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是一个不断走下坡路的过程,那么你一定是陪在我身边匀速下落的最佳人选
这事发生过两次,一次是《越光宝盒》的时候,我推荐朋友去看,对方一听名字就说,肯定是大烂片。然后就是这次我难得在论坛里,第一次与对方争执了几个回合,因为中国合伙人。
意见不同我毫不在意,我讨厌的是,没看过的人用自己的臆想去诋毁。
我惊讶于自己的动气,因为我一直都以为喜欢这东西是很私人的事情,大家无非是在喜欢不喜欢之间寻求一个知音,大浪淘沙,谢谢你能理解我,感激你恰好说出了我的心。
所以我有一个贱人朋友有一个非常经典的理论,考核还在暧昧期的男女要不要在一起啊一定要去电影院,电影看完了出来了,要是一个痛哭流涕的一个莫名其妙,马上分手,这个完全是检验能不能生活下去的试金标准。
《中国合伙人》与《致青春》一样都有个问题,就是太大野心。导演们都过于执着于自己的喜好,不舍得放弃任何一点儿的兴趣的旁支。所以两部影片都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趋势,但唯一不同的是,陈可辛的碎片时不时击中了我,我不得不承认,我就这点出息。
《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响起的那一刻,击中了我;
黄晓明在爬杆跳河的追求都失败了之后去医院看杜鹃,杜鹃喊你滚,黄晓明扑上去笨拙而蛮力的吻她,在挣扎了一会儿她彻底的被俘虏,这女孩心态上微妙的变化瞬间击中了我;
邓超过了美国签证之后的得瑟,在国外受了屈辱回国第一堂公开课张口就是海派精英的各种神还原姿态,击中了我;
佟大为最后娶了那个做饭极好吃的胖妞,他在婚礼上说我现在知道幸福是在平平淡淡中来的,一点儿也不折腾,他极致爆发的演技彻底演绎了那种最后跟生活妥协跟自己握手言和的所谓幸福表情,击中了我;
然后就是几乎最后一个镜头,黄晓明搬着梯子一个一个把大楼的亮着的灯泡拧到不亮只有美观作用的时候,我咆哮一万遍那就是我妈经常做的事情啊,它彻底的击中了我。
陈可辛真的是太机灵了,为了驾驭完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三条主线,他用了《花房姑娘》用了《光阴的故事》,他让长头发的佟大为背拜伦英文版的“多年以后何以贺汝,以沉默以眼泪”,他甚至于cosplay了《社交网络》和《颐和园》的某些场景,他让这些几乎让文艺小青年一击即中的碎片神不知鬼不觉的串联起飘渺的主线。
邓超所代表的徐小平是理想主义,他是美国梦的启蒙者,他在中国与公安吵架也动不动就用起美国的自由民主精神,他的口头禅是,信不信我告你。但是最后他彻底颠覆了离开北京时的豪言壮语,他说,我再也不回来了,然后,他回来了。并且是黄晓明用现实主义的钞票,反击了他在美国受过的委屈。
佟大为所代表的王强是浪漫主义,初恋女友是洋妞,最喜欢的诗人是拜伦,为了洋妞女友放弃了签证,但是却被抛弃滞留。他烧了诗集,在赚了第一桶金之后在卡拉OK里面搂着一群姑娘唱《海阔天空》,再后来,他娶了学校里面做饭极好吃的胖妞前台。一个天天读拜伦的浪漫主义者说,幸福就是不折腾。
而黄晓明所代表的俞敏洪,作为loser追上了学校里最漂亮的妞,出去找家教赚钱是为了给她买奇贵无比的托福书,被学校开除了之后不得不开个培训班糊口,他哪里是招人合伙啊,他分明是说,我唯一的朋友,我唯二的朋友,给我帮个忙吧,我开了个头,但是做不来啊。所以,邓超说要扩大每一个规模的时候他心里都极度的不乐意,他觉得我钱已经够了啊,我已经是中国的NO.1了啊,我嘴上这乱七八糟的一套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东西了啊。但是,他带着中国传统最深的印记走上了最不符合他性格的职业经理人道路。
你们真的还觉得这是贩卖成功学的故事吗。
你们真的觉得他们得到的都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成功吗。
在这个二流世界三个主义并行幻灭的残酷里,所谓的最大的成功与幸福,其实是,黄晓明因为剽窃事件不得不身赴美国想给邓超打电话又没有勇气的时候,佟大为带着邓超出现,他说:你不是没去过美国吗。
无论是上升还是下坠的过程,在我需要你的时候,你都在我身边。
我看到排名第一的评论里有个观点,说中国合伙人里面幼稚的成功学是没钱就没尊严,有钱了就去羞辱曾经羞辱过我们的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穷其一生的不得志和耿耿于怀,往往是当时被人委屈和羞辱的时候没能好好的还手,当我们能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让自己对过去的心结释怀,为什么不呢。
更何况,带着黄晓明佟大为回到西餐厅的邓超,我丝毫没看出他回去显摆羞辱的气势,当我们走过了人生的某个阶段,再回头去看当时的痛苦,我厌恶它,怀念它,终于分享了它,然后想要彻底的抛弃它。
所以,作为朋友的你,听了它,最终读懂了我,所以你为我所做的一切,即便简单粗暴,都那么弥足珍贵。
我在意的,并不是终于有了写着我的名字的实验室,我在意的,是你终于终于读懂了我自私的野心,却也为了我,不符合自己性格的义无反顾走下去。
其实我最喜欢佟大为说的一句,他说,这些年,我是为了你们俩,才一直走下去。
一颗星给新东方,我上过他们的无数课程,听过他们的无数传说,还暗恋过培训的那个据说上课精力无比下课沉默寡言的colin老师。一颗星给音乐配音和布景道具,还有两颗,给导演和演员。导演太会挑演员了,太会调教演员了,这永远是一个双向问题。
我的一个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同学,大学开学第一天就拉着我去了武汉刚开在亚贸的第一家新东方,他当时对我说,他要出国。
他高考没考好,读比我差太多的二本学校,学极难的化学专业。
后来他考上了武大的研究生,再后来做了交换生去了芬兰的一个实验室,再后来又读了博士,一呆就是十年。
有次我过生日他在qq上给我留言,我问他你还回来吗。
他说,回啊,回来找媳妇。
呃。
意见不同我毫不在意,我讨厌的是,没看过的人用自己的臆想去诋毁。
我惊讶于自己的动气,因为我一直都以为喜欢这东西是很私人的事情,大家无非是在喜欢不喜欢之间寻求一个知音,大浪淘沙,谢谢你能理解我,感激你恰好说出了我的心。
所以我有一个贱人朋友有一个非常经典的理论,考核还在暧昧期的男女要不要在一起啊一定要去电影院,电影看完了出来了,要是一个痛哭流涕的一个莫名其妙,马上分手,这个完全是检验能不能生活下去的试金标准。
《中国合伙人》与《致青春》一样都有个问题,就是太大野心。导演们都过于执着于自己的喜好,不舍得放弃任何一点儿的兴趣的旁支。所以两部影片都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趋势,但唯一不同的是,陈可辛的碎片时不时击中了我,我不得不承认,我就这点出息。
《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响起的那一刻,击中了我;
黄晓明在爬杆跳河的追求都失败了之后去医院看杜鹃,杜鹃喊你滚,黄晓明扑上去笨拙而蛮力的吻她,在挣扎了一会儿她彻底的被俘虏,这女孩心态上微妙的变化瞬间击中了我;
邓超过了美国签证之后的得瑟,在国外受了屈辱回国第一堂公开课张口就是海派精英的各种神还原姿态,击中了我;
佟大为最后娶了那个做饭极好吃的胖妞,他在婚礼上说我现在知道幸福是在平平淡淡中来的,一点儿也不折腾,他极致爆发的演技彻底演绎了那种最后跟生活妥协跟自己握手言和的所谓幸福表情,击中了我;
然后就是几乎最后一个镜头,黄晓明搬着梯子一个一个把大楼的亮着的灯泡拧到不亮只有美观作用的时候,我咆哮一万遍那就是我妈经常做的事情啊,它彻底的击中了我。
陈可辛真的是太机灵了,为了驾驭完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三条主线,他用了《花房姑娘》用了《光阴的故事》,他让长头发的佟大为背拜伦英文版的“多年以后何以贺汝,以沉默以眼泪”,他甚至于cosplay了《社交网络》和《颐和园》的某些场景,他让这些几乎让文艺小青年一击即中的碎片神不知鬼不觉的串联起飘渺的主线。
邓超所代表的徐小平是理想主义,他是美国梦的启蒙者,他在中国与公安吵架也动不动就用起美国的自由民主精神,他的口头禅是,信不信我告你。但是最后他彻底颠覆了离开北京时的豪言壮语,他说,我再也不回来了,然后,他回来了。并且是黄晓明用现实主义的钞票,反击了他在美国受过的委屈。
佟大为所代表的王强是浪漫主义,初恋女友是洋妞,最喜欢的诗人是拜伦,为了洋妞女友放弃了签证,但是却被抛弃滞留。他烧了诗集,在赚了第一桶金之后在卡拉OK里面搂着一群姑娘唱《海阔天空》,再后来,他娶了学校里面做饭极好吃的胖妞前台。一个天天读拜伦的浪漫主义者说,幸福就是不折腾。
而黄晓明所代表的俞敏洪,作为loser追上了学校里最漂亮的妞,出去找家教赚钱是为了给她买奇贵无比的托福书,被学校开除了之后不得不开个培训班糊口,他哪里是招人合伙啊,他分明是说,我唯一的朋友,我唯二的朋友,给我帮个忙吧,我开了个头,但是做不来啊。所以,邓超说要扩大每一个规模的时候他心里都极度的不乐意,他觉得我钱已经够了啊,我已经是中国的NO.1了啊,我嘴上这乱七八糟的一套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东西了啊。但是,他带着中国传统最深的印记走上了最不符合他性格的职业经理人道路。
你们真的还觉得这是贩卖成功学的故事吗。
你们真的觉得他们得到的都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成功吗。
在这个二流世界三个主义并行幻灭的残酷里,所谓的最大的成功与幸福,其实是,黄晓明因为剽窃事件不得不身赴美国想给邓超打电话又没有勇气的时候,佟大为带着邓超出现,他说:你不是没去过美国吗。
无论是上升还是下坠的过程,在我需要你的时候,你都在我身边。
我看到排名第一的评论里有个观点,说中国合伙人里面幼稚的成功学是没钱就没尊严,有钱了就去羞辱曾经羞辱过我们的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穷其一生的不得志和耿耿于怀,往往是当时被人委屈和羞辱的时候没能好好的还手,当我们能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让自己对过去的心结释怀,为什么不呢。
更何况,带着黄晓明佟大为回到西餐厅的邓超,我丝毫没看出他回去显摆羞辱的气势,当我们走过了人生的某个阶段,再回头去看当时的痛苦,我厌恶它,怀念它,终于分享了它,然后想要彻底的抛弃它。
所以,作为朋友的你,听了它,最终读懂了我,所以你为我所做的一切,即便简单粗暴,都那么弥足珍贵。
我在意的,并不是终于有了写着我的名字的实验室,我在意的,是你终于终于读懂了我自私的野心,却也为了我,不符合自己性格的义无反顾走下去。
其实我最喜欢佟大为说的一句,他说,这些年,我是为了你们俩,才一直走下去。
一颗星给新东方,我上过他们的无数课程,听过他们的无数传说,还暗恋过培训的那个据说上课精力无比下课沉默寡言的colin老师。一颗星给音乐配音和布景道具,还有两颗,给导演和演员。导演太会挑演员了,太会调教演员了,这永远是一个双向问题。
我的一个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同学,大学开学第一天就拉着我去了武汉刚开在亚贸的第一家新东方,他当时对我说,他要出国。
他高考没考好,读比我差太多的二本学校,学极难的化学专业。
后来他考上了武大的研究生,再后来做了交换生去了芬兰的一个实验室,再后来又读了博士,一呆就是十年。
有次我过生日他在qq上给我留言,我问他你还回来吗。
他说,回啊,回来找媳妇。
呃。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