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ady Vanishes[贵妇失踪记]》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http://axinlove.com/2012/02/the-lady-vanishes/
《The Lady Vanishes[贵妇失踪记]》
by @xinl.ve 120202
Movie Rating:8。
电影的黑白抹去了《The Lady Vanishes[贵妇失踪记]》在彩色片时代应有的俗艳,恰巧才看了《Vertigo[迷魂记]》,然后对比因技术进步导致大导演Hitchcock不得不适当用心于他的舞美老本行。在黑白片的世界,他不需要太过关注于他的金发女郎的风情,那种需要由精致化妆,恰当的服饰以及能够素面朝天的容颜所制造的媚人气质。Kim Novak[金·诺瓦克],《Vertigo》里饰演贵妇和普通女职员的对比可谓明显。实话说,Kim Novak的底子并不属于那种精致的美人范畴,她需要通过化妆才能成为贵妇人,反之,她则是一名穿着老土的普通肥硕妇女。彩色片时代来临后,导演Hitchcock的镜头总是色彩绚丽曝光十足的范。他的宠儿不仅是金发女郎、英国绅士,还必须那种极为漂亮的人物,譬如本片之中的Margaret Lockwood[玛格丽特·洛克伍德]、Michael Redgrave[迈克尔·雷德格瑞夫],端庄优雅的女性和英俊时髦的绅士。
暂且将导演喜爱俊男美女的疑问搁置,回到本片。因雪崩困在小旅店的众人已经构建了惊悚、悬疑或恐怖片的氛围——幽闭空间,莫不相识的众人、男女主人公——不过,更喜欢坐火车的导演只是介绍了各路人马后,就让他们都安稳地登上了离开的列车。有些诧异的安排,感觉在旅店段落在整个影片之中显得过于复杂和精细化。此段的安排,已经不属于电影艺术所能解释,而需了解因为导演钟爱某段奇闻[注1]而希望本片从被雪崩困住的小旅店开始影片的个人愿望。
另一个让人诧异的环节是看完小旅店的段落后,找不到电影的主角!!!在后来知道是年轻的男女为主角,通过他们的感知去感受列车上的情况。在旅店的时候,开始时好似店主,接着是英国的那对父子,然后是年轻女孩,又在某一段的时候转向老妇人,老妇人又因为楼上的跺脚声和年轻女孩产生交集而致引入流浪的音乐人。不多的时间内,电影周游了后来参与事件的主要人物,更多的笔触用来插科打诨些滑稽的笑料而非严格的塑造人物。毕竟Hitchcock的电影角色本来就不太具有鲜明的性格,而所谓靠主角串联电影剧情的做法,那也是后来好莱坞剧情片形成的电影观众的思维惯性。让女主人公早早死亡,《Psycho[精神病人]》那样,也不是没有干过。
进入列车飞驰的时间,也就逐渐开始感受Hitchcock的特征悬疑。正如追问“The 39 Steps”究竟是什么东西等一个疑问一样,在导演的电影之中少有需要剥洋葱或者玩俄罗斯套娃似的戏码。我就布了一个机关、一个关口或一个谜语,你能早早猜到了,那我的电影之于你也就没有太多的乐趣。不同于后期所言的“麦格芬”,“老妇人不见”是一个具体可以触摸的事件。在这样空间巨大的列车上,要藏起一个人其实也很容易,《North by Northwest[西北偏北]》的最后,男主人公就是从火车包厢的行李架上溜出来与女主角欢爱一场,一个人在火车上失踪了的谜题就摆着那儿,等给个合理解释,告诉观众人间蒸发是的确可能存在。
越来越明确感受电影的悬疑风格时,我也像个顽皮的小孩,悠哉悠哉地看导演如何去圆那些信口雌黄留下的谎言。恶作剧般期待导演最后捅个大窟窿,然后亲身出现在银幕给大家鞠躬道歉说:因为太过唬烂,连自己都编不下去了!与女孩Iris同包厢的角色要么被收买、要么与反派沆瀣一气,他们合起来欺骗Iris,非常说得通。两个英国佬怕停车耽误时间(电影交代他们做出决定的段落真是有意思,属于他们二人无心之中听到女孩可能要拉闸停车后临时起意),他们说没有看见老太太也是可以接受。那一对婚外恋男女中的男士因为顾忌身份曝光,同样拒绝表示见过老妇人而避免为Iris作证,自然是更容易被接受。火车上的职员一直配合医生的工作,他们的屁股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放在哪一边。
就这样非常简单的大谎言,非常直接的大变活人,Hitchcock的俊男美女怎样去戳破,观众又能靠什么揪住Hitchcock的小辫子?修女的高跟鞋应验漏了马脚的老话,逐渐拼凑的证据再加上敌方阵营关键时候的倒戈,这才把严密的大变活人把戏揭穿,之前严丝合缝的因果好像真找不到什么漏洞。丢两个问题:老妇人在小旅店丢下的硬币,特写的用意何在?火车玻璃上的FROY被谁擦去了?
注1: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288179/的第一段内容。
The.Lady.Vanishes.1938.PROPER.720p.BluRay.X264-AMIABLE
《The Lady Vanishes[贵妇失踪记]》
by @xinl.ve 120202
Movie Rating:8。
电影的黑白抹去了《The Lady Vanishes[贵妇失踪记]》在彩色片时代应有的俗艳,恰巧才看了《Vertigo[迷魂记]》,然后对比因技术进步导致大导演Hitchcock不得不适当用心于他的舞美老本行。在黑白片的世界,他不需要太过关注于他的金发女郎的风情,那种需要由精致化妆,恰当的服饰以及能够素面朝天的容颜所制造的媚人气质。Kim Novak[金·诺瓦克],《Vertigo》里饰演贵妇和普通女职员的对比可谓明显。实话说,Kim Novak的底子并不属于那种精致的美人范畴,她需要通过化妆才能成为贵妇人,反之,她则是一名穿着老土的普通肥硕妇女。彩色片时代来临后,导演Hitchcock的镜头总是色彩绚丽曝光十足的范。他的宠儿不仅是金发女郎、英国绅士,还必须那种极为漂亮的人物,譬如本片之中的Margaret Lockwood[玛格丽特·洛克伍德]、Michael Redgrave[迈克尔·雷德格瑞夫],端庄优雅的女性和英俊时髦的绅士。
暂且将导演喜爱俊男美女的疑问搁置,回到本片。因雪崩困在小旅店的众人已经构建了惊悚、悬疑或恐怖片的氛围——幽闭空间,莫不相识的众人、男女主人公——不过,更喜欢坐火车的导演只是介绍了各路人马后,就让他们都安稳地登上了离开的列车。有些诧异的安排,感觉在旅店段落在整个影片之中显得过于复杂和精细化。此段的安排,已经不属于电影艺术所能解释,而需了解因为导演钟爱某段奇闻[注1]而希望本片从被雪崩困住的小旅店开始影片的个人愿望。
另一个让人诧异的环节是看完小旅店的段落后,找不到电影的主角!!!在后来知道是年轻的男女为主角,通过他们的感知去感受列车上的情况。在旅店的时候,开始时好似店主,接着是英国的那对父子,然后是年轻女孩,又在某一段的时候转向老妇人,老妇人又因为楼上的跺脚声和年轻女孩产生交集而致引入流浪的音乐人。不多的时间内,电影周游了后来参与事件的主要人物,更多的笔触用来插科打诨些滑稽的笑料而非严格的塑造人物。毕竟Hitchcock的电影角色本来就不太具有鲜明的性格,而所谓靠主角串联电影剧情的做法,那也是后来好莱坞剧情片形成的电影观众的思维惯性。让女主人公早早死亡,《Psycho[精神病人]》那样,也不是没有干过。
进入列车飞驰的时间,也就逐渐开始感受Hitchcock的特征悬疑。正如追问“The 39 Steps”究竟是什么东西等一个疑问一样,在导演的电影之中少有需要剥洋葱或者玩俄罗斯套娃似的戏码。我就布了一个机关、一个关口或一个谜语,你能早早猜到了,那我的电影之于你也就没有太多的乐趣。不同于后期所言的“麦格芬”,“老妇人不见”是一个具体可以触摸的事件。在这样空间巨大的列车上,要藏起一个人其实也很容易,《North by Northwest[西北偏北]》的最后,男主人公就是从火车包厢的行李架上溜出来与女主角欢爱一场,一个人在火车上失踪了的谜题就摆着那儿,等给个合理解释,告诉观众人间蒸发是的确可能存在。
越来越明确感受电影的悬疑风格时,我也像个顽皮的小孩,悠哉悠哉地看导演如何去圆那些信口雌黄留下的谎言。恶作剧般期待导演最后捅个大窟窿,然后亲身出现在银幕给大家鞠躬道歉说:因为太过唬烂,连自己都编不下去了!与女孩Iris同包厢的角色要么被收买、要么与反派沆瀣一气,他们合起来欺骗Iris,非常说得通。两个英国佬怕停车耽误时间(电影交代他们做出决定的段落真是有意思,属于他们二人无心之中听到女孩可能要拉闸停车后临时起意),他们说没有看见老太太也是可以接受。那一对婚外恋男女中的男士因为顾忌身份曝光,同样拒绝表示见过老妇人而避免为Iris作证,自然是更容易被接受。火车上的职员一直配合医生的工作,他们的屁股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放在哪一边。
就这样非常简单的大谎言,非常直接的大变活人,Hitchcock的俊男美女怎样去戳破,观众又能靠什么揪住Hitchcock的小辫子?修女的高跟鞋应验漏了马脚的老话,逐渐拼凑的证据再加上敌方阵营关键时候的倒戈,这才把严密的大变活人把戏揭穿,之前严丝合缝的因果好像真找不到什么漏洞。丢两个问题:老妇人在小旅店丢下的硬币,特写的用意何在?火车玻璃上的FROY被谁擦去了?
注1: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288179/的第一段内容。
The.Lady.Vanishes.1938.PROPER.720p.BluRay.X264-AMI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