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学的人有大浪漫---在人生的低谷中不忘心中的火把

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离世,让这部电影再一次被大家关注。
影片并不是为了歌颂这位数学家,逻辑学家的辉煌一生,因为他的一生事实也是坎坷而艰辛。一位精神分裂症的重度患者,在老年终于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样的题材,听到都已经很感兴趣了。我们常说,天才总是有一些疯狂的地方,常人难以理解,难以接受的地方。天才也难以相处,他们偏执,自我。
身兼演员、导演、制片人的罗素·克劳出演小约翰·纳什,因为本片获得第59届美国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类最佳男主角。而原定的主演是汤姆库鲁斯,还好,不然精分形象毁了男神,估计也演不出精分的状态。对比致命ID,这部片更容易让日常的观众理解精分,也就是会把自己的意识分裂出看不见的人,其他人并不能理解,但是患者自身是非常痛苦的,就像电影里,纳什对抗的办法是,见到一个陌生人,就问身边的人,这个人是存在的吗,你看得到他吗,这样他才能确认这个不是虚拟的形象,这个细节听起来很滑稽,但是十分简单有效。
一位天才,进入大学,所有人都觉得他怪异,嘲笑他,他说去上课影响他的研究和分析,只有他的室友默默鼓励他,用自己的方式让他不至于走火入魔,比如把他的桌子推出窗外。因为他的研究非常重要,得到了军事方面的重视,他见到了重要的头,也接到了重要的任务。作为老师他上课不怎么专心,但是自己的工作室也风生水起,在这个时候,有个人来告诉他,这一切都是虚幻的,你从没有过大学的舍友你是一个人住的,并不存在重要的头,你总是一个人去执行想象中的任务,你见到的小女孩并不存在。
这样的打击就像是他人生第一个摧毁性的打击,设想,如果是你,有一天你知道过去都是虚幻的,如何去接受。
他开始接受精神治疗,在家度日,年轻时候就像个老年痴呆一样反应迟钝,可惜精分还是没有离开他,他选择对抗,可是让自己更焦虑,这个时候他的妻子至少是真实的,一直陪伴着他,唯一他心里挂念的还是他的研究。所以此处应该有“人生任何低谷的时候都不要放弃理想的追求”弹幕。
而人生的第二个打击是他已经不想吃药了,因为这影响了他们的私人生活,如果他的妻子在整个影片中,如果只有默默的像保姆一样照顾他,这样的形象就太单薄了。当初勇敢的在一起,这个女人也曾是美丽大方的少女,在一起以后,她看到自己的丈夫在医院接受低血糖治疗,当然这样的治疗现在已经算很落后了,她心疼的眼神和内心的挣扎,最后决定把他带回家。在半夜得不到安慰,一瞬间把所有的怨气爆发的怒吼,有谁在意过她的感受,在这个科学家成就的一生里,导演让我们看到了他背后的女人经历了什么样的人生,不只是牺牲自我,她也是每一次跨越了自己。纳什说,你把我送回医院吧。她坚定的回答:不,不能。这样的鼓励和坚持,似乎在说,即使你放弃了,我也不能放弃你。 最后纳什得奖的感言里都是对于妻子的感谢。本来他的人生可能就是在医院度过一生,或者在家里默默的当一个老人,这些也是人之常情,没有人会责怪他。
但,责任感让他再一次考虑回到学校做研究。说人的工作一开始是为了完成,再到了觉得自己做好,再到了有责任去做。再到了这件事必须只能由我来完成。这样的使命感,让他走回了那个嘲笑他的地方,他的研究曾经在那里不值一提,他的行为在那里被大家嘲笑。
直到有一天,有一位同学斗胆把自己的研究给纳什指点,他跨出了那一步,他用自己的方式合群了。而他申请重新当老师的理由是:他在这里得到了太多,想对学校有所回报。这样的大爱,并不是说我要证明自己这么多年的学习成果,并不是说我需要得到一个社会地位,而是,我想回报这个地方,用我的学识。所以纳什在人格上,出发点上,深深的打动了我。
已经经历了无数次重大打击后的纳什,已经视精分的影响为无视的时候,诺贝尔奖的工作人员找到他,其实就是看看他是否能在台上正常的领奖,不会突然跳舞或者唱歌。这样直面的讽刺,纳什已经觉得很淡然了。这就是他已经明白如何对抗自己的精分,有消息说,他的儿子在哈佛读书,但是也是一位精神分裂,有弹幕说,既然知道精分有可能遗传为什么还要孩子?有弹幕回复:那你长那么丑还要孩子做什么。。。哈哈哈!
整个电影有几条线同时在流动,也有一些经典场景被大家铭记,比如一开始他见证了大家送钢笔给别人,他站在门口感到惭愧,最后他坐到里面的时候,大家把钢笔送给他,代表着尊敬。这一切的变化他之前完全不知道,因为他一直在专心研究,都不知道自己的理论在整个经济学和逻辑学上的影响。这个场景大家都泪奔了吧。还有一个场景是读书时候自己的同学,跟自己下棋的时候嘲笑他,而最后两个人又开玩笑的下棋了。
他的这个同学在他的生活里有重要的影响, 当年嘲笑他,跟他争取老师的重视,毕业以后帮助他回到学校学习,帮他申请重新成为老师。和他的妻子一起为他的逐渐恢复而开心。有人说这样才是诤友,他的人格也是高尚的,不计前嫌,没有嫉妒他的才华,而是努力给他创造环境,即使学校里的同学都是在嘲笑纳什,觉得他总是惹乱子,可是好朋友还是一直给他更多的宽容,更多的空间。
大科学的人有大浪漫,愿每个人都能在人生的低谷中不忘心中的火把,由此穿过每一个黑暗的日子。不论未来如何,至少不能停滞不前。纳什的斗争精神,让你感受到生活中的小困难又算什么。导演把这样奇特经历一生的科学家拍成电影难道不也是为了让更多人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困难。道理本来就是简单的,是我们复杂了它。就像科学本来就是简单的能用数学来表达的,才会越接近正确。
影片并不是为了歌颂这位数学家,逻辑学家的辉煌一生,因为他的一生事实也是坎坷而艰辛。一位精神分裂症的重度患者,在老年终于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样的题材,听到都已经很感兴趣了。我们常说,天才总是有一些疯狂的地方,常人难以理解,难以接受的地方。天才也难以相处,他们偏执,自我。
身兼演员、导演、制片人的罗素·克劳出演小约翰·纳什,因为本片获得第59届美国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类最佳男主角。而原定的主演是汤姆库鲁斯,还好,不然精分形象毁了男神,估计也演不出精分的状态。对比致命ID,这部片更容易让日常的观众理解精分,也就是会把自己的意识分裂出看不见的人,其他人并不能理解,但是患者自身是非常痛苦的,就像电影里,纳什对抗的办法是,见到一个陌生人,就问身边的人,这个人是存在的吗,你看得到他吗,这样他才能确认这个不是虚拟的形象,这个细节听起来很滑稽,但是十分简单有效。
一位天才,进入大学,所有人都觉得他怪异,嘲笑他,他说去上课影响他的研究和分析,只有他的室友默默鼓励他,用自己的方式让他不至于走火入魔,比如把他的桌子推出窗外。因为他的研究非常重要,得到了军事方面的重视,他见到了重要的头,也接到了重要的任务。作为老师他上课不怎么专心,但是自己的工作室也风生水起,在这个时候,有个人来告诉他,这一切都是虚幻的,你从没有过大学的舍友你是一个人住的,并不存在重要的头,你总是一个人去执行想象中的任务,你见到的小女孩并不存在。
这样的打击就像是他人生第一个摧毁性的打击,设想,如果是你,有一天你知道过去都是虚幻的,如何去接受。
他开始接受精神治疗,在家度日,年轻时候就像个老年痴呆一样反应迟钝,可惜精分还是没有离开他,他选择对抗,可是让自己更焦虑,这个时候他的妻子至少是真实的,一直陪伴着他,唯一他心里挂念的还是他的研究。所以此处应该有“人生任何低谷的时候都不要放弃理想的追求”弹幕。
而人生的第二个打击是他已经不想吃药了,因为这影响了他们的私人生活,如果他的妻子在整个影片中,如果只有默默的像保姆一样照顾他,这样的形象就太单薄了。当初勇敢的在一起,这个女人也曾是美丽大方的少女,在一起以后,她看到自己的丈夫在医院接受低血糖治疗,当然这样的治疗现在已经算很落后了,她心疼的眼神和内心的挣扎,最后决定把他带回家。在半夜得不到安慰,一瞬间把所有的怨气爆发的怒吼,有谁在意过她的感受,在这个科学家成就的一生里,导演让我们看到了他背后的女人经历了什么样的人生,不只是牺牲自我,她也是每一次跨越了自己。纳什说,你把我送回医院吧。她坚定的回答:不,不能。这样的鼓励和坚持,似乎在说,即使你放弃了,我也不能放弃你。 最后纳什得奖的感言里都是对于妻子的感谢。本来他的人生可能就是在医院度过一生,或者在家里默默的当一个老人,这些也是人之常情,没有人会责怪他。
但,责任感让他再一次考虑回到学校做研究。说人的工作一开始是为了完成,再到了觉得自己做好,再到了有责任去做。再到了这件事必须只能由我来完成。这样的使命感,让他走回了那个嘲笑他的地方,他的研究曾经在那里不值一提,他的行为在那里被大家嘲笑。
直到有一天,有一位同学斗胆把自己的研究给纳什指点,他跨出了那一步,他用自己的方式合群了。而他申请重新当老师的理由是:他在这里得到了太多,想对学校有所回报。这样的大爱,并不是说我要证明自己这么多年的学习成果,并不是说我需要得到一个社会地位,而是,我想回报这个地方,用我的学识。所以纳什在人格上,出发点上,深深的打动了我。
已经经历了无数次重大打击后的纳什,已经视精分的影响为无视的时候,诺贝尔奖的工作人员找到他,其实就是看看他是否能在台上正常的领奖,不会突然跳舞或者唱歌。这样直面的讽刺,纳什已经觉得很淡然了。这就是他已经明白如何对抗自己的精分,有消息说,他的儿子在哈佛读书,但是也是一位精神分裂,有弹幕说,既然知道精分有可能遗传为什么还要孩子?有弹幕回复:那你长那么丑还要孩子做什么。。。哈哈哈!
整个电影有几条线同时在流动,也有一些经典场景被大家铭记,比如一开始他见证了大家送钢笔给别人,他站在门口感到惭愧,最后他坐到里面的时候,大家把钢笔送给他,代表着尊敬。这一切的变化他之前完全不知道,因为他一直在专心研究,都不知道自己的理论在整个经济学和逻辑学上的影响。这个场景大家都泪奔了吧。还有一个场景是读书时候自己的同学,跟自己下棋的时候嘲笑他,而最后两个人又开玩笑的下棋了。
他的这个同学在他的生活里有重要的影响, 当年嘲笑他,跟他争取老师的重视,毕业以后帮助他回到学校学习,帮他申请重新成为老师。和他的妻子一起为他的逐渐恢复而开心。有人说这样才是诤友,他的人格也是高尚的,不计前嫌,没有嫉妒他的才华,而是努力给他创造环境,即使学校里的同学都是在嘲笑纳什,觉得他总是惹乱子,可是好朋友还是一直给他更多的宽容,更多的空间。
大科学的人有大浪漫,愿每个人都能在人生的低谷中不忘心中的火把,由此穿过每一个黑暗的日子。不论未来如何,至少不能停滞不前。纳什的斗争精神,让你感受到生活中的小困难又算什么。导演把这样奇特经历一生的科学家拍成电影难道不也是为了让更多人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困难。道理本来就是简单的,是我们复杂了它。就像科学本来就是简单的能用数学来表达的,才会越接近正确。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