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里的人性光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a simple life,也是真实的生活。看完电影,我一度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自己的全部感受:从电影的1/3处开始止不住流泪,两次想哇哇大哭,如果不是因为在影院怕影响别人。那种感觉不是悲伤,用感动形容又太轻飘了些,我不知道能有什么词可以准确形容,心里从里到外的通透,也许可以称作高峰体验。
所以期盼用文字能把这种感觉表达一二。
关于电影的拍摄手法等技术问题我不懂,作为一个普通影迷,我想说说《桃姐》带给我对人性和生命的理解。
桃姐——本名钟春桃,出生在战争年代,十三岁便无奈命运卖入梁家做佣人,这一做便是六十多年,终身未婚,无子无嗣。影片开头,桃姐对梁家第三代主人——四十多岁的罗杰,照顾的无微不至,守着仆人的规则:比如不与主人同桌吃饭,给主人盛饭递到手上,洗衣机放在房间等等。让人觉得桃姐真是个从骨子里的仆人,甚至觉得她可怜。直到一天桃姐突然中风,她说:告诉太太,我不做了,做不动了。虽然罗杰把她当妈妈,想照顾她,她坚持搬进养老院。而养老院一个老头说她的名字“一听就是个佣人的名字”时,温和的桃姐怒目还舌:“我得罪你了!”我才知道,佣人只是桃姐的工作,不管是做一年还是做六十多年,她的人格都不是仆人。她遵守着仆人的规则不是因为她有奴性,而是因为这是她美好、完整的品格的一部分。
奉献,是影片里展现的桃姐第一个美好品格。十三岁进梁家,做六十多年的佣人,几十年如一日,照顾梁家三代人。大部分的梁家人都搬到美国了,只剩下罗杰在香港,但她就像曾经一样照顾罗杰。刚开始,心想这个罗杰太不尊敬老人了。后来我才明白,这是桃姐人格中的底子:奉献,直到最后,全心全意。
自爱,是我看到桃姐的有一个品质。桃姐一生未嫁。有一个情节,罗杰小学同学聚在一起回忆:桃姐年轻时,坚持穿老式佣人服,白衣、黑裤,但还是很漂亮,几个小男孩都喜欢跟在桃姐后面。罗杰有一次也问,为什么以前那么多人追你,怎么没同意,像卖鱼老板、五金铺老板,嫁过去都是做老板娘的。桃姐回答说“腥”,“五金铺也腥?”罗杰笑着问。买卖交易,铜臭气满身,的确是腥。甚至梁家的老爷她也“呸”,桃姐看不上。我想桃姐对爱是有追求、有坚持的。就像每个女孩子到情窦初开时,都会对爱情产生纯真的期盼,那时候,不看重金钱、地位、名誉,一心只期盼一份纯洁的爱。等到逐渐长大,会考虑很多,不知不觉中,连自己都觉得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自己是傻子,偶尔也嘲弄一下当年自己的“幼稚”。但桃姐她坚持自己对爱的追求,没有这样的爱情,她守护着自己。虽然她一生没有等到这个人,她也把这份爱传递出去了。首先她爱护自己,养老院里的厕所又脏又臭,应该不是一两天了。别的老头老太太都已经无所谓脏臭、无所谓男女有别的礼节,但是桃姐不会,她努力让自己过好一些,就算中风的情况下,也要找一个相对干净的厕所,在鼻子里塞上纸巾。她是把自己当做人来珍爱的。还有桃姐把这份爱转化为对梁家的爱,特别是对罗杰的爱护。罗杰妈妈有一次对桃姐说:如果不是桃姐的照顾,罗杰长不了这么大。想必罗杰小时候身体不好,是桃姐用尽爱来照顾他,才使罗杰长大成人的。所以他们的感情不是母子,更胜母子。这从罗杰妈妈对罗杰的态度也可以看出:罗杰妈妈对罗杰想控制,说话一直点头,就说罗杰不回答;看电视说他声音太大,看报纸也说他声音太大。母爱中透着一份隔离。而桃姐和罗杰在一起的感觉就像亲母子那么自然。
自强的桃姐。中风之后,桃姐首先想到辞职,搬进养老院。并且还一直嘟囔着:费用我自己付,我有钱,我有钱。进到养老院,看到很多老人就像婴儿一样,被固定在椅子里,或者坐着轮椅。按理说,桃姐中风,半身不遂,应该坐轮椅。护士问:需不需要拿把轮椅?桃姐说:我可以自己走。中风的桃姐只要能自己走就不用拐杖,可以用拐杖走就不用轮椅。全剧可以看到,在最后桃姐死前才开始坐轮椅。桃姐还每天坚持做理疗,一下下的推康复仪器,一步步的走健身器,一丝不苟地完成。这是桃姐坚强的表现,她心里期盼自己可以像梁家老太太一样中风后又好一些。的确桃姐也做到了,罗杰带她去看影展的那次,桃姐可以像正常老太太那样和罗杰散着步走回家,根本看不出她是中风的老人。就算生病,就算半瘫痪,也要有尊严的活着。
节制,桃姐是节制的。虽然她在梁家工作六十多年,她却没有一丝恃功而傲的意思,不像红楼梦里的焦大酔骂宁国府,虽然那个场景下,焦大骂的有理,不过还是可以看出焦大对自己曾经做了那么大贡献,现在没有回报表示非常不满,也就是说焦大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必须有回报的。而桃姐没有以此为傲,甚至她都不觉得梁家应该为自己的养老负责,独立搬进养老院。这是她的节制。还有罗杰待她如亲生母亲,他对罗杰的感情也像对儿子那样深切,但她没有以这份“爱”牵制罗杰。她那么期盼罗杰来养老院看她,但她嘴上永远说“你没空就不要来了,你那么忙。我在养老院很好”之类的话安慰罗杰。她只会自己坐在养老院门口一个早上,翘楚以盼的等待罗杰的出现。还有与女主人之间关系的节制。虽然罗杰妈妈很感激她,对她非常好。但桃姐非常清楚界限在哪里,女主人给的额外钱坚决不要,但她飞机上多要的两双袜子、身上随便围的一块围巾,桃姐不仅非常喜欢的收下,嘴上还千恩万谢。让我看见,桃姐非常清楚她与女主人的关系,她们既有深厚的感情,还有主仆的身份。桃姐的自制只会让人越发的尊重她。
桃姐还是热心的。在养老院,待得最久的那个婆婆扣子掉了会找桃姐帮她缝,并且坚持一个早上要桃姐帮她缝。我们都知道桃姐是中风的,有一只手是僵硬的,而且养老院有那么多工作人员与其他老人,为什么婆婆不找其他人帮她缝扣子。可以想象别人会冷漠对待她,而桃姐不会,她会热心的帮助她,温暖她。当看到不肯跟女儿回过年的婆婆,别人劝说都没有用,是桃姐劝说了一句话,婆婆才动身和女儿回家的。在僵硬、固执、漠然的养老院,桃姐是一个带着热心的人,她会给身边的人带去温暖。
让我意外的是桃姐对人性无奈、肮脏的包容。养老院坚叔有一次拿四个蛋挞给桃姐吃,就顺便“借”了三百块。当时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桃姐被骗了,真是无知的老太太啊。后来罗杰发现坚叔借钱嫖妓的事情,我“开心”的得意了一下,有一种坏人干坏事终于被发现的感觉。没想到桃姐说:“给他吧,还能玩几次呢?”原来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桃姐早就知道坚叔借钱的用处。她包容并同情坚叔,但同时,她自己不认同嫖妓这种行为,也不认同反正快死了,能快活便快活,什么面子、尊严也无所谓的观点。所以坚叔找他跳舞,她跟躲瘟神似的;罗杰开玩笑,说坚叔追她,桃姐脱口而出:恶心。桃姐是个通透、明白的人,她明白人性中懦弱、无奈的地方,她因为明白所以包容,并且深深地同情和理解人性中的这部分。就算她自己洁身自好,他也不会因此就要求别人都和她一样高尚。她相信别人也是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做一个好人的,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何懦弱的地方。桃姐的包容让我震惊的,并且我也看到桃姐的包容是有意义的。最后,坚叔那么着急借钱,却是为了买一束白色的玫瑰花送桃姐最后一程。那一刻我感觉坚叔也是那么美好的一个人,难道这不正是桃姐的包容,他才有展现自己美好这部分的可能吗?
全剧还有一个重要的主题:对死亡的理解。影片中直接讲到死亡的情节很少,但又处处透着死亡的气息。六十多年时光的消逝,是一种时间的死亡;这期间,梁家老太太、老太爷都死亡了;敬老院的几个老人也死亡了,桃姐自己一次又一次的中风,随时有生命危险,这是生命的死亡;还有梅姑的不告而别,这除了生命死亡的讯息,更是关系的死亡。
刚开始,我以为剧中人对死亡的态度是冷漠,特别是女儿来拿妈妈遗物那个场景,一对老人自顾下棋,一个员工坐在桌子上一边看下棋,一边磕瓜子,桃姐的眼神也是直直的,罗杰很奇怪热心的桃姐怎么不上前安慰。只有梅姑在安慰。直到最后罗杰决定给桃姐自然死亡,并同时决定当晚飞往内陆做生意,我才明白:他们不是对死亡冷漠,而是他们已经把死亡看作人生的一个自然过程,它不是生命的终结。身体死亡了,人还可以有其他的方式活着。比如梁家老太太,当看到旧冰箱,就想起当年老太太第一次吃冰西瓜,又担心肚子疼,偷偷问儿媳妇要万金油的趣事。那一刻,仿佛梁家老太太就坐在窗台前的阳光里,和自己的儿媳妇、女佣人在话家常。在活着的人心里,死了的人仍然活着。
而梅姑则没有这么幸运,至少她自己这么觉得。她年轻,只有一个老母亲。所以她是恐惧死亡的,对她而言,身体的死亡就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所以她会尽心安慰失去妈妈的女儿,养老院里,她似乎也是一个对事比较热心积极的人。当她听到医生的宣判时,她隐忍的哭了,因为她知道等待她最终的结果来了,面对这个结果,她是心有不甘的,毕竟她还年轻。所以她偷偷地走了,还告诉养老院一个美好的希望:她被接去更好的疗养院了。如果她真有这么好的经济条件,当初她就不会选择这家养老院,也不会听到医生的建议就哭了,最大的可能是:医治无望,不断换血透析是个无底洞,她选择回家等死了。而这些桃姐都明白,那一刻她是那么黯然和难过,一声不响走进自己房间。这是桃姐很难出现的神情,特别还有罗杰陪伴的时候。
罗杰最后也是理解了死亡的这个含义,所以他在桃姐快死的时候照常工作,工作结束照常给桃姐办丧礼。但回到家里,“桃姐”照常还在家等着自己,这时的桃姐便是活在罗杰的心里,永远不会改变和死亡了。
写完这些后,觉得心里的感觉终于说出一二。但是为什么《桃姐》这部影片这么动人心魄,我想除了有我自己的原因,更有影片自身的力量。从故事情节上来说,这真是一个普通的故事,就像英文题目所说:simple life。不过就是讲一个70多岁老太太突然中风,然后到死亡之间的两年左右的故事。我相信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生活中上演,但是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会活出不同的感受。就像影片中养老院里一样:有固执的,那个老校长至死还是要遵守那些规则;有放荡、活一天乐一天的,坚叔也许还会继续找乐子;有无所谓、把自己当废物的,那一排围着围裙像猪圈的小猪一样等着被喂饭的老人......但是桃姐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看见那么美好的品质,这种品质的拥有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是她自然而然的行为,甚至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些品质,她只是这么做了而已。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如此平凡的生活能这么动人心魄的可能原因了吧。
所以期盼用文字能把这种感觉表达一二。
关于电影的拍摄手法等技术问题我不懂,作为一个普通影迷,我想说说《桃姐》带给我对人性和生命的理解。
桃姐——本名钟春桃,出生在战争年代,十三岁便无奈命运卖入梁家做佣人,这一做便是六十多年,终身未婚,无子无嗣。影片开头,桃姐对梁家第三代主人——四十多岁的罗杰,照顾的无微不至,守着仆人的规则:比如不与主人同桌吃饭,给主人盛饭递到手上,洗衣机放在房间等等。让人觉得桃姐真是个从骨子里的仆人,甚至觉得她可怜。直到一天桃姐突然中风,她说:告诉太太,我不做了,做不动了。虽然罗杰把她当妈妈,想照顾她,她坚持搬进养老院。而养老院一个老头说她的名字“一听就是个佣人的名字”时,温和的桃姐怒目还舌:“我得罪你了!”我才知道,佣人只是桃姐的工作,不管是做一年还是做六十多年,她的人格都不是仆人。她遵守着仆人的规则不是因为她有奴性,而是因为这是她美好、完整的品格的一部分。
奉献,是影片里展现的桃姐第一个美好品格。十三岁进梁家,做六十多年的佣人,几十年如一日,照顾梁家三代人。大部分的梁家人都搬到美国了,只剩下罗杰在香港,但她就像曾经一样照顾罗杰。刚开始,心想这个罗杰太不尊敬老人了。后来我才明白,这是桃姐人格中的底子:奉献,直到最后,全心全意。
自爱,是我看到桃姐的有一个品质。桃姐一生未嫁。有一个情节,罗杰小学同学聚在一起回忆:桃姐年轻时,坚持穿老式佣人服,白衣、黑裤,但还是很漂亮,几个小男孩都喜欢跟在桃姐后面。罗杰有一次也问,为什么以前那么多人追你,怎么没同意,像卖鱼老板、五金铺老板,嫁过去都是做老板娘的。桃姐回答说“腥”,“五金铺也腥?”罗杰笑着问。买卖交易,铜臭气满身,的确是腥。甚至梁家的老爷她也“呸”,桃姐看不上。我想桃姐对爱是有追求、有坚持的。就像每个女孩子到情窦初开时,都会对爱情产生纯真的期盼,那时候,不看重金钱、地位、名誉,一心只期盼一份纯洁的爱。等到逐渐长大,会考虑很多,不知不觉中,连自己都觉得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自己是傻子,偶尔也嘲弄一下当年自己的“幼稚”。但桃姐她坚持自己对爱的追求,没有这样的爱情,她守护着自己。虽然她一生没有等到这个人,她也把这份爱传递出去了。首先她爱护自己,养老院里的厕所又脏又臭,应该不是一两天了。别的老头老太太都已经无所谓脏臭、无所谓男女有别的礼节,但是桃姐不会,她努力让自己过好一些,就算中风的情况下,也要找一个相对干净的厕所,在鼻子里塞上纸巾。她是把自己当做人来珍爱的。还有桃姐把这份爱转化为对梁家的爱,特别是对罗杰的爱护。罗杰妈妈有一次对桃姐说:如果不是桃姐的照顾,罗杰长不了这么大。想必罗杰小时候身体不好,是桃姐用尽爱来照顾他,才使罗杰长大成人的。所以他们的感情不是母子,更胜母子。这从罗杰妈妈对罗杰的态度也可以看出:罗杰妈妈对罗杰想控制,说话一直点头,就说罗杰不回答;看电视说他声音太大,看报纸也说他声音太大。母爱中透着一份隔离。而桃姐和罗杰在一起的感觉就像亲母子那么自然。
自强的桃姐。中风之后,桃姐首先想到辞职,搬进养老院。并且还一直嘟囔着:费用我自己付,我有钱,我有钱。进到养老院,看到很多老人就像婴儿一样,被固定在椅子里,或者坐着轮椅。按理说,桃姐中风,半身不遂,应该坐轮椅。护士问:需不需要拿把轮椅?桃姐说:我可以自己走。中风的桃姐只要能自己走就不用拐杖,可以用拐杖走就不用轮椅。全剧可以看到,在最后桃姐死前才开始坐轮椅。桃姐还每天坚持做理疗,一下下的推康复仪器,一步步的走健身器,一丝不苟地完成。这是桃姐坚强的表现,她心里期盼自己可以像梁家老太太一样中风后又好一些。的确桃姐也做到了,罗杰带她去看影展的那次,桃姐可以像正常老太太那样和罗杰散着步走回家,根本看不出她是中风的老人。就算生病,就算半瘫痪,也要有尊严的活着。
节制,桃姐是节制的。虽然她在梁家工作六十多年,她却没有一丝恃功而傲的意思,不像红楼梦里的焦大酔骂宁国府,虽然那个场景下,焦大骂的有理,不过还是可以看出焦大对自己曾经做了那么大贡献,现在没有回报表示非常不满,也就是说焦大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必须有回报的。而桃姐没有以此为傲,甚至她都不觉得梁家应该为自己的养老负责,独立搬进养老院。这是她的节制。还有罗杰待她如亲生母亲,他对罗杰的感情也像对儿子那样深切,但她没有以这份“爱”牵制罗杰。她那么期盼罗杰来养老院看她,但她嘴上永远说“你没空就不要来了,你那么忙。我在养老院很好”之类的话安慰罗杰。她只会自己坐在养老院门口一个早上,翘楚以盼的等待罗杰的出现。还有与女主人之间关系的节制。虽然罗杰妈妈很感激她,对她非常好。但桃姐非常清楚界限在哪里,女主人给的额外钱坚决不要,但她飞机上多要的两双袜子、身上随便围的一块围巾,桃姐不仅非常喜欢的收下,嘴上还千恩万谢。让我看见,桃姐非常清楚她与女主人的关系,她们既有深厚的感情,还有主仆的身份。桃姐的自制只会让人越发的尊重她。
桃姐还是热心的。在养老院,待得最久的那个婆婆扣子掉了会找桃姐帮她缝,并且坚持一个早上要桃姐帮她缝。我们都知道桃姐是中风的,有一只手是僵硬的,而且养老院有那么多工作人员与其他老人,为什么婆婆不找其他人帮她缝扣子。可以想象别人会冷漠对待她,而桃姐不会,她会热心的帮助她,温暖她。当看到不肯跟女儿回过年的婆婆,别人劝说都没有用,是桃姐劝说了一句话,婆婆才动身和女儿回家的。在僵硬、固执、漠然的养老院,桃姐是一个带着热心的人,她会给身边的人带去温暖。
让我意外的是桃姐对人性无奈、肮脏的包容。养老院坚叔有一次拿四个蛋挞给桃姐吃,就顺便“借”了三百块。当时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桃姐被骗了,真是无知的老太太啊。后来罗杰发现坚叔借钱嫖妓的事情,我“开心”的得意了一下,有一种坏人干坏事终于被发现的感觉。没想到桃姐说:“给他吧,还能玩几次呢?”原来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桃姐早就知道坚叔借钱的用处。她包容并同情坚叔,但同时,她自己不认同嫖妓这种行为,也不认同反正快死了,能快活便快活,什么面子、尊严也无所谓的观点。所以坚叔找他跳舞,她跟躲瘟神似的;罗杰开玩笑,说坚叔追她,桃姐脱口而出:恶心。桃姐是个通透、明白的人,她明白人性中懦弱、无奈的地方,她因为明白所以包容,并且深深地同情和理解人性中的这部分。就算她自己洁身自好,他也不会因此就要求别人都和她一样高尚。她相信别人也是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做一个好人的,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何懦弱的地方。桃姐的包容让我震惊的,并且我也看到桃姐的包容是有意义的。最后,坚叔那么着急借钱,却是为了买一束白色的玫瑰花送桃姐最后一程。那一刻我感觉坚叔也是那么美好的一个人,难道这不正是桃姐的包容,他才有展现自己美好这部分的可能吗?
全剧还有一个重要的主题:对死亡的理解。影片中直接讲到死亡的情节很少,但又处处透着死亡的气息。六十多年时光的消逝,是一种时间的死亡;这期间,梁家老太太、老太爷都死亡了;敬老院的几个老人也死亡了,桃姐自己一次又一次的中风,随时有生命危险,这是生命的死亡;还有梅姑的不告而别,这除了生命死亡的讯息,更是关系的死亡。
刚开始,我以为剧中人对死亡的态度是冷漠,特别是女儿来拿妈妈遗物那个场景,一对老人自顾下棋,一个员工坐在桌子上一边看下棋,一边磕瓜子,桃姐的眼神也是直直的,罗杰很奇怪热心的桃姐怎么不上前安慰。只有梅姑在安慰。直到最后罗杰决定给桃姐自然死亡,并同时决定当晚飞往内陆做生意,我才明白:他们不是对死亡冷漠,而是他们已经把死亡看作人生的一个自然过程,它不是生命的终结。身体死亡了,人还可以有其他的方式活着。比如梁家老太太,当看到旧冰箱,就想起当年老太太第一次吃冰西瓜,又担心肚子疼,偷偷问儿媳妇要万金油的趣事。那一刻,仿佛梁家老太太就坐在窗台前的阳光里,和自己的儿媳妇、女佣人在话家常。在活着的人心里,死了的人仍然活着。
而梅姑则没有这么幸运,至少她自己这么觉得。她年轻,只有一个老母亲。所以她是恐惧死亡的,对她而言,身体的死亡就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所以她会尽心安慰失去妈妈的女儿,养老院里,她似乎也是一个对事比较热心积极的人。当她听到医生的宣判时,她隐忍的哭了,因为她知道等待她最终的结果来了,面对这个结果,她是心有不甘的,毕竟她还年轻。所以她偷偷地走了,还告诉养老院一个美好的希望:她被接去更好的疗养院了。如果她真有这么好的经济条件,当初她就不会选择这家养老院,也不会听到医生的建议就哭了,最大的可能是:医治无望,不断换血透析是个无底洞,她选择回家等死了。而这些桃姐都明白,那一刻她是那么黯然和难过,一声不响走进自己房间。这是桃姐很难出现的神情,特别还有罗杰陪伴的时候。
罗杰最后也是理解了死亡的这个含义,所以他在桃姐快死的时候照常工作,工作结束照常给桃姐办丧礼。但回到家里,“桃姐”照常还在家等着自己,这时的桃姐便是活在罗杰的心里,永远不会改变和死亡了。
写完这些后,觉得心里的感觉终于说出一二。但是为什么《桃姐》这部影片这么动人心魄,我想除了有我自己的原因,更有影片自身的力量。从故事情节上来说,这真是一个普通的故事,就像英文题目所说:simple life。不过就是讲一个70多岁老太太突然中风,然后到死亡之间的两年左右的故事。我相信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生活中上演,但是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会活出不同的感受。就像影片中养老院里一样:有固执的,那个老校长至死还是要遵守那些规则;有放荡、活一天乐一天的,坚叔也许还会继续找乐子;有无所谓、把自己当废物的,那一排围着围裙像猪圈的小猪一样等着被喂饭的老人......但是桃姐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看见那么美好的品质,这种品质的拥有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是她自然而然的行为,甚至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些品质,她只是这么做了而已。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如此平凡的生活能这么动人心魄的可能原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