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漂流与奇幻的漂流

“你的每段回忆,你的每段旅程,都将引领你,体验奇迹”,
那还是两个多月前在电影网网站浏览信息的时候,我偶尔翻开一条新闻,打开来,是关于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生活中,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电影爱好者,浏览过的电影,也算是不计其数。但当我第一次看到影片的预告片时,我依然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震撼,如果说在观影之后,任何人被震撼的角度,都可能是那宏伟而又奇幻的视觉奇幻。但我不得不说,其实在我浏览那部短短两分多钟的预告片时,有什么能打动我的,恰恰却是开篇那简短的几句话。待到我怀着依然在先的惊叹去看完整部电影时,我的想法,从来都没有停留在电影的本身,而是迅速的转向了影片之外。我在想,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家,他们所作的,有时候,就是将你内心欲求表达而不得的东西,替你展示出来。于是那一刻,你内心深处原本就憧憬过的东西,将会重新占据并且震撼你的内心。
我并不想去探讨影片本身,而是想将目光转向影片那大名鼎鼎的华人导演李安,一个能把光芒照亮整个好莱坞的东方传奇。在以本片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之后,有笑谈说把有些国内导演嫉妒得牙痒痒:凭什么都是华人导演,他一个人却能两次夺奖。 这并非嘲笑,但我依然觉得他们错误的高估了自己。在我的理解中,成功,与旁人的衬托,从来都没有关系,任何伟大的事迹,都伴随着声名与喧嚣,喧嚣最终将会消失,而声名却将远播。但在常人看来,声名与喧嚣,似乎全在于个人的选择,我要探讨的是:真是这样吗?
对于任何人而言,命运永远都不是个人选择之外的虚幻泡影。你的每段回忆,你的每段旅程,无论光彩与落寞,都将写进你个人的历史,它不是命运的阴谋,也并非个人的掌控,你唯一能够自己掌握的,只有你的态度。
当派遭遇那场不可抗拒的命运,被扔进残酷的生存世界之时,他的所谓奇幻的旅程,就变成既不是自己可以掌控的选择,也不是可以逃脱的意外。当命运来临时,它就变成你实实在在的人生,无可逃避。当所谓的意外来临时,时间的流逝将所有的遭遇变成你既定的过去和现在,从来都不存在一个所谓“本来应该”的人生所供参考。当李安拥有今日的成功之时,他依然不能抗拒他生命中那6年无所事事和孤寂难耐的时光。1984年,李安从纽约大学毕业之后,在竞争异常残酷的美国电影界无法谋求一个与电影有关的职业,于是生活变成了以妻子一人的薪水养家,他却在家里做起了负责家务的一切琐事。日后回忆起这段难熬的生活,李安至今仍然十分痛苦,但命运来临时,谁都无法抗拒,他没有想到这一熬,就是6年的时光。命运来临时,人们不会像今天一样高山仰止般望着他的成就说:他本就该去成功的。6年的时光里,我猜他应该是忍受着内心的煎熬,变成真正的家庭主男,买菜、做饭、带孩子,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那6年他寻求入电影界而不得,但在我看来,那6年并非如有些人所评价的那样是为了日后的成功而选择的“蛰伏”,这不是蛰伏。在历史已然写就之前,他的人生也没有所谓的“本来应该”,他所做的,并非发现道路之后的努力奔跑,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在面对着不可预测的未来。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中那著名的结束语这样写道:在上帝还没有最终揭示人类的命运之前,人类的智慧是蕴藏在这两个词之中的:“等待”和“希望”。李安那6年,在我看来,并非为了日后成功的蛰伏,因为未来永远都不可知。在我看来,李安那6年最大的收获,是经历过煎熬之后依然不朽的希望和沉稳的态度。他无从选择,但是他保留了自己的态度。
有人告诉我说,你如果真正的关注一个人,你会猜测他的命运。我有时甚至不忍心换个角度去试想,如果李安,他6年的蛰伏之后,命运为他展示的还是同一副景象,如今的声名与喧嚣,反衬出的会不会是另一个残酷的现实:他依然一事无成,依然在家庭的琐事之中熬着日子。亦或是他为生活所迫,最终默默的融入千千万万的普通工作之中,永远消失在大众的视野。现实就是大海,个人的命运就如同浪花,浪花虽然汹涌澎湃,但永远都无法摆脱大海的控制。无论你期望着什么,你的每段旅程,无论是苦难的现实,还是奇幻的机遇,都是你实实在在的人生,无可选择,也无可逃避。命运不可抗拒,但你唯一能选择的,只有你的态度。
探讨到这里,本来就应该结束,但我无法平息自己的心情。当少年派被一场不可预知的风暴扔在未知的命运之中,当当年的李安踏进那6年寂寞煎熬的时光,那种无情的命运漂流,改变的不仅仅是原来的人生,还有你原本的内心。在毕业之后,我曾经尝试过不少的工作,也经历过各式各样内心的煎熬,那些人生同样不是我的选择。我曾经和母亲笑言,实在混不下去的时候,我情愿去回家种地。但当我回到家里的时候,记忆中的家乡,早已不是原本的样子。留在我心里的,那里还是人口众多,热情淳朴的记忆。我春节的时候和母亲聊天,她告诉我说,现在村子已经有半数家庭都是空的,人们几乎都选择去外地挣钱,留下来老人和孩子,守在落后的老家里面。当我问到为什么他们许多人连过年都没有回来的时候,母亲告诉我说;他们没有办法,像我之后出生的孩子,家乡已经没有他们的土地,于是他们不得不踏上离开家乡的旅程,到外面寻求吃饭的生计。一句话说得我感觉异常的沉重。我有种感觉:我家乡的命运,就是我的命运,我的命运,也就是无数人的命运。
当时代的变迁,把千千万万人原本的人生一夜之间改变,这不可抗拒的命运,就像是那不可抗拒的风暴,人们还没有来得及选择,就已经置身其中,从此也再没有什么“本来应该”。现实改变了的生存方式,现实重创过的你对于未来的期待,不但从此没有了,而且从来就没有过。你遭遇过的一切,每一刻都是在写就你实实在在的历史。我亲眼见到他们背井离乡,在外面的艰难打拼,我亲眼见到过家乡的人情转变,原本热情淳朴的民风变成生存压力下的利益关系。是的,我已经回不去了,我认为我也是在漂流,同样我认为我和无数人一样,都是在漂流。命运扑面而来,将原来的一切毫不留情的打碎在他汹涌的巨浪之中,改变的不只是现实,还有你内心的希望。当央视大规模街头采访;“你幸福吗?”,人们台面之上的回答,也许是幸福或者不幸福的几件琐事。但任何回答的背后,都是如同激流一般避不开的现实。当一个时代把所有人都抛入命运的激流中时,就有了不同的选择。那些嫉妒李安成就的导演,他们未必在这些年中就没有为了生存,拍过几部平平庸庸的电影,赚几声吆喝,挣几个小钱。一些人在讥笑他们的时候,也不要忘记那避不开的生存的艰难。但我猜想任何电影导演,他们怀揣着梦想进入这个领域,未必就没有抱着伟大的理想,但命运来临时,他们被迫做出的,是各种各样的选择。
幸好李安没有那么功利的选择,他在煎熬之中保留了对电影事业的热爱,对待电影的态度,即是对待生活的态度。生存虽然艰难,但不要忘记内心那曾经重视过的东西。当你被抛进命运之中,无论幸福或者落魄,你必须去接受这份现实,但永远不要忘记你内心曾经重视和信仰过的东西。你的每段回忆,你的每段旅程,都将引领你,体验奇迹,生命,会因你的态度而给予你踏实的回报。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