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疯狂的石头》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完《疯狂的石头》后,可能很多人觉得情节很熟悉,感觉在哪里看过一样,的确,宁浩的这部电影,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配乐、两伙盗贼的人物安排等,都非常类似经典喜剧《两杆大烟枪》。一个是偷两杆古董枪,一个是偷翡翠宝石,一个是为了还赌债,一个是为了还车灯,同样是两伙不同路的贼相遇撞出火花,同样最后谁也没有真正拥有想要追求的宝贝,还有一些蒙太奇的运用也非常相似,可以说故事线路基本与《两杆大烟枪》相符,再加上一些人物的渲染,细节的安排调动,也就成为了一部外国式的中国电影。那么,这部电影是抄袭吗?它的价值难道荡然无存了吗?不,不是。很多网友借这个缘由评论《疯狂的石头》只是一部抄袭的搞笑剧,其实,这是一个西式中国电影的借鉴成功实例,是一个中国喜剧电影开启新纪元的里程丰碑。
导演宁浩,的确是一个非常善于向西方取经的人。从这部《疯狂的石头》到去年的中国公路片《无人区》,他都是一个喜欢中西合璧的导演,很多人说,这是混搭,这是盲目,但是,我们要考虑到的是,中国电影起步较西方晚,从邵逸夫时便有了效仿西方打造“中国好莱坞”的先例,借鉴只要手法合适,我想这会比闭门造车更加有利。我们不能说宁浩的《疯狂的石头》完全是效仿《大烟枪》,他也加入了很多自己的元素,自己的想法与新意,他能够运用西方手法成功地造就出这个中国喜剧的里程碑,那么他也一定是下了大功夫的。从影片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导演演员的真正努力,宁浩不只是效仿了西方电影,他更加在影片里加入了众多的中国元素,使电影实实在在成为了一部很有内涵的黑色幽默片。电影里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它不仅是一部幽默片,它的一些细节,导演埋下的一些伏笔,都实实在在的成为它成功的重要因素。
它成功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影片内容非常接地气,整部电影叙事朴实直白,虽然是艺术电影,但没有任何故做高贵或故作深奥的艺术脾性,人物情节贴近生活,很容易让观影的普通人群产生共鸣,故事线条清晰紧凑,有条有理,没有故弄玄虚的嫌疑,比如片中有三处多线性叙事,一个是可乐打中挡风玻璃引起的连环祸事,一个是黑皮和小军第一次偷翡翠差点被抓的情节,还有一个是道哥骑着摩托车抢老包的背包,都采用了交叉蒙太奇的手法,把同一时间在不同空间发生的两种动作交叉剪接,构成紧张的气氛和强烈的节奏感,从不同角度共同解释了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使观众更加清楚容易的了解到故事的脉络,非常清晰紧凑,没有半丝拖沓。影片里的对白用的几乎都是方言,天津话,重庆话,香港普通话,简直是方言大杂烩,这是否有可能像李安说的一样,是宁浩对统一地方语言的一种暗喻反抗呢?不得而知,我们只是知道,我们身边的人们,很少有人是日常生活中讲普通话的,这便又体现出了电影的接地气,接近老百姓的特点,而且方言有它也有方言独特的感觉,有时方言对白会使一些语句笑点颇高,“我顶你个肺”这句话,当时也一定风靡一时,剧本对白的笑点,也正是提高低成本喜剧质量的关键所在,例如《爱情公寓》便是靠对白成功的喜剧之一。还有里面一些颇具自身特色的饱满人物形象,也为电影加分不少,比如盗贼头目道哥,他是一个盗贼,但他却拥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较高的文化水平,比如从他嘴里说出的“窥淫癖”“小不忍则乱大谋”,还有天真地为女友劈腿而打电话给律师,在澡堂里流着泪感叹“世道变了”等一些行为,都让观众觉得滑稽到意想不到,这不是一个毛贼该有的行为,这些行为使得这个角色变得更加丰富有趣,更加真实可爱,再加上本来这个电影故事情节很有看点,剧本自身够硬,导致这部小投资电影,并没有拍出小家子气的感觉来,所以好的剧本便是支撑小投资电影的硬件。
《疯狂的石头》取得成功除了是因为它“疯狂”的蒙太奇,还因为它反映出很多中国的社会现实。比如在缆车上谢小盟说“子宫”和三宝翻阳台开门时,都有一个妇女不屑地说“流氓”,这体现出中国社会人们依然存在着残留的传统保的思想。“子宫”本是一个人类生殖器官的专业名词,但在传统中国人心中,那就是流氓词汇,而爬阳台开门也是虽迫不得已但正常的事,但在中国人眼中那就是做了流氓事不得已逃走的人做的事,到底这是中国社会的问题还是中国人自己的思想问题?我想带着残留思想的中国人,都很值得认真反思一下这个事情,虽说这几千年的遗留要彻底改变绝非易事,但我们也该学会,不要让一些落后封闭的思想束缚住我们的手脚,蒙蔽住我们的双眼。道哥黑皮一伙人在地铁里串通企图骗人,旁边的人看到马上躲瘟疫一般闪得远远的,这也是导演的一种讽刺,不是说体现中国老百姓们的防范意识有多高,而是很可悲的道出一群早已不再单纯宁愿自保来牺牲自己本能善良的中国人,我想这比“小月月事件”还要直观的让观众看到自己已经逝去的纯真和一副副世故的嘴脸。影片中还有一个人值得一提,那就是谢厂长,当初他请包世宏来保护翡翠,口口声声说因为要省下钱给厂里的职工发,让人不禁感叹:这是多么善良的领导啊!而后来,他不仅没有重新开厂,还在冯董的威逼利诱之下把整个厂子卖了出去,前后不一的他像极了中国的一些领导官员,对待下属的不负责任不靠谱,都是宁浩通过电影对一些中国权力进行质问的表现。除了这些细节外,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也充满着现实意义,黑色幽默中所有心怀鬼胎的人都没有得到好报,被抓的被抓,被杀的被杀,也体现出了越刻意想要的东西越难以得到的道理。反而老包最后得到了真玉石,但他们不知道,那可能会被他们一辈子当成是赝品。但换一个角度来说,石头本身并无特别之处,它本来自与大自然,无所谓好坏,是人类为它定了身价,用金钱为它划分了三六九等,其实冯董最后以八百五十万的高价买下赝品,他以为它是“真宝石”,那它就值这个价,但如若你并不清楚自己脖子上挂着那一个可以换很多金钱的石头,那么它也并没有什么价值,只是那么一块普通的石头,不会让人为之“疯狂”。
这部电影好评如潮,但并不代表《疯狂的石头》不存在缺点与不足,它很多隐晦的画面细节太过短暂含蓄,比如黑皮给关二爷供饭上香,还有一些反映现实的刻意安排等,需要第二次看才能意识得到,画面剪辑太快,有点考验了观众的眼力,不够时间去表现导演刻意的细节。也许这是因为时间资金的限制造成,或许是别的什么因素,但这也让我们知道,想要有拿得上台面的影视作品不仅需要自身硬,还要更多的软件来支撑,三百万的小成本制造大成功的电影毕竟是少数,想要好的回报,还是少不了一定的投资的。我们反对粗制滥造,认为用心用力做出的电影才能成为佳品,但即使没有钱,都不应该也不能成为电影质量下乘的理由,《疯狂的石头》便为我们起了一个带头作用。所以我们也都期待着中国像宁浩这样用心真诚的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者会日益增多,继续为中国电影发展贡献力量。
导演宁浩,的确是一个非常善于向西方取经的人。从这部《疯狂的石头》到去年的中国公路片《无人区》,他都是一个喜欢中西合璧的导演,很多人说,这是混搭,这是盲目,但是,我们要考虑到的是,中国电影起步较西方晚,从邵逸夫时便有了效仿西方打造“中国好莱坞”的先例,借鉴只要手法合适,我想这会比闭门造车更加有利。我们不能说宁浩的《疯狂的石头》完全是效仿《大烟枪》,他也加入了很多自己的元素,自己的想法与新意,他能够运用西方手法成功地造就出这个中国喜剧的里程碑,那么他也一定是下了大功夫的。从影片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导演演员的真正努力,宁浩不只是效仿了西方电影,他更加在影片里加入了众多的中国元素,使电影实实在在成为了一部很有内涵的黑色幽默片。电影里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它不仅是一部幽默片,它的一些细节,导演埋下的一些伏笔,都实实在在的成为它成功的重要因素。
它成功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影片内容非常接地气,整部电影叙事朴实直白,虽然是艺术电影,但没有任何故做高贵或故作深奥的艺术脾性,人物情节贴近生活,很容易让观影的普通人群产生共鸣,故事线条清晰紧凑,有条有理,没有故弄玄虚的嫌疑,比如片中有三处多线性叙事,一个是可乐打中挡风玻璃引起的连环祸事,一个是黑皮和小军第一次偷翡翠差点被抓的情节,还有一个是道哥骑着摩托车抢老包的背包,都采用了交叉蒙太奇的手法,把同一时间在不同空间发生的两种动作交叉剪接,构成紧张的气氛和强烈的节奏感,从不同角度共同解释了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使观众更加清楚容易的了解到故事的脉络,非常清晰紧凑,没有半丝拖沓。影片里的对白用的几乎都是方言,天津话,重庆话,香港普通话,简直是方言大杂烩,这是否有可能像李安说的一样,是宁浩对统一地方语言的一种暗喻反抗呢?不得而知,我们只是知道,我们身边的人们,很少有人是日常生活中讲普通话的,这便又体现出了电影的接地气,接近老百姓的特点,而且方言有它也有方言独特的感觉,有时方言对白会使一些语句笑点颇高,“我顶你个肺”这句话,当时也一定风靡一时,剧本对白的笑点,也正是提高低成本喜剧质量的关键所在,例如《爱情公寓》便是靠对白成功的喜剧之一。还有里面一些颇具自身特色的饱满人物形象,也为电影加分不少,比如盗贼头目道哥,他是一个盗贼,但他却拥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较高的文化水平,比如从他嘴里说出的“窥淫癖”“小不忍则乱大谋”,还有天真地为女友劈腿而打电话给律师,在澡堂里流着泪感叹“世道变了”等一些行为,都让观众觉得滑稽到意想不到,这不是一个毛贼该有的行为,这些行为使得这个角色变得更加丰富有趣,更加真实可爱,再加上本来这个电影故事情节很有看点,剧本自身够硬,导致这部小投资电影,并没有拍出小家子气的感觉来,所以好的剧本便是支撑小投资电影的硬件。
《疯狂的石头》取得成功除了是因为它“疯狂”的蒙太奇,还因为它反映出很多中国的社会现实。比如在缆车上谢小盟说“子宫”和三宝翻阳台开门时,都有一个妇女不屑地说“流氓”,这体现出中国社会人们依然存在着残留的传统保的思想。“子宫”本是一个人类生殖器官的专业名词,但在传统中国人心中,那就是流氓词汇,而爬阳台开门也是虽迫不得已但正常的事,但在中国人眼中那就是做了流氓事不得已逃走的人做的事,到底这是中国社会的问题还是中国人自己的思想问题?我想带着残留思想的中国人,都很值得认真反思一下这个事情,虽说这几千年的遗留要彻底改变绝非易事,但我们也该学会,不要让一些落后封闭的思想束缚住我们的手脚,蒙蔽住我们的双眼。道哥黑皮一伙人在地铁里串通企图骗人,旁边的人看到马上躲瘟疫一般闪得远远的,这也是导演的一种讽刺,不是说体现中国老百姓们的防范意识有多高,而是很可悲的道出一群早已不再单纯宁愿自保来牺牲自己本能善良的中国人,我想这比“小月月事件”还要直观的让观众看到自己已经逝去的纯真和一副副世故的嘴脸。影片中还有一个人值得一提,那就是谢厂长,当初他请包世宏来保护翡翠,口口声声说因为要省下钱给厂里的职工发,让人不禁感叹:这是多么善良的领导啊!而后来,他不仅没有重新开厂,还在冯董的威逼利诱之下把整个厂子卖了出去,前后不一的他像极了中国的一些领导官员,对待下属的不负责任不靠谱,都是宁浩通过电影对一些中国权力进行质问的表现。除了这些细节外,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也充满着现实意义,黑色幽默中所有心怀鬼胎的人都没有得到好报,被抓的被抓,被杀的被杀,也体现出了越刻意想要的东西越难以得到的道理。反而老包最后得到了真玉石,但他们不知道,那可能会被他们一辈子当成是赝品。但换一个角度来说,石头本身并无特别之处,它本来自与大自然,无所谓好坏,是人类为它定了身价,用金钱为它划分了三六九等,其实冯董最后以八百五十万的高价买下赝品,他以为它是“真宝石”,那它就值这个价,但如若你并不清楚自己脖子上挂着那一个可以换很多金钱的石头,那么它也并没有什么价值,只是那么一块普通的石头,不会让人为之“疯狂”。
这部电影好评如潮,但并不代表《疯狂的石头》不存在缺点与不足,它很多隐晦的画面细节太过短暂含蓄,比如黑皮给关二爷供饭上香,还有一些反映现实的刻意安排等,需要第二次看才能意识得到,画面剪辑太快,有点考验了观众的眼力,不够时间去表现导演刻意的细节。也许这是因为时间资金的限制造成,或许是别的什么因素,但这也让我们知道,想要有拿得上台面的影视作品不仅需要自身硬,还要更多的软件来支撑,三百万的小成本制造大成功的电影毕竟是少数,想要好的回报,还是少不了一定的投资的。我们反对粗制滥造,认为用心用力做出的电影才能成为佳品,但即使没有钱,都不应该也不能成为电影质量下乘的理由,《疯狂的石头》便为我们起了一个带头作用。所以我们也都期待着中国像宁浩这样用心真诚的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者会日益增多,继续为中国电影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