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缝细意花枝斗
等了许久的古装片,没让人失望。
韩国最近的古装剧也好电影也好,泰半集中在英正祖时期,这是一方面可以说是社会氛围在表面上日趋保守,僵化的时期,一方面也可以说是各种新思潮在逐渐暗流涌动的时期。这一时期,弥漫在首都汉阳的两班贵族圈的奢侈享乐风潮渐渐向庶民阶层蔓延,即形成了所谓的“淫风游兴”的风气。嗯,“淫风游兴”,大概这就是把现代各类作家导演的眼光吸引过来的最大动机吧。
虽然剧中木有明说,但是根据影片中的线索,可以推断出编剧是参考了英祖期史料,或者说,编剧是把英祖王的形象放在影片中。1,剧中大臣的闲谈里,明确提到王的母亲是汲水婢,那纵观朝鲜王朝五百年,也就英祖这一位了。2,王是继承兄长的王位,恰好符合英祖继承景宗王位的史实。3,影片中出现领议政逼迫王向政令上盖章的场面等各种弄权场面,也符合英祖即位之初老论大臣把持政权的事实。
另外,根据现代人研究,英祖确实也比较自卑,在朝鲜时期,这种母亲是贱民出身的王子,几乎是不太可能继承王位。英祖得以继承王位,老论一系的两班出力不少,所以英祖一直脱离不了老论大臣“择君”的阴影,这对其王权的正统性是可是致命的威胁。纵观其执政半世纪,其政治思想一直是“荡平策”,“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即在国家政治中努力在南北老少四色党派里玩平衡,以此强化王权。
影片对此政治思想亦有所体现,王和王后的爱情悲剧,从主观面来说,可能是由于王的纠结的自尊心和自卑混在一起的情感,从客观面来说,作为一国统治者的王,他不可能让王后一系的政治势力一家做大。
如果王是英祖的话,那影片中出现的王后就应该是英祖的原配,贞圣王后徐氏了,关于这位王后,其实史料中的记载不是很多,相对于其继配贞纯王后金氏来说,这位徐氏王后可以说是低调得不行。不过历史上,这位徐氏王后和王关系一般,至少从其无子嗣这点,可以部分证明这个问题。
当然,历史是历史,影视作品是影视作品。英祖时期的宫廷服饰是否可能如此华丽,还另当别论。当时不断蔓延的奢侈风气,导致朝鲜的财富在这方面被大量消耗以及大量外流,英祖本人亦多次颁布“禁奢令”,尤其点名“尚衣院(即尚方)”,试摘英祖的一道上谕如下:
“蓋風行草偃, 影隨表準。 匹庶之奢侈, 乃效朝士; 朝士之奢侈, 乃效貴戚; 貴戚之奢侈, 本自王公。 噫! 予雖涼德, 所惡者奢也。 其偃若此, 其影若此, 豈復曰素惡奢也? 此予益加自勉, 躬率敎導者, 亦不在乎言敎, 而其惑之由, 不得不先諭。 吁嗟士庶, 其從便乎, 從難乎? 其從理乎, 從私乎? 便與理者何? 卽儉也。 難與私者何? 卽奢也。 莫曰寡躬之未躬率, 而忽諸尙方。 每年織造之品, 近皆命寢, 庶近於古之罷織坊。 其令該院, 撤其機, 勿復稟。 嗚呼! 此風不悛, 國將如何? 其復猛惕, 毋替此諭。”
就我个人来说,这电影最有趣的部分当属朝鲜人哈清(姑且这么说)的场景。宫廷中女性闲聊,说某一尚宫的赤古里(上衣)是当时清国最流行的的场面。还有就是某位华服两班,在妓房喧闹,多次强调自己的衣料来自于清国,并以此炫耀的场景。众所周知,明亡之后,朝鲜人常以自己继承了明朝衣冠而沾沾自喜(此问题可参考葛兆光《想象异域》。不过我个人以为朝鲜未必如其所炫耀的一样,完全衣冠风俗是明制,其斗笠,还有女性结婚时脸上的团红胭脂,应是高丽时期保留下来的元代蒙古制度。),但是,这种沾沾自喜,我个人以为,很大程度上出于维护其自尊心和维持国内意识形态稳定的需要,到底有几分是出自真心“爱大明”,还真的是不好说。而且随着时间流逝,大概也就士大夫把所谓的“崇明反清”的这种政治正确真当回事,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吃好穿好在哪个时期都是第一位的,“崇明反清”又不能当饭吃。所以,我们现在就可以看到两种看似“矛盾”的史料,一种是《燕行录》和一些朝鲜文人的文集里,各种鼓吹朝鲜的“小中华”意识,一种是一些文人的私人日记和当时的贸易记录及各种风俗史文物史料里,清朝的各种物品(尤其是书籍和织物,女性饰品等)受到朝鲜人的极大欢迎。电影里的这两段情景恰好是后者的某种影视化展示。不过我觉得这两种史料根本不矛盾,鼓吹朝鲜是“小中华”,可以在精神上满足自尊心或是虚荣心,凸显自己伟光正的民族主义和政治正确;生活中“哈清”,那才是实际的生活需要嘛,毕竟那时候清朝生产力水平要比朝鲜高太多。其实也没啥好指责朝鲜人的,这也是人之常情,再说与此类似的思维方式,现在也不是没有。
回到影片本身。影片中最让人砰然心动的当属小裁缝给王妃量体裁衣的一幕。暂且不说朝鲜时期宫廷中充当的杂役男性可否这样近距离地接触到王妃(显然是不可能),但是单从影片效果来说,这幕实在拍得绝好。明明没有任何暴露镜头也没有任何亲热镜头,却拍出一丝丝香艳而又性感的气息。小裁缝的手游走在王妃身上丈量尺寸,却又什么都没触及到。没有多少对白,只留下呼吸的声音。把小裁缝和王妃开始互相暗生情愫,那种“想伸手触及却又缩回手”的感觉拿捏得相当到位。朴信惠妹子演技进步很大嘛,我以前以为她只能演演脑残剧,而因为今年的《匹诺曹》和《尚衣院》,都要被她圈粉了。这段场景倒是让我想起了一阕宋词:
宝瑟尘生郎去后。绿窗闲却春风手。浅色宫罗新染就。晴时后。裁缝细意花枝斗。
象尺熏炉移永昼。粉香浥浥蔷薇透。晚景看来常似旧。沈吟久。个侬争得知人瘦。
(PS:注意一下,影片的尺度是15禁,考虑到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可以理解成韩国广电)的分级尺度,15禁的尺度是不能出现亲热戏船戏等有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镜头,包括吻戏都是要求点到即止。所以大家就不要抱怨韩剧中大龄男女青年过度纯情的举动了。君不见,前一阵子SBS的韩剧《没关系,是爱情啊》就因为出现船戏等原因被“韩国广电”警告处分了。)
影片的最高潮,当属王后和后宫在清朝使节也参加的宴会上以华美衣裳PK的场景了。显然,王后在小裁缝的帮助下,以一袭缀满珍珠的韩服获胜,获得了王的亲睐(王你就不要傲娇了,承认你喜欢王后会死!)。不过,如果按史实的话,我很怀疑那时候朝鲜的财政情况,是否能负担得起宫廷女眷这么高额的服饰花费。英祖禁奢,其实也就是针对从宫廷开始蔓延到民间的奢侈风潮,说白了,还是朝鲜穷啊。(所以说妹子你还是去继承者里找高富帅金叹吧,朝鲜王太穷。)
我个人看来,整部电影里,王后所穿的所有衣裳,最漂亮的并不是这件缀满珍珠的韩服,尽管整部电影的是想渲染这件衣服是最美。在我看来,王后最美的衣服是当初还未进宫时,在后院和婢女们玩投壶游戏时穿的那件嫩黄色韩服。那时候仅仅只是先王庶子的王,躲在门户悄悄地看着她玩耍的场景,恰一幅“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的图景(这段绝对是在昌德宫大造殿后面的小花园拍的,以我每年都要去昌德宫N次的经历保证。)。当然,那时候王后对王也是有点意思的,要不然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了。索性彼此都无意,也不会因为后来的自尊心和自卑感而彼此折磨了。
那时候还未进宫的王后,一颦一笑都是发自内心的。不知愁是何滋味,拥有纯粹快乐的王后,在我看来,穿任何衣裳都是漂亮的。至少要比一身怨气的深宫弃妇穿着过于雕琢的类似于牢笼的华服要漂亮得多。决定女人的美的东西,并不是她身上所着的锦衣华服,而是她本身的精神气质。作为宫廷的服饰制作机构的尚衣院,它就算能制作出再美不胜收的衣裳,也无力改变类似于王后这样的宫廷女性的悲剧。
韩国最近的古装剧也好电影也好,泰半集中在英正祖时期,这是一方面可以说是社会氛围在表面上日趋保守,僵化的时期,一方面也可以说是各种新思潮在逐渐暗流涌动的时期。这一时期,弥漫在首都汉阳的两班贵族圈的奢侈享乐风潮渐渐向庶民阶层蔓延,即形成了所谓的“淫风游兴”的风气。嗯,“淫风游兴”,大概这就是把现代各类作家导演的眼光吸引过来的最大动机吧。
虽然剧中木有明说,但是根据影片中的线索,可以推断出编剧是参考了英祖期史料,或者说,编剧是把英祖王的形象放在影片中。1,剧中大臣的闲谈里,明确提到王的母亲是汲水婢,那纵观朝鲜王朝五百年,也就英祖这一位了。2,王是继承兄长的王位,恰好符合英祖继承景宗王位的史实。3,影片中出现领议政逼迫王向政令上盖章的场面等各种弄权场面,也符合英祖即位之初老论大臣把持政权的事实。
另外,根据现代人研究,英祖确实也比较自卑,在朝鲜时期,这种母亲是贱民出身的王子,几乎是不太可能继承王位。英祖得以继承王位,老论一系的两班出力不少,所以英祖一直脱离不了老论大臣“择君”的阴影,这对其王权的正统性是可是致命的威胁。纵观其执政半世纪,其政治思想一直是“荡平策”,“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即在国家政治中努力在南北老少四色党派里玩平衡,以此强化王权。
影片对此政治思想亦有所体现,王和王后的爱情悲剧,从主观面来说,可能是由于王的纠结的自尊心和自卑混在一起的情感,从客观面来说,作为一国统治者的王,他不可能让王后一系的政治势力一家做大。
如果王是英祖的话,那影片中出现的王后就应该是英祖的原配,贞圣王后徐氏了,关于这位王后,其实史料中的记载不是很多,相对于其继配贞纯王后金氏来说,这位徐氏王后可以说是低调得不行。不过历史上,这位徐氏王后和王关系一般,至少从其无子嗣这点,可以部分证明这个问题。
当然,历史是历史,影视作品是影视作品。英祖时期的宫廷服饰是否可能如此华丽,还另当别论。当时不断蔓延的奢侈风气,导致朝鲜的财富在这方面被大量消耗以及大量外流,英祖本人亦多次颁布“禁奢令”,尤其点名“尚衣院(即尚方)”,试摘英祖的一道上谕如下:
“蓋風行草偃, 影隨表準。 匹庶之奢侈, 乃效朝士; 朝士之奢侈, 乃效貴戚; 貴戚之奢侈, 本自王公。 噫! 予雖涼德, 所惡者奢也。 其偃若此, 其影若此, 豈復曰素惡奢也? 此予益加自勉, 躬率敎導者, 亦不在乎言敎, 而其惑之由, 不得不先諭。 吁嗟士庶, 其從便乎, 從難乎? 其從理乎, 從私乎? 便與理者何? 卽儉也。 難與私者何? 卽奢也。 莫曰寡躬之未躬率, 而忽諸尙方。 每年織造之品, 近皆命寢, 庶近於古之罷織坊。 其令該院, 撤其機, 勿復稟。 嗚呼! 此風不悛, 國將如何? 其復猛惕, 毋替此諭。”
就我个人来说,这电影最有趣的部分当属朝鲜人哈清(姑且这么说)的场景。宫廷中女性闲聊,说某一尚宫的赤古里(上衣)是当时清国最流行的的场面。还有就是某位华服两班,在妓房喧闹,多次强调自己的衣料来自于清国,并以此炫耀的场景。众所周知,明亡之后,朝鲜人常以自己继承了明朝衣冠而沾沾自喜(此问题可参考葛兆光《想象异域》。不过我个人以为朝鲜未必如其所炫耀的一样,完全衣冠风俗是明制,其斗笠,还有女性结婚时脸上的团红胭脂,应是高丽时期保留下来的元代蒙古制度。),但是,这种沾沾自喜,我个人以为,很大程度上出于维护其自尊心和维持国内意识形态稳定的需要,到底有几分是出自真心“爱大明”,还真的是不好说。而且随着时间流逝,大概也就士大夫把所谓的“崇明反清”的这种政治正确真当回事,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吃好穿好在哪个时期都是第一位的,“崇明反清”又不能当饭吃。所以,我们现在就可以看到两种看似“矛盾”的史料,一种是《燕行录》和一些朝鲜文人的文集里,各种鼓吹朝鲜的“小中华”意识,一种是一些文人的私人日记和当时的贸易记录及各种风俗史文物史料里,清朝的各种物品(尤其是书籍和织物,女性饰品等)受到朝鲜人的极大欢迎。电影里的这两段情景恰好是后者的某种影视化展示。不过我觉得这两种史料根本不矛盾,鼓吹朝鲜是“小中华”,可以在精神上满足自尊心或是虚荣心,凸显自己伟光正的民族主义和政治正确;生活中“哈清”,那才是实际的生活需要嘛,毕竟那时候清朝生产力水平要比朝鲜高太多。其实也没啥好指责朝鲜人的,这也是人之常情,再说与此类似的思维方式,现在也不是没有。
回到影片本身。影片中最让人砰然心动的当属小裁缝给王妃量体裁衣的一幕。暂且不说朝鲜时期宫廷中充当的杂役男性可否这样近距离地接触到王妃(显然是不可能),但是单从影片效果来说,这幕实在拍得绝好。明明没有任何暴露镜头也没有任何亲热镜头,却拍出一丝丝香艳而又性感的气息。小裁缝的手游走在王妃身上丈量尺寸,却又什么都没触及到。没有多少对白,只留下呼吸的声音。把小裁缝和王妃开始互相暗生情愫,那种“想伸手触及却又缩回手”的感觉拿捏得相当到位。朴信惠妹子演技进步很大嘛,我以前以为她只能演演脑残剧,而因为今年的《匹诺曹》和《尚衣院》,都要被她圈粉了。这段场景倒是让我想起了一阕宋词:
宝瑟尘生郎去后。绿窗闲却春风手。浅色宫罗新染就。晴时后。裁缝细意花枝斗。
象尺熏炉移永昼。粉香浥浥蔷薇透。晚景看来常似旧。沈吟久。个侬争得知人瘦。
(PS:注意一下,影片的尺度是15禁,考虑到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可以理解成韩国广电)的分级尺度,15禁的尺度是不能出现亲热戏船戏等有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镜头,包括吻戏都是要求点到即止。所以大家就不要抱怨韩剧中大龄男女青年过度纯情的举动了。君不见,前一阵子SBS的韩剧《没关系,是爱情啊》就因为出现船戏等原因被“韩国广电”警告处分了。)
影片的最高潮,当属王后和后宫在清朝使节也参加的宴会上以华美衣裳PK的场景了。显然,王后在小裁缝的帮助下,以一袭缀满珍珠的韩服获胜,获得了王的亲睐(王你就不要傲娇了,承认你喜欢王后会死!)。不过,如果按史实的话,我很怀疑那时候朝鲜的财政情况,是否能负担得起宫廷女眷这么高额的服饰花费。英祖禁奢,其实也就是针对从宫廷开始蔓延到民间的奢侈风潮,说白了,还是朝鲜穷啊。(所以说妹子你还是去继承者里找高富帅金叹吧,朝鲜王太穷。)
我个人看来,整部电影里,王后所穿的所有衣裳,最漂亮的并不是这件缀满珍珠的韩服,尽管整部电影的是想渲染这件衣服是最美。在我看来,王后最美的衣服是当初还未进宫时,在后院和婢女们玩投壶游戏时穿的那件嫩黄色韩服。那时候仅仅只是先王庶子的王,躲在门户悄悄地看着她玩耍的场景,恰一幅“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的图景(这段绝对是在昌德宫大造殿后面的小花园拍的,以我每年都要去昌德宫N次的经历保证。)。当然,那时候王后对王也是有点意思的,要不然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了。索性彼此都无意,也不会因为后来的自尊心和自卑感而彼此折磨了。
那时候还未进宫的王后,一颦一笑都是发自内心的。不知愁是何滋味,拥有纯粹快乐的王后,在我看来,穿任何衣裳都是漂亮的。至少要比一身怨气的深宫弃妇穿着过于雕琢的类似于牢笼的华服要漂亮得多。决定女人的美的东西,并不是她身上所着的锦衣华服,而是她本身的精神气质。作为宫廷的服饰制作机构的尚衣院,它就算能制作出再美不胜收的衣裳,也无力改变类似于王后这样的宫廷女性的悲剧。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