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着少年派去奇幻漂流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IMAX,奇幻的场景,奇幻的世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看到网上有很多人觉得这片子前20分钟很多余,就讲了个同时信仰3个宗教的印度少年的童年和他的家庭,我想也许是因为后面的海难故事太曲折,也许是因为IMAX的效果太奇幻,才会忽略真正值得发人深省的部分。
很多人都认为他同时信仰了3个宗教,其实是4个,或者说他只信仰一个宗教,只有一个寄托。少年派的追寻之路是这样的,他最早接触印度教,妈妈告诉他黑天(Krishna)和口中的宇宙。然后他去基督教堂偷圣水,后来他迷上了伊斯兰,最后在船上佛教徒告诉他在船上浇肉汁的米饭算素食。
我很能理解少年派同时信仰不同宗教的事情,其实因为一直觉得自己缺少某种东西,后来我明白了我缺少的是寄托,因此一直在不同宗教中追寻自己想要的答案,寻找真正的答案。
印度教部分我最喜欢那个口中宇宙的故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黑色能吸收光谱中的七种颜色,代表了具有一切的吸引力,这也许也是黑洞名称的缘由,因此黑本质上代表着万物之源和万物之终以及万物皆在其中,而黑天口中的宇宙和少年派心中的宇宙又何曾相似,一叶一如来,我心即宇宙。
基督教启示了水的神圣,也许也谕示着他未来与水的渊源。其实水还是生命的起源,人未出世前就生活在水中,而在大海中遨游的派和在母体中畅游的我们又何曾相似。而神父遇见少年派便问他是否渴了,而那只孟加拉虎原名也是thirsty,只是由于阴差阳错才成了理查德帕克。也意味着离开了母体久了都会渴,所以最后他们来到了一片都是水的所在,也暗示着派就是帕克。
伊斯兰教令他在方毯上祷告,给了他一个与凡尘万物隔绝的净土,这和他后来在天水之间的一叶方舟又何曾相似。
最后佛教告诉他达观的心态和内心的自在。即俗语云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给了他后来第一次吃鬼头刀的勇气和力量,使他不会饿死。其实一切宗教最重要的在于信念,其余的清规戒律只是外在的表象,只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突破外在的形式而达到真正内心的自在,也许这就是真正的禅。
印度教的天,基督教的水,穆斯林的方舟,佛教的禅一起带着少年派进入到那个奇幻世界,带他寻找到了他心中的完美。我也想追寻着他开始我的奇幻漂流之旅。
在童年时,我就相信我们的内在是完美的,我们的原始本性是圆满的,我们来到人间,是为了发现自己的真面目,我相信我们必须一再回到人间,直到揭露出原始的圆满本性。疑问是:“我们如何才能得到圆满?” 我试着寻找以下问题的答案:我们该如何变得完美?完美的意义是什么?我寻找的是什么?我尝试不同的宗教,结果发现很多看似迥异的宗教都以灵魂的观念,以及灵魂和它的造物主的关系作为开始,这是一条灵魂在自身外寻找造物主的奉献式道路,但对于我没有意义。就像片中所述上帝之子耶稣被派来拯救人类,可是他为什么要牺牲自己来拯救作恶的人呢,所有的宗教的回答似乎都差不多,因为他的仁慈与善良。所以你必须善良,你必须仁慈。人当然必须善良和仁慈,然而,我认识一些非常善良仁慈的人,他们却不完美。我知道完美是超乎仁善的。善良和仁慈是基础,但是这还不够,我却不知道还差什么。
Francis Bacon认为现代科学实为不断的怀疑persistent disbelief之成果,其实不仅科学,任何信仰宗教都应该接受不断的怀疑,才是最有价值的。也许任何信仰本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本质。而只有把信仰放在理性的天枰上去称一称,去粕存精,去伪存真才是有意义的。正如派的父亲教会他的,不在乎他信仰的是否与父亲的理念相背,而在于他信仰时是否经过理性的思考,这已近乎于形而上(Metaphysics)的概念了。
现代科学诞生后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划分得泾渭分明,即Joseph Needham所谓的natural law与law of nature的区别。可是为何发现万有引力和三大定律的牛顿还是虔诚的基督徒,没有皈依他发现的law of nature。难道我们真以为了解了law of nature就已经掌握了natural law了?或者是不是我们搞反了,以形而下的器替代了形而上的道,亦或是我们在追寻物理之理时将真正的伦理之理或理性给丢弃了?
其实片中那个白天提供一切,夜晚又将所给的一切收回的荒岛其实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缩影。印度教就认为万物从梵天(BRAHMA四面佛)而产生,依梵天而存在,毁灭时又还梵天。这和那个荒岛的理论又何其相似。
再联想到草原民族的狼图腾也有类似的认识,草原上的人吃了一辈子的肉,杀了许多的生灵,人死了把自己的肉还给草原,这才公平,灵魂就不苦啦,也可以上腾格里了。草原才是大命,天才是主宰,宇宙万物需要按照natural law来生活来运行,这样才能天道恒长。
还记得那个少年派在老虎眼中看到的他的灵魂吗,父亲告诉他其实看到的是自己的倒影,并不是灵魂。其实他只对了一半,我们有时`会觉得小孩子的眼睛会发光,很透澈很明亮。其实我们一半看到的其实是自己的倒影,是自己内心深处最纯净的倒影,我们会觉得其无比美好。但是我们另一半也看到了灵魂,那是经过净化的趋同圆满的灵魂。我们空虚是因为我们既看不到自己纯净的倒影又失却了自己的灵魂,缺少了对真正的natural law的信仰与虔诚。
看到网上有很多人觉得这片子前20分钟很多余,就讲了个同时信仰3个宗教的印度少年的童年和他的家庭,我想也许是因为后面的海难故事太曲折,也许是因为IMAX的效果太奇幻,才会忽略真正值得发人深省的部分。
很多人都认为他同时信仰了3个宗教,其实是4个,或者说他只信仰一个宗教,只有一个寄托。少年派的追寻之路是这样的,他最早接触印度教,妈妈告诉他黑天(Krishna)和口中的宇宙。然后他去基督教堂偷圣水,后来他迷上了伊斯兰,最后在船上佛教徒告诉他在船上浇肉汁的米饭算素食。
我很能理解少年派同时信仰不同宗教的事情,其实因为一直觉得自己缺少某种东西,后来我明白了我缺少的是寄托,因此一直在不同宗教中追寻自己想要的答案,寻找真正的答案。
印度教部分我最喜欢那个口中宇宙的故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黑色能吸收光谱中的七种颜色,代表了具有一切的吸引力,这也许也是黑洞名称的缘由,因此黑本质上代表着万物之源和万物之终以及万物皆在其中,而黑天口中的宇宙和少年派心中的宇宙又何曾相似,一叶一如来,我心即宇宙。
基督教启示了水的神圣,也许也谕示着他未来与水的渊源。其实水还是生命的起源,人未出世前就生活在水中,而在大海中遨游的派和在母体中畅游的我们又何曾相似。而神父遇见少年派便问他是否渴了,而那只孟加拉虎原名也是thirsty,只是由于阴差阳错才成了理查德帕克。也意味着离开了母体久了都会渴,所以最后他们来到了一片都是水的所在,也暗示着派就是帕克。
伊斯兰教令他在方毯上祷告,给了他一个与凡尘万物隔绝的净土,这和他后来在天水之间的一叶方舟又何曾相似。
最后佛教告诉他达观的心态和内心的自在。即俗语云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给了他后来第一次吃鬼头刀的勇气和力量,使他不会饿死。其实一切宗教最重要的在于信念,其余的清规戒律只是外在的表象,只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突破外在的形式而达到真正内心的自在,也许这就是真正的禅。
印度教的天,基督教的水,穆斯林的方舟,佛教的禅一起带着少年派进入到那个奇幻世界,带他寻找到了他心中的完美。我也想追寻着他开始我的奇幻漂流之旅。
在童年时,我就相信我们的内在是完美的,我们的原始本性是圆满的,我们来到人间,是为了发现自己的真面目,我相信我们必须一再回到人间,直到揭露出原始的圆满本性。疑问是:“我们如何才能得到圆满?” 我试着寻找以下问题的答案:我们该如何变得完美?完美的意义是什么?我寻找的是什么?我尝试不同的宗教,结果发现很多看似迥异的宗教都以灵魂的观念,以及灵魂和它的造物主的关系作为开始,这是一条灵魂在自身外寻找造物主的奉献式道路,但对于我没有意义。就像片中所述上帝之子耶稣被派来拯救人类,可是他为什么要牺牲自己来拯救作恶的人呢,所有的宗教的回答似乎都差不多,因为他的仁慈与善良。所以你必须善良,你必须仁慈。人当然必须善良和仁慈,然而,我认识一些非常善良仁慈的人,他们却不完美。我知道完美是超乎仁善的。善良和仁慈是基础,但是这还不够,我却不知道还差什么。
Francis Bacon认为现代科学实为不断的怀疑persistent disbelief之成果,其实不仅科学,任何信仰宗教都应该接受不断的怀疑,才是最有价值的。也许任何信仰本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本质。而只有把信仰放在理性的天枰上去称一称,去粕存精,去伪存真才是有意义的。正如派的父亲教会他的,不在乎他信仰的是否与父亲的理念相背,而在于他信仰时是否经过理性的思考,这已近乎于形而上(Metaphysics)的概念了。
现代科学诞生后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划分得泾渭分明,即Joseph Needham所谓的natural law与law of nature的区别。可是为何发现万有引力和三大定律的牛顿还是虔诚的基督徒,没有皈依他发现的law of nature。难道我们真以为了解了law of nature就已经掌握了natural law了?或者是不是我们搞反了,以形而下的器替代了形而上的道,亦或是我们在追寻物理之理时将真正的伦理之理或理性给丢弃了?
其实片中那个白天提供一切,夜晚又将所给的一切收回的荒岛其实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缩影。印度教就认为万物从梵天(BRAHMA四面佛)而产生,依梵天而存在,毁灭时又还梵天。这和那个荒岛的理论又何其相似。
再联想到草原民族的狼图腾也有类似的认识,草原上的人吃了一辈子的肉,杀了许多的生灵,人死了把自己的肉还给草原,这才公平,灵魂就不苦啦,也可以上腾格里了。草原才是大命,天才是主宰,宇宙万物需要按照natural law来生活来运行,这样才能天道恒长。
还记得那个少年派在老虎眼中看到的他的灵魂吗,父亲告诉他其实看到的是自己的倒影,并不是灵魂。其实他只对了一半,我们有时`会觉得小孩子的眼睛会发光,很透澈很明亮。其实我们一半看到的其实是自己的倒影,是自己内心深处最纯净的倒影,我们会觉得其无比美好。但是我们另一半也看到了灵魂,那是经过净化的趋同圆满的灵魂。我们空虚是因为我们既看不到自己纯净的倒影又失却了自己的灵魂,缺少了对真正的natural law的信仰与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