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最近将该系列6部重新看了一遍。真的感觉不一样。
从故事上来说,从南到北,从中到西,导演还是希望努力描述清末民初黄飞鸿所处那个正处在历史变革,社会民族矛盾加剧的中国,但囿于香港电影成本和周期固有的局限,很难真正展开那幅弘大的历史画卷,这点稍显不足,但尽管如此,该系列较之于香港一些其它动作武侠片,制作还是比较用心。
虽然在故事主线,由赵文卓主演的4、5两部在主线上说的过去,但剧情上是不能比的,即使由李连杰主演的话,也难逃烂片的宿命。第四部,没什么故事新意,拿了狮王之后要和洋人举办的狮会继续比赛,中间穿插的拳民红灯照,可以看做是第二部白莲教和第三部狮王争霸某种意义上的升级,之后的背景就爆发了八国联军进京的事件,即使是有着大的历史背景,但是篇幅成本所限,这种历史背景如同廉价照相馆所拍的画布风景照一样,看似有了,其实没有;看似有了,不如没有。第四部非要穿插一些投靠德军的抗清复明的后人,作为黄飞鸿最后强敌,又显得无趣。完全没有第二部甄子丹所扮演的纳兰元述那种复杂的性格描述,他们更像是刻意又随意安排的通关强敌。这一点在第五部里面就更为明显,第五部是最烂的一部,有点像番外篇的性质,打海盗张保仔。这部也是时代背景元素运用最少的一部,通篇只有广州的衙门是英式法庭的形式,其它时候全篇更像是乱斗的片子,剧情张力较弱。
元彪所演梁宽的喜剧成分并未充分展现,但仔细想想第一部梁宽的身世设定上也有着悲剧的成分,梅县梁宽,漂泊至今,一事无成。在戏班里不受重用,丢了工作,转拜严振东门下,严振东走投无路去做了沙帮的打手师傅,本来师傅教育他目前的不道义是为了以后的道义,但对十三姨的侵犯根本上使得梁宽走上了和严振东决裂的道路,并之后拜在了黄师傅门下。北派南下的拳师严振东本身人不是大恶大奸,和沙帮的地痞头目不一样的,严振东的流离失所,平穷对人的性格影响是非常现实的,他能从道义上理解并且说服自己暂时做点恶事,以后发达了就可以正义了。有趣的叶问里面也有个南下的北派恶师,金山找。严振东的性格描写要更加丰富,金山找只有为求名利之下的凶恶更像是浮在表面的东西,而严振东在于隐忍,他知道地痞们叫他一声师傅露两招,其实和叫赏街头卖艺没什么区别,他能忍,这是描写了心里深层次的东西。严振东其实应该能有更大作为,可以生不逢时、死的早,如果说站在非正义一方必须死的话,这句是扯淡,是价值观的东西。
在第二部里面, 莫少聪演活了梁宽这一角色,也是从第二部加大了喜剧的成分,但至此梁宽一角性格变化也不会再有了。第二部里张铁林所演的孙文一角,还显得的青涩。甄子丹的武官纳兰元述也显得青涩,但是在人物的设定上,纳兰元述更好。孙文新派革命党人,纳兰元述清政府的武官。中间夹杂着白莲教、外国使馆、黄飞鸿。通过国人的封建迷信盲目排外,更能看出治旧中国的良方,是在传播新思想和知识根除愚昧无知。纳兰元述也并不是大恶大奸,本身就是满人,维护自身统治,抓革命党人,只是在变革的时代做了自己给历史所赋予的任务罢了。
第三部,李鸿章建议举办赛狮会,以倡习武之风。结果俄国人因为利益打算在会上暗杀李鸿章。第三部里面,虽然剧情简单,但是李箭所演的大平号李霸天是里面最大的两点。表情之丰富,性情之奸滑,把玩世不恭的京痞子味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这部里面,鬼脚七也出场,也是具有一定悲情色彩的转变。鬼脚七也有着从邪恶到正义的转变,性格描写较为清楚。
在情感方面,安排了十三姨,作为新式妇女的代表和新派西式事物引入的关联人物。感情戏份安排上前几部的,少君和飞鸿影子擦汗和跳舞是不多的亮点。其它作用在于一些西式道具、语言和笑料包袱的一些情节安排上。对于西式的重要的一些道具上,第一部里面最重要的其实是火枪,这也是全系列多要面对的问题,冷兵器时代的武术遇到了远距离的火枪该怎么办的问题。在第二部里面,十三姨带来了照相机,大使馆里面的电报局,孙文西洋手表,中国人的时间不多了。 这些西式物品既在反映着时代背景,也在其中情节场景设置、剧情发展和对白内容起到了象征性和实质性的作用。第三部里面,最重要的莫过于电影摄像机了,它既是对电影本身的致敬也是直接推动了之后剧情的发展。
最后一部,西域雄狮,一直说金山结果真到了金山,阿苏把宝芝林开到了金山。美国西部片也有自己的发展历史,从白人的胜利史,到站在印第安人的反思史,90年代早起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拍的西部片也是具有反思的意思。97的这边中西合拍的西部片,既是站在中国劳工的角度来讲那段华人的故事。当然了,这并非是正统的反思片,毕竟还是喜剧动作片,很多事情都只能浮在表面,不能深刻的写进去。这也是该系列固有的局限。商业动作片讲究的还是打的过瘾,不要动脑子。
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也努力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中国的劣性,勇于内斗,愚昧迷信,胆小怕事,导演和编剧,更多的把这些劣性编成包袱笑料放在了电影中供人一笑了之。比如,黄飞鸿对华人劳工发表有如林肯式的演讲时,底下的人都睡着了,对团结华人大义等没有太多想法,对于警长要华人交出7个人了事的时候,有人提议直接抓宝芝林的人就好了。但上述都是以一种劣性幽默表现了出来。
总的来说,该系列虽然在不能做道部部经典,不能展现更富庞大复杂的历史面貌。但我们也能通过徐克的黄飞鸿系列看到徐克对于那个时代中国与西洋的看法,对中国出路的看法,对中国人的看法。不论对与不对,这都是徐克的民国大侠,黄飞鸿。
从故事上来说,从南到北,从中到西,导演还是希望努力描述清末民初黄飞鸿所处那个正处在历史变革,社会民族矛盾加剧的中国,但囿于香港电影成本和周期固有的局限,很难真正展开那幅弘大的历史画卷,这点稍显不足,但尽管如此,该系列较之于香港一些其它动作武侠片,制作还是比较用心。
虽然在故事主线,由赵文卓主演的4、5两部在主线上说的过去,但剧情上是不能比的,即使由李连杰主演的话,也难逃烂片的宿命。第四部,没什么故事新意,拿了狮王之后要和洋人举办的狮会继续比赛,中间穿插的拳民红灯照,可以看做是第二部白莲教和第三部狮王争霸某种意义上的升级,之后的背景就爆发了八国联军进京的事件,即使是有着大的历史背景,但是篇幅成本所限,这种历史背景如同廉价照相馆所拍的画布风景照一样,看似有了,其实没有;看似有了,不如没有。第四部非要穿插一些投靠德军的抗清复明的后人,作为黄飞鸿最后强敌,又显得无趣。完全没有第二部甄子丹所扮演的纳兰元述那种复杂的性格描述,他们更像是刻意又随意安排的通关强敌。这一点在第五部里面就更为明显,第五部是最烂的一部,有点像番外篇的性质,打海盗张保仔。这部也是时代背景元素运用最少的一部,通篇只有广州的衙门是英式法庭的形式,其它时候全篇更像是乱斗的片子,剧情张力较弱。
元彪所演梁宽的喜剧成分并未充分展现,但仔细想想第一部梁宽的身世设定上也有着悲剧的成分,梅县梁宽,漂泊至今,一事无成。在戏班里不受重用,丢了工作,转拜严振东门下,严振东走投无路去做了沙帮的打手师傅,本来师傅教育他目前的不道义是为了以后的道义,但对十三姨的侵犯根本上使得梁宽走上了和严振东决裂的道路,并之后拜在了黄师傅门下。北派南下的拳师严振东本身人不是大恶大奸,和沙帮的地痞头目不一样的,严振东的流离失所,平穷对人的性格影响是非常现实的,他能从道义上理解并且说服自己暂时做点恶事,以后发达了就可以正义了。有趣的叶问里面也有个南下的北派恶师,金山找。严振东的性格描写要更加丰富,金山找只有为求名利之下的凶恶更像是浮在表面的东西,而严振东在于隐忍,他知道地痞们叫他一声师傅露两招,其实和叫赏街头卖艺没什么区别,他能忍,这是描写了心里深层次的东西。严振东其实应该能有更大作为,可以生不逢时、死的早,如果说站在非正义一方必须死的话,这句是扯淡,是价值观的东西。
在第二部里面, 莫少聪演活了梁宽这一角色,也是从第二部加大了喜剧的成分,但至此梁宽一角性格变化也不会再有了。第二部里张铁林所演的孙文一角,还显得的青涩。甄子丹的武官纳兰元述也显得青涩,但是在人物的设定上,纳兰元述更好。孙文新派革命党人,纳兰元述清政府的武官。中间夹杂着白莲教、外国使馆、黄飞鸿。通过国人的封建迷信盲目排外,更能看出治旧中国的良方,是在传播新思想和知识根除愚昧无知。纳兰元述也并不是大恶大奸,本身就是满人,维护自身统治,抓革命党人,只是在变革的时代做了自己给历史所赋予的任务罢了。
第三部,李鸿章建议举办赛狮会,以倡习武之风。结果俄国人因为利益打算在会上暗杀李鸿章。第三部里面,虽然剧情简单,但是李箭所演的大平号李霸天是里面最大的两点。表情之丰富,性情之奸滑,把玩世不恭的京痞子味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这部里面,鬼脚七也出场,也是具有一定悲情色彩的转变。鬼脚七也有着从邪恶到正义的转变,性格描写较为清楚。
在情感方面,安排了十三姨,作为新式妇女的代表和新派西式事物引入的关联人物。感情戏份安排上前几部的,少君和飞鸿影子擦汗和跳舞是不多的亮点。其它作用在于一些西式道具、语言和笑料包袱的一些情节安排上。对于西式的重要的一些道具上,第一部里面最重要的其实是火枪,这也是全系列多要面对的问题,冷兵器时代的武术遇到了远距离的火枪该怎么办的问题。在第二部里面,十三姨带来了照相机,大使馆里面的电报局,孙文西洋手表,中国人的时间不多了。 这些西式物品既在反映着时代背景,也在其中情节场景设置、剧情发展和对白内容起到了象征性和实质性的作用。第三部里面,最重要的莫过于电影摄像机了,它既是对电影本身的致敬也是直接推动了之后剧情的发展。
最后一部,西域雄狮,一直说金山结果真到了金山,阿苏把宝芝林开到了金山。美国西部片也有自己的发展历史,从白人的胜利史,到站在印第安人的反思史,90年代早起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拍的西部片也是具有反思的意思。97的这边中西合拍的西部片,既是站在中国劳工的角度来讲那段华人的故事。当然了,这并非是正统的反思片,毕竟还是喜剧动作片,很多事情都只能浮在表面,不能深刻的写进去。这也是该系列固有的局限。商业动作片讲究的还是打的过瘾,不要动脑子。
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也努力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中国的劣性,勇于内斗,愚昧迷信,胆小怕事,导演和编剧,更多的把这些劣性编成包袱笑料放在了电影中供人一笑了之。比如,黄飞鸿对华人劳工发表有如林肯式的演讲时,底下的人都睡着了,对团结华人大义等没有太多想法,对于警长要华人交出7个人了事的时候,有人提议直接抓宝芝林的人就好了。但上述都是以一种劣性幽默表现了出来。
总的来说,该系列虽然在不能做道部部经典,不能展现更富庞大复杂的历史面貌。但我们也能通过徐克的黄飞鸿系列看到徐克对于那个时代中国与西洋的看法,对中国出路的看法,对中国人的看法。不论对与不对,这都是徐克的民国大侠,黄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