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的恶

人究竟是生来为恶的还是生来为善的?
似乎主流的观点是新生命是白纸一方,任凭后天上色渲染的。不过,我不相信。
日本人民似乎对青少年有天然的恐惧,日本青少年犯罪也似乎是我们总喜欢炒作的新闻点。但其实日本青少年的犯罪率还不及韩国,当然比美国要高不少,也许也要高于天朝,但天朝的少年犯们是一定会在D的感召下幡然悔悟重新做人的。但可怜的日本孩子们没有这样的大太阳,所以只能在银幕上活在阴影里。在他们的影像语言里,孩子、少年都常常蒙上阴沉的帷幕。渡边和北原的眼神,就像沥青井,甚至爱菜的笑靥都让人毛骨悚然地联想到骏雄。一点点可爱的感觉都没有。
“保护你们的是青少年法”,很真实很冷酷。因为不满14岁,所以一切错误都可以一笔购销。那么,你如何定义成年?不了解善恶之分?多少大人懂得?不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多少大人能够?不明白行为的后果?呵,亲爱的,能预见未来的被称为神,不是吗?多少大人不都是以孩子的心智浑浑噩噩过了一生,但有一些孩子,他们早就长大了。
至少,他们知道,生命可以很轻,而我们中的大多数,还不知道。
只是一个莫须有的界线,行为的性质就突变了。公平吗?这法律究竟是保护了青少年还是纵容了他们?功利地说,像美国一般执行青少年死刑,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当然,这不代表我支持任何形式的死刑)。如果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犯了重罪,因为未成年的关系减轻刑罚被羁押10年,在监狱里耗费了大好青春光阴的他在当打之年没有一技之长和教育背景回到社会,除了继续犯罪还能做什么?
每每拍出这样的电影,总是会推动一波反思的浪潮。但最终,很多时候,大家达成一致:孩子是无罪的,有错的是社会,没有为他们创造出健康成长的环境。社会,是一个太大的东西,而且可以堂而皇之接受所有的非难而不还击,还有什么比归咎于社会更好的解释呢?我们,尽管作为它的组成部分,也就道貌岸然地变成了卫道士,逃出了被告席。不是被告,意味着不承担责任,意味着我们继续对这恶化的状况袖手旁观。
但,社会不承担全责。不是每一个被母亲抛弃的孩子都会产生疯狂的视线占有欲,也不是每一个自卑的孩子都会在扼杀自己的心,并不是每一个承重的社会都会压出畸形的灵魂。恶意,应该可以很早地萌发,只是,我们都太过天真,不愿意承认有那么幼小的恶。其实,生命的本能就是更可能好的生存,他们还不会利用我们所谓的道德来约束自己的本能罢了。
大凡这些电影,都逃不过一段纠结的成长背景介绍,但这不足以成为后来恶行的解释。真正的人性基调,大概是在子宫里孕育的。大逃杀里七原秋也的生活经历完全可以把他也扭曲成和修哉一样的恐怖分子,但他没有。因为人性是可以选择的。
孩子和成人心智之间最大的区别,也许就是孩子是单因子思维的,他们同时能考虑到的变量很少,动机单纯。所以,他们行事直接,行为无法预料。似乎,他们落在了我们道德可以指摘的范围之外。我们视他们为不完全的人,因为,我们自以为自己是完全的。
最后,我发现自己完全无力去指责森口老师所做的一切,只有母亲在一旁悠悠地说了句:“孩子真可怕。”
似乎主流的观点是新生命是白纸一方,任凭后天上色渲染的。不过,我不相信。
日本人民似乎对青少年有天然的恐惧,日本青少年犯罪也似乎是我们总喜欢炒作的新闻点。但其实日本青少年的犯罪率还不及韩国,当然比美国要高不少,也许也要高于天朝,但天朝的少年犯们是一定会在D的感召下幡然悔悟重新做人的。但可怜的日本孩子们没有这样的大太阳,所以只能在银幕上活在阴影里。在他们的影像语言里,孩子、少年都常常蒙上阴沉的帷幕。渡边和北原的眼神,就像沥青井,甚至爱菜的笑靥都让人毛骨悚然地联想到骏雄。一点点可爱的感觉都没有。
“保护你们的是青少年法”,很真实很冷酷。因为不满14岁,所以一切错误都可以一笔购销。那么,你如何定义成年?不了解善恶之分?多少大人懂得?不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多少大人能够?不明白行为的后果?呵,亲爱的,能预见未来的被称为神,不是吗?多少大人不都是以孩子的心智浑浑噩噩过了一生,但有一些孩子,他们早就长大了。
至少,他们知道,生命可以很轻,而我们中的大多数,还不知道。
只是一个莫须有的界线,行为的性质就突变了。公平吗?这法律究竟是保护了青少年还是纵容了他们?功利地说,像美国一般执行青少年死刑,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当然,这不代表我支持任何形式的死刑)。如果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犯了重罪,因为未成年的关系减轻刑罚被羁押10年,在监狱里耗费了大好青春光阴的他在当打之年没有一技之长和教育背景回到社会,除了继续犯罪还能做什么?
每每拍出这样的电影,总是会推动一波反思的浪潮。但最终,很多时候,大家达成一致:孩子是无罪的,有错的是社会,没有为他们创造出健康成长的环境。社会,是一个太大的东西,而且可以堂而皇之接受所有的非难而不还击,还有什么比归咎于社会更好的解释呢?我们,尽管作为它的组成部分,也就道貌岸然地变成了卫道士,逃出了被告席。不是被告,意味着不承担责任,意味着我们继续对这恶化的状况袖手旁观。
但,社会不承担全责。不是每一个被母亲抛弃的孩子都会产生疯狂的视线占有欲,也不是每一个自卑的孩子都会在扼杀自己的心,并不是每一个承重的社会都会压出畸形的灵魂。恶意,应该可以很早地萌发,只是,我们都太过天真,不愿意承认有那么幼小的恶。其实,生命的本能就是更可能好的生存,他们还不会利用我们所谓的道德来约束自己的本能罢了。
大凡这些电影,都逃不过一段纠结的成长背景介绍,但这不足以成为后来恶行的解释。真正的人性基调,大概是在子宫里孕育的。大逃杀里七原秋也的生活经历完全可以把他也扭曲成和修哉一样的恐怖分子,但他没有。因为人性是可以选择的。
孩子和成人心智之间最大的区别,也许就是孩子是单因子思维的,他们同时能考虑到的变量很少,动机单纯。所以,他们行事直接,行为无法预料。似乎,他们落在了我们道德可以指摘的范围之外。我们视他们为不完全的人,因为,我们自以为自己是完全的。
最后,我发现自己完全无力去指责森口老师所做的一切,只有母亲在一旁悠悠地说了句:“孩子真可怕。”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