暧不暧昧都犯×滚开大时代

先不管网上那些闲言碎语的各种解剖和好坏各半的捧红与抹黑。
看完觉得,这就是在说一个大时代里,一些大人物之间的小交集和暧昧情绪。
王家卫之所以是王家卫,在于他能用色彩和妆容,把一个宏大的时代用柳叶眉和红唇妆浓缩起来。
让人只沉在这些个人物交集里,无视时代发生的各种垂名史册的所谓重大事件。
只是人在生活,在复仇,在恋爱,在固执,在隐忍,在活生生地存在ing或者存在ed。
先说[暧不暧昧都犯]。
我和吉吉都同意片子里的王家卫元素,比如渐进或者突然而来的沉默,比如缓慢扫过的有光影浮动有浓重色彩但是静默的画面,比如相比之下显得漫长的对视对视对视。
比武斗更精彩。也比说出口的情感更显暧昧犯贱。
就像男女交往中,最期待最动魄最慢慢的暧昧期一样。我喜欢片子里梁朝伟和章子怡的对视游戏,喜欢他们之间说不出口的暧昧。
他已有家室,有那个沉默不多话,惊出口伤人的内人。她则有婚约,出身宅门,心高气傲一生只对自己认输。
机缘之下的比武,或说刻意为之的比武,一场翩然的打斗中,一场傲娇暗让的打斗,成就了一次嘴角微翘的略赢和一生不婚嫁的借口。
第一次的近距对视,是她有防备的点点暧昧,情愫缠绕,惊讶和暗许;对他则是一种礼貌的娇宠,三招三式的惊叹,和点点的出轨暧昧。
而后各自经历,以为后会无期却偏过不了导演安排的回忆画面里,重播的近距对视则成了明目张胆的缠绵,用鼻尖微触的静和重力下落的翩翩,组合成暧昧的场景。
N年前的打斗比试,成了一场华丽的华尔兹,在暧昧的氛围里,翩然起舞。
至于为什么说[暧不暧昧都犯],一方面是口贱,一方面也是想说,各有归宿但无法突破重围甩开身份的遇见和重逢,只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犯贱]罢了。
他对妻子并非无情,她对家族并非无义,但是他们的惺惺相惜和相见恨晚只容许他们有那么一点点的开小差和暧昧,中间隔着玻璃,只能礼貌说好点头微笑来信问安,手无从触碰,步亦无法向前一迈。
他的妻子并非不知他遇上了红玫瑰,但是只能假装不懂,继续操持家务,养育儿女,守着早已破败的家业。她的家族并非不知她不想嫁,并非不知她借口复仇,许誓一生不传艺不婚嫁孤独终老,但是只能由着她的任性,让她以红玫瑰的身份傲雪带刺活成一个传奇,死作一个罪人。
抛开那么多的民族大义和宏大叙事,只是这两人间的一段暧昧,一场华尔兹般漂亮的武斗,成就了两个人一生的遗憾痛苦,成就了一个流传史册的正面英雄和一个没落的传奇女子。
见不到的才是最美,得不到的才是挂念,走不到一起的才是最暧昧和最深藏的犯贱。
然后说[滚开大时代]。
看影的时候吉吉说王家卫弱化处理了那个大时代下发生的大事件,比如抗战内战,比如退守退位。
似乎每一件事都决定了今天的日子,每一件事都比武林的立派和清户要重要得多。
但是,时代再大,也是由人组成的,也是由汹涌人潮,由澎湃的情感堆积成的。
那么,滚开大时代,荧幕光影前,我们只观人的故事,不关心时代变迁的沉重命题。
在读林沛理的[反语] 时,尤其喜欢他对张爱玲的理解。比如:
张爱玲从来不是个客观的记录者或叙述者,而是个极度主观的诠释者。……在最极端的例子《倾城之恋》里,“一个大都市(香港)倾覆了”和“成千上万的人死去”,不过是为了成全主角白流苏离了婚再嫁的“惊人成就”。这种处处用主观来诠释客观的笔触有时无疑是琐细化了历史,但在更多的时候,它呈现出一种俯瞻的智慧,流露了张爱玲对生命那种悲凉、近乎宗教性的观察。
这正是王家卫在处理那战乱纷争、血流似雨的时代的手法,只是表现手法不同,文字能用最极端的主观、最极端的人性表达个人对大时代的不在乎,而电影只能用聚焦于人和故事,用对视、沉默、光影流动和动静差异来体现细节,借此忽略历史的大悲大喜和轰轰烈烈。
这也是王家卫擅长和高明的地方。
滚开大时代,作为看电影的平凡人,我们只希望有一刻不去计较那些宏伟的发展计划,只愿一生都能安然过自己的生活。
那些大成就,我们背负不起,也不愿意去折腾。
只想说,在电影里,在个人的时间里,别用大时代来折腾我们,请滚开。
看完觉得,这就是在说一个大时代里,一些大人物之间的小交集和暧昧情绪。
王家卫之所以是王家卫,在于他能用色彩和妆容,把一个宏大的时代用柳叶眉和红唇妆浓缩起来。
让人只沉在这些个人物交集里,无视时代发生的各种垂名史册的所谓重大事件。
只是人在生活,在复仇,在恋爱,在固执,在隐忍,在活生生地存在ing或者存在ed。
先说[暧不暧昧都犯]。
我和吉吉都同意片子里的王家卫元素,比如渐进或者突然而来的沉默,比如缓慢扫过的有光影浮动有浓重色彩但是静默的画面,比如相比之下显得漫长的对视对视对视。
比武斗更精彩。也比说出口的情感更显暧昧犯贱。
就像男女交往中,最期待最动魄最慢慢的暧昧期一样。我喜欢片子里梁朝伟和章子怡的对视游戏,喜欢他们之间说不出口的暧昧。
他已有家室,有那个沉默不多话,惊出口伤人的内人。她则有婚约,出身宅门,心高气傲一生只对自己认输。
机缘之下的比武,或说刻意为之的比武,一场翩然的打斗中,一场傲娇暗让的打斗,成就了一次嘴角微翘的略赢和一生不婚嫁的借口。
第一次的近距对视,是她有防备的点点暧昧,情愫缠绕,惊讶和暗许;对他则是一种礼貌的娇宠,三招三式的惊叹,和点点的出轨暧昧。
而后各自经历,以为后会无期却偏过不了导演安排的回忆画面里,重播的近距对视则成了明目张胆的缠绵,用鼻尖微触的静和重力下落的翩翩,组合成暧昧的场景。
N年前的打斗比试,成了一场华丽的华尔兹,在暧昧的氛围里,翩然起舞。
至于为什么说[暧不暧昧都犯],一方面是口贱,一方面也是想说,各有归宿但无法突破重围甩开身份的遇见和重逢,只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犯贱]罢了。
他对妻子并非无情,她对家族并非无义,但是他们的惺惺相惜和相见恨晚只容许他们有那么一点点的开小差和暧昧,中间隔着玻璃,只能礼貌说好点头微笑来信问安,手无从触碰,步亦无法向前一迈。
他的妻子并非不知他遇上了红玫瑰,但是只能假装不懂,继续操持家务,养育儿女,守着早已破败的家业。她的家族并非不知她不想嫁,并非不知她借口复仇,许誓一生不传艺不婚嫁孤独终老,但是只能由着她的任性,让她以红玫瑰的身份傲雪带刺活成一个传奇,死作一个罪人。
抛开那么多的民族大义和宏大叙事,只是这两人间的一段暧昧,一场华尔兹般漂亮的武斗,成就了两个人一生的遗憾痛苦,成就了一个流传史册的正面英雄和一个没落的传奇女子。
见不到的才是最美,得不到的才是挂念,走不到一起的才是最暧昧和最深藏的犯贱。
然后说[滚开大时代]。
看影的时候吉吉说王家卫弱化处理了那个大时代下发生的大事件,比如抗战内战,比如退守退位。
似乎每一件事都决定了今天的日子,每一件事都比武林的立派和清户要重要得多。
但是,时代再大,也是由人组成的,也是由汹涌人潮,由澎湃的情感堆积成的。
那么,滚开大时代,荧幕光影前,我们只观人的故事,不关心时代变迁的沉重命题。
在读林沛理的[反语] 时,尤其喜欢他对张爱玲的理解。比如:
张爱玲从来不是个客观的记录者或叙述者,而是个极度主观的诠释者。……在最极端的例子《倾城之恋》里,“一个大都市(香港)倾覆了”和“成千上万的人死去”,不过是为了成全主角白流苏离了婚再嫁的“惊人成就”。这种处处用主观来诠释客观的笔触有时无疑是琐细化了历史,但在更多的时候,它呈现出一种俯瞻的智慧,流露了张爱玲对生命那种悲凉、近乎宗教性的观察。
这正是王家卫在处理那战乱纷争、血流似雨的时代的手法,只是表现手法不同,文字能用最极端的主观、最极端的人性表达个人对大时代的不在乎,而电影只能用聚焦于人和故事,用对视、沉默、光影流动和动静差异来体现细节,借此忽略历史的大悲大喜和轰轰烈烈。
这也是王家卫擅长和高明的地方。
滚开大时代,作为看电影的平凡人,我们只希望有一刻不去计较那些宏伟的发展计划,只愿一生都能安然过自己的生活。
那些大成就,我们背负不起,也不愿意去折腾。
只想说,在电影里,在个人的时间里,别用大时代来折腾我们,请滚开。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