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幻灭者到爱情傻瓜

大学第一学期有门我已经记不得名字的课,老师要求每堂课有一位同学推荐一本书,我推荐的就是《了不起的盖茨比》。推荐的理由十分自恋——发现书中女主角的名字和我的英文名一样。其实彼时尚未满二十,哪里懂什么人生,囫囵读完,并没有太多感触。不过参照前言后记说了一通“迷惘一代”、“美国梦”之类交差。
巴兹.鲁赫曼又让我模糊的记忆鲜活了起来。在场景的还原方面,几乎已经做到了极致。比如尼克去东卵看黛西,书里是这么描绘的:“一阵轻风吹过屋里,把窗帘从一头吹进来,又从另一头吹出去,好像一面面白旗,吹向天花板上糖花结婚蛋糕似的装饰;然后轻轻拂过绛色地毯,留下一阵阴影有如风吹海面”。看过电影的人也一定对这一幕有着深刻的印象。其他如对岸的绿光、彻夜的狂欢,也都或冷冽或香艳,叹为观止。
但场景是那个场景,故事是那个故事,对白没变,甚至书中的很多语句也以旁边的形式一字不落的念出来,可总有什么不对劲。
“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书中的这一句在电影中消失了。其实他明白,只是他不想明白。盖茨比是一个不愿清醒的幻灭者,黛西就是他不愿醒来的幻梦,即使声音中充满了叮叮当当的钱声,也依然是她金黄色的女神——若非如此,他的人生还有何意义。
书中的黛西矫揉虚浮,影片中被塑造得纯洁脆弱,好似被无良丈夫逼至此境地,更加显得电影中的盖茨比宛如情圣。最后那个电话的设置,倒像是巴兹.鲁赫曼的恻隐之心——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出路,就是当一个美丽的小傻瓜,这一点对痴情的男人同样适用。
电影的苍凉之感淡若无痕,浮生幻梦简化为负心女子痴心汉的狗血爱情故事,只愿长醉不愿醒的幻灭者成了个地地道道的爱情傻瓜。
PS: 泰坦尼克的迪卡普里奥并没有给我太多感觉,但盖茨比那笑容眼神却让我时时感觉温暖又心痛,难道我就是吃大叔阅尽千帆仍然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一套?
巴兹.鲁赫曼又让我模糊的记忆鲜活了起来。在场景的还原方面,几乎已经做到了极致。比如尼克去东卵看黛西,书里是这么描绘的:“一阵轻风吹过屋里,把窗帘从一头吹进来,又从另一头吹出去,好像一面面白旗,吹向天花板上糖花结婚蛋糕似的装饰;然后轻轻拂过绛色地毯,留下一阵阴影有如风吹海面”。看过电影的人也一定对这一幕有着深刻的印象。其他如对岸的绿光、彻夜的狂欢,也都或冷冽或香艳,叹为观止。
但场景是那个场景,故事是那个故事,对白没变,甚至书中的很多语句也以旁边的形式一字不落的念出来,可总有什么不对劲。
“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书中的这一句在电影中消失了。其实他明白,只是他不想明白。盖茨比是一个不愿清醒的幻灭者,黛西就是他不愿醒来的幻梦,即使声音中充满了叮叮当当的钱声,也依然是她金黄色的女神——若非如此,他的人生还有何意义。
书中的黛西矫揉虚浮,影片中被塑造得纯洁脆弱,好似被无良丈夫逼至此境地,更加显得电影中的盖茨比宛如情圣。最后那个电话的设置,倒像是巴兹.鲁赫曼的恻隐之心——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出路,就是当一个美丽的小傻瓜,这一点对痴情的男人同样适用。
电影的苍凉之感淡若无痕,浮生幻梦简化为负心女子痴心汉的狗血爱情故事,只愿长醉不愿醒的幻灭者成了个地地道道的爱情傻瓜。
PS: 泰坦尼克的迪卡普里奥并没有给我太多感觉,但盖茨比那笑容眼神却让我时时感觉温暖又心痛,难道我就是吃大叔阅尽千帆仍然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一套?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