巧妙,整个影片总结就是巧合二字,多诺米骨牌式的发展过程,环环相扣,一个小动作,一个小人物,都是推动另一个巧合发生的扣结。情节的铺垫复杂而不庞乱,剧情发展又是奇趣而不显荒诞。特别是开放式的结局,更添趣味和赏玩性。
本片人物基本可以分为五个阵营,那么对于本片的细节分析我也就采取通过探讨如何通过细节来树立人物形象的方式进行影片的分析,顺便展开剧情的讲述和理解。
(一),艾德,汤姆,肥皂,培根。
艾德是一个酒吧老板的儿子,从小善于观察人的反应,也通过这个技能获得了很多东西,至少在他去参加和哈利的赌博之前是这样的。艾德的人物性格不在我对社会人属性认知范围内,或者说他很复杂,又或许是太过单纯,这四个毛头小子都是如此,比如带回一大笔钱就放在家里,不做任何安保措施,信奉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比如最后克里斯提着包来到酒吧,三个年轻人还没等到他走就迫不及待地准备打开看有没有钱,窘态百出,但不是底层小人物的猥琐样,而是年轻人特有的可爱和趣味。这种青年小混混在任何一个城市都随处可见,同样是英国经典电影的《猜火车》主角也是一群无恶不作的青年人,与此不同的是这里的任务更加生活化,想要靠不劳而获的手段取得暴利,男孩之间的嬉笑怒骂,通过几个对话表现的言简意赅,又迅速确立了人物形象。
再调皮的孩子也有一两个不合伙的,肥皂在四人中好像就扮演了这个角色。一开始决定去和哈利进行豪赌时介绍这位就用了“不同于我们”的字眼,他的两万五赌注是靠自己的厨师工作获得的,明明是要进行法不活动还要把持清高的形象,确实很独特。商量抢劫方案时候这位的迟疑和诸多诘问都让他的好友不耐烦了。
这四个人在五大集团中实力最弱,最普通,却在整部影片起着连接全线的作用,并且是结局最好的一拨人。这不是主角的光环所致,我倒认为是寓意着在各方势力为了利益争夺中最后收益的往往是最应该和最不应该的人。最应该是因为这四个男孩无罪无恶,手上没有沾血,当然,偷盗另当别论。最不应该在于他们实力最弱,计谋最低。是戏剧的巧合还是人生的哲理,或者社会关系中的其他奥秘,这里按下不表。
(二),罗伊贝克
罗伊贝克是五大势力中最有钱武力装备最大的人,但也是死的最莫名其妙的一个,导演甚至没有给一个死去的动作,就以枪响结束。这个人物出场也是极其普通,在酒吧拿着遥控器看球赛,谁都不搭理的怪人一个,谁能知道他是大boss。这里就不得不夸赞盖里奇埋线能力。还记得一开始肥皂汤姆培根三个人来到隔壁酒吧等待艾德时候在门口看到一个浑身是火的胖子跑了出去吗?当时三人面无表情冷漠地看了一眼就齐刷刷地扭了头,我们以为这里是一个笑点,其实是一个包袱。在艾德他们需要大佬老接收他们的货时候,通过酒吧老板对这个着火的人的描述带出了罗伊贝克,这里就是他的真实身份正式出场,既呼应了前面的情节又彰显了罗伊的残暴。这里还有一个感触就是艾德这群人的心情,此一时彼一时,当初他们以为自己即将赢得比赛走上人生巅峰,所以可以冷漠对待别人生死,还嘲笑了罗伊贝克。而现在,他们却要坐在这里听酒吧老板的科普,对罗伊贝克又害怕又仰慕,处境和那个着火的胖子没什么区别了。
不知道是不是每一个大佬都会有点怪癖,显然罗伊贝克的执拗就在于对足球比赛的热爱。他不允许别人换台,甚至是在公共场合。这代表着对自己权利的维护,也是他作为一个黑人的对自己肤色的自卑或者对种族歧视的报复。当他以为自己被艾德他们耍了的时候,他对自己的手下怒吼“不要喊我罗伊,喊我贝克先生。”,他阴森森地问中间人“这是你们白人爱开的玩笑吗?”。就在几个小时前,他面前的这个胖子还再一次打算了他的杯子,而罗伊只是状若无奈地扶额。
“如果牛奶是酸的,我这猫儿绝对不喝。”艾德喂给他的不是酸牛奶,是刺痛了自尊之心的硫酸。作为全片高潮部分的核心人物,罗伊的戏份虽少却决不可忽视。
(三),哈利
哈利,江湖人称印第安斧,和罗伊贝克这个变态大佬不同的是这个老头很精明,很狡诈。作为整个抢劫事件最主要的起因者,哈利的戏份并不多,仅有的几个大多是和打手的对话。他坐在舒适的沙发椅上,桌上摆满了假阳具和色情杂志,整个房间不见天日,充斥着暗沉的气氛,以及壮硕的手下,听取各方情报再作出判断和命令。这是一个黑社会大佬的标配。但和后面出现的阿狗不同,他不暴戾直接,他的手段更阴,戴着正人君子的面孔。艾德一伙一开始天真的拿着十万去和哈利手下进行豪赌,为了留住他让他输的更惨甚至牺牲了另外一个人,让那个赌客提前出局,最后给艾德致命一击,还是以“你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反正这50万你是欠定了的”这种让人无法找到破绽的方式。我们大家都以为哈利只是通过这个方法来得到一笔巨款,但当他到艾德父亲的酒吧时,才恍然大悟,这是一个贪心并且有计谋的人。从最后艾德走出警察局他爸爸的表现来看,这酒吧的拥有者绝对不是一个普通人。
可悲的是如此聪明的哈利最后却是死在了他最瞧不起的小毛贼手上,即使手握最爱的古董枪和色情杂志,依然让人唏嘘。片子的大反派,却到最后很轻易地被毁灭,这是戏剧的最好运用。
(四),阿狗
本片五个团体,四个反派(其实艾德一伙也是不学无术的浪荡公子),阿狗四个人排名第三,当然这是从势力方面而言,在残暴手段上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阿狗出场是在一个有着树林背景墙的房间,他挥舞着高尔夫球棒,镜头只给了他上半身的中景特写,随后来才发现高尔夫球放在一个人的脸上,对面是被倒挂着的黑人,看上去很强壮。阿狗慢条斯理地谈着条件,在明明答应黑人说出他想要的东西之后就放过他,却出尔反尔拔刀飞向那个黑人,虽然镜头没给到当事人,估计也是很惨的,毕竟他的手下都略带埋怨和无奈地喊了他一声、这是一个诛心的人。没有法律意识,没有江湖道义,没有怜悯之心,穷凶恶极之徒,莫过于此。最后即使被车子撞了还是要爬起来去追回“我的钱”,甚至不顾生命危险撞车。这个人的恶毒皆由于他的社会阶位尴尬所致,比大佬要无奈,比一般人要有手段,前者不必自己出手,后者都只是期盼生存而已,唯有不上不下需要更进一步的人才会为了成功不择手段,尤其是在黑社会这个范围内,“让我看起来像个狠角色”才是第一追求。正因如此,阿狗才会既对自己的手下猜疑甚至下狠手,也会对比自己大一阶的哈利又觊觎之心。
(五),小盗贼
这是一对有意思的人,是四个反派中最低端的。他们的形象幽默,带着网眼丝袜,顶着爆炸头,偷偷摸摸龟缩在大街小巷各处,干着低收入高成本的活儿,不识货,觉得哈利的手下让他们拿越老的的东西越值钱是糊弄他们;不是狠角色,要不要去克里斯和哈利那里抢来大烟枪互相推搡,犹豫半天。他们是伦敦黑社会里最常见的小角色。但也就是这两个小角色,充当了故事的起因和结尾。使故事更完整,更有趣。他们把大烟枪带入了故事中,他们和哈利之间有联系,却最终杀死哈利。戏剧效果在此得到了最大的体现。
本片切割成了很多的小的叙事块,在片子进行之中,却又巧合相遇。时间点的把握绝妙到极致。每个独立的叙事块由不同的灵魂人物撑起,每个人物由每个小细节塑造成功,镜头是细碎的也是宏大的,细碎在于人,宏达在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