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聂隐娘

我没看过这部电影的历史相关故事,整个电影我也只能算几乎看懂,说一点自己的感受算是记录。
【隐娘的隐】
整个电影给我的感觉是画面好美,美到刺眼,画面之间仿佛能读到一些唐诗,或者品味出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聂隐娘是谁?从开始到结束,她仿佛是一个旁观者,身是刺客,然不杀自己不愿意杀的人,还救得几人,简直要算上一个侠客。
而且能明显感觉到,她不做违背意愿的事情,即便是要跟师傅断绝关系。
聂隐娘这个人物从人物本身来说,她仿佛是消失了一般的,自小被带走,被师傅训练成杀人机器。回来了和父母相见,也没什么亲昵和痛哭,见到自小定亲的男子,发现他虽然没遗忘自己,可是也并不需要自己。就连后来去救父亲,也是自己的意愿,仿佛她从哪里来,去到哪里都不和任何人相关,没什么特别的意义。
就连最后的结局,隐娘也是选择了隐这一条路,什么也没有干预,什么也不要改变,我自己和墨镜少年一起归隐了,去看另外的世界。
还有一个隐,我觉得是指她的武功,她常常双手背在身后,只一招就胜敌或者要人命,就算是高手也是刷刷刷几下,见不到多少手势人物就输掉了。这仿佛是在说她的武艺之高超无人能敌,也好像在说她并不贪恋武艺。对这个没什么眷恋。
她一直隐身在别人的家里,看看对方的人生,再决定要不要动手,一方面说的是她并不想乱杀人,另外借她的视线,其实也算偷看了一切的景致和人生。该看的都看了。看晓得的都明了了。这个隐却不是真的隐。
什么是真的隐?最后的结尾,一个刺客,一个墨镜少年,一个老者隐遁于黄昏的刺眼阳光下,仿佛三个人都要消失了一样,那一刻我的感觉却是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然而作为观众我们看不到了,为什么导演要讲这样的故事?可能跟导演的心境有关,人都有选择,你可以选择出现在那段故事里,我们看不到的并不一定就是隐,也不一定就是孤独,何况隐娘是自己选择了另外一个故事,说明她对这一桩已经没有什么贪恋。她在这一段已经尽全力做好了自己。
【隐娘的钝】
在我看来,选舒淇演隐娘是有原因的,她的感觉去繁从简,只一个钝字,你可以说迟钝,你也可以说这是大巧若工,大智若愚的表现。一袭黑衣,走路也不怎么快,看看为人处事似乎也不是跟人家争长短,跟人家拼智商的人。熬个药也慢慢来,她的细腻就是一杯茶的感觉,慢慢变温,慢慢回甘,有点苦涩,有些许稚嫩。
高超的武艺,和这种性格形成对比。一快一慢,一静一动,她在武戏中,也不像是要展现快的性子,性子仍是慢的,但动作是快的,因为武艺精湛。就仿佛是刀不出鞘是性子的原因。
她这个人情感上是有点障碍的,比如田季安误会她伤害自己最爱的胡姬的时候,她慢吞吞的也不为自己辩解,直说胡姬有孕。旁人看的着急啊。你明明是救人,为什么不着急解释,看来隐娘是因为听到了胡姬曾真心替自己的身世难过过,所以才出来救人,她是个愿意为了懂得自己的人舍命的人,也就是按今天的话讲,这是个走心的人。
隐娘这把刀虽然钝,但她并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也不牵扯到自己不想牵扯到的故事里,这需要多大的智慧。
【隐娘的悲】
很多人说隐娘是孤独的,其实我倒是觉得导演不是这个意思。没必要这么大力气渲染孤独。你看看每一处人物身后的景,都有符合自己的。田季安鸣鼓的时候真的很有帝王之气,那个景和他相配。道姑身后的那座山瞬间烟雾缭绕,看不到端倪,然而你知道她也是属于那座山的风景。田元氏身处的那个宫殿也和自己很配,人都是融于景。
然而你找不到一处风景能和隐娘相配,这不是孤独,这代表她不属于这个故事。你所看到的只是这个故事中她的不被需要,也许你不知道那可能是她本身也不需要这个故事。
磨镜少年是唯一快速略过所有景物,但都和那些景物融为一体的人,可能是因为真挚,可能是因为心无旁骛,他不属于其中一个,但可以和所有融合在一起,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难道隐娘和这样的一个人隐遁江湖,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
一个事物,你从一个点上看,可能是找不到意义的,然而你从纵线,你从整体的时间轴上看,或者你从宏观角度看,往往每个人的选择都已经是最好的选择,那是发自本心,不问其他的结果。
【隐娘的隐】
整个电影给我的感觉是画面好美,美到刺眼,画面之间仿佛能读到一些唐诗,或者品味出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聂隐娘是谁?从开始到结束,她仿佛是一个旁观者,身是刺客,然不杀自己不愿意杀的人,还救得几人,简直要算上一个侠客。
而且能明显感觉到,她不做违背意愿的事情,即便是要跟师傅断绝关系。
聂隐娘这个人物从人物本身来说,她仿佛是消失了一般的,自小被带走,被师傅训练成杀人机器。回来了和父母相见,也没什么亲昵和痛哭,见到自小定亲的男子,发现他虽然没遗忘自己,可是也并不需要自己。就连后来去救父亲,也是自己的意愿,仿佛她从哪里来,去到哪里都不和任何人相关,没什么特别的意义。
就连最后的结局,隐娘也是选择了隐这一条路,什么也没有干预,什么也不要改变,我自己和墨镜少年一起归隐了,去看另外的世界。
还有一个隐,我觉得是指她的武功,她常常双手背在身后,只一招就胜敌或者要人命,就算是高手也是刷刷刷几下,见不到多少手势人物就输掉了。这仿佛是在说她的武艺之高超无人能敌,也好像在说她并不贪恋武艺。对这个没什么眷恋。
她一直隐身在别人的家里,看看对方的人生,再决定要不要动手,一方面说的是她并不想乱杀人,另外借她的视线,其实也算偷看了一切的景致和人生。该看的都看了。看晓得的都明了了。这个隐却不是真的隐。
什么是真的隐?最后的结尾,一个刺客,一个墨镜少年,一个老者隐遁于黄昏的刺眼阳光下,仿佛三个人都要消失了一样,那一刻我的感觉却是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然而作为观众我们看不到了,为什么导演要讲这样的故事?可能跟导演的心境有关,人都有选择,你可以选择出现在那段故事里,我们看不到的并不一定就是隐,也不一定就是孤独,何况隐娘是自己选择了另外一个故事,说明她对这一桩已经没有什么贪恋。她在这一段已经尽全力做好了自己。
【隐娘的钝】
在我看来,选舒淇演隐娘是有原因的,她的感觉去繁从简,只一个钝字,你可以说迟钝,你也可以说这是大巧若工,大智若愚的表现。一袭黑衣,走路也不怎么快,看看为人处事似乎也不是跟人家争长短,跟人家拼智商的人。熬个药也慢慢来,她的细腻就是一杯茶的感觉,慢慢变温,慢慢回甘,有点苦涩,有些许稚嫩。
高超的武艺,和这种性格形成对比。一快一慢,一静一动,她在武戏中,也不像是要展现快的性子,性子仍是慢的,但动作是快的,因为武艺精湛。就仿佛是刀不出鞘是性子的原因。
她这个人情感上是有点障碍的,比如田季安误会她伤害自己最爱的胡姬的时候,她慢吞吞的也不为自己辩解,直说胡姬有孕。旁人看的着急啊。你明明是救人,为什么不着急解释,看来隐娘是因为听到了胡姬曾真心替自己的身世难过过,所以才出来救人,她是个愿意为了懂得自己的人舍命的人,也就是按今天的话讲,这是个走心的人。
隐娘这把刀虽然钝,但她并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也不牵扯到自己不想牵扯到的故事里,这需要多大的智慧。
【隐娘的悲】
很多人说隐娘是孤独的,其实我倒是觉得导演不是这个意思。没必要这么大力气渲染孤独。你看看每一处人物身后的景,都有符合自己的。田季安鸣鼓的时候真的很有帝王之气,那个景和他相配。道姑身后的那座山瞬间烟雾缭绕,看不到端倪,然而你知道她也是属于那座山的风景。田元氏身处的那个宫殿也和自己很配,人都是融于景。
然而你找不到一处风景能和隐娘相配,这不是孤独,这代表她不属于这个故事。你所看到的只是这个故事中她的不被需要,也许你不知道那可能是她本身也不需要这个故事。
磨镜少年是唯一快速略过所有景物,但都和那些景物融为一体的人,可能是因为真挚,可能是因为心无旁骛,他不属于其中一个,但可以和所有融合在一起,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难道隐娘和这样的一个人隐遁江湖,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
一个事物,你从一个点上看,可能是找不到意义的,然而你从纵线,你从整体的时间轴上看,或者你从宏观角度看,往往每个人的选择都已经是最好的选择,那是发自本心,不问其他的结果。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