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秀阅片量
电影挺棒,四星半稳,久违了这样达到标准的华语类型片。但不至于因为其他人不及格的环境下程耳拿了优秀,就要承受一群人分析出来的什么莱昂内罗德里格兹昆汀科恩,什么斯德哥尔摩设定。时至今日,从电影里找到个斯德哥尔摩于是自觉闻一知十的熊孩子不应该还这么多。人类的情感的确有相似的模型,但也有很多只不过是幸存者视角的粗暴归纳。这世上多的是受害者被困多年之后只想宰了囚禁者的例子,至少在这一部里,爱情多半是来源于莫名兴起的使命感般的周全维护,和让他们被迫站在同一阵线的外部压力。
简单地用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和吊桥效应之类的伪热词概括层次复杂的情感成因,多少有点失礼。循这逻辑,影像风格和叙事方式能攀扯的更多,拉斯冯提尔银河印象冈萨雷斯什么的一味往上套,陈耳就被叠满状态了,恨不得把他状态全清之后的导演能力拉到和评论者一个档次。眼见这种影评第一时间就想向片中毒枭的儿子借一句台词——“这是什么东西?”
拍好片是个练级之后融会贯通的过程,不到举一反三的程度急着弄是出不来目下的《边境风云》的,所以复制桥段和瞎致敬这种低级活,我觉得陈耳还不至于太痴迷,相反里头还是有很多土法炼钢的新意和惊喜。
影迷多了奇怪的声音难免就多了,要是遵那玉律永不创造因为任何创造都会被误读,那片子也别拍了。既然出来了,多半是做了不少让步,比如做好准备迎接评论大军从他灵魂里剥离出昆汀科恩之类的专业躺枪黑五类,说你致敬了你就是致敬了,说出自哪里就是出自哪里。
再比如反派必须被公安击毙的结局可能在剧本大纲阶段就先于一切谋定,升堂之前早预谋给审委会磕了。“要不然就等着被‘无人区’吧。”宁浩很有理由在小区会所里这么对他说。当然除了这句忠告和一些故事线的推敲、后期剪辑,宁浩的功劳也许还有配乐,他玩乐队的经验给“石头”的配乐颇多助益,作为监制,对“边境”的配乐建议应该也有不少诡异的思路吧?
多年以来国内的盗版环境始终没有实质性改善,以至人人都成了熟读top两百五不会拍片也会比的闲汉,其中很有一部分人渐渐把评论都写成了找茬游戏,看谁找出的缝合点多。你或许有这样的经历,总在问及某部电影观感如何时听到一些人很自信地说,这就是**版的**,或者一部披着**外衣的**,或者**加**的类型混合。那些因为年代久远被赋予定义权力的**作品们,可能自己也觉得有点过分了吧。这对真正重视原创的创作者而言很不公,个人以为可以归为轻度网暴。少秀阅片量多讲点人话,才对华语类型片有益。
1、看起来是治安问题其实是感情问题,概括了本片的类型。
2、片中各位的肺活量都过人一等,两个被活埋一个被保鲜膜,转眼满血复活。
3、团圆饭那场王珞丹穿的衣服很无印良品。
4、章节标题大巧若拙。
5、片名是被迫改的吧?祝福他下一部电影的名字能有点腔调。
6、公交车站海报上的文案很随便,(绑架我,爱上你……)海报设计也很随便,排片也挺少,宣发资源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几乎靠口口相传了。是因为没钱吗?还是因为“花了几万?十万!到底几万,五万!到底花了几万?三万!”?
值得看,不会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