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台词对电影的“重要性”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影片中的台词并不多,基本靠蒙太奇让观众自己脑补。第一次出现大量台词的是对王耀所做的事刻画时,当时王耀说了这么一顿话:
“你知道两个小时前我在干嘛吗?1836年,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有一艘名叫小猎犬号的军舰到达了南美洲的加拉帕格斯群岛,您知道船上坐的谁吗?军舰上坐的是我的偶像,达尔文。他从岛上带走了三只海龟,正是这三只海龟启发了他伟大的进化论,在三只海龟中有一只名叫哈里的海龟,他被带走的时候只有六岁,直到1960年,它120岁的时候,人们才发现原来它是雌性海龟,于是人们把它改名叫做哈里雅特,直到今天,它在澳大利亚去世,享年176岁。我刚才就是为它默哀去了。因为我是一个达尔文主义者,我相信适者生存。您明白我在说什么吗?我在敲诈你,罗先生。”
当时我和被敲诈的人一样,简直蒙了,什么玩意儿,有文化,真可怕,更何况是个流氓?!短短的一段话,撑起了三四分钟的时长,简直呵呵。导演是想说男主有多么的与众不同吗?多么的自命清高吗?才让女主丽川爱的死去活来吗?
我是觉得长点的台词只适合激励性的讲话。但放在这种用镜头说话的影片里显然是不适合的。而且廖凡在这里演的有点过头,在整部影片里都有点过头,总是带着一股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好像全世界唯我为王,把其他人都当成个屁。电影虽然是改编自王朔的小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但基本上只保留了个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这个名儿,其实连名儿都有点变化。原著中的男主虽然愤世嫉俗,有点自命清高,虽然痞子样,言语间也有可爱的地方。而影片中的男主从头到尾基本没什么变化,从里到外都是痞子,而且行为比痞子还痞子,吕岩进监狱了,竟然求着让丽川做“妓女”,而后和丽川闹翻,嘴上说着不在乎丽川,行为又表现着极端的在乎,被吕岩说破他爱丽川,但是又死不承认,你再怎么没安全感,也不用这样啊?表现的好像是个男子汉,但为什么感情上比懦夫还懦夫呢?
看完小说,再看这部改编的电影,只想说什么鬼啊。唯一留下的只是一些意象化的画面。没抓住原小说的灵魂。
“你知道两个小时前我在干嘛吗?1836年,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有一艘名叫小猎犬号的军舰到达了南美洲的加拉帕格斯群岛,您知道船上坐的谁吗?军舰上坐的是我的偶像,达尔文。他从岛上带走了三只海龟,正是这三只海龟启发了他伟大的进化论,在三只海龟中有一只名叫哈里的海龟,他被带走的时候只有六岁,直到1960年,它120岁的时候,人们才发现原来它是雌性海龟,于是人们把它改名叫做哈里雅特,直到今天,它在澳大利亚去世,享年176岁。我刚才就是为它默哀去了。因为我是一个达尔文主义者,我相信适者生存。您明白我在说什么吗?我在敲诈你,罗先生。”
当时我和被敲诈的人一样,简直蒙了,什么玩意儿,有文化,真可怕,更何况是个流氓?!短短的一段话,撑起了三四分钟的时长,简直呵呵。导演是想说男主有多么的与众不同吗?多么的自命清高吗?才让女主丽川爱的死去活来吗?
我是觉得长点的台词只适合激励性的讲话。但放在这种用镜头说话的影片里显然是不适合的。而且廖凡在这里演的有点过头,在整部影片里都有点过头,总是带着一股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好像全世界唯我为王,把其他人都当成个屁。电影虽然是改编自王朔的小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但基本上只保留了个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这个名儿,其实连名儿都有点变化。原著中的男主虽然愤世嫉俗,有点自命清高,虽然痞子样,言语间也有可爱的地方。而影片中的男主从头到尾基本没什么变化,从里到外都是痞子,而且行为比痞子还痞子,吕岩进监狱了,竟然求着让丽川做“妓女”,而后和丽川闹翻,嘴上说着不在乎丽川,行为又表现着极端的在乎,被吕岩说破他爱丽川,但是又死不承认,你再怎么没安全感,也不用这样啊?表现的好像是个男子汉,但为什么感情上比懦夫还懦夫呢?
看完小说,再看这部改编的电影,只想说什么鬼啊。唯一留下的只是一些意象化的画面。没抓住原小说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