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于侠”的武侠世界

“刘金喜,你到底是啥子人?”这是当初看完《武侠》的预告片后印象极深的一句话,尤其这句台词还是被金城武以四川话的腔调说出的,就更是让人生出几分好奇来。虽然大家都知道甄子丹扮演的刘金喜并非“一个手无寸铁的造纸工人”,但他到底是如何解决掉习武多年的阎东生的呢?这个问题作为剧情的主要一环,还是能唤起广大观众的兴趣的。换言之,对于陈可辛口中的“微观武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买了电影票进影院的各位观者,也多多少少是想要自己去看出个所以然来的。
从五月戛纳首映的红毯开始,片方就打出了“甄唯武”的宣传口号,而最终走上七月暑期档的成片,也的确没有辜负“真威武”这个颇显自负的自我评价。以甄子丹为中心的大段动作戏,从头至尾贯穿始终,硬桥硬马的对打让人看的是眼花缭乱,再加上同样硬线条的音响效果,让人自始至终都跟着血压上升。在动作戏这个环节上,本片做得相当不错,甄子丹亲任动作指导的连场打戏,拳拳到肉,摒弃了浮夸的花拳绣腿,以实打实的对决和硬碰硬的冲撞成就了全片在动作场面上的连贯和高潮迭起,也给电影带来了硬朗的整体气质和坚强无比的气场。可以说,“甄唯武”的宣传口号没有白喊,抛开电影的其他部分不说,单看甄子丹、惠英红、王羽这几代功夫巨星的正面对垒,就已经让人忍不住直呼“真威武”了!特别是甄子丹和惠英红联袂奉献的雌雄角力,力道和招式都可算得上是全片数场武戏中最出彩的部分。
暑期档上映这么一部古装武侠动作大片,并不足以让人惊喜,近些年来国内的电影市场一直不缺同类型的片子,而且略显尴尬的是,每逢一部大制作出来,无论它是占了古装、武侠或是动作这三点中的哪几点,总免不了被大量的口水淹得喘不过气来。不知道陈可辛筹拍本片时是否有雄心去推翻累积已久的偏见,但至少从这个简单直观的片名就可以看出来,对于老掉牙的武侠题材,陈可辛也有自己的追求,想当年人家连华语片中少见的歌舞片都能应付得来,那么一部武侠片实在不算是什么巨大的难题。只不过,要想在一众林立的巅峰之中脱颖而出,还需要一点新鲜的东西,于是“微观武侠”的概念就应运而生了,所以解构主义也就成了本片很明显的标签之一。
基本上,解构和剖析的任务全部落在了金城武扮演的徐百九身上,大部分时间里,电影也是以徐百九的视角来叙述的。既然要解构,就需要细微地观察并将细小的东西时刻加以放大,也就是以微观的视角来审视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肉搏战,所以观众在慢镜头中看到了与拳头亲密接触后扭曲变形的脸、被拳头问候过面颊后慢慢充血的眼睛、被打掉后以漂亮的轨迹划出弧线并击穿酒坛子的牙齿、电脑做出来的瞬间断裂的神经、前一秒还健康跳动后一秒就被秒杀至瘫痪的心脏……虽然这些表象并非“微观”的全部内容,但确实赋予了这部电影特殊的气质,因此也可以被视为“微观武侠”的具体表征之一。
真正负载着解构这一命题的,是徐百九的那些神奇的穴道知识和柯南式的推理过程,推理过程基本上集中在影片的前半段中,而穴道知识则贯穿始终并最终以诡异的方式实现了成效的最大化。从片头因闹事而送了性命的阎东生,到片尾因自然惩罚而去了西天的教主,都是败在了自己的穴位上,缜密的理论算计通过具体的穴道完成了致命的打击,这正是刘金喜和徐百九的厉害之处。对于穴位、穴道这些知识的倚赖,是本片所谓“微观武侠”的实现手法之一,在徐百九步步为营的分析之中,各个穴位与死生的密切关系也被一一道来,虽不知其中有多少夸大的成分,却也多了几分学究气的窥探之感,至少在专业性上,看起来要比普通的武侠片多了些现代化、专业化、学术化的气息。至于推理的过程,实际上并无什么出彩的新鲜地方,但分身有术的徐百九还是以时时在场、处处出现的角度,带来了认真观察外加执著探寻的精神,如果说穴道知识的宣讲算是对结论的总结陈词,那么确定刘金喜就是唐龙的过程,则是力图得出结论的一整个阶段,包括观察、参与、对峙以及身临其境的对位。
在以解构为方式阐释何为“微观武侠”的过程中,陈可辛做了一些尝试,一方面是古装武侠动作片的旧酒,包括如诗如画的风景、偏僻宁静的小村、飞扬跋扈的坏蛋、身怀往事的隐居者、坏到骨子里的大佬,另一方面则是不时跳出的经络图、舞台剧风格的民歌连唱、比CT扫描还具象的心脏扫描,这可以算是一种小小的创新或是改良,但若要说是彻底的颠覆,恐怕还不太够。电影亦是如此,陈可辛把杂糅的风格植入到了电影当中,既不同于李安以文制胜的儒雅飘逸,也迥异于张彻那样完全的硬派力量,虽然甄子丹为本片设计的动作戏也是以硬气为主,但却是为了解构和微观来服务的,但这是否算得上是一种全新的形式,或许只能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武侠电影的套路大家早已熟知,想要完全地革新,并没那么容易实现。
很难想象这部电影的剧本竟然是由林爱华这样一个小女子写出来的,也许从穴位知识普及这样的细部来看,可以望见女性的细致和敏感,但确确实实“雷死了人”的结尾还是让人有点哑然。不过这应该是创作者们有意而为之的一个设置,想要已经断了一只胳膊的唐龙去掀翻一个strong而非虚胖的教主,的确有些困难,而思考到最后一刻的徐百九,则靠针灸针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由此可见,科学的力量还是不容小觑的。残忍到连孙子都要拿来做筹码的教主的确该死,雷劈致死的结局,就算是天谴吧,否则留着这么一个丧心病狂的老头儿祸害人间,的确是叫人不爽。
想要武侠片中的演员们出彩,一直以来都是件难事,更多的时候,演员都让位给了绚烂的动作场面或是内秀的武侠情怀。在演员表演上,本片比许多电影要好,但还是没能奉献出方世玉或是金镶玉那样的经典角色,当然,这样的标准也太高了点。甄子丹的表现比较内敛,但稍显呆滞,倒是其设计的动作戏格外有精神;金城武依旧是以扮帅为主,但却很贴合角色,小秀一把的四川话听来虽有些别扭,但有潇洒的造型来加分;汤唯的角色是一抹暖色,用来中和过重的阳气,只需要一个浅笑,就足以融化掉所有的坚硬物质,而汤唯也很美,这就足够了;惠英红重拾三十年前就已攀至高峰的打女本色,让人眼前一亮,虽是完全的武戏,却是最够味的一个;重出江湖的王羽的确有气场,不过这个教主的角色实在太过符号化,又没人情味又凶悍得要死,实在不让人待见;至于姜武和李小冉,纯粹是去打酱油的,可怜的姜武继《建党伟业》后又悲催了一回。
最早看见那款纯黄色打底、上书“武侠”两个大字的海报时,就惊叹这意境诠释得真是到位,两位主角都是草帽遮颜,一个长衫俊逸,一个短打利落,一武一侠,分立于遒劲的片名两侧,可谓相得益彰。不过电影本身虽有武有勇,但侠气不足,刘金喜在柜坊干掉两个滋事者时,的确有侠的那份胆义,但大部分时间里,他走的并非侠客的道路,更像是隐居的武夫,虽说隐居也常是侠客的做派。刘金喜在恢复了唐龙的身份后,除掉了十三娘、教主这些恶势力,显出了行侠仗义的姿态,不过这也并非他的本意,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叛逃者与老东家之间的斗争,和侠客的生活轨迹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所以,无论是刘金喜,还是唐龙,都更似一介武生,而非一名侠客,而这部叫《武侠》的电影,它以解构的方式和微观的角度铸造出了一个“武大于侠”的武侠世界,虽有突破,却谈不上颠覆。
从五月戛纳首映的红毯开始,片方就打出了“甄唯武”的宣传口号,而最终走上七月暑期档的成片,也的确没有辜负“真威武”这个颇显自负的自我评价。以甄子丹为中心的大段动作戏,从头至尾贯穿始终,硬桥硬马的对打让人看的是眼花缭乱,再加上同样硬线条的音响效果,让人自始至终都跟着血压上升。在动作戏这个环节上,本片做得相当不错,甄子丹亲任动作指导的连场打戏,拳拳到肉,摒弃了浮夸的花拳绣腿,以实打实的对决和硬碰硬的冲撞成就了全片在动作场面上的连贯和高潮迭起,也给电影带来了硬朗的整体气质和坚强无比的气场。可以说,“甄唯武”的宣传口号没有白喊,抛开电影的其他部分不说,单看甄子丹、惠英红、王羽这几代功夫巨星的正面对垒,就已经让人忍不住直呼“真威武”了!特别是甄子丹和惠英红联袂奉献的雌雄角力,力道和招式都可算得上是全片数场武戏中最出彩的部分。
暑期档上映这么一部古装武侠动作大片,并不足以让人惊喜,近些年来国内的电影市场一直不缺同类型的片子,而且略显尴尬的是,每逢一部大制作出来,无论它是占了古装、武侠或是动作这三点中的哪几点,总免不了被大量的口水淹得喘不过气来。不知道陈可辛筹拍本片时是否有雄心去推翻累积已久的偏见,但至少从这个简单直观的片名就可以看出来,对于老掉牙的武侠题材,陈可辛也有自己的追求,想当年人家连华语片中少见的歌舞片都能应付得来,那么一部武侠片实在不算是什么巨大的难题。只不过,要想在一众林立的巅峰之中脱颖而出,还需要一点新鲜的东西,于是“微观武侠”的概念就应运而生了,所以解构主义也就成了本片很明显的标签之一。
基本上,解构和剖析的任务全部落在了金城武扮演的徐百九身上,大部分时间里,电影也是以徐百九的视角来叙述的。既然要解构,就需要细微地观察并将细小的东西时刻加以放大,也就是以微观的视角来审视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肉搏战,所以观众在慢镜头中看到了与拳头亲密接触后扭曲变形的脸、被拳头问候过面颊后慢慢充血的眼睛、被打掉后以漂亮的轨迹划出弧线并击穿酒坛子的牙齿、电脑做出来的瞬间断裂的神经、前一秒还健康跳动后一秒就被秒杀至瘫痪的心脏……虽然这些表象并非“微观”的全部内容,但确实赋予了这部电影特殊的气质,因此也可以被视为“微观武侠”的具体表征之一。
真正负载着解构这一命题的,是徐百九的那些神奇的穴道知识和柯南式的推理过程,推理过程基本上集中在影片的前半段中,而穴道知识则贯穿始终并最终以诡异的方式实现了成效的最大化。从片头因闹事而送了性命的阎东生,到片尾因自然惩罚而去了西天的教主,都是败在了自己的穴位上,缜密的理论算计通过具体的穴道完成了致命的打击,这正是刘金喜和徐百九的厉害之处。对于穴位、穴道这些知识的倚赖,是本片所谓“微观武侠”的实现手法之一,在徐百九步步为营的分析之中,各个穴位与死生的密切关系也被一一道来,虽不知其中有多少夸大的成分,却也多了几分学究气的窥探之感,至少在专业性上,看起来要比普通的武侠片多了些现代化、专业化、学术化的气息。至于推理的过程,实际上并无什么出彩的新鲜地方,但分身有术的徐百九还是以时时在场、处处出现的角度,带来了认真观察外加执著探寻的精神,如果说穴道知识的宣讲算是对结论的总结陈词,那么确定刘金喜就是唐龙的过程,则是力图得出结论的一整个阶段,包括观察、参与、对峙以及身临其境的对位。
在以解构为方式阐释何为“微观武侠”的过程中,陈可辛做了一些尝试,一方面是古装武侠动作片的旧酒,包括如诗如画的风景、偏僻宁静的小村、飞扬跋扈的坏蛋、身怀往事的隐居者、坏到骨子里的大佬,另一方面则是不时跳出的经络图、舞台剧风格的民歌连唱、比CT扫描还具象的心脏扫描,这可以算是一种小小的创新或是改良,但若要说是彻底的颠覆,恐怕还不太够。电影亦是如此,陈可辛把杂糅的风格植入到了电影当中,既不同于李安以文制胜的儒雅飘逸,也迥异于张彻那样完全的硬派力量,虽然甄子丹为本片设计的动作戏也是以硬气为主,但却是为了解构和微观来服务的,但这是否算得上是一种全新的形式,或许只能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武侠电影的套路大家早已熟知,想要完全地革新,并没那么容易实现。
很难想象这部电影的剧本竟然是由林爱华这样一个小女子写出来的,也许从穴位知识普及这样的细部来看,可以望见女性的细致和敏感,但确确实实“雷死了人”的结尾还是让人有点哑然。不过这应该是创作者们有意而为之的一个设置,想要已经断了一只胳膊的唐龙去掀翻一个strong而非虚胖的教主,的确有些困难,而思考到最后一刻的徐百九,则靠针灸针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由此可见,科学的力量还是不容小觑的。残忍到连孙子都要拿来做筹码的教主的确该死,雷劈致死的结局,就算是天谴吧,否则留着这么一个丧心病狂的老头儿祸害人间,的确是叫人不爽。
想要武侠片中的演员们出彩,一直以来都是件难事,更多的时候,演员都让位给了绚烂的动作场面或是内秀的武侠情怀。在演员表演上,本片比许多电影要好,但还是没能奉献出方世玉或是金镶玉那样的经典角色,当然,这样的标准也太高了点。甄子丹的表现比较内敛,但稍显呆滞,倒是其设计的动作戏格外有精神;金城武依旧是以扮帅为主,但却很贴合角色,小秀一把的四川话听来虽有些别扭,但有潇洒的造型来加分;汤唯的角色是一抹暖色,用来中和过重的阳气,只需要一个浅笑,就足以融化掉所有的坚硬物质,而汤唯也很美,这就足够了;惠英红重拾三十年前就已攀至高峰的打女本色,让人眼前一亮,虽是完全的武戏,却是最够味的一个;重出江湖的王羽的确有气场,不过这个教主的角色实在太过符号化,又没人情味又凶悍得要死,实在不让人待见;至于姜武和李小冉,纯粹是去打酱油的,可怜的姜武继《建党伟业》后又悲催了一回。
最早看见那款纯黄色打底、上书“武侠”两个大字的海报时,就惊叹这意境诠释得真是到位,两位主角都是草帽遮颜,一个长衫俊逸,一个短打利落,一武一侠,分立于遒劲的片名两侧,可谓相得益彰。不过电影本身虽有武有勇,但侠气不足,刘金喜在柜坊干掉两个滋事者时,的确有侠的那份胆义,但大部分时间里,他走的并非侠客的道路,更像是隐居的武夫,虽说隐居也常是侠客的做派。刘金喜在恢复了唐龙的身份后,除掉了十三娘、教主这些恶势力,显出了行侠仗义的姿态,不过这也并非他的本意,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叛逃者与老东家之间的斗争,和侠客的生活轨迹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所以,无论是刘金喜,还是唐龙,都更似一介武生,而非一名侠客,而这部叫《武侠》的电影,它以解构的方式和微观的角度铸造出了一个“武大于侠”的武侠世界,虽有突破,却谈不上颠覆。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