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开拓史》--这才是史诗的画卷(观后感+碟片花絮笔记)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大气磅礴的配乐,卷轴一般的画面加上豪华导演演员班底的史诗大片《西部开拓史》,真正做到了史诗电影应当具有的气魄,亨利·海瑟薇赋予它西部史诗片的灵魂,如果不是另两位大牌导演略显糟糕的导演,《西部开拓史》一定可以比现在的模样更经典。
看片前自己最担心的,就是故事。因为《西部开拓史》的英文名是“西部如何被开发出来的”,倘若让中国考生在高考来写一篇“西部大开发”的命题作文,恐怕会难倒一大片。然后,在看完这164分钟的作品后就会明白,《巴黎我爱你》《纽约我爱你》这样的命题电影比起《西部开拓史》简直不值一提。
《西部开拓史》通过5个段落“河流”、“平原”、“南北战争”、“铁路”和“不法之徒”,按照时间线性顺序清晰地将西部的发展脉络勾勒了出来,使用几个人物以及后代的关系营造了强烈的史诗感觉,剧本中对于爱情、正义、勇敢等话题的表现也很全面,在西部开发的大背景下,一个个或感人或惊险的段落都可以说利用了西部片的经典元素,经过重新组合,让哪怕不熟悉西部片的观众也可以轻易感受到那份感觉。虽然没有拿到最佳影片,但最佳剪辑以及最佳原创剧本实在是实至名归。当然,阿尔弗雷德·纽曼的配乐仅仅收获提名让人失望,因为他的配乐完全可以承载电影前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重量,将历史感和西部本身的荒凉感结合的十分出色。
整部作品还是按照史诗片的一贯风格分成“进场曲,第一部分,中场休息,第二部分,结束曲”这样的结构,在第一部分“河流”中,着重探讨了早期美国人如何从东部向西部寻求新大陆的故事。新艺拉玛的三屏幕经过修复虽然在整部作品里都基本见不到痕迹,但在开篇的河流特写时还是可以清晰看到两道接缝。
这段的明星毫无疑问是詹姆斯·史都华。这位横扫30-50年代美国银幕的天使男人几乎演了一辈子的正面形象,但其实除了跟卡普拉的定期合作外,他也有好几部西部经典电影和形象,在整部《西部开拓史》中,个人最喜欢的一段便是这个第一段。通过史都华扮演的浪子与纯情女人之间似恋似怜的感情以及几次命中注定的相遇,西部早期风土人情得以清晰的展现。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段的结尾,除了给俩人的感情来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束之外,海瑟薇还导演了一段精彩无比的河流戏,小竹筏在河流中遭遇险情,一群人集体“漂流”的惊险经历刺激无比。不采用任何配乐,但效果比现代大片的配乐加强惊险感的效果更好。
第二部分“平原”中,《杀死一只知更鸟》和《爱德华医生》的老牌影星格雷高里·派克登场,搭档《雨中曲》明星黛比·雷诺兹来了一段类似马戏团恋情一般的故事,揭示不少关于物质和爱情的价值观,而平原的马车大战也是效果非凡。
第三部分“南北战争”仅有20余分钟,显然约翰·福特不适应庞大的新艺拉玛三摄像机,心不在焉的导演了一段嚼之无味的片段,连他携手带来的老搭档约翰·韦恩也丝毫没有半点侧漏的霸气。
第四部分是乔治·马绍尔拍摄的“铁路”,讲述在建造铁路时发生的小冲突和小矛盾,与韦恩版本的“南北战争”一样,感觉导演并未全力准备如何最大化利用新艺拉玛的宽度,同时结合剧本打造段落的广度,不过一段印第安人水牛狂奔相当威武。
最后一段“不法之徒”回到了海瑟薇导演手中,果然又是恢复了头两段的水准,充满视觉效果奇观和场面人物的大气。通过之前建造铁路的铺垫以及与之前的人物相对应,这段可以说是家族史诗的终极段落,在各大西部片里屡见不鲜的抢劫火车和正邪枪战得以上演,众彼时明星联手出演,配上新艺拉玛出色的广角主观视角的效果,最后一段的火车大战也是令人印象深刻。
“新艺拉玛的冒险”花絮部分:
1.随着电视的发展,电影院观众骤减;
2.1952年9月,新艺拉玛(Cinerama)首次公开播映;
3.当时新艺拉玛试映片段便是云霄飞车影片《这就是新艺拉玛》;
4.新艺拉玛使用三段不同影片在三部放映机同时播出,每段的感光面积都大于35毫米胶片,呈现在视野146度的巨大弧形银幕上;
5.弗雷德·沃勒是此项技术的发明者;
6.1948年初在长岛首次实验;
7.亨利·海瑟薇为如何使用新艺拉玛拍摄做了仔细的设计;
8.约翰·福特对新艺拉玛的拍摄很不耐烦,因为有3台摄像机,他一直会不小心跑进镜头;
9.乔治帕伯的替身鲍勃在拍摄时不幸发生意外,被1万5千镑重物碾过;
10.最终新艺拉玛拍摄渐渐不流行主要还是改建戏院的成本以及高昂的拍摄成本;
11.《这是个疯狂疯狂的世界》是一部假的新艺拉玛电影,并非三台摄像机拍摄的;
看片前自己最担心的,就是故事。因为《西部开拓史》的英文名是“西部如何被开发出来的”,倘若让中国考生在高考来写一篇“西部大开发”的命题作文,恐怕会难倒一大片。然后,在看完这164分钟的作品后就会明白,《巴黎我爱你》《纽约我爱你》这样的命题电影比起《西部开拓史》简直不值一提。
《西部开拓史》通过5个段落“河流”、“平原”、“南北战争”、“铁路”和“不法之徒”,按照时间线性顺序清晰地将西部的发展脉络勾勒了出来,使用几个人物以及后代的关系营造了强烈的史诗感觉,剧本中对于爱情、正义、勇敢等话题的表现也很全面,在西部开发的大背景下,一个个或感人或惊险的段落都可以说利用了西部片的经典元素,经过重新组合,让哪怕不熟悉西部片的观众也可以轻易感受到那份感觉。虽然没有拿到最佳影片,但最佳剪辑以及最佳原创剧本实在是实至名归。当然,阿尔弗雷德·纽曼的配乐仅仅收获提名让人失望,因为他的配乐完全可以承载电影前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重量,将历史感和西部本身的荒凉感结合的十分出色。
整部作品还是按照史诗片的一贯风格分成“进场曲,第一部分,中场休息,第二部分,结束曲”这样的结构,在第一部分“河流”中,着重探讨了早期美国人如何从东部向西部寻求新大陆的故事。新艺拉玛的三屏幕经过修复虽然在整部作品里都基本见不到痕迹,但在开篇的河流特写时还是可以清晰看到两道接缝。
这段的明星毫无疑问是詹姆斯·史都华。这位横扫30-50年代美国银幕的天使男人几乎演了一辈子的正面形象,但其实除了跟卡普拉的定期合作外,他也有好几部西部经典电影和形象,在整部《西部开拓史》中,个人最喜欢的一段便是这个第一段。通过史都华扮演的浪子与纯情女人之间似恋似怜的感情以及几次命中注定的相遇,西部早期风土人情得以清晰的展现。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段的结尾,除了给俩人的感情来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束之外,海瑟薇还导演了一段精彩无比的河流戏,小竹筏在河流中遭遇险情,一群人集体“漂流”的惊险经历刺激无比。不采用任何配乐,但效果比现代大片的配乐加强惊险感的效果更好。
第二部分“平原”中,《杀死一只知更鸟》和《爱德华医生》的老牌影星格雷高里·派克登场,搭档《雨中曲》明星黛比·雷诺兹来了一段类似马戏团恋情一般的故事,揭示不少关于物质和爱情的价值观,而平原的马车大战也是效果非凡。
第三部分“南北战争”仅有20余分钟,显然约翰·福特不适应庞大的新艺拉玛三摄像机,心不在焉的导演了一段嚼之无味的片段,连他携手带来的老搭档约翰·韦恩也丝毫没有半点侧漏的霸气。
第四部分是乔治·马绍尔拍摄的“铁路”,讲述在建造铁路时发生的小冲突和小矛盾,与韦恩版本的“南北战争”一样,感觉导演并未全力准备如何最大化利用新艺拉玛的宽度,同时结合剧本打造段落的广度,不过一段印第安人水牛狂奔相当威武。
最后一段“不法之徒”回到了海瑟薇导演手中,果然又是恢复了头两段的水准,充满视觉效果奇观和场面人物的大气。通过之前建造铁路的铺垫以及与之前的人物相对应,这段可以说是家族史诗的终极段落,在各大西部片里屡见不鲜的抢劫火车和正邪枪战得以上演,众彼时明星联手出演,配上新艺拉玛出色的广角主观视角的效果,最后一段的火车大战也是令人印象深刻。
“新艺拉玛的冒险”花絮部分:
1.随着电视的发展,电影院观众骤减;
2.1952年9月,新艺拉玛(Cinerama)首次公开播映;
3.当时新艺拉玛试映片段便是云霄飞车影片《这就是新艺拉玛》;
4.新艺拉玛使用三段不同影片在三部放映机同时播出,每段的感光面积都大于35毫米胶片,呈现在视野146度的巨大弧形银幕上;
5.弗雷德·沃勒是此项技术的发明者;
6.1948年初在长岛首次实验;
7.亨利·海瑟薇为如何使用新艺拉玛拍摄做了仔细的设计;
8.约翰·福特对新艺拉玛的拍摄很不耐烦,因为有3台摄像机,他一直会不小心跑进镜头;
9.乔治帕伯的替身鲍勃在拍摄时不幸发生意外,被1万5千镑重物碾过;
10.最终新艺拉玛拍摄渐渐不流行主要还是改建戏院的成本以及高昂的拍摄成本;
11.《这是个疯狂疯狂的世界》是一部假的新艺拉玛电影,并非三台摄像机拍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