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候刚好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片头像文艺片,海难时有点taitanic,奇幻唯美的海上夜景又有点阿凡达,与老虎的搏斗过程让我联想到了《老人与海》,就整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而言,放到最后却成为了它自己的存在。它不再是其它,它就是它自己。
影片采用了大量的叠化处理来进行今昔的时空穿越,而且这种处理显得很透明、朴素,以前多数见到的叠化处理都是特写转特写,大景别转大景别,像这种不同景别之间的叠化,貌似透露出一种粗糙之感,但却符合整部影片干净明朗,抒情上的朴素之风。
海是整部影片的”主角“之一,它几乎出现在每一镜头中,时而波涛汹涌,惊悚致命,时而海天一线,波澜不惊,海水平滑如缎。到了夜晚,海水下的荧光生物筑成奇幻的唯美景致,看得人如痴如醉。李安对于色彩,对于画面的掌控不能不让人惊叹。
一开始,故事就用了大篇幅来展现派的信仰,不论是与作家的谈话,还是小时候的派,都有着自己的信仰。而在漂流的过程中,派多次提到上帝,或求救,或埋怨,或感激,自海难发生以来,少年派最长说的一句话就是“i'm sorry",我想一部出自大师级导演之手的优秀作品里的每一句台词都有着它存在的价值。不清楚导演的用意,我只能妄加猜测。这正是体现了派的信仰,对于生命的尊重和爱怜。在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已杀死一条大鱼时,他竟泣不成声,从那一声声的sorry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无奈,看得我既感动又心疼。老虎可以说是整部影片的亮点,当然也是因为本身就是小说中的主人公,没有它,派不会时刻保持警醒和有了生存的目标,没有它,也就没有东西来推动情节了。可以说是老虎成就了派,就像大鲨鱼成就了老渔夫桑地亚哥。
影片的画面唯美,情节一波三折,3D效果尽管不十分成熟,但视听效果依然很震撼人心,特别是老虎理查德·帕克在救生船上的亮相真是太“惊艳”了。
由于过程太美好,惊心动魄的场面一点没少,我期待着这场人兽共处达到精神上的理想阶段,或者说我就等着这两个相互斗争又相依为命的角色的情感爆发的高潮,即煽情场面的最终到来。但是没有,电影在试听上那么绚丽夺目却将情感抒发得异常朴素,平直。在派的娓娓道来中,情感没有太多的起伏,伴随的是一种深沉的意犹未尽,而不是煽情的离别场面。所以我说火候刚好。也许这就是电影所需要表现的现实。借派之口,说出了观众的希冀,我们多么希望那只老虎在看着茂密的丛林后,缓缓转过那只美丽的骄傲的头颅,深情地望向派,再闪着一双饱含热泪的眼,决然而痛苦地转过身,跑向丛林之中,可是导演或者说小说作者并没有这样设计,就在我们准备着泪奔之时,活生生地给浇了盆冷水:看,这就是动物,永远不要自作多情地以为你可以和他们做朋友。然而这就是影片想要达到的目的吗?我想这种处理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出少年派的感情的热烈和纯真,灵魂的高尚和伟大,拥有信仰者的与众不同,它来自于对生命的尊重。影片中最感动我的一句话”All of life is an act of letting go, but what hurts the most is not taking a moment to say goodbye."这就是现实的冷酷和不完满,但也体现了一种创作者的信仰,我反思到:也许生活就是要我们不断放下一些东西,占有不是人们的最终目标,以何种形式与态度追求和放下才是人们最想控制的事,因为它意味着尊严,意味着存在的意义,是我们充沛的感情和饱满的灵魂所需要得到的慰藉。
个人觉得影片的最后派编故事的桥段是个亮点。日本公司的人来调查真相,却不相信派所讲述的真相,在一场唯美与震撼的视听盛宴之后,电影再一次让我们回归理性,用一种犀利的暗讽揭示人们的淡漠和缺乏想象力,又一次衬托了派对于心灵机微的洞察力。此次海难的调查人员口口声声说他们需要真相,其实他们只是需要符合需要的真相,而对实际的真相嗤之以鼻,难以相信。两个故事的区别在哪呢?一个展现了人性的邪恶,一个阐述了信仰的力量,我们选择我们需要的真相,你需要什么呢?我选择有老虎那个,因为那个故事更精彩、更血性(即使没有得到老虎情感上的回馈)。所以,我愿跟随上帝……
影片采用了大量的叠化处理来进行今昔的时空穿越,而且这种处理显得很透明、朴素,以前多数见到的叠化处理都是特写转特写,大景别转大景别,像这种不同景别之间的叠化,貌似透露出一种粗糙之感,但却符合整部影片干净明朗,抒情上的朴素之风。
海是整部影片的”主角“之一,它几乎出现在每一镜头中,时而波涛汹涌,惊悚致命,时而海天一线,波澜不惊,海水平滑如缎。到了夜晚,海水下的荧光生物筑成奇幻的唯美景致,看得人如痴如醉。李安对于色彩,对于画面的掌控不能不让人惊叹。
一开始,故事就用了大篇幅来展现派的信仰,不论是与作家的谈话,还是小时候的派,都有着自己的信仰。而在漂流的过程中,派多次提到上帝,或求救,或埋怨,或感激,自海难发生以来,少年派最长说的一句话就是“i'm sorry",我想一部出自大师级导演之手的优秀作品里的每一句台词都有着它存在的价值。不清楚导演的用意,我只能妄加猜测。这正是体现了派的信仰,对于生命的尊重和爱怜。在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已杀死一条大鱼时,他竟泣不成声,从那一声声的sorry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无奈,看得我既感动又心疼。老虎可以说是整部影片的亮点,当然也是因为本身就是小说中的主人公,没有它,派不会时刻保持警醒和有了生存的目标,没有它,也就没有东西来推动情节了。可以说是老虎成就了派,就像大鲨鱼成就了老渔夫桑地亚哥。
影片的画面唯美,情节一波三折,3D效果尽管不十分成熟,但视听效果依然很震撼人心,特别是老虎理查德·帕克在救生船上的亮相真是太“惊艳”了。
由于过程太美好,惊心动魄的场面一点没少,我期待着这场人兽共处达到精神上的理想阶段,或者说我就等着这两个相互斗争又相依为命的角色的情感爆发的高潮,即煽情场面的最终到来。但是没有,电影在试听上那么绚丽夺目却将情感抒发得异常朴素,平直。在派的娓娓道来中,情感没有太多的起伏,伴随的是一种深沉的意犹未尽,而不是煽情的离别场面。所以我说火候刚好。也许这就是电影所需要表现的现实。借派之口,说出了观众的希冀,我们多么希望那只老虎在看着茂密的丛林后,缓缓转过那只美丽的骄傲的头颅,深情地望向派,再闪着一双饱含热泪的眼,决然而痛苦地转过身,跑向丛林之中,可是导演或者说小说作者并没有这样设计,就在我们准备着泪奔之时,活生生地给浇了盆冷水:看,这就是动物,永远不要自作多情地以为你可以和他们做朋友。然而这就是影片想要达到的目的吗?我想这种处理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出少年派的感情的热烈和纯真,灵魂的高尚和伟大,拥有信仰者的与众不同,它来自于对生命的尊重。影片中最感动我的一句话”All of life is an act of letting go, but what hurts the most is not taking a moment to say goodbye."这就是现实的冷酷和不完满,但也体现了一种创作者的信仰,我反思到:也许生活就是要我们不断放下一些东西,占有不是人们的最终目标,以何种形式与态度追求和放下才是人们最想控制的事,因为它意味着尊严,意味着存在的意义,是我们充沛的感情和饱满的灵魂所需要得到的慰藉。
个人觉得影片的最后派编故事的桥段是个亮点。日本公司的人来调查真相,却不相信派所讲述的真相,在一场唯美与震撼的视听盛宴之后,电影再一次让我们回归理性,用一种犀利的暗讽揭示人们的淡漠和缺乏想象力,又一次衬托了派对于心灵机微的洞察力。此次海难的调查人员口口声声说他们需要真相,其实他们只是需要符合需要的真相,而对实际的真相嗤之以鼻,难以相信。两个故事的区别在哪呢?一个展现了人性的邪恶,一个阐述了信仰的力量,我们选择我们需要的真相,你需要什么呢?我选择有老虎那个,因为那个故事更精彩、更血性(即使没有得到老虎情感上的回馈)。所以,我愿跟随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