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电影真的需要年龄段

毕业回到德州后,多了好几家还算说得过去的电影院,但是我一般是不去电影院的,原因不光是因为我没钱和自以为是观影挑剔,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我没有女朋友。 德州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我的一些同学,就连去电影院看场电影都会拍张票根发到朋友圈以示炫耀自己去过电影院而附加的小资情节。这样的一个城市,《后会无期》上映的首天下午场,坐了三分之一的观众。我和峥哥几乎是这群人里年纪最大的。估计只有极少数的人是本着自己的情怀和态度来观影的,因为韩寒的大多数粉丝这个时间点都在上班,逃班的我和峥哥是80后那撮人中最不着调的典型。
好了谈电影本身。电影是典型的韩寒的风格,看多了他的小说,我接受起来会比较亲切和自然。正如他的书一样,这部电影也是一部带着问题、解决问题的眼光展开的。对于青年、世界、人生,韩寒的思索在其中。作为一个逼格极高的公知导演,他的思绪体现在每一帧。你会被他态度的真挚所感染,于是,你可以看到小岛青年不甘于妥协世界,却面对现实不得不妥协的样貌;对于我们这个岁数的人,更像是看我们自己,当踌躇满志的冯绍峰炸掉象征自己固有体制的房子的时候 ,邓紫棋翻唱的《 end of the world》想起的时候 ,《海盗电台》中沉船的悲壮让人感染的无法自加,同样是缅怀,韩寒的表现方式要比老男孩深邃了许多,但是又有多少人看过这部老电影,知道这首经典老歌呢,至少在我周围观影的众多的人中,他们听到的只是邓紫棋而已。至于之后万晓利的《女儿情》,许巍的《旅行》,甚至于结尾朴树的《平凡之路》都没有引起周围的人的太多共鸣,跟一线城市首映时,观众都是在听完《平凡之路》后散场,德州人民的散场速度确实快了太多,可能也跟那天观众的年纪有关。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些歌都是电影极为重要的元素和态度。
好了谈电影本身。电影是典型的韩寒的风格,看多了他的小说,我接受起来会比较亲切和自然。正如他的书一样,这部电影也是一部带着问题、解决问题的眼光展开的。对于青年、世界、人生,韩寒的思索在其中。作为一个逼格极高的公知导演,他的思绪体现在每一帧。你会被他态度的真挚所感染,于是,你可以看到小岛青年不甘于妥协世界,却面对现实不得不妥协的样貌;对于我们这个岁数的人,更像是看我们自己,当踌躇满志的冯绍峰炸掉象征自己固有体制的房子的时候 ,邓紫棋翻唱的《 end of the world》想起的时候 ,《海盗电台》中沉船的悲壮让人感染的无法自加,同样是缅怀,韩寒的表现方式要比老男孩深邃了许多,但是又有多少人看过这部老电影,知道这首经典老歌呢,至少在我周围观影的众多的人中,他们听到的只是邓紫棋而已。至于之后万晓利的《女儿情》,许巍的《旅行》,甚至于结尾朴树的《平凡之路》都没有引起周围的人的太多共鸣,跟一线城市首映时,观众都是在听完《平凡之路》后散场,德州人民的散场速度确实快了太多,可能也跟那天观众的年纪有关。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些歌都是电影极为重要的元素和态度。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