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像的历史思考

不得不说,这是最近的一部话题之作。相比同类型电影,差不多时间筹拍的《鸿门宴》,它结结实实晚了一年,就像是努力响应国家号召晚生晚育的孕妇,在高龄产期冒着风险,奋不顾身,心有余悸地经历过一场漫长透彻的痛楚后,没有流产。满心欢喜地迎来新生命却发现原来付出所有代价,换来的竟然却是个爹不疼,无人爱的畸形儿一样。据说,这部影片投资甚厚。在一没战争大场面,二没速度与激情似的的飞车场面,三没各种肉搏戏NG费胶卷的情况下,我只能心下叹服,陆川导演真不愧是天朝第六代大导。在砸银子方面,果真青出于蓝。老谋子堆金的《黄金甲》至少里面各种丰乳肥臀娱乐大众,各类半球晃足了眼球。外加菊花这样新时代突具具象意义的道具使用,更是让无数男影意淫了各自的硬币情节。结果是很多人还是乐呵呵地买账了,至少可以这样安慰下自己钱花得值:都是男人嘛,兴趣特别点大家都能理解。虽然菊花重口了些,毕竟我天朝还是礼仪大邦,求同存异,有人常作堂前客,有人喜做后山人,兼容并包,集思广益嘛。但陆导这银子花得连我都没瞧出端倪,本以为会给秦岚来几套华服,剪几套高清无码套图。愣是连这都没有,我只能拜服了。陆导之水准,得比那花十几万泡帝王头汤要高,毕竟高雅艺术。据知情人士透露,钱大多花在上映前的网络水军造势上了。唉,虽然我秦末汉初的历史不甚了解。不过私以为这个题材简直扣住了时代大潮的脉搏啊。一个不学无术,贪吃好色,专招惹别人老婆,出外就包小三各种私生子的穷屌丝逆袭了文武双全的盖世英雄高富帅。哇!简直是秒杀了各个阶层的男影。再者刘烨加吴彦祖的搞基阵容,腐倒一地女影。这片子外加一个达老爷子名画“The Last Supper”的译名,文艺范儿十足啊。比什么《一路向西》、《潘金莲》,呵呵,神马都是浮云。关键,谁都不嫌关注度不够,加大点政治宣传应该的嘛。向我党学习,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为此,乳猪特地百度了各种造势言论。以前,私以为天朝人多,这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特别是没文化连鸟语都说不好的。可是,这一看不得了,真是改革开放30年,与国际接轨了,国人谦虚内敛的优良传统已不在。一些连一钱文化都没有也掂量不出的人喊得相当坚挺而响亮啊。没文化真可怕,没文化还底气十足地瞎折腾简直就是可怕也不足以形容的。以这帮人铁一般的心理素质,若不是什么大宇宙起源国也是其教唆高丽棒子,调教出来的?有此类人才,打日本哪还要什么工商、城管、拆迁办之流兴师动众啊。这理不直气壮的素质,别说什么张仪、苏秦的给跪了。安倍还不得屁颠屁颠地把钓鱼岛双手奉上啊。这么三军用命,全方位造势的,本以为各地院线还不得场场满座,赶紧加场什么的。事实是,票房竟然不咋的。看来历史这东西还是原汁原味的好。别一开幕黑幕白字的改编自司马迁之《史记》。后面玩《记忆碎片》。这不挂羊头卖狗肉欺骗观众么。就像那紫霞仙子好不容易等到西天边那一捧五彩云,满心欢喜地想见她的猴头,结果探出一燕尾服假面来。紫霞大惊之下一巴掌挥了过去,打得来人是满地找牙。那人噙着泪,憋着屈,站起来支吾了半天,道:我是至尊宝啊。紫霞愣了几秒反应过来,你咋整的啊?害得老娘都没认出来。这至尊宝更憋屈了,还不是想给你个惊喜嘛。擦,你不知道人吓人吓死人。呵呵~~看完电影,具象化就是上述一种感觉——弄巧成拙。
当然,也不能全盘否定陆导在本片上做出的尝试和努力。服饰、礼节、器具的历史还原上的确下了不少功夫,也是有目共睹的。大概也查考了不少史料,力求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细腻丰满的长乐宫。但色调能别整得这么昏暗,光线能别这样奄奄一息吗?这一系列场景上的贴合却营造出一个别扭到极致的推理片效果。该是说导演有意为之还是驾驭能力不够,画虎似猫呢?毕竟刘季不是福尔摩斯的料,这是毋庸置疑。这部片也苦了季哥儿了,一个从小想萝莉,长大思熟妇,大字不识几个,动不动“为之奈何”的主,都逆袭当皇帝了,不能享受宫闱之乐,还非要披头散发地cosplay苏格拉底。还时不时要徘徊在各种倒叙、插叙回忆里搞推理。更恶搞的是,季哥儿这个历史上铁铮铮的直男,不仅要和项羽、韩信搅基搞三角,还不忘见缝插针地和子婴来了一腿。怪不得,这老兄花甲刚过就魂归故里了。原来老了突然醒悟世上还是男人好,等不及见基友了。
可能,有人会说,国产电影正走在商业化的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尝试是应给予支持和鼓励的。我不反对。《王的盛宴》也正是这样一部不仅在形式创作上糅合了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内容上也大胆革新的商业文艺片。在当今套成熟模式堆演员的国产环境下,是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电影,这样一门独特的光影艺术,商品艺术,最直接的评价还是其票房的反应。当然我们不否认,票房不是唯一的电影好坏评价标准。的的确确也曾有不少票房惨淡却熠熠生辉的沧海遗珠。可惜毕竟凤毛麟角,更何况《王的盛宴》这样一部充斥着商品元素的古装片。不佳的票房,疲软的上映时长,见缝插针地排场时间无一不宣告了本片的失败,大众认可度低。诚然,失败并不可怕,再优秀的导演也不可能部部是精品,没有谁是票房的保证。且观影的主流群体也不能完全代表艺术审美的菁英文化和专业鉴赏的行内大家。得不到观众的心不奇怪,但雇佣网络水军营销,影响评论的做法无疑是低劣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古语真是一针见血。不过关的商品无论经过了多少层艺术的华美的包装依旧会有揭开真面目的那一刻,正如纸终究包不住火一样。孰是孰非,观众心中自有一杆秤。如此掩耳盗铃的低级做法希望也只是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个别现象级的小插曲,千万引以为鉴。
再说电影本身,《王的盛宴》,霸气的影名曾让我误以为又是一个以鸿门宴为主线的故事。这个故事本身也太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掩藏在历史风尘中的诸多未解之谜也有待多面的探索和挖掘。以此为重头戏也无可厚非。但本片在打了近两个小时的太极后,我才终于在片尾发现,王的盛宴,只是刘季一个人的。其波澜壮阔的一生无时不刻不再赶赴各种形式与内容的“盛宴”。这样本也没什么可吐槽的,不过《皇的盛宴》更贴切吧,楚汉战争中另一位西楚霸王项羽本片中仅有几个少得可怜的镜头,耍了一下酷,可谓彻彻底底跑了龙套,早早领了便当。根本就是一个人的故事,不要标题党好不好?欺骗了诸如作者这样的项羽钦慕者。买票了才发现不值。并且既然刘季才是故事的主角,为何又花了那么多时长和胶卷在项王自刎乌江,项庄舞剑上?只是凑时长?或这样的场面才有噱头,能吸引人?明明和表达故事主线没有太大的干系。又或者这个题目,只要是与刘邦有一毛钱关系的统统可以构成回忆入戏?
好的导演讲故事可以抽丝剥茧,化繁为简,让平凡的芸芸众生都能在其电影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感悟。坏的呢?就是把本可以简单的故事搞得很高深而玄幻。外行人,也许会觉得很热闹。对行家里手来说,只会平添反感。这样哗众取宠的低劣手段不过是对自身自信不足,怕观众不买账的妥协行为。就像本片,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太杂,但片长所限,又挑战高难度地加入了更多的荧幕手法,严重导致了要讲的主题没讲明白这样的窘境。同比早些时间上演的好莱坞大片《黑骑士的崛起》,诺兰导演在商业与文艺上不失分毫的拿捏自然是叹为观止。而陆导挥金能力不逊的同时,影片质量真真云泥之别同样让我费解。也许少有影迷会如此苛刻对待本片,毕竟菜市场里买不到没有肥肉的猪肉一样。但,摆脱别整小时不知所云的跑火车,OK?
再说道说道演员。刘烨的刘邦痞子气十足,但年老后就成了一条活在记忆里的疯狗,见人就想咬,转变没有足够铺陈,莫名其妙。对吕后的顾忌和忌惮也是全无来由。成为君主后的刘季,应是有《大风歌》的豪情,也有《鸿鹄歌》的深沉与无奈的开国皇帝高祖。可惜上述本片连点影子都没表现出来。不得不说,刘邦的痞子气生动鲜活。可是从影片开场投奔项羽到抱病而亡从始至终,王与皇的气概难觅。这不是金庸武侠世界的男主,巷子里赶小猪。吴彦祖的项羽的确很帅,我都只能承认,但西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气,不是一个白面小生可以散发的。这弱弱的身板,别说提霸王枪了,蹬上乌骓马都难。而汉初三杰才真是亮瞎了我的钛金狗眼。演张良那位老兄,别说一点儒雅的气质都没有看到,八字胡整的跟一江湖看挂的老骗子似的。张震的韩信,各种咆哮,歇斯底里有木有?跟个神经病人一样。而沙溢的萧何,你不是拾破烂的,不用从头到尾搞得那么脏吧?满脸胡子也没时间剃吧。总之,本片着装扮相的风格有些另辟蹊径到诡异。这样另类的历史丑化我着实不能接受。
上个话题太沉重,再说说剪辑,配乐。这真不是战争片,也不是灾难片,没必要镜头晃得那么快,切得那么快吧?长镜头,细节表现太少,唯一一段竟然出现在长乐宫翻修支起的木头脚手架上。我勒里个去。这好像和刘老爷子一生的“盛宴”也没几毛钱关系吧。而音乐和混响,不看画面的话我还真以为是惊悚片或鬼片。唯一一段在萧何引韩信入长乐宫时,借用了《EVA》中经典的蝉鸣,让我耳畔为之一震,然后,不是男人乳白色的情绪涌动和爆发,而是一段基友情深。我承认,这配乐不仅仅是亮了,还亮得太过了。
当然,本片也不是一无是处,看完之后它让我有种想好好重读一遍先汉史的冲动。我给雷到了。虽然,司马迁的《史记》已经雷得像《搜神传》了。但本片青出于蓝,极致胡编乱造之能事。唯有借萧何之口审史官那段对历史的疑问是好的。可惜这样的亮点太少,承载不了大众对这部历史片的预期。
综上,一部水到可以不加评论的电影,但值得每个影人好好深思。
当然,也不能全盘否定陆导在本片上做出的尝试和努力。服饰、礼节、器具的历史还原上的确下了不少功夫,也是有目共睹的。大概也查考了不少史料,力求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细腻丰满的长乐宫。但色调能别整得这么昏暗,光线能别这样奄奄一息吗?这一系列场景上的贴合却营造出一个别扭到极致的推理片效果。该是说导演有意为之还是驾驭能力不够,画虎似猫呢?毕竟刘季不是福尔摩斯的料,这是毋庸置疑。这部片也苦了季哥儿了,一个从小想萝莉,长大思熟妇,大字不识几个,动不动“为之奈何”的主,都逆袭当皇帝了,不能享受宫闱之乐,还非要披头散发地cosplay苏格拉底。还时不时要徘徊在各种倒叙、插叙回忆里搞推理。更恶搞的是,季哥儿这个历史上铁铮铮的直男,不仅要和项羽、韩信搅基搞三角,还不忘见缝插针地和子婴来了一腿。怪不得,这老兄花甲刚过就魂归故里了。原来老了突然醒悟世上还是男人好,等不及见基友了。
可能,有人会说,国产电影正走在商业化的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尝试是应给予支持和鼓励的。我不反对。《王的盛宴》也正是这样一部不仅在形式创作上糅合了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内容上也大胆革新的商业文艺片。在当今套成熟模式堆演员的国产环境下,是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电影,这样一门独特的光影艺术,商品艺术,最直接的评价还是其票房的反应。当然我们不否认,票房不是唯一的电影好坏评价标准。的的确确也曾有不少票房惨淡却熠熠生辉的沧海遗珠。可惜毕竟凤毛麟角,更何况《王的盛宴》这样一部充斥着商品元素的古装片。不佳的票房,疲软的上映时长,见缝插针地排场时间无一不宣告了本片的失败,大众认可度低。诚然,失败并不可怕,再优秀的导演也不可能部部是精品,没有谁是票房的保证。且观影的主流群体也不能完全代表艺术审美的菁英文化和专业鉴赏的行内大家。得不到观众的心不奇怪,但雇佣网络水军营销,影响评论的做法无疑是低劣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古语真是一针见血。不过关的商品无论经过了多少层艺术的华美的包装依旧会有揭开真面目的那一刻,正如纸终究包不住火一样。孰是孰非,观众心中自有一杆秤。如此掩耳盗铃的低级做法希望也只是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个别现象级的小插曲,千万引以为鉴。
再说电影本身,《王的盛宴》,霸气的影名曾让我误以为又是一个以鸿门宴为主线的故事。这个故事本身也太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掩藏在历史风尘中的诸多未解之谜也有待多面的探索和挖掘。以此为重头戏也无可厚非。但本片在打了近两个小时的太极后,我才终于在片尾发现,王的盛宴,只是刘季一个人的。其波澜壮阔的一生无时不刻不再赶赴各种形式与内容的“盛宴”。这样本也没什么可吐槽的,不过《皇的盛宴》更贴切吧,楚汉战争中另一位西楚霸王项羽本片中仅有几个少得可怜的镜头,耍了一下酷,可谓彻彻底底跑了龙套,早早领了便当。根本就是一个人的故事,不要标题党好不好?欺骗了诸如作者这样的项羽钦慕者。买票了才发现不值。并且既然刘季才是故事的主角,为何又花了那么多时长和胶卷在项王自刎乌江,项庄舞剑上?只是凑时长?或这样的场面才有噱头,能吸引人?明明和表达故事主线没有太大的干系。又或者这个题目,只要是与刘邦有一毛钱关系的统统可以构成回忆入戏?
好的导演讲故事可以抽丝剥茧,化繁为简,让平凡的芸芸众生都能在其电影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感悟。坏的呢?就是把本可以简单的故事搞得很高深而玄幻。外行人,也许会觉得很热闹。对行家里手来说,只会平添反感。这样哗众取宠的低劣手段不过是对自身自信不足,怕观众不买账的妥协行为。就像本片,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太杂,但片长所限,又挑战高难度地加入了更多的荧幕手法,严重导致了要讲的主题没讲明白这样的窘境。同比早些时间上演的好莱坞大片《黑骑士的崛起》,诺兰导演在商业与文艺上不失分毫的拿捏自然是叹为观止。而陆导挥金能力不逊的同时,影片质量真真云泥之别同样让我费解。也许少有影迷会如此苛刻对待本片,毕竟菜市场里买不到没有肥肉的猪肉一样。但,摆脱别整小时不知所云的跑火车,OK?
再说道说道演员。刘烨的刘邦痞子气十足,但年老后就成了一条活在记忆里的疯狗,见人就想咬,转变没有足够铺陈,莫名其妙。对吕后的顾忌和忌惮也是全无来由。成为君主后的刘季,应是有《大风歌》的豪情,也有《鸿鹄歌》的深沉与无奈的开国皇帝高祖。可惜上述本片连点影子都没表现出来。不得不说,刘邦的痞子气生动鲜活。可是从影片开场投奔项羽到抱病而亡从始至终,王与皇的气概难觅。这不是金庸武侠世界的男主,巷子里赶小猪。吴彦祖的项羽的确很帅,我都只能承认,但西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气,不是一个白面小生可以散发的。这弱弱的身板,别说提霸王枪了,蹬上乌骓马都难。而汉初三杰才真是亮瞎了我的钛金狗眼。演张良那位老兄,别说一点儒雅的气质都没有看到,八字胡整的跟一江湖看挂的老骗子似的。张震的韩信,各种咆哮,歇斯底里有木有?跟个神经病人一样。而沙溢的萧何,你不是拾破烂的,不用从头到尾搞得那么脏吧?满脸胡子也没时间剃吧。总之,本片着装扮相的风格有些另辟蹊径到诡异。这样另类的历史丑化我着实不能接受。
上个话题太沉重,再说说剪辑,配乐。这真不是战争片,也不是灾难片,没必要镜头晃得那么快,切得那么快吧?长镜头,细节表现太少,唯一一段竟然出现在长乐宫翻修支起的木头脚手架上。我勒里个去。这好像和刘老爷子一生的“盛宴”也没几毛钱关系吧。而音乐和混响,不看画面的话我还真以为是惊悚片或鬼片。唯一一段在萧何引韩信入长乐宫时,借用了《EVA》中经典的蝉鸣,让我耳畔为之一震,然后,不是男人乳白色的情绪涌动和爆发,而是一段基友情深。我承认,这配乐不仅仅是亮了,还亮得太过了。
当然,本片也不是一无是处,看完之后它让我有种想好好重读一遍先汉史的冲动。我给雷到了。虽然,司马迁的《史记》已经雷得像《搜神传》了。但本片青出于蓝,极致胡编乱造之能事。唯有借萧何之口审史官那段对历史的疑问是好的。可惜这样的亮点太少,承载不了大众对这部历史片的预期。
综上,一部水到可以不加评论的电影,但值得每个影人好好深思。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