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震撼的一部片子

第一遍看这个片子的时候,的确有种……啊,血腥,只有日本人会演绎这样BT的情节。孩子杀/人什么的。
难道非要用这种夸张的震撼才能够刺激我们的神经么?是的,就像是剧中用那种深刻的报复在提醒和“重生”这些孩子的思想和人生。也许正是因为法律对他们的惩罚不痛不痒。
我觉得老师的那个生命的教育,其实并不是教育这些孩子的,还是教育场外作为观众的我们。
我不能说自己有多看懂这部电影,因为我仍然对美呆的身份带着不确定。而且我一直相信中国式教育大环境造就出日本的那种重度恋母、用杀人表现自己的能力、下毒……等,但是话不能说满。也可能我太天真知道太少,看到的都是河蟹。
因为也许有人心中的恶魔就是这样在告诉他们的,冲动之下。
最近也在Q群之中接触了许多的小孩子,当然我指的主要是初高中生。比我小几年的一律这么称呼了。我才发现现在的孩子的思想和性格远比我们想的“丰富”。也许是我胆小老派不能接受过度血腥,但是看着他们能够随意自如地讲着分尸、工口,甚至开剧场去演绎……当然有些不必想得太过于严重,也不必较真去提高到什么程度。
但是有些性格上……我觉得就必须让大人们用正确的方式注意起来了(发现真的要与时俱进,处乱不惊)比如中二,持续网络的群的时候很大的程度上是三次元的空虚,所以才会要在网路上面发泄和寻求重视,这个时候中二的属性就会肆无忌惮地暴露出来。
扯远了,不说这个中二的话题了,虽然觉得这个性格特征值得关注。这不是萌点…因为我目前觉得中二的原因一个在于过渡期,虽然有些人不是青春期了还在中二。但是更多的是没有关注和沟通,交予他们正确的思维方式。
所以说,有的时候青少年一下子控制不不自己的正确观的时候,或者说美化了、淡然了一些负面的行为的时候,问题就会暴露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去被纠正,而不是最后做出了过激的行为,再用过激的惩罚去处理。那个时候悲剧就已经产生了。
一切做在之前,那些错误可怕的观念就应该被压抑在摇篮里。(这种说法可能有些偏题,因为电影告诫的是不要轻视结果……就是不要轻视青少年犯罪,给予过轻的处罚,抨击青少年保护法)
PS:那群班级里的其他同学怎么处理啊!老师!让他们也重生吧!
难道非要用这种夸张的震撼才能够刺激我们的神经么?是的,就像是剧中用那种深刻的报复在提醒和“重生”这些孩子的思想和人生。也许正是因为法律对他们的惩罚不痛不痒。
我觉得老师的那个生命的教育,其实并不是教育这些孩子的,还是教育场外作为观众的我们。
我不能说自己有多看懂这部电影,因为我仍然对美呆的身份带着不确定。而且我一直相信中国式教育大环境造就出日本的那种重度恋母、用杀人表现自己的能力、下毒……等,但是话不能说满。也可能我太天真知道太少,看到的都是河蟹。
因为也许有人心中的恶魔就是这样在告诉他们的,冲动之下。
最近也在Q群之中接触了许多的小孩子,当然我指的主要是初高中生。比我小几年的一律这么称呼了。我才发现现在的孩子的思想和性格远比我们想的“丰富”。也许是我胆小老派不能接受过度血腥,但是看着他们能够随意自如地讲着分尸、工口,甚至开剧场去演绎……当然有些不必想得太过于严重,也不必较真去提高到什么程度。
但是有些性格上……我觉得就必须让大人们用正确的方式注意起来了(发现真的要与时俱进,处乱不惊)比如中二,持续网络的群的时候很大的程度上是三次元的空虚,所以才会要在网路上面发泄和寻求重视,这个时候中二的属性就会肆无忌惮地暴露出来。
扯远了,不说这个中二的话题了,虽然觉得这个性格特征值得关注。这不是萌点…因为我目前觉得中二的原因一个在于过渡期,虽然有些人不是青春期了还在中二。但是更多的是没有关注和沟通,交予他们正确的思维方式。
所以说,有的时候青少年一下子控制不不自己的正确观的时候,或者说美化了、淡然了一些负面的行为的时候,问题就会暴露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去被纠正,而不是最后做出了过激的行为,再用过激的惩罚去处理。那个时候悲剧就已经产生了。
一切做在之前,那些错误可怕的观念就应该被压抑在摇篮里。(这种说法可能有些偏题,因为电影告诫的是不要轻视结果……就是不要轻视青少年犯罪,给予过轻的处罚,抨击青少年保护法)
PS:那群班级里的其他同学怎么处理啊!老师!让他们也重生吧!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