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观《让子弹飞》,极度夸张的真实(写于2010年12月19日 22:34 )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自己的一篇老文章,忽然想贴上来:
豆瓣已经评分高达9.3(去年刚上映时候的评分),且不管“索引派”怎么折腾去索引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也不管因为票房飙到多高有人对其商业性质的诟病,《让子弹飞》,确实让观众过了把隐,也许姜文有隐喻,就像黄四爷的台词:“这是比喻!比喻!比喻!比喻!”也确实有很多荒诞不经的境界给我们留下种种不解,正如那铁门上面的子弹穿透出的问号,也许在姜文心中也有很多未知。作为观影人,我们不妨抱着轻松的态度去欣赏这两个多小时的光影交横。
极度的夸张,这是我的最深刻印象。
放大的人物与夸张的演绎:
剧情吸引人,就需要典型的人物和曲折的情节。人生本平凡,所以不需要再去追求虚幻的平凡,我们可以对着黑字白纸时而落泪时而愤怒,就是曲折与不平凡造就。
主人公,张麻子,极度典型的土匪名,但是他却有“牧之”这样反差巨大的真名,一面是军人,一面是土匪,人,也许就是这样的矛盾体。上帝给人们造就了智慧,这智慧既产生了欲望,也成就了道德,二者互相消长,方能达到平衡而不至于湮灭。反派黄四爷,似乎有基督山伯爵一样多的财产,卖官鬻爵,压榨百姓,是1920年左右军阀官僚的代表。同时,也有所有恶人的性格:草菅人命,仗势欺人,颠倒是非败坏人是……可谓通关的终极BOSS。葛优扮演的真县长,假师爷,却显得很真实,在极度夸张的环境中,他用严肃的念白征服了所有观众。
情节的夸张有荒诞的影子,“鹅城”,一个人都不敢说人话只有作为鹅才能随心所欲的城,人性被压抑,剩下的只有鹅性。城也就巴掌大。。百姓光着膀子,可以看做是什么都被柞光了,不妨认为,当人性被压抑泯灭之时,还不如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来得单纯不加粉饰,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文字流露,才有胜于此的怪诞。
影片一开头便是马拉火车,确实有这样的实例,但是在那个时代的中国,简直就是疯狂。火车里的士兵可以不吃饭,县长一行三人围着巨大的下里巴人火锅吟诵所谓的阳春白雪。胡六的公堂找茬与小六的剖腹,这关乎生死和县长名声的事件契机却是小小一碗凉粉,这高度之对比让人不禁大呼:荒唐。但我们想想现实,也时常不是荒唐如此么。
麻匪之间的联系方式也是让人匪夷所思,鸡叫。。。我们不必要去追究具体有什么意思,姜文也不会想卡梅隆那样去专门创造一种纳美语言,就像INCEPTION中梦的创造一样,我们不要严谨的逻辑或科学,我们只要之中情绪的传递和表达,媒介只是次要,重要的是彼此的接收与理解。
不仅仅如此,在音效方面也是极度反差,喧哗之后瞬间的宁静,只有杯子落下的声音,枪声的背后却有着无尽的幽静。
我们不能说姜文作为导演很优秀,不能说他的剪辑、镜头的转换是多么出神入化,我们只要观赏他的镜语就好了。我不要去索引,我偏爱这种荒诞,我最喜欢的导演是蒂姆·伯顿,他的电影无不充斥着新奇怪诞,我只想去享受,那个在真实中所不能追求的生命的极致。
在一片热闹与喧哗中,结局让人倍感凄凉,(虽然我不知道哪里能体现他喜欢花姐),逐渐着,当野心达成之后,我们有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野心,真的有一天会实现么。也许没有那一天,姜文想成为顶尖导演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只要他循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一切都是最好的。最终的中弹者,果然还是观众。
胡言乱语,不知所云
豆瓣已经评分高达9.3(去年刚上映时候的评分),且不管“索引派”怎么折腾去索引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也不管因为票房飙到多高有人对其商业性质的诟病,《让子弹飞》,确实让观众过了把隐,也许姜文有隐喻,就像黄四爷的台词:“这是比喻!比喻!比喻!比喻!”也确实有很多荒诞不经的境界给我们留下种种不解,正如那铁门上面的子弹穿透出的问号,也许在姜文心中也有很多未知。作为观影人,我们不妨抱着轻松的态度去欣赏这两个多小时的光影交横。
极度的夸张,这是我的最深刻印象。
放大的人物与夸张的演绎:
剧情吸引人,就需要典型的人物和曲折的情节。人生本平凡,所以不需要再去追求虚幻的平凡,我们可以对着黑字白纸时而落泪时而愤怒,就是曲折与不平凡造就。
主人公,张麻子,极度典型的土匪名,但是他却有“牧之”这样反差巨大的真名,一面是军人,一面是土匪,人,也许就是这样的矛盾体。上帝给人们造就了智慧,这智慧既产生了欲望,也成就了道德,二者互相消长,方能达到平衡而不至于湮灭。反派黄四爷,似乎有基督山伯爵一样多的财产,卖官鬻爵,压榨百姓,是1920年左右军阀官僚的代表。同时,也有所有恶人的性格:草菅人命,仗势欺人,颠倒是非败坏人是……可谓通关的终极BOSS。葛优扮演的真县长,假师爷,却显得很真实,在极度夸张的环境中,他用严肃的念白征服了所有观众。
情节的夸张有荒诞的影子,“鹅城”,一个人都不敢说人话只有作为鹅才能随心所欲的城,人性被压抑,剩下的只有鹅性。城也就巴掌大。。百姓光着膀子,可以看做是什么都被柞光了,不妨认为,当人性被压抑泯灭之时,还不如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来得单纯不加粉饰,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文字流露,才有胜于此的怪诞。
影片一开头便是马拉火车,确实有这样的实例,但是在那个时代的中国,简直就是疯狂。火车里的士兵可以不吃饭,县长一行三人围着巨大的下里巴人火锅吟诵所谓的阳春白雪。胡六的公堂找茬与小六的剖腹,这关乎生死和县长名声的事件契机却是小小一碗凉粉,这高度之对比让人不禁大呼:荒唐。但我们想想现实,也时常不是荒唐如此么。
麻匪之间的联系方式也是让人匪夷所思,鸡叫。。。我们不必要去追究具体有什么意思,姜文也不会想卡梅隆那样去专门创造一种纳美语言,就像INCEPTION中梦的创造一样,我们不要严谨的逻辑或科学,我们只要之中情绪的传递和表达,媒介只是次要,重要的是彼此的接收与理解。
不仅仅如此,在音效方面也是极度反差,喧哗之后瞬间的宁静,只有杯子落下的声音,枪声的背后却有着无尽的幽静。
我们不能说姜文作为导演很优秀,不能说他的剪辑、镜头的转换是多么出神入化,我们只要观赏他的镜语就好了。我不要去索引,我偏爱这种荒诞,我最喜欢的导演是蒂姆·伯顿,他的电影无不充斥着新奇怪诞,我只想去享受,那个在真实中所不能追求的生命的极致。
在一片热闹与喧哗中,结局让人倍感凄凉,(虽然我不知道哪里能体现他喜欢花姐),逐渐着,当野心达成之后,我们有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野心,真的有一天会实现么。也许没有那一天,姜文想成为顶尖导演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只要他循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一切都是最好的。最终的中弹者,果然还是观众。
胡言乱语,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