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俗人的理想主义之歌

绝对可以算是今年看过的电影里很出色的几部之一了。看的时候笑声连连,却也很有余味。想到了些东西,零星写几笔吧:
1.不切实际但并非不能完成的梦想。看完之后有种冲动,也想造一架钢的琴。当然不是真的想去造钢琴,只是也想去做点什么,做些远离生活琐事惯常的事情。似乎用这种方式就可以证明生活本来可以不单调的,本来可以有更多样子的。
2.手风琴,从开头到结局一直伴着陈桂林的手风琴,还有淑闲的歌。他们的热爱不是为了旁人或许也没多少专业因素。但是,那是真的热爱。有了这热爱有了琴和歌,整个生活就会不同了的热爱。
3.能有一群不管是什么样都还是会当你是朋友,遇见事情都会帮忙的朋友,来帮你实现最不切实际的愿望。这真的是一件幸运的事情。甚至会想,真的不需要身边的朋友有多么出色,也许连理解都做不到,但是,如果他们能在你需要的时候在你身边,尽自己的努力去帮你。这种帮助并非出于无私也并不高尚,也没有圣洁的“友情”的光环。只是类似,“桂林有事啊,能帮就帮帮吧。”这样的情况。
4.小元。桂林为了小元做了钢的琴,而小元最后并没能留下来。对于孩子来说很正常的逻辑,谁对自己好谁能给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想跟着谁。可是,她也会不抱怨什么,在纸糊的不发声的钢琴上练习。也会在看见爸爸做的钢琴之后问爸爸,你想听什么。很真实没有不合常理的感动,但却也有着一丝温暖在。
5.典型的东北文化。一直觉得东北文化的特点是,即使是艺术也没有高雅和遥不可及。就好像淑闲唱的歌我也会觉得很好听,但是相信不会有崇拜和追星。连喜欢也是实在的,没什么所谓的浪漫的爱情,只有过日子。可是,即使这样也不会觉得他们没有真的爱情,相反,这样的感情才更真实。整部电影从头笑到尾,从开始的步步高送葬,到后面的婚礼和其他。这些笑点丝毫没觉得是为了笑而笑的。而人物的一着手一投足都很东北(除了某个不标准的东北话),不是表面的东北,而是把东北人的那种性格和文化带进去了,真的很到位。
最后实在还是想再感慨一下啊,造一架钢的琴,真的是件足以让人心潮澎湃的事情。
1.不切实际但并非不能完成的梦想。看完之后有种冲动,也想造一架钢的琴。当然不是真的想去造钢琴,只是也想去做点什么,做些远离生活琐事惯常的事情。似乎用这种方式就可以证明生活本来可以不单调的,本来可以有更多样子的。
2.手风琴,从开头到结局一直伴着陈桂林的手风琴,还有淑闲的歌。他们的热爱不是为了旁人或许也没多少专业因素。但是,那是真的热爱。有了这热爱有了琴和歌,整个生活就会不同了的热爱。
3.能有一群不管是什么样都还是会当你是朋友,遇见事情都会帮忙的朋友,来帮你实现最不切实际的愿望。这真的是一件幸运的事情。甚至会想,真的不需要身边的朋友有多么出色,也许连理解都做不到,但是,如果他们能在你需要的时候在你身边,尽自己的努力去帮你。这种帮助并非出于无私也并不高尚,也没有圣洁的“友情”的光环。只是类似,“桂林有事啊,能帮就帮帮吧。”这样的情况。
4.小元。桂林为了小元做了钢的琴,而小元最后并没能留下来。对于孩子来说很正常的逻辑,谁对自己好谁能给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想跟着谁。可是,她也会不抱怨什么,在纸糊的不发声的钢琴上练习。也会在看见爸爸做的钢琴之后问爸爸,你想听什么。很真实没有不合常理的感动,但却也有着一丝温暖在。
5.典型的东北文化。一直觉得东北文化的特点是,即使是艺术也没有高雅和遥不可及。就好像淑闲唱的歌我也会觉得很好听,但是相信不会有崇拜和追星。连喜欢也是实在的,没什么所谓的浪漫的爱情,只有过日子。可是,即使这样也不会觉得他们没有真的爱情,相反,这样的感情才更真实。整部电影从头笑到尾,从开始的步步高送葬,到后面的婚礼和其他。这些笑点丝毫没觉得是为了笑而笑的。而人物的一着手一投足都很东北(除了某个不标准的东北话),不是表面的东北,而是把东北人的那种性格和文化带进去了,真的很到位。
最后实在还是想再感慨一下啊,造一架钢的琴,真的是件足以让人心潮澎湃的事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