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和信仰都是偏见

“普罗米修斯”是一部值得大书特书的作品,但是我却只能说一点皮毛。一来,我浅薄的知识架构不允许我班门弄斧,其次,我本人也向来反感解构电影的做法。但既然我对Sebastian君承诺要写一篇影评来探讨一下这部大哲片,加之它又是如此地契合我近期的阅读主题,我决定还是鼓起勇气来写一写。
机缘巧合,“普罗米修斯”上映时我曾去电影院看了两遍。每一次,我都为那个壮美的开篇激动不已。因为我一眼就认出了那是苏格兰高地的风景。我在爱丁堡读书期间,曾有两次机会去高地旅行,当时那沿途的风景和期待的心情,大概只有电影“哈利波特”系列中描述的,坐在Hogwarts Express奔赴向新学期霍格沃茨学生可比拟。当透过车窗凝望着远方,我愿意去相信,在那云烟笼罩的山脉深处,真的坐落着一座魔法城堡,生活着一群依然延续着中世纪传统的巫师族群。 请不要笑我 - 如果你不曾亲临那片神奇的土地 - 清冷、壮阔、人烟罕至的苏格兰高地,是一片通灵之地。只有在那里,你才能想象禁林,精灵,独角兽,马人,尼斯湖中的怪兽等等等等,是如何遗世而独立地存在着。对不起,跑题了。言归正传,在旅行中曾听闻当地传说:在高地西北角的斯凯岛,是巨人族在地球上睡眠的栖息地,这个绝妙的意象胜过千万导览词,自此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里。因此,当“Island of Skye”这三个字出现在普罗米修斯具有3D效果的史前史一幕上时,我在心里默默地叫了一声好:这片儿考证得靠谱。(再跑一句题:后来,当我看了沃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2010年的纪录片作品“被遗忘了的梦的洞穴”(Cave of Forgotten Dreams)中所记录的真实场景时,我顿时就更觉得这片靠谱了。)
不知道巨人、提坦神(Titans)与普罗米修斯之间的关系,你怎么还好意思去看“普罗米修斯”。按照前基督教时代最重要的宗教即古希腊神话中的描述,在世界起源之初,只有永恒的,黑暗无边的混沌。从这片混沌之中孕育而生的大地女神盖亚,将生命赋予了大地上的万物,又与天神乌兰诺斯生下六男六女12个提坦巨神和3个独眼巨人。其中,他们最小的儿子克罗诺斯,用诡计推翻了自己父亲,抢夺了统治权。可是,克罗诺斯登上权力宝座之后,也变成了和父亲乌兰诺斯一样的残暴的君主。因为担心被自己的孩子推翻,克罗诺斯一连吞下了五个孩子。直到他的妻子瑞亚对最后一个孩子心怀不忍,使用计谋骗过了丈夫,在克里特岛上生下了雷电之神——宙斯。后面的故事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了吧。宙斯长大后,果真应验了预言,带领着他的五个哥哥姐姐和众神同森严力大的提坦巨神们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最终登临奥林匹斯山顶,成为众神之王。从此,强大的提坦巨神对于世界的统治便成为了过去,但他们却并没有在神话中销声匿迹。因为在他们的族人中,出现了一位真正的英雄。那就是普罗米修斯,他违抗了宙斯的意志,为人类盗窃了火种,交给他们知识和技艺,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福祉,但也因此,受到残酷的折磨与惩罚。
这就是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中,它更像是一个符号。首先,显而易见,它是一架飞船的名字,一个揭示了伟大秘密的预言家。其次,它在危机关头,选择最后冲向邪恶的外星艇,为了地球的福祉而牺牲,这种行为是普罗米修斯。最后,肖博士在David的帮助下,驾驶着飞艇,自我放逐到浩瀚的宇宙,是更抽象意义上的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无处不在,但Ridley Scott老爷子的作品怎么可能停留在这等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的高度。所以作为隐喻的普罗米修斯是一个符号,也仅仅停留在一个响当当的符号的层面。作为电影的普罗米修斯,醉翁之意不在酒,它更像是在探讨人类的起源。人类究竟从何而来?是谁创造了我们,同时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在茫茫宇宙中,是否有高于自然力量的力量的存在?普罗米修斯问了那么多那么重大的哲学问题,你竟然还说它不哲学。
我知道,这个曾经的哲学问题在你看来不再是问题,因为打从一开始,你就认定太扯了。作为在科学和常识教育中长大的一国国民,“信仰”在我们看来,只是对了小众的喜好。论及物种起源,进化论才是王道。因此当我读到王书亚老师在评论“造物弄人”(Creation,2009)时引用的数据——在达尔文200周年诞辰时,美国没有引进这部英国片,因为他们看到盖洛普2009年的名义调查中仅有39%的美国人,相信进化论是可接受的关于世界与人类起源的科学理论。同时,相同比例的美国人摇头说,没听见过这位大人物——我才会感到如此的震惊。
而反基督教的上帝造人说,也并不是普罗米修斯的主旨。“信仰”这个词,在电影普罗米修斯中,几度借由机器人David之口轻蔑地提及。而David确实是最有资格去质疑的人。因为,即使如《创世记》中所言,我们人类,是由地上的尘土经上帝之手捏造而成,那么随着机器人、克隆人的诞生,被创造者也早已不满足于蒙受恩宠的角色,而是要僭越扮演起造物者的角色来。所以,如果你问我,普罗米修斯到底要讲什么?我会回答,在我看来,满篇讲的都是“自大的人”。
“我们(人类)自命为主人,或者说的客气一点,我们是创造物的守护者。但是大约90%的地球生物圈都是处在深水或者地壳深处,这些都是我们凭借着现有的技术无法生存的地方。这些环境人类最近才刚刚介入,尚未取得主导的地位。”(《世界:一部历史》P.36)
原谅我又要绕开话题,说起2011年初,那时我回国不久,看了一部以克隆人为题材的爱情电影——“Never Let Me Go”(中文译名《别让我走》),深受触动。当时我正处於萌发了要以动物保护为终生志业的念头,于是很认真地写了一篇影评(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886452/ ),动情之处,曾于写作中数度落泪。但其实我心里一直没底,反复地追问自己,将原著中的克隆人,替换为野生动物,是否算是一种论证上“偷换概念”的诡计。这个疑问,直到我看了“普罗米修斯”之后,才算找到了一个让我心安的答案,是“没有”。我想我的理解和引申,是切合了石黑一雄的本意的。作为人类——一种雄心勃勃,在其发展历程上无数次以试图改造环境来迎合自己的需求,适应自为目的的高等生物——是没有权利对这个世界上的其他生命表现的如此得蛮横。家畜也好,野生动物也好,克隆人,机器人都一样,人类没有资格扮演上帝这一造物主的角色,因为哪怕从最功利的角度去看:人类也比自身所想象得要脆弱得多。电影“普罗米修斯”,是第一部将“上帝(或其它更高的造物者)- 人(创造者和被创造者) - 机器人/克隆人(被创造者)”这三层关系辩析得如此精彩入微的作品。最高的命运,就是没有命运。Ridley Scott,你欠老库(注:“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原导演)很多吧。
即使异形系列我一部都没有看过,但并不妨碍我这里说说异形。异形是什么?是一种非人类的,且为人类所不了解的生物(Creature)的存在。精灵、独角兽、水怪是异形;外星人、怪物、乃至异度空间里的种种也是异形。异形是一种想象力,也是一种开放性的态度。如果你在本文开篇,因为我说相信魔法世界真实存在而在心里笑话过我,那么我想是时候了,如果你愿意审视一下自己左胸腔里跳动得那颗心,那颗被科学知识常识所见所闻所信whatever封闭了的心。科学是无上好的,这点我从不否认。但是当电影中那个濒死的老头,驾驭着他力所及能打造的天价高科技飞艇,他的愿望,和2000年前信奉金石之术的帝王无异,甚至,和3万年前试图与地球深处某个永恒的精灵世界进行沟通的史前人类没有差别。
这就是我只能在神话和哲学的层面和你讨论的“普罗米修斯”, 即使我们没有充分的知识去得出结论,但探讨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所以如果你问我,我从“普罗米修斯”这部电影看到什么,我所能用的最简单的语言来回答,是:傲慢与偏见。
机缘巧合,“普罗米修斯”上映时我曾去电影院看了两遍。每一次,我都为那个壮美的开篇激动不已。因为我一眼就认出了那是苏格兰高地的风景。我在爱丁堡读书期间,曾有两次机会去高地旅行,当时那沿途的风景和期待的心情,大概只有电影“哈利波特”系列中描述的,坐在Hogwarts Express奔赴向新学期霍格沃茨学生可比拟。当透过车窗凝望着远方,我愿意去相信,在那云烟笼罩的山脉深处,真的坐落着一座魔法城堡,生活着一群依然延续着中世纪传统的巫师族群。 请不要笑我 - 如果你不曾亲临那片神奇的土地 - 清冷、壮阔、人烟罕至的苏格兰高地,是一片通灵之地。只有在那里,你才能想象禁林,精灵,独角兽,马人,尼斯湖中的怪兽等等等等,是如何遗世而独立地存在着。对不起,跑题了。言归正传,在旅行中曾听闻当地传说:在高地西北角的斯凯岛,是巨人族在地球上睡眠的栖息地,这个绝妙的意象胜过千万导览词,自此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里。因此,当“Island of Skye”这三个字出现在普罗米修斯具有3D效果的史前史一幕上时,我在心里默默地叫了一声好:这片儿考证得靠谱。(再跑一句题:后来,当我看了沃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2010年的纪录片作品“被遗忘了的梦的洞穴”(Cave of Forgotten Dreams)中所记录的真实场景时,我顿时就更觉得这片靠谱了。)
不知道巨人、提坦神(Titans)与普罗米修斯之间的关系,你怎么还好意思去看“普罗米修斯”。按照前基督教时代最重要的宗教即古希腊神话中的描述,在世界起源之初,只有永恒的,黑暗无边的混沌。从这片混沌之中孕育而生的大地女神盖亚,将生命赋予了大地上的万物,又与天神乌兰诺斯生下六男六女12个提坦巨神和3个独眼巨人。其中,他们最小的儿子克罗诺斯,用诡计推翻了自己父亲,抢夺了统治权。可是,克罗诺斯登上权力宝座之后,也变成了和父亲乌兰诺斯一样的残暴的君主。因为担心被自己的孩子推翻,克罗诺斯一连吞下了五个孩子。直到他的妻子瑞亚对最后一个孩子心怀不忍,使用计谋骗过了丈夫,在克里特岛上生下了雷电之神——宙斯。后面的故事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了吧。宙斯长大后,果真应验了预言,带领着他的五个哥哥姐姐和众神同森严力大的提坦巨神们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最终登临奥林匹斯山顶,成为众神之王。从此,强大的提坦巨神对于世界的统治便成为了过去,但他们却并没有在神话中销声匿迹。因为在他们的族人中,出现了一位真正的英雄。那就是普罗米修斯,他违抗了宙斯的意志,为人类盗窃了火种,交给他们知识和技艺,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福祉,但也因此,受到残酷的折磨与惩罚。
这就是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中,它更像是一个符号。首先,显而易见,它是一架飞船的名字,一个揭示了伟大秘密的预言家。其次,它在危机关头,选择最后冲向邪恶的外星艇,为了地球的福祉而牺牲,这种行为是普罗米修斯。最后,肖博士在David的帮助下,驾驶着飞艇,自我放逐到浩瀚的宇宙,是更抽象意义上的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无处不在,但Ridley Scott老爷子的作品怎么可能停留在这等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的高度。所以作为隐喻的普罗米修斯是一个符号,也仅仅停留在一个响当当的符号的层面。作为电影的普罗米修斯,醉翁之意不在酒,它更像是在探讨人类的起源。人类究竟从何而来?是谁创造了我们,同时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在茫茫宇宙中,是否有高于自然力量的力量的存在?普罗米修斯问了那么多那么重大的哲学问题,你竟然还说它不哲学。
我知道,这个曾经的哲学问题在你看来不再是问题,因为打从一开始,你就认定太扯了。作为在科学和常识教育中长大的一国国民,“信仰”在我们看来,只是对了小众的喜好。论及物种起源,进化论才是王道。因此当我读到王书亚老师在评论“造物弄人”(Creation,2009)时引用的数据——在达尔文200周年诞辰时,美国没有引进这部英国片,因为他们看到盖洛普2009年的名义调查中仅有39%的美国人,相信进化论是可接受的关于世界与人类起源的科学理论。同时,相同比例的美国人摇头说,没听见过这位大人物——我才会感到如此的震惊。
而反基督教的上帝造人说,也并不是普罗米修斯的主旨。“信仰”这个词,在电影普罗米修斯中,几度借由机器人David之口轻蔑地提及。而David确实是最有资格去质疑的人。因为,即使如《创世记》中所言,我们人类,是由地上的尘土经上帝之手捏造而成,那么随着机器人、克隆人的诞生,被创造者也早已不满足于蒙受恩宠的角色,而是要僭越扮演起造物者的角色来。所以,如果你问我,普罗米修斯到底要讲什么?我会回答,在我看来,满篇讲的都是“自大的人”。
“我们(人类)自命为主人,或者说的客气一点,我们是创造物的守护者。但是大约90%的地球生物圈都是处在深水或者地壳深处,这些都是我们凭借着现有的技术无法生存的地方。这些环境人类最近才刚刚介入,尚未取得主导的地位。”(《世界:一部历史》P.36)
原谅我又要绕开话题,说起2011年初,那时我回国不久,看了一部以克隆人为题材的爱情电影——“Never Let Me Go”(中文译名《别让我走》),深受触动。当时我正处於萌发了要以动物保护为终生志业的念头,于是很认真地写了一篇影评(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886452/ ),动情之处,曾于写作中数度落泪。但其实我心里一直没底,反复地追问自己,将原著中的克隆人,替换为野生动物,是否算是一种论证上“偷换概念”的诡计。这个疑问,直到我看了“普罗米修斯”之后,才算找到了一个让我心安的答案,是“没有”。我想我的理解和引申,是切合了石黑一雄的本意的。作为人类——一种雄心勃勃,在其发展历程上无数次以试图改造环境来迎合自己的需求,适应自为目的的高等生物——是没有权利对这个世界上的其他生命表现的如此得蛮横。家畜也好,野生动物也好,克隆人,机器人都一样,人类没有资格扮演上帝这一造物主的角色,因为哪怕从最功利的角度去看:人类也比自身所想象得要脆弱得多。电影“普罗米修斯”,是第一部将“上帝(或其它更高的造物者)- 人(创造者和被创造者) - 机器人/克隆人(被创造者)”这三层关系辩析得如此精彩入微的作品。最高的命运,就是没有命运。Ridley Scott,你欠老库(注:“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原导演)很多吧。
即使异形系列我一部都没有看过,但并不妨碍我这里说说异形。异形是什么?是一种非人类的,且为人类所不了解的生物(Creature)的存在。精灵、独角兽、水怪是异形;外星人、怪物、乃至异度空间里的种种也是异形。异形是一种想象力,也是一种开放性的态度。如果你在本文开篇,因为我说相信魔法世界真实存在而在心里笑话过我,那么我想是时候了,如果你愿意审视一下自己左胸腔里跳动得那颗心,那颗被科学知识常识所见所闻所信whatever封闭了的心。科学是无上好的,这点我从不否认。但是当电影中那个濒死的老头,驾驭着他力所及能打造的天价高科技飞艇,他的愿望,和2000年前信奉金石之术的帝王无异,甚至,和3万年前试图与地球深处某个永恒的精灵世界进行沟通的史前人类没有差别。
这就是我只能在神话和哲学的层面和你讨论的“普罗米修斯”, 即使我们没有充分的知识去得出结论,但探讨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所以如果你问我,我从“普罗米修斯”这部电影看到什么,我所能用的最简单的语言来回答,是:傲慢与偏见。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