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灼心》:防火防盗防窃听,查善查恶查基情
《烈日灼心》看得很爽。很大程度归功于那些毫不留情的转场。导演曹保平是只狡猾的狐狸,他懂得把你的情绪唤出来,推上去,差不多窜到顶点,矛盾即将激化时——切,下一个场景上!但又不是故意玩你。有时候,事情就这么在镜头外暂时解决了,也有时候,以一种诡异的方式绕了过去,埋下一条伏线以后揭晓,比如吕颂贤跳楼获救。影片节奏并不快,甚至在揭晓三兄弟的生活细节时不徐不疾,有条不紊,但它只收不放,慢慢累积起张力,丝毫不给人缓释和喘息,反而有种螺丝慢慢拧紧的心理体验。电影懂得话不能说得太透,坑不能填的太快,我们像那房东一样看个一知半解,结尾三四场戏哗啦啦的抖出真相,并不觉得冗长,出字幕时还略有未竟之意。
片末的案情重述,洗脱了安在邓超们身上惨无人道的谋杀罪行。从观赏效果,很难说这是好还是不好。它的确冲淡了“罪大恶极者也能得救赎”的主题力量。另一方面看,罪不至死者被送上了死刑台,并且遵照的就是犯罪者最初的意愿,等于拐个弯承认法律存在盲区和被人操纵的可能,智勇双全的人民警察也会犯下无法挽回的错误。相比前两个月另一部良心华语片《十二公民》那个“检察官洞悉一切,疑犯证据不足获释”的光明尾巴,本片的结尾翻盘设定可以过审,戏外的惊喜大过戏内。
很长时间里,王珞丹的角色突兀而别扭,我不知道她出来是干什么的,以及导演(或者说小说作者)为什么要安排这么个角色。她对破案没有任何直接的推动,无非在第三幕时揭晓了一些事实,令郭涛的人格显得更高尚,让那种“一心赴死的边缘人幸福来了却不敢伸手去接”的锥心之痛更令人心碎。这在临近结尾时起到了作用,但在观赏过程中却不断让我跳戏,权衡得失,不如删去。当然这样一来,不管同性戏尺度多大,整片的性别一边倒还是显得直男癌了一点,不利于市场推广。毕竟你没法满足所有人的喜好。
同样让我觉得碍事的还有拿斧头的刑警(抱歉忘了名字),他的牺牲换来的是一阵哄笑,一个众人聚拢的俯瞰镜头之后,影片就彻底抛弃了他。我能认同导演对中国协警生存现状的表达动机,但这一节放在电影中略荒诞,尤其是突然将一个此前毫无存在感的角色变得如此重要,却又消失地如此容易。从呈现的素材来看,这是一部拍了2个多小时仍嫌短的电影,也许跟改编自小说有关,它牵涉和意欲表达的东西太多,难以兼顾,有些支线注定在充分展开之前就要切断,也挺无奈的。
好吧,吐槽的都是小节。假如不理会这故事背后的深意,全片是极为精彩的猫鼠游戏,就像莱奥纳多那部同名电影一样,始终占上风的是老鼠一方,从上帝视角来看,“那只鞋子”一直穿的很紧,一时半会掉不下来。段奕宏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至少距离把哥仨全部定罪差得远了。让他盖棺定案的,是猫鼠双方视线之外的一个好奇心过剩的局外人。这个有点类似《惊魂记》里诺曼•贝茨的古怪角色,等于免费为警方充当了一次现成的线人。其实也有点偷懒,不过比起郭涛和段奕宏的两次意外相遇,这处巧合建立在一个心理惊悚片的前提上,提供了更多的负疚愉悦,相当于功夫片里那些摆脱力学原理的威压痕迹,让人不忍追究。个人感觉,故事可以向寓言式的解构再靠一靠,反正片中一直反复提到命、天谴什么的,如果像银河映像的电影似的(话说《毒战》与这片还真有不少相似之处,甚至都有郭涛),赋予巧合一种宿命式的力量,也许在情感上更容易为人接受。
全片笼罩着一层凛冽而坚实的质感,从一开始就奔着写实的调子而去,让人干人事,说人话,像我们在街头所见的真人一样对事情做出反应。比如他们不会无缘无故喊对方名字,开始有一阵子了,我们才慢慢知道他们各自的名字,这并不影响跟上情节。相比之下,许多华丽的国产电影,喜欢每说一句台词,就先称呼对方全名,这是正常人干的事吗?更有甚者,一开场就狂打幻灯片配主角旁白“你现在看到的是我闺蜜,她的爱好是……”,就在前不久还刚看了一部,做作到糟蹋电影。《烈日灼心》没有这些硬生生说给观众听的信息,我们的视角仿佛一个无人留意的在场者,镜头从一个角色的脸摇到另一个角色的脸,模拟我们反复确认事实的视线。观众虽然时时在场,却总非全知全能,更接近一个被局限的偷窥者,模模糊糊看清了拼图的大概,最后还是要靠当事人的坦白来完成拼图。不像很多猫捉老鼠的悬疑片,这里没有太多被镜头藏起来的东西,也不用在结尾来个十分钟大闪回,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了他们在干什么,只是不清楚背后的动机,这需要一点思考,如果不愿思考,也可以享受过程的提心吊胆和谜底揭晓时的乐趣。这样“摊开来讲”的斗智故事,确实不是国片强项,《烈日灼心》的完成度值得一次鼓掌。
对于同性恋的描写,若放在平权呼声比较高涨的国家,肯定是政治不正确的。段奕宏对着“出柜”的邓超来了句,我愿意尊重你的取向。光这一句话就能惹毛一大群人:你以为自己是谁?尊重同志还得看你愿不愿意?估计要给他扣一个歧视者的帽子,并要求从神圣的公安干警队伍里开除出去。话说回来,段哥哥这一段的表现相当令人绝倒,有点80年代国产影视剧里那种思想保守的老同志面对新生事物无所适从又不得不表现出认可以免被人说成是老顽固的尴尬,从那个“cao”开始,拿捏地非常精准,以至于一整段都充斥着喜感,影院里笑声连连。其实换个思路,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段奕宏是得知被“横刀夺爱”后,一时怒不择言说错了话,相信腐女们可以找出一百条证据为这一人之常情佐证。段奕宏对邓超到底有没有爱,就像《卧虎藏龙》里李慕白对玉娇龙有没有情欲,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无论从哪个维度来理解,故事一样都说得通,而且都不乏足够的情感力量和回吮空间。在电影本身足够好看的前提下,能具备超过一种的解读可能,往往最是好玩。(文/方聿南)
片末的案情重述,洗脱了安在邓超们身上惨无人道的谋杀罪行。从观赏效果,很难说这是好还是不好。它的确冲淡了“罪大恶极者也能得救赎”的主题力量。另一方面看,罪不至死者被送上了死刑台,并且遵照的就是犯罪者最初的意愿,等于拐个弯承认法律存在盲区和被人操纵的可能,智勇双全的人民警察也会犯下无法挽回的错误。相比前两个月另一部良心华语片《十二公民》那个“检察官洞悉一切,疑犯证据不足获释”的光明尾巴,本片的结尾翻盘设定可以过审,戏外的惊喜大过戏内。
很长时间里,王珞丹的角色突兀而别扭,我不知道她出来是干什么的,以及导演(或者说小说作者)为什么要安排这么个角色。她对破案没有任何直接的推动,无非在第三幕时揭晓了一些事实,令郭涛的人格显得更高尚,让那种“一心赴死的边缘人幸福来了却不敢伸手去接”的锥心之痛更令人心碎。这在临近结尾时起到了作用,但在观赏过程中却不断让我跳戏,权衡得失,不如删去。当然这样一来,不管同性戏尺度多大,整片的性别一边倒还是显得直男癌了一点,不利于市场推广。毕竟你没法满足所有人的喜好。
同样让我觉得碍事的还有拿斧头的刑警(抱歉忘了名字),他的牺牲换来的是一阵哄笑,一个众人聚拢的俯瞰镜头之后,影片就彻底抛弃了他。我能认同导演对中国协警生存现状的表达动机,但这一节放在电影中略荒诞,尤其是突然将一个此前毫无存在感的角色变得如此重要,却又消失地如此容易。从呈现的素材来看,这是一部拍了2个多小时仍嫌短的电影,也许跟改编自小说有关,它牵涉和意欲表达的东西太多,难以兼顾,有些支线注定在充分展开之前就要切断,也挺无奈的。
好吧,吐槽的都是小节。假如不理会这故事背后的深意,全片是极为精彩的猫鼠游戏,就像莱奥纳多那部同名电影一样,始终占上风的是老鼠一方,从上帝视角来看,“那只鞋子”一直穿的很紧,一时半会掉不下来。段奕宏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至少距离把哥仨全部定罪差得远了。让他盖棺定案的,是猫鼠双方视线之外的一个好奇心过剩的局外人。这个有点类似《惊魂记》里诺曼•贝茨的古怪角色,等于免费为警方充当了一次现成的线人。其实也有点偷懒,不过比起郭涛和段奕宏的两次意外相遇,这处巧合建立在一个心理惊悚片的前提上,提供了更多的负疚愉悦,相当于功夫片里那些摆脱力学原理的威压痕迹,让人不忍追究。个人感觉,故事可以向寓言式的解构再靠一靠,反正片中一直反复提到命、天谴什么的,如果像银河映像的电影似的(话说《毒战》与这片还真有不少相似之处,甚至都有郭涛),赋予巧合一种宿命式的力量,也许在情感上更容易为人接受。
全片笼罩着一层凛冽而坚实的质感,从一开始就奔着写实的调子而去,让人干人事,说人话,像我们在街头所见的真人一样对事情做出反应。比如他们不会无缘无故喊对方名字,开始有一阵子了,我们才慢慢知道他们各自的名字,这并不影响跟上情节。相比之下,许多华丽的国产电影,喜欢每说一句台词,就先称呼对方全名,这是正常人干的事吗?更有甚者,一开场就狂打幻灯片配主角旁白“你现在看到的是我闺蜜,她的爱好是……”,就在前不久还刚看了一部,做作到糟蹋电影。《烈日灼心》没有这些硬生生说给观众听的信息,我们的视角仿佛一个无人留意的在场者,镜头从一个角色的脸摇到另一个角色的脸,模拟我们反复确认事实的视线。观众虽然时时在场,却总非全知全能,更接近一个被局限的偷窥者,模模糊糊看清了拼图的大概,最后还是要靠当事人的坦白来完成拼图。不像很多猫捉老鼠的悬疑片,这里没有太多被镜头藏起来的东西,也不用在结尾来个十分钟大闪回,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了他们在干什么,只是不清楚背后的动机,这需要一点思考,如果不愿思考,也可以享受过程的提心吊胆和谜底揭晓时的乐趣。这样“摊开来讲”的斗智故事,确实不是国片强项,《烈日灼心》的完成度值得一次鼓掌。
对于同性恋的描写,若放在平权呼声比较高涨的国家,肯定是政治不正确的。段奕宏对着“出柜”的邓超来了句,我愿意尊重你的取向。光这一句话就能惹毛一大群人:你以为自己是谁?尊重同志还得看你愿不愿意?估计要给他扣一个歧视者的帽子,并要求从神圣的公安干警队伍里开除出去。话说回来,段哥哥这一段的表现相当令人绝倒,有点80年代国产影视剧里那种思想保守的老同志面对新生事物无所适从又不得不表现出认可以免被人说成是老顽固的尴尬,从那个“cao”开始,拿捏地非常精准,以至于一整段都充斥着喜感,影院里笑声连连。其实换个思路,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段奕宏是得知被“横刀夺爱”后,一时怒不择言说错了话,相信腐女们可以找出一百条证据为这一人之常情佐证。段奕宏对邓超到底有没有爱,就像《卧虎藏龙》里李慕白对玉娇龙有没有情欲,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无论从哪个维度来理解,故事一样都说得通,而且都不乏足够的情感力量和回吮空间。在电影本身足够好看的前提下,能具备超过一种的解读可能,往往最是好玩。(文/方聿南)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