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灵魂的新海偏好集大成之作
04年《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把我陷入新海诚的世界,07-08年《秒速5厘米》则使我产生更加强烈的感动和共鸣,从此便无法自拔。这部新作期待已久,7月末发现香港MCL会在9月上映便马上托人买票,当时能买到最好的位子就是今天5点这场第3排靠边的位置,大众对这部影片的期待可见一斑。然而看过后还是少许失望:剧情破碎感强烈,较前作在题材上虽有突破和创新但缺少了前作的灵气;虽然画面相比前作更加精美,但因审美疲劳和处处似曾相识的设定仍未能拉高整体评价。
虽然我不了解新海诚其人,但从他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除星空、云朵、夕阳、电车等出现频率超高的景物外,他还有其它几件偏好的事物:学校(云之彼端、秒速5厘米),猫(她和它的故事、云之彼端、猫的集会),飞行器(星之声、云之彼端、秒速5厘米),兵器(星之声、云之彼端),远古神秘的废墟(星之声、云之彼端),等等。新海确实是倾全力于这部作品,因为上述一切元素在这部作品里都有出现,而且篇幅不小。但是,追求大而全的结果往往是缺乏完整性和统一性,因此这部作品颇有大杂烩风格。影片运用了大量的篇幅渲染普通宁静的日常生活,就在观众默认了这样的现实风格的世界设定后,却突然出现了种种对立元素:武装直升机的激战,魔幻奇异的地下世界,宛如宫崎骏笔下的怪物,电光火石的冷兵器决战...风格上的大转弯确实可以凸显世界观设定的复杂,有利于向观众传达更多信息、体验更多监督想呈现的意境和思想;但观赏时颇有不适,让人不禁思考该作品的世界观设定是否过于复杂、叙事方式是否仍有可改进之处。新海诚监督想把作品做得完美、面面俱到固然不错,但过犹不及,反而毁了作品。这方面我个人认为可以参考《千与千寻》的叙事结构和篇幅。
早在《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时代,新海城就因“长篇作品叙事能力不强”而被诟病。自然,对于设定如此复杂的本作,影片零碎的片段感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愈发明显了。片段感首先体现在叙事节奏上。整体来看影片张弛感欠佳,突然走向小高潮又突然落下的片段很多,就好像突然勃起但10秒钟就出来了一样,有些莫名其妙。也许是因为剧本中世界观和剧情的设定确实都太庞大了,于是很多情节只能从简,无法详加渲染描述。这样就又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很多谜题都没有详细解释或干脆没有解释,很多情节显得不可思议或不好理解,观众自然也就有了“莫名其妙”的感觉。再者,破碎感也体现在几条支线的叙事上,切换的连贯感欠佳。影片再三使用了fade to black这种转场效果,实际上这种转场比较适合ending,正常情况下应通过线条之间的联系进行转场,而不是用这种非常容易破坏作品整体性的手段。关于破碎感,从OST也能明显感受到。前几部作品的OST,每条track都是一个情绪、结构完整的作品,但本作的track大多包含诸多场景和情绪,非常跳跃,完全为剧情服务,确实只是“OST”而已。这里有要说一下《千与千寻》,典型的剧情杂乱但组织有序,是型散而神不散的佳作。
另外,此作真的可加个这样的副标题:向宫崎骏和庵野秀明致敬!影片随处可见吉卜力和EVA的影子,以致给人以这样的感觉:演员都是吉卜力客串的,尤其是男主既像《豪尔的移动城堡》中的豪尔,又像《幽灵公主》中的飞鸟;现实的风景是吉卜力式的草地+新海诚式的天空,地下世界的风景是吉卜力式的荒野草原+新海诚式的天空;地下世界的人文景观,就更加熟悉了:LCL般可入肺呼吸的液体,莉莉丝附体的远古巨人,非常吉卜力风的怪物和飞船,甚至心与僧兵决斗的那一段一下就让我想起了《幽灵公主》里飞鸟与骑兵武士对阵的那一幕,关于起死回生的情节又让我想起《钢之炼金术师》...这也是我说这部作品缺乏新海诚应有的灵性的原因,这些故事设定和人物设定实在是太稀松平常了,除了那标志性的星空和云海,实在是缺少属于新海诚独树一帜的元素。
那么,我想说的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部作品缺乏新海诚作品一贯带给我的感受——关于纯真的共鸣与感动。喜欢新海诚的多数人,说“喜欢他的风格”是表象,最重要的是他的风格能让人共鸣,能让人记起记忆深处那些非常平凡却闪着绚丽光芒的人和事。《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同是一部长篇、偏幻想类的作品,但前半部分现实主义的铺垫让人非常共鸣非常向往,而后半部分科幻味道也并不重,重点还是突出三人的感情和羁绊,在已有共鸣的前提下,观众也会潜意识中把这后半段虽虚幻但浪漫纯真故事作为一种憧憬和希望,以补完自身的现实缺憾,这样的手法非常完美、非常美妙。《秒速5厘米》在这方面就更加纯熟,新海诚用如此唯美的手法讲述了那些平常、似乎是属于每个人的情感故事,这三段故事甚至没有开始没有结局、只是有这样的一些残缺的经过,但也正因如此才与观众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共鸣,仿佛新海诚用他美妙的世界为你的故事专程打造了这样一部作品。然而,这部新作呢?首先我完全没有搞懂新海诚想借这部作品表达什么,看似整部作品的主题是“活着就是幸福的,要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p.s.不要执念于已去世之人”这样的,然而标题“追逐繁星的孩子”似乎是指为了星空而跑到地面上来的瞬,而这是一种不满足于当下、积极探索世界的行为,实在无法与前者结合起来。但这些都是次要的,不论本作想表达什么,我没有从本作中得到任何共鸣,没有找到前作中那样鲜活跳动的属于新海诚作品的灵魂。
虽然不明确的内涵和毫无新意的叙事方式让这部作品显得不像前作那么有灵性,但新海诚的世界还是那么美妙,充满闪烁的回忆和憧憬;对我而言这部作品对得起粉丝,新海诚把他标志性的光影风格发挥到了极致,那些绚丽的星空、辉光的夕阳让人无比神往,仿佛离开尘嚣回归田园,整个人都被净化了;新海笔下的魔幻风格村庄、废墟、天空等等也是非常值得玩味的。有时觉得,新海诚的画面看着就是种享受,只要气氛没错,其实我并不真正在意他的剧情是否完整流畅。不论怎样,本作都是新海倾力之作,作为一个新海迷,巨幕下遨游于新海世界的2小时仍不失是令人陶醉和感动的体验。
出BD版本后,我会拖下来再看一遍的。
虽然我不了解新海诚其人,但从他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除星空、云朵、夕阳、电车等出现频率超高的景物外,他还有其它几件偏好的事物:学校(云之彼端、秒速5厘米),猫(她和它的故事、云之彼端、猫的集会),飞行器(星之声、云之彼端、秒速5厘米),兵器(星之声、云之彼端),远古神秘的废墟(星之声、云之彼端),等等。新海确实是倾全力于这部作品,因为上述一切元素在这部作品里都有出现,而且篇幅不小。但是,追求大而全的结果往往是缺乏完整性和统一性,因此这部作品颇有大杂烩风格。影片运用了大量的篇幅渲染普通宁静的日常生活,就在观众默认了这样的现实风格的世界设定后,却突然出现了种种对立元素:武装直升机的激战,魔幻奇异的地下世界,宛如宫崎骏笔下的怪物,电光火石的冷兵器决战...风格上的大转弯确实可以凸显世界观设定的复杂,有利于向观众传达更多信息、体验更多监督想呈现的意境和思想;但观赏时颇有不适,让人不禁思考该作品的世界观设定是否过于复杂、叙事方式是否仍有可改进之处。新海诚监督想把作品做得完美、面面俱到固然不错,但过犹不及,反而毁了作品。这方面我个人认为可以参考《千与千寻》的叙事结构和篇幅。
早在《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时代,新海城就因“长篇作品叙事能力不强”而被诟病。自然,对于设定如此复杂的本作,影片零碎的片段感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愈发明显了。片段感首先体现在叙事节奏上。整体来看影片张弛感欠佳,突然走向小高潮又突然落下的片段很多,就好像突然勃起但10秒钟就出来了一样,有些莫名其妙。也许是因为剧本中世界观和剧情的设定确实都太庞大了,于是很多情节只能从简,无法详加渲染描述。这样就又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很多谜题都没有详细解释或干脆没有解释,很多情节显得不可思议或不好理解,观众自然也就有了“莫名其妙”的感觉。再者,破碎感也体现在几条支线的叙事上,切换的连贯感欠佳。影片再三使用了fade to black这种转场效果,实际上这种转场比较适合ending,正常情况下应通过线条之间的联系进行转场,而不是用这种非常容易破坏作品整体性的手段。关于破碎感,从OST也能明显感受到。前几部作品的OST,每条track都是一个情绪、结构完整的作品,但本作的track大多包含诸多场景和情绪,非常跳跃,完全为剧情服务,确实只是“OST”而已。这里有要说一下《千与千寻》,典型的剧情杂乱但组织有序,是型散而神不散的佳作。
另外,此作真的可加个这样的副标题:向宫崎骏和庵野秀明致敬!影片随处可见吉卜力和EVA的影子,以致给人以这样的感觉:演员都是吉卜力客串的,尤其是男主既像《豪尔的移动城堡》中的豪尔,又像《幽灵公主》中的飞鸟;现实的风景是吉卜力式的草地+新海诚式的天空,地下世界的风景是吉卜力式的荒野草原+新海诚式的天空;地下世界的人文景观,就更加熟悉了:LCL般可入肺呼吸的液体,莉莉丝附体的远古巨人,非常吉卜力风的怪物和飞船,甚至心与僧兵决斗的那一段一下就让我想起了《幽灵公主》里飞鸟与骑兵武士对阵的那一幕,关于起死回生的情节又让我想起《钢之炼金术师》...这也是我说这部作品缺乏新海诚应有的灵性的原因,这些故事设定和人物设定实在是太稀松平常了,除了那标志性的星空和云海,实在是缺少属于新海诚独树一帜的元素。
那么,我想说的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部作品缺乏新海诚作品一贯带给我的感受——关于纯真的共鸣与感动。喜欢新海诚的多数人,说“喜欢他的风格”是表象,最重要的是他的风格能让人共鸣,能让人记起记忆深处那些非常平凡却闪着绚丽光芒的人和事。《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同是一部长篇、偏幻想类的作品,但前半部分现实主义的铺垫让人非常共鸣非常向往,而后半部分科幻味道也并不重,重点还是突出三人的感情和羁绊,在已有共鸣的前提下,观众也会潜意识中把这后半段虽虚幻但浪漫纯真故事作为一种憧憬和希望,以补完自身的现实缺憾,这样的手法非常完美、非常美妙。《秒速5厘米》在这方面就更加纯熟,新海诚用如此唯美的手法讲述了那些平常、似乎是属于每个人的情感故事,这三段故事甚至没有开始没有结局、只是有这样的一些残缺的经过,但也正因如此才与观众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共鸣,仿佛新海诚用他美妙的世界为你的故事专程打造了这样一部作品。然而,这部新作呢?首先我完全没有搞懂新海诚想借这部作品表达什么,看似整部作品的主题是“活着就是幸福的,要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p.s.不要执念于已去世之人”这样的,然而标题“追逐繁星的孩子”似乎是指为了星空而跑到地面上来的瞬,而这是一种不满足于当下、积极探索世界的行为,实在无法与前者结合起来。但这些都是次要的,不论本作想表达什么,我没有从本作中得到任何共鸣,没有找到前作中那样鲜活跳动的属于新海诚作品的灵魂。
虽然不明确的内涵和毫无新意的叙事方式让这部作品显得不像前作那么有灵性,但新海诚的世界还是那么美妙,充满闪烁的回忆和憧憬;对我而言这部作品对得起粉丝,新海诚把他标志性的光影风格发挥到了极致,那些绚丽的星空、辉光的夕阳让人无比神往,仿佛离开尘嚣回归田园,整个人都被净化了;新海笔下的魔幻风格村庄、废墟、天空等等也是非常值得玩味的。有时觉得,新海诚的画面看着就是种享受,只要气氛没错,其实我并不真正在意他的剧情是否完整流畅。不论怎样,本作都是新海倾力之作,作为一个新海迷,巨幕下遨游于新海世界的2小时仍不失是令人陶醉和感动的体验。
出BD版本后,我会拖下来再看一遍的。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