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 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生态图-观电影《让子弹飞》有感-许锡良

许锡良
一
2010年岁末,在参加信孚教育集团21周年庆典时遇到了广州永博明教育研究院的院长王永江先生,他郑重向我推荐由姜文导演并且主演的电影《让子弹飞》值得一看。我一向对国产片不抱什么希望,因此,也就一直按兵不动。但随着网络与报纸杂志对这个电影的热炒,特别是一些很有思想头脑的朋友也开始关注这部电影,并且写出影评心得。我感觉也许确实是有点料的。因此,弄了一个网络版的光碟来看看。那一晚我忙完了手中的活已经是快十二点了,等我看完时已经是凌晨二点钟了,而且仍然丝毫没有什么疲倦感。我这个几乎从来不熬夜过十二点的人,竟然为这部电影破例。
二
这部电影把一个异常严肃的中国特色的政治问题,用一个编造出来的遥远的故事演绎出来,这是这部电影得以通过审查的重要原因,因为这是一个遥远的故事,但是故事却用了一些现代术语,比如浦东,这既是在搞笑,又是在暗示这部电影的现实性。同时也使得电影庄谐皆备。表面是令人忍俊不禁的笑话故事,骨子里却反映了一个异常严肃,而且仍然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那就是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局面究竟应该如何走向。
电影中的主要人物,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土匪张麻子,一个是恶霸黄四郎,另一个是靠花钱买来的县长职务,在赴任途中被张麻子劫持,之后改为任“汤师爷”的江湖骗子。用这三种人来暗示,中国的政治格局实际上从来都是这三种人来把持的。这三种人其实也代表了中国政治的三种特色,一是黑,二是厚,三是阴。电影就从“汤师爷”(葛优饰)买县官赴任开始。中国的官,无非是两种方式获得:一是靠买得(汤师爷);二是靠枪杆子抢得(张麻子),所得的官,无非是为了挣钱,买官要尽快还本带利,抢官则要占据江山,因此,中国的官搜刮民财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靠官印,如果这个行不通,就靠枪杆子,官印挣不到的,枪杆子能够挣到。不过正如汤师爷对张麻子所说的那样:官印能够挣钱,却只能够跪下挣,枪杆子能够站着挣到钱,则要在山里挣,可是张麻子偏偏不信这个邪,他要在站着的同时把钱挣到手,因此官印与枪杆子合在一起,戏就这样开始了。
恶霸黄四郎代表中国千年历史上的“为富不仁”的既得利益者。在历史上他们从来就是干着欺男霸女,掠夺民脂民膏的角色,积累了五代的财富,仅家丁就有四百多个,财力势力雄厚,杀过五任县长,是一个典型的地头蛇恶霸。因此,当张麻子化装成县长进入鹅城时,黄四郎不但没有出面迎接,反而派了管家、团总教练及家丁抬一辆放了一顶礼帽的空轿子去见县长,给县长一个下马威。但是,有过讲武堂出身、17岁就当过蔡锷将军手枪队长的土匪头子张麻子,见多识广,有胆有识,根本不怕这一套。
因此,两人开始了斗智斗勇的长期周旋。江湖骗子汤师爷是一个在争斗过程中,任人摆布,唯利是图,惯于见风使舵的传统文人。谁赢就认谁为恩人,常常两面三刀。至死都没有说过一句真话。黄四郎依据他雄厚的财力与十足的阴险狡猾,而张麻子却依其十足的霸气与匪气,还有一帮能征善战的土匪哥们,与黄四郎展开殊死搏斗。最后靠劫富济贫,赢得鹅城百姓的信任与支持。那个反复出现的谁穷向谁家扔钱的镜头,其实才是张麻子最后打败黄四郎的真正法宝。
三
黄四郎家族雄霸鹅城五代,富甲一方,骄横专横,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向来不把地方官吏放在眼中。随时可以调动军队镇压自己不喜欢的势力。因此,汤师爷在张麻子接管鹅城的时候说,要把买官的钱挣回来的办法就是与当地的黄四郎合作,合作的规则是根据潜规则进行的。分成是按照三七开,黄四郎拿七成,县长拿三成。方法就是巧立名目,先让当地的土豪劣绅交钱,然后诱使当地百姓交,然后再把土豪劣绅的钱如数甚至加倍奉还。共同鱼肉乡亲百姓。但是,张麻子并不想按照这个历久不衰、屡试不爽的潜规则办,而是要把锋芒指出当地霸王的黄四郎,想办法让他出钱,最后要除掉这个恶霸。这也是张麻子让黄四郎看到他“霸气外露”的重要原因。
除掉黄四郎的方法,就是放手让黄四郎大肆搜刮民财,当黄四郎用车将大车大车的银子送回自己家的时候,张麻子说,事情已经成功了九成。因为接下来,就可以利用鹅城百姓的仇富心理把黄四郎除掉了。
四
但是,百姓是什么人呢?中国的百姓其实就是在儒家文化愚弄下的愚民。他们在受到压榨与逼迫的时候,心中也会有仇恨,但是,他们常常只是一些敢怒不敢言的动物,电影在结尾的时候,由张麻子带着四个兄弟在鹅城里冲来冲去,高喊着口号:“枪在手,跟我走,杀四郎,抢碉楼”,虽然百姓们一直蠢蠢欲动,却始终没有一个人跟着,直到张麻子将黄四郎的替身当众杀死为止。至此,姜文饰演的张麻子,已然就是井冈山上打土豪分田地的毛泽东了。在这里土匪头子所作所为,就是利用“群众路线”和“武装斗争”的法宝来制胜。问题是黄四郎财大气粗,势力雄厚,那些愚昧的老百姓是没有什么头脑,也没有什么主见的人,他们跟不跟着走的关键就在于,“谁赢跟谁”,百姓是没有思想灵魂的人,电影中用“四个人,后面还跟着一群鹅”来暗示中国社会中的这种关系。鹅城其实就是暗示,城里只有像鹅一样的百姓,他们平时是任人宰割的动物,是随意被人煽动的一群没有脑子的鹅。要让鹅跟自己走,张麻子除了带领兄弟挥枪向前冲外,还有就是要向为数众多的“鹅”们证明,黄四郎已经不堪一击。把黄四郎的替身杀掉后,那些“鹅”内心的害怕才没有了。毫不费力地冲进黄四郎碉楼之后,把真的黄四郎当成替身杀死,替身的死亡将黄四郎身上的霸气剥夺殆尽,没有了精神与灵光的真黄四郎此时只好束手就擒。而张麻子整个过程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仰卧在平台上就获得了完全彻底的胜利。黄四郎家财散尽分光,最后连黄四郎与张麻子坐在院子里的两把椅子也被 “鹅”兴冲冲地拿走了。昔日里那些鞍前马后,俯首帖耳的家丁、教头们此时也加入了抢劫黄家财产的行列。黄家的那个前清武举人总教头更是兴冲冲向张麻子表示,他有九种办法可以弄死黄四郎。
群众路线,武装斗争在这出戏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五
官绅勾结,鱼肉百姓,为害一方,土匪四起,引导群众,武装斗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再次官匪合一,如此循环往复。中国历史数以千年计,其实基本上没有跳出这个反复上演的怪圈。打江山,坐江山,一治一乱,谁霸谁赢,谁黑谁胜。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里并没有什么人性、真理、公平与正义可言。这就是中国历史的真实面目。这样的历史怪圈,中国至今没有能够走出来。
姜文拍这部戏其实说明姜文是很有历史眼光与思想政治头脑的人,他对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把握得非常准确。
戏的结尾是暗示革命成功之后何处去的问题。也就是娜拉走后应该怎样的问题。这其实也是一个老问题。大家完成了打倒黄四郎的任务之后,纷纷去上海的浦东开发区,过自己的生活,骑真的自行车去了。张麻子终于彻底放弃了打江山坐江山的历史惯性,成为了第二个华盛顿。
任何时代都会有一些令人发指的人物与事件,问题是,即使这些人与事得到解决,也不意味着天下就太平了。因为,那种旧政治的土壤还在,腐朽的幽灵还在,制度还在,温床还在,就像一块腐肉上的蛆虫虽然一时被捉拿掉了,但是,只要那块腐肉还在,那么用不了多久,新的蛆还会再生出来,而且生得比以前还要多,发出的臭味还要臭。
正因为这样,所以,我对一种历史文化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的思考与关注,远比对现实中的具体事件的思考与关注要来得集中,因为前者是因,后者只是结果。
姜文这部电影是有大智慧的杰作,其智慧一是表现在说清了道理,二是通过了政治审查。电影中的人物演得也很有气势,很有趣味,一些对话幽默风趣,却不乏真知灼见。新年来临之前,向国人献上这么一部电影,其实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先声。
2011年1月8日星期六
一
2010年岁末,在参加信孚教育集团21周年庆典时遇到了广州永博明教育研究院的院长王永江先生,他郑重向我推荐由姜文导演并且主演的电影《让子弹飞》值得一看。我一向对国产片不抱什么希望,因此,也就一直按兵不动。但随着网络与报纸杂志对这个电影的热炒,特别是一些很有思想头脑的朋友也开始关注这部电影,并且写出影评心得。我感觉也许确实是有点料的。因此,弄了一个网络版的光碟来看看。那一晚我忙完了手中的活已经是快十二点了,等我看完时已经是凌晨二点钟了,而且仍然丝毫没有什么疲倦感。我这个几乎从来不熬夜过十二点的人,竟然为这部电影破例。
二
这部电影把一个异常严肃的中国特色的政治问题,用一个编造出来的遥远的故事演绎出来,这是这部电影得以通过审查的重要原因,因为这是一个遥远的故事,但是故事却用了一些现代术语,比如浦东,这既是在搞笑,又是在暗示这部电影的现实性。同时也使得电影庄谐皆备。表面是令人忍俊不禁的笑话故事,骨子里却反映了一个异常严肃,而且仍然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那就是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局面究竟应该如何走向。
电影中的主要人物,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土匪张麻子,一个是恶霸黄四郎,另一个是靠花钱买来的县长职务,在赴任途中被张麻子劫持,之后改为任“汤师爷”的江湖骗子。用这三种人来暗示,中国的政治格局实际上从来都是这三种人来把持的。这三种人其实也代表了中国政治的三种特色,一是黑,二是厚,三是阴。电影就从“汤师爷”(葛优饰)买县官赴任开始。中国的官,无非是两种方式获得:一是靠买得(汤师爷);二是靠枪杆子抢得(张麻子),所得的官,无非是为了挣钱,买官要尽快还本带利,抢官则要占据江山,因此,中国的官搜刮民财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靠官印,如果这个行不通,就靠枪杆子,官印挣不到的,枪杆子能够挣到。不过正如汤师爷对张麻子所说的那样:官印能够挣钱,却只能够跪下挣,枪杆子能够站着挣到钱,则要在山里挣,可是张麻子偏偏不信这个邪,他要在站着的同时把钱挣到手,因此官印与枪杆子合在一起,戏就这样开始了。
恶霸黄四郎代表中国千年历史上的“为富不仁”的既得利益者。在历史上他们从来就是干着欺男霸女,掠夺民脂民膏的角色,积累了五代的财富,仅家丁就有四百多个,财力势力雄厚,杀过五任县长,是一个典型的地头蛇恶霸。因此,当张麻子化装成县长进入鹅城时,黄四郎不但没有出面迎接,反而派了管家、团总教练及家丁抬一辆放了一顶礼帽的空轿子去见县长,给县长一个下马威。但是,有过讲武堂出身、17岁就当过蔡锷将军手枪队长的土匪头子张麻子,见多识广,有胆有识,根本不怕这一套。
因此,两人开始了斗智斗勇的长期周旋。江湖骗子汤师爷是一个在争斗过程中,任人摆布,唯利是图,惯于见风使舵的传统文人。谁赢就认谁为恩人,常常两面三刀。至死都没有说过一句真话。黄四郎依据他雄厚的财力与十足的阴险狡猾,而张麻子却依其十足的霸气与匪气,还有一帮能征善战的土匪哥们,与黄四郎展开殊死搏斗。最后靠劫富济贫,赢得鹅城百姓的信任与支持。那个反复出现的谁穷向谁家扔钱的镜头,其实才是张麻子最后打败黄四郎的真正法宝。
三
黄四郎家族雄霸鹅城五代,富甲一方,骄横专横,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向来不把地方官吏放在眼中。随时可以调动军队镇压自己不喜欢的势力。因此,汤师爷在张麻子接管鹅城的时候说,要把买官的钱挣回来的办法就是与当地的黄四郎合作,合作的规则是根据潜规则进行的。分成是按照三七开,黄四郎拿七成,县长拿三成。方法就是巧立名目,先让当地的土豪劣绅交钱,然后诱使当地百姓交,然后再把土豪劣绅的钱如数甚至加倍奉还。共同鱼肉乡亲百姓。但是,张麻子并不想按照这个历久不衰、屡试不爽的潜规则办,而是要把锋芒指出当地霸王的黄四郎,想办法让他出钱,最后要除掉这个恶霸。这也是张麻子让黄四郎看到他“霸气外露”的重要原因。
除掉黄四郎的方法,就是放手让黄四郎大肆搜刮民财,当黄四郎用车将大车大车的银子送回自己家的时候,张麻子说,事情已经成功了九成。因为接下来,就可以利用鹅城百姓的仇富心理把黄四郎除掉了。
四
但是,百姓是什么人呢?中国的百姓其实就是在儒家文化愚弄下的愚民。他们在受到压榨与逼迫的时候,心中也会有仇恨,但是,他们常常只是一些敢怒不敢言的动物,电影在结尾的时候,由张麻子带着四个兄弟在鹅城里冲来冲去,高喊着口号:“枪在手,跟我走,杀四郎,抢碉楼”,虽然百姓们一直蠢蠢欲动,却始终没有一个人跟着,直到张麻子将黄四郎的替身当众杀死为止。至此,姜文饰演的张麻子,已然就是井冈山上打土豪分田地的毛泽东了。在这里土匪头子所作所为,就是利用“群众路线”和“武装斗争”的法宝来制胜。问题是黄四郎财大气粗,势力雄厚,那些愚昧的老百姓是没有什么头脑,也没有什么主见的人,他们跟不跟着走的关键就在于,“谁赢跟谁”,百姓是没有思想灵魂的人,电影中用“四个人,后面还跟着一群鹅”来暗示中国社会中的这种关系。鹅城其实就是暗示,城里只有像鹅一样的百姓,他们平时是任人宰割的动物,是随意被人煽动的一群没有脑子的鹅。要让鹅跟自己走,张麻子除了带领兄弟挥枪向前冲外,还有就是要向为数众多的“鹅”们证明,黄四郎已经不堪一击。把黄四郎的替身杀掉后,那些“鹅”内心的害怕才没有了。毫不费力地冲进黄四郎碉楼之后,把真的黄四郎当成替身杀死,替身的死亡将黄四郎身上的霸气剥夺殆尽,没有了精神与灵光的真黄四郎此时只好束手就擒。而张麻子整个过程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仰卧在平台上就获得了完全彻底的胜利。黄四郎家财散尽分光,最后连黄四郎与张麻子坐在院子里的两把椅子也被 “鹅”兴冲冲地拿走了。昔日里那些鞍前马后,俯首帖耳的家丁、教头们此时也加入了抢劫黄家财产的行列。黄家的那个前清武举人总教头更是兴冲冲向张麻子表示,他有九种办法可以弄死黄四郎。
群众路线,武装斗争在这出戏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五
官绅勾结,鱼肉百姓,为害一方,土匪四起,引导群众,武装斗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再次官匪合一,如此循环往复。中国历史数以千年计,其实基本上没有跳出这个反复上演的怪圈。打江山,坐江山,一治一乱,谁霸谁赢,谁黑谁胜。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里并没有什么人性、真理、公平与正义可言。这就是中国历史的真实面目。这样的历史怪圈,中国至今没有能够走出来。
姜文拍这部戏其实说明姜文是很有历史眼光与思想政治头脑的人,他对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把握得非常准确。
戏的结尾是暗示革命成功之后何处去的问题。也就是娜拉走后应该怎样的问题。这其实也是一个老问题。大家完成了打倒黄四郎的任务之后,纷纷去上海的浦东开发区,过自己的生活,骑真的自行车去了。张麻子终于彻底放弃了打江山坐江山的历史惯性,成为了第二个华盛顿。
任何时代都会有一些令人发指的人物与事件,问题是,即使这些人与事得到解决,也不意味着天下就太平了。因为,那种旧政治的土壤还在,腐朽的幽灵还在,制度还在,温床还在,就像一块腐肉上的蛆虫虽然一时被捉拿掉了,但是,只要那块腐肉还在,那么用不了多久,新的蛆还会再生出来,而且生得比以前还要多,发出的臭味还要臭。
正因为这样,所以,我对一种历史文化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的思考与关注,远比对现实中的具体事件的思考与关注要来得集中,因为前者是因,后者只是结果。
姜文这部电影是有大智慧的杰作,其智慧一是表现在说清了道理,二是通过了政治审查。电影中的人物演得也很有气势,很有趣味,一些对话幽默风趣,却不乏真知灼见。新年来临之前,向国人献上这么一部电影,其实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先声。
2011年1月8日星期六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