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点了几个影评,褒贬不一。这样的结果或许是导演/编剧希望看到的吧,剧情没有讨好和迎合的味道,因而不同时间、地点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然而,当我看了几个影评过后,就知道,我老了。
【to stay,or leave】
liz选择离开美国,不是因为“I've either been with a guy or breaking up with a guy, I have not given myself two weeks of a breathe to deal with myself”?而是因为,仅仅是因为,选择离开。
我知道,会有人说,这是因为她选择了逃避,这是一种懦弱的方式,当她两个男人之间焦头烂额的时候、当她自以为是地抛弃了前夫的时候、当她的新男友out of control的时候,选择了放弃,选择了洗牌。
没错,这是一种消极的方式,是一种鸵鸟的做法,是一种我永远都不会选择的做法。
What if.. we just acknowledge that we have a screwed-up relationship...
...and we stick it out anyway?
We accept that we fight a lot...
...and we hardly have sex anymore...
...but that we don't wanna live without each other.
And that way we can spend our lives together...
...miserable...
...but happy not to be apart.
如果有一个男人这样跟我说,这样试探我的情绪,我就会觉得,足够了。就像一场暴风雨一样过去了,我会默默地回过身,轻轻地将这个孩子般的男子揽到怀中,因为我一直都相信,如果两个人都没有放弃,那么一切都不会结束。如果我还有留恋,就不会放手,即便知道前方还会有暴风雨。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做同样的选择。会有一些人,习惯被动,习惯打理健康的感情,而面对危机不知所措。但是,他们喜爱洒脱,宁愿甩甩头发大步地走开,也不愿意留在原地整理打结的乱麻;他们高度尊重自己的感受,当现状脱离他们的预期时,就会果断地离开。
所以,离开,只是一种选择,是一种释放自己的途径。每个人都有释放自己的方式,离开是一种,有勇气的选择。
【transformation, and balance】
所以说,去意大利、去印度、去巴厘,都是一种坚持。坚持自己的感受,坚持不迁就惯性。
但其实都是一种对于转变的恐惧。怕如果自己妥协了,就永远回不来了:如果有了孩子,就再不能周游世界;如果离开,就要一直忍耐...
但是,终于,时间告诉我们:
Even in this eternal city, the Augusteum showed me that we must always be prepared for endless waves of transformation.
所以,与其挣扎,不如let it be。该来的回来,该走的会走。
只要内心平静。当liz终于找到了自我,并且享受这种balance的生活时,新的感情来了。liz说:there is so much for me。
追逐平静,就又是一种固执。
没错,如何与自己相处,是一门艺术。对转变的恐惧,在某种意义上与对balance的坚持是等价的。
【love,how much is enough】
我想,很多人会说:之所以liz会不断地周转于男人之间而没有自己的空间,都是自找的。
我同意。
感情需要经营,需要付出。liz不是没有遇到好男人,她只是不太懂珍惜。
然而,我们的内心里,会不会有一点羡慕,那样走着爱着的生活?
即便不是不同的人,每个人,无时无刻,都需要爱。而且,都渴望那种初恋一般地,新鲜的生涩的爱恋。
恋爱的魔力,就在于每天你都能看到不一样的自己,它让你觉得,另一个的存在是让你different的动力,它让你做很多你之前不会想象的事情。总而言之,它让你对新的事物有期待。
我想,每个人的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我相信很多人头脑里都闪过liz的想法,只是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认同的聊以自慰,不认同的以此为鉴,最好。
然而,当我看了几个影评过后,就知道,我老了。
【to stay,or leave】
liz选择离开美国,不是因为“I've either been with a guy or breaking up with a guy, I have not given myself two weeks of a breathe to deal with myself”?而是因为,仅仅是因为,选择离开。
我知道,会有人说,这是因为她选择了逃避,这是一种懦弱的方式,当她两个男人之间焦头烂额的时候、当她自以为是地抛弃了前夫的时候、当她的新男友out of control的时候,选择了放弃,选择了洗牌。
没错,这是一种消极的方式,是一种鸵鸟的做法,是一种我永远都不会选择的做法。
What if.. we just acknowledge that we have a screwed-up relationship...
...and we stick it out anyway?
We accept that we fight a lot...
...and we hardly have sex anymore...
...but that we don't wanna live without each other.
And that way we can spend our lives together...
...miserable...
...but happy not to be apart.
如果有一个男人这样跟我说,这样试探我的情绪,我就会觉得,足够了。就像一场暴风雨一样过去了,我会默默地回过身,轻轻地将这个孩子般的男子揽到怀中,因为我一直都相信,如果两个人都没有放弃,那么一切都不会结束。如果我还有留恋,就不会放手,即便知道前方还会有暴风雨。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做同样的选择。会有一些人,习惯被动,习惯打理健康的感情,而面对危机不知所措。但是,他们喜爱洒脱,宁愿甩甩头发大步地走开,也不愿意留在原地整理打结的乱麻;他们高度尊重自己的感受,当现状脱离他们的预期时,就会果断地离开。
所以,离开,只是一种选择,是一种释放自己的途径。每个人都有释放自己的方式,离开是一种,有勇气的选择。
【transformation, and balance】
所以说,去意大利、去印度、去巴厘,都是一种坚持。坚持自己的感受,坚持不迁就惯性。
但其实都是一种对于转变的恐惧。怕如果自己妥协了,就永远回不来了:如果有了孩子,就再不能周游世界;如果离开,就要一直忍耐...
但是,终于,时间告诉我们:
Even in this eternal city, the Augusteum showed me that we must always be prepared for endless waves of transformation.
所以,与其挣扎,不如let it be。该来的回来,该走的会走。
只要内心平静。当liz终于找到了自我,并且享受这种balance的生活时,新的感情来了。liz说:there is so much for me。
追逐平静,就又是一种固执。
没错,如何与自己相处,是一门艺术。对转变的恐惧,在某种意义上与对balance的坚持是等价的。
【love,how much is enough】
我想,很多人会说:之所以liz会不断地周转于男人之间而没有自己的空间,都是自找的。
我同意。
感情需要经营,需要付出。liz不是没有遇到好男人,她只是不太懂珍惜。
然而,我们的内心里,会不会有一点羡慕,那样走着爱着的生活?
即便不是不同的人,每个人,无时无刻,都需要爱。而且,都渴望那种初恋一般地,新鲜的生涩的爱恋。
恋爱的魔力,就在于每天你都能看到不一样的自己,它让你觉得,另一个的存在是让你different的动力,它让你做很多你之前不会想象的事情。总而言之,它让你对新的事物有期待。
我想,每个人的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我相信很多人头脑里都闪过liz的想法,只是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认同的聊以自慰,不认同的以此为鉴,最好。